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汇编:做守法的公民.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04481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汇编:做守法的公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汇编:做守法的公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汇编:做守法的公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汇编:做守法的公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汇编:做守法的公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汇编:做守法的公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汇编:做守法的公民.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汇编做守法的公民一、单选题1. (2023秋北京昌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事件与违法行为对应正确的是()事件违法行为A朱某不按合同履行职责,造成对方无法按时完工,被处赔偿损失行政违法行为B某打人事件主犯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24年刑事违法行为C张某骑自行车闯红灯,被交警批评教育,并处以50元罚款严重违法行为D王某在明知要求区域全员核酸筛查的情况下,多次不参加核酸筛查,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治安处罚民事违法行为A.AB.BC.CD.D2. (2023秋北京昌平八年级统考期末)放学后,在校门外拐角处,小明看见两个陌生人正在拖拽一个同班同学,而那个同学一边挣扎一边喊

2、着:“放开我,我不认识你们!”小明的正确做法是()A,把头转过去,装作没看见B.马上冲上去抓坏人,见义勇为.C.赶快去报警,并喊来老师帮忙D.赶快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拿主意3. (2023秋北京昌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案例体现当事人善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是()陈某与某公司长期存在纠纷,先后多次用车辆堵塞该公司通道小区里的绿化带被改作他用,业主质问物业,之后便不了了之因多年积蓄被骗光,几名村民代表到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李某下载某软件后,发现被捆绑安装其他软件,遂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权A.B.C.D.4. (2023秋北京海淀八年级统考期末)小倩自幼丧母,父亲常年在外经商,她跟

3、奶奶一起生活。15岁时,父亲突发疾病去世,她的叔叔侵占了她父亲的遗产。奶奶提起让小倩继承遗产时,叔叔以小倩是未成年人为借口,予以拒绝,小倩维护自身权益最正规、最权威的做法是()A.与叔叔据理力争B.依法提起诉讼C.向老师、朋友求助D.寻求妇联帮助5. (2023秋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末)道德与法治课上,王同学分享了一个案例:某中学一名女生遭多名同宿舍同学围殴、言语侮辱等。施暴的一名女生为炫耀其行为,还上传到网络,造成严重后果。其涉案5名学生以故意侮辱妇女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半至六年半不等,其中两位被告案发时刚满17岁。这一案例警示我们()A.要自觉遵规守纪,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B.遏制校

4、园暴力我们无能为力,只能依据法律C.避免与他人争吵,学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D.面对校园暴力,要学会回避,善于化大为小6. (2023秋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对下列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序号事件解读陈某严重违反防疫规定,导致疫情传播,陈某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公安机关刑事立案侦查。陈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中学生小王不服从学校教育,多次吸烟、饮酒、旷课、离家出走,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小王的这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应该及时改正,要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如果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打官司来讨回公道,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有效的手段某影楼没

5、有经过小赵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揽顾客。这是民事违法行为,小赵可以依法维护自己权利。A.B.C.D.7. (2023秋北京大兴八年级统考期末)为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强化守法的观念,展现当代校园法律新风貌,某班开展“刑事模拟法庭”活动。下列案例可以作为庭审使用的是()A.李某闯红灯被抓拍系统拍照并曝光在电子屏上,李某到法院请求维权B.赖某以发包单位未结清工程款为由,拖欠农民工工资,被农民工起诉至法院C.陈某深夜观看世界杯,大呼小叫,严重扰民,不听劝阻,被民警带走D.黄某拍摄军港包含绝密、机密等级的照片卖给境外人员,获利4万余元8. (2023秋北京大兴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

6、,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这一规定表明()A.维护社会秩序能够避免混乱B.违反法律应当受到民法典处罚C.规则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D.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社会规则9. (2023秋北京通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新修订的国旗法对一些行为作出规定。这些规定说明()第十七条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第十八条国旗及其图案不得用作商标和广告,不得用于私人丧事活动。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

7、准绳绝不允许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损害规范自身行为,不犯罪是人们的行为底线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A.B.C.D.10. (2023秋北京延庆八年级统考期末)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就“面对非法侵害,未成年人应该话题展开讨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未成年人人i产1.b不能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不顾一切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巧借他人或社会力量,机智灵活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A.B.C.D.11. (2023秋北京西城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内容提示我们()违法行为分类对社会的危害受到的处罚民事违法行为相对轻微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相对轻微受到行政制裁刑事违法

