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06820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山处处埋忠骨》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山处处埋忠骨》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山处处埋忠骨》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山处处埋忠骨》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山处处埋忠骨》精品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山处处埋忠骨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2 .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能结合课外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2 .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上一节课,我们概括了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部分的内容,抓住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深切地体会到他失去爱子的悲痛。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

2、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感受艰难抉择1、概括课文的第二部分(I)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写下来。预设1:毛主席的儿子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是否将他的遗骨运回国内,因为朝鲜方面要求把他安葬在朝鲜。毛主席很难过,泪水把枕巾都打湿了,最终决定将儿子安葬在朝鲜。预设2:毛主席决定将爱子的遗骨安葬于朝鲜。(2)师针对性评价分别存在的问题。(内容多,不够概括;内容过于简短,没讲完整。)2、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1)读课文,思考:毛主席面对着一个怎样的问题?说一说。预设:毛主席面对着的是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还是安葬在

3、朝鲜这样一个问题。(2)读秘书说的话,理解毛主席所面临的两难抉择。板书:主席意愿朝方要求(3)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到对毛主席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毛主席的心情。学习语句一“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a理解词语:“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b圈出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站、仰、望,感受毛主席满怀对儿子的深切思念。C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句子。d想象说话: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想象毛主席的心里会想些什么,试着说一说。预设:毛主席或许在想,没想到儿子这一去竟是诀别,多么想再见儿子一次,哪怕是遗骨。如果答应朝鲜方面,把儿子的遗

4、骨留在那里,就真的再也看不到他了。学习语句二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a指生朗读。b理解词语:“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C指导学生关注两个反问句:“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意思是:每个战士的血肉之躯都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自己是主席而搞特殊。这里的“特殊”指:把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意思是: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CPJHl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些,毛主席决定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把毛岸英

5、的遗骨安葬在朝鲜。学习语段三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a理解词语“踌躇”,感受到毛主席的犹豫。b学习两个句子: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强调直到这一刻,毛主席都不敢相信儿子再也回不来了。)C理解“黯然”,感受毛主席心情的痛苦。d找到毛主席一系列的动作:“转向”、“指指”体会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e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3 .总结:这一部分内容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将毛主席面对是否将儿子的遗骨运送回国安葬

6、这个问题时的痛苦,矛盾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毛主席的最后抉择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领袖的伟大胸怀。板书:最后抉择伟大胸怀4 .再次概括第二部分,反馈正确内容。预设:毛主席在面对毛岸英的遗骨是否回国安葬这一问题是,内心经历了艰难的抉择,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三、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1.生大声朗读2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忠骨”:毛岸英烈士的遗骨,也可以说是像毛岸英一样革命者的遗骨。3 .理解“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4 .理解“还”:返回原来的地方。这里指:回到祖国,家乡。5 .结合课外资料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明白作者用这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的原因。预设:革命者们为国捐躯,不会在意死后安葬在哪里,即使长眠于异国他乡,又有什么关系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