8、行为严市受到刑罚处罚A.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B.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C.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D.一般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12. (2023秋北京东城八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以下图示是某班同学们在学习违法犯罪的内容时所画,其中正确的是()D.违法犯罪13. (2023秋北京海淀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结识一群社会上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但是他没有接受教训,又因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后来,为了搞到钱,陈某和他人一起拦路抢劫,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陈某的经历告诉我们()要选择品行端正的人做朋友预防

9、犯罪,要减少不良行为要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防范侵权行为,维护自身权益A.B.C.D.14. (2023秋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末)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下列古语表达的意思与此相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非圣贤,孰能无过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15. (2023秋北京朝阳八年级统考期末)王某为发泄情绪,将啤酒瓶等物品从高空抛弃,砸中了停在楼下的车辆。近日,当地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一案件,王某因犯高空抛物罪被判处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IooO元。王某的行为属于()A.民事违法行为,情节较轻,受到民事

10、处罚B.一般违法行为,判处罚金,受到行政处罚C.严重违法行为,违反民法,受到刑罚处罚D.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法,受到刑罚处罚16. (2023秋北京顺义八年级统考期末)以下是中学生小君对所收集的案例进行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案例违法行为类别小王因饲养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行政违法行为李某故意刻划长城墙砖被公安机关拘留五日并处罚款。民事违法行为张某在网上散布谣言,损害他人名誉,被要求赔礼道歉。行政违法行为谢某因殴打他人致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刑事违法行为()A.B.C.D.17. (2023秋北京西城八年级统考期末)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下列属于使用诉讼手

11、段维护合法权益的是()A.陈某到公证处办理遗嘱公证B.李某发现家中被盗,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C.法律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为张某代写民事起诉书D.王某将刘某告到法院,状告其侵犯自己的著作权18. (2023秋北京西城八年级统考期末)骑电动自行车的人撞倒一名学生,正在他要逃离现场时,被看到事情经过的杨女士阻止。杨女士要求骑车人查看被撞学生的情况,在确定学生没有受伤的情况下,要求骑车人留下电话以备后续有问题能够联系。杨女士的行为()弘扬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诠释了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表明成年人才能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表明见义勇为就要不计后果A.B.C.D.二、分析说明题19. (2023秋北京大兴八年级统考期末

12、)2022年11月8日,在南京玄武区一小区内,32岁的曾某因其5岁的儿子在幼儿园与同班男童争抢玩具时被对方戳破头皮,到对方家中讨要说法。期间,鲁某突然情绪激动,猛的站起,挥臂掌掴男童,致其仰面倒地。男童祖父(64岁)见状先后持塑料椅、木椅与鲁某发生冲突,被鲁某推倒致腿部骨折。目前,鲁某因涉嫌故意伤害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此事一经曝光,迅速引起全网关注。根据闻海大数据平台显示,事发后近一周时间内,“南京男子掌掴男童”的全网信息总量达39万条,互动总量为3018万条,在网友的评论中,虽然有很多人批评这名父亲的野蛮行为,可是点赞的人也不少,赞成这种以大欺小的“以暴制暴”,为动手打人找一个“看似合理

13、”的借口,比如“熊孩子就是欠打”“曾某爱子心切”等等。假设你是北京网民“新时代中华好少年”,请运用所学知识,在网友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至少写出三个观点)20. (2023秋北京顺义八年级统考期末)某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请同学们一起参与其中。同学A我扮演的是被告,一名16岁的学生。自从沉迷网络游戏后,便无心上学,经常旷课去网吧通宵玩游戏。起初偷家里和同学的钱去上网,再后来发展到和两个社会“朋友”拦路抢劫。当“审判长”宣判“被告抢劫罪成立,判处有期徒刑2年,罚金5000元。”时,我深刻地感受到违法犯罪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1)结合同学A扮演的角色经历,谈谈如何避免上述行为的发生?同学B我

14、扮演的是原告,一名大学生张某。我在网络购物平台上花800多元购买了一台某品牌平板电脑,当我到专柜进行脸证时,发现这台平板电脑并非此品牌正品。我与卖家进行了多次沟通,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最后,我将卖家告上法庭。经“人民法院”审结,卖家存在欺诈行为,赔偿我的损失2634兀O(2)同学B扮演的角色先后用了哪些维权方式?你获得的启示是什么?(3)上述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法律的意义。请设计一条普法宣传标语。21. (2023秋北京朝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学习“做守法的公民”一课之后,同学们展开讨论:“大量案件表明,未成年 人走上犯罪道路之前,多有不 良行为或违法行为,且其不良 行为多数没有得到及时改正”“我

15、们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后,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我们未成年人,面对 违法犯罪行为,不应鲁莽, 可以通过拨打11()、记住体貌“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可以拨打12348法律服务热线,会有专业律师答疑解惑。”kV请你结合同学们的谈论内容,以“善用法律,做尊法守法的好少年”为题,写一篇倡议书。(80字左右)22. (2023秋北京东城八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1)请你依据所学,完成下列表格。序案例法律规定建法行承担为责性任质例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片

16、展出,以招徐顾客。我国民法典规定,公民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民事违法民事责任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机,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近日,男子陈某为发泄情绪,多次拨打报警电话,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耐心安抚后,陈某仍不听劝,在短时间内先后共36次拨打报警电话,被问及有什么事情时,陈某直言道:“我就是没事找事,要找你们麻烦。”陈某的行为已经严重扰乱了110报警平台的正常工作秩序,公安机关依法对陈某作出行政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谎报险情”或者“谎报警情”的违法行为应予以处。某高校航天领域研究生常某帮助他人搜集情报及内部资

17、料,还利用旅行的机会拍摄敏感军事图片并传到境外,不到两年的时间获利20多万元,后常某被国家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任务,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2)阅读以下材料,请你说一说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带给我们哪些警示?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摘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

18、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23. (2023秋北京海淀八年级统考期末)抵制校园欺凌。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生效,对学生欺凌做出规范的定义,“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以及网络等手段去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行为。.(1)学习法律,不做校园欺凌的参与者。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法律规定法律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

19、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对八种法定的犯罪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己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承担刑事责任,受到刑罚处罚(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学生面对校园欺凌应该怎么做。参考答案1. B【详解】本

20、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种类。A:朱某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A错误;B:被判处有期徒刑24年,说明陈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B正确;C:张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C错误;D:王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D错误;故本题选B。2. C【详解】本题考查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C: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易受不法侵害,因此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面对暴力行为,要学会机智灵活的斗争,题文中小明的正确做法是赶快去报警,并喊来老师帮忙,故C正确;A:是消极做法,纵容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故A说法错误;B: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与不法分子作斗争要讲究智斗,故B说法错误;D:等回家告诉爸爸妈妈以后,不法分子已经作案,受

21、害者已经遭殃,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o3. D【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求助。:当我们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法求助。分析选项,几名村民代表到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李某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权,符合题意,故正确;:先后多次用车辆堵塞该公司通道,这种方式不是合法的,故排除;:业主质问物业,之后便不了了之,业主的权利没有得到维护,故排除;故本题选Do4. B【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求助。B: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权。题干中,小倩维护自身权益最正规、最权威的做法是依法提起诉讼,故B正确;A:选项不是合适的方式,故排除A;CD:选项都是维护方式,但不是最正规、最权威的做法,故排除CD;故本

22、题选B.5. A【详解】本题考查预防犯罪。A:涉案5名学生以故意侮辱妇女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半至六年半不等,其中两位被告案发时刚满17岁,警示我们要自觉遵规守纪,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A正确;B:“只能依据法律”说法太绝对,B错误;C:避免与他人争吵,不现实,C错误;D:面对校园暴力,要学会善于斗争,依法保护自己,D错误;故本题选Ao6. C【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种类、预防犯罪、依法求助。: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公安机关刑事立案侦查,说明陈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错误;: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多次吸烟、饮酒、旷课、离家出走等属于不良行为,应该及时改正,要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正确;

23、:事件体现了我国实行法律援助,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错误;:某影楼没有经过小赵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揽顾客,是民事违法行为,小赵可以依法维护自己权利,正确;故本题选Co7. D【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ABC闯红灯、严重扰民属于行政违法,拖欠工资属于民事违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D:拍摄军港包含绝密、机密等级的照片卖给境外人员,获利4万余元,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属于刑事违法,符合“刑事模拟法庭”,故D正确;故本题选Do8. D【详解】本题考查对法律的认识和把握。D: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体现了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社会规则,D正确;A:避免,说法绝对,

24、A错误;B:违反法律应当受到法律处罚,B错误;C:刑法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C错误;故本题选Do9. A【详解】本题考查法不可违。:新修订的国旗法对一些行为作出规定,表明绝不允许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损害,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说法正确;: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错误;:说法与题干无关,应排除;故本题选Ao10. D【详解】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依据教材知识,面对非法侵害,未成年人应该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巧借他人或社会力量,机智灵活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说法正确;: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的义务,错误;: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同违法犯

25、罪作斗争,错误;故本题选D。11. B【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B:题干图表中,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提示我们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B正确;A: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A错误;C: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排除C;D: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D错误;故本题选B。12. C【详解】本题考查违法和犯罪。C:依据教材知识,违法包含犯罪,故C正确;ABD:两者不是并列关系、不是交叉关系。选项图示都不能准确表达二者关系,故排除ABD;故本题选Co13. B【详解】本题考查预防犯罪。:陈某的经历告诉我们要交良友不交损友,选择品行端正的人做朋友,要自觉遵纪

26、守法,防患于未然,所以正确;:预防犯罪,要杜绝不良行为,所以错误;:“防范侵权行为,维护自身权益”在题旨中没有体现,所以排除;故本题选B.14. C【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关系。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旨在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A说法与题不符;B: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误,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B说法与题不符;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亳不关心。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C说法符合题意;D: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意思是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原谅自

27、己的心原谅别人。D说法与题不符;故本题选Co15. D【详解】本题考查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D:王某因犯高空抛物罪被判处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100O元,说明王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法,受到刑罚处罚,D正确;AB:王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AB错误;C:王某的行为违反了刑法,C错误;故本题选Do16. B【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属于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谢某因殴打他人致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受到刑罚处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正确;:治安拘留属于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错误;:赔礼道歉属于民事处罚,属于民事违法行为,错误;故本题

28、选Bo17. D【详解】本题考查诉讼的相关知识。D: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李某到人民法院状告郑某欠钱不还的侵权行为,是民事诉讼,D正确;ABC:没有通过人民法院,不属于诉讼,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8. A【详解】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相关知识。:杨女士要求骑车人查看被撞学生的情况,在确定学生没有受伤的情况下,要求骑车人留下电话以备后续有问题能够联系。杨女士的行为弘扬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诠释了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正确;: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错误;: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

29、扬和敬佩。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不能不计后果,错误;故本题选Ao19. 善用法律。我们可以通过合法途径,依法维权。未成年人年龄小、不成熟,需要受到特殊保护。全社会要为未成年人建构全方位的安全保障。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分析】考点考查:依法求助、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依法求助、违法行为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鲁某因涉嫌故意伤害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T可

30、链接善用法律;未成年人需要受到特殊保护;全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0(1)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交友要慎。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要乐交逢友,不交损友。维权方式:协商、诉讼。启示: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时,可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还可以向法院提起法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网络购物时要学会辨析真伪,提高防护意识。(3)学法人人受益、守法处处和谐。【分析】考点考查:违法行为、依法求助能力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

31、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违法行为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和两个社会“朋友”拦路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罚金5000元一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交友要慎。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小问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依法求助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与卖家进行了多次沟通,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一协商。关键词:将卖家告上法庭T诉讼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

32、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依法求助的有关知识,从启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大学生张某在网络购物平台买了一台某品牌平板电脑,发现这台平板电脑并非此品牌正品。与卖家进行了多次沟通,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最后,我将卖家告上法庭T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网络购物时要学会辨析真伪。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本题考查普法宣传标语,为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1. .倡议书: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靠法律维权,诉讼是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及时寻求法律救助,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

33、法权益;我们要勇于、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我们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依法自律,增强法治观念,善用法律,做尊法守法的好少年。【分析】考点考查:预防犯罪、善用法律。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预防犯罪、善用法律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之前,多有不良行为或违法行为,切忌不良行为多数没有得到及时改正T可链接我们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依法自律,增强法治观念,善用法律,做尊法守法的好少年。关键词:我们

34、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后,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可链接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靠法律维权,诉讼是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关键词:我们未成年人面对违法犯罪行为不应鲁莽,可以通过拨打110、记住期末特征等方式斗争T可链接我们要勇于、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关键词: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可以拨打12348法律服务热线,会有专业律师答疑解惑T可链接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及时寻求法律救助,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2. (1)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责任;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责任。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35、,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慎交朋友等。【分析】考点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预防犯罪的要求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违法行为的分类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机,拒绝归还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T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关键词:陈某的行

36、为已经严重扰乱了UO报警平台的正常工作秩序被行政处罚一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关键词:某高校航天领域研究生常某利用旅行的机会拍摄敏感军事图片并传到境外被国家检察机关批准逮捕T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责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预防犯罪的有关知识,从警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带给我们哪些警示T预防犯罪的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3. (1)承担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赔偿。承担行政责任,受到行政处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及时向老师、家长

37、报告,寻求帮助;拨打IlO报警电话求助等。【分析】考点考查:法不可违、善用法律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阐述事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法不可违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民法典、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承担侵权责任T可链接承担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赔偿。关键词:治安管理处罚法、殴打他人、拘留、罚款T可链接承担行政责任,受到行政处罚。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本题考查中学生面对校园欺凌应该怎么做,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从不同的角度作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