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辙《六国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辙《六国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辙六国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六国论苏辙尝读六国坤等,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藐乏而赢底*黄7磊乱缸烹赵也,而在韩、魏之郊O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
2、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不耳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搭之以蔽其西,故莫知厚韩亲魏以挨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3、,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常为之深思A远虑B以为必有可以C自安之计D盖未尝不咎E其当时之士虑患之F疏而见利之浅G且不知天下之势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家,为史记五体之一。史记共有世家30篇,其内容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B.山东,嵋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与“沛公居山东时,贪于
4、财货,好美姬”(鸿门宴)中的“山东”含义相同。C.区区,指小或数量少。与“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孔雀东南飞)中的“区区”含义相同。D.藉,同“借”,意为凭借、依靠。与“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中的“藉”含义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引出论题,指出决策者目光短浅、不了解天下情势是六国灭亡的原因,这一结构与苏洵的六国论大体相同。B.苏辙认为秦与六国争天下,关键就在韩、魏,对秦来说,韩、魏犹如腹心之疾,而对齐、楚、燕、赵来说,韩、魏则是屏障。C.苏辙认为当时天下所重应为六国团结,四国不能只注重自己休养生息,不能真正帮
5、助韩、魏两国,两国也不能附秦,任其出人其间。D.全文紧扣“天下之势”,纵论六国与秦争天下中的成败得失,层层解剖,鞭辟入里,说透“自安之计”,让人无限感慨。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4分)译文:(2)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4分)译文:14 .苏辙写作此文,是为了借古鉴今,希望北宋统治者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请你根据文本简要概括北宋统治者应该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3分)【答案解析】10 .BDG11 .C(二者含义不同,“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意为
6、愚拙。)12 .C(认为“四国只注重自己休养生息,不能真正帮助韩、魏两国”错误,原文说的是“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意思是“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并不是“四国只注重自己休养生息,不能真正帮助韩、魏两国二)13 .(1)(秦国)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别人的国都,燕、赵在前线抵抗,韩、魏在后方乘机进攻,这是危险的道路啊。(拒抵抗、乘乘机各1分,句式拒之于前、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语句通顺2分)(2)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以便暗中帮助前方两国解除危急,像这样就可以应付一切事变,那秦国还能怎么样呢?(休息休养
7、生息、阴暗中、无穷一切事变各1分,语句通顺1分)14 .北宋统治者应该洞察“天下之势”,不要偏安一隅而无俯察天下的心胸和战略。(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参考译文】六国论苏辙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和十倍于秦国的人口,全力向西攻打崎山以西方圆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被灭亡的命运.我常常为这些诸侯深思远虑,认为一定会有可以保全自我的策略。因而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的那些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硫,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了解整个天下的形势啊!秦国要和诸侯争各国夺天下的场地,并不在齐、楚、燕、赵等国,而是在韩、魏的边境上。
8、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场地,也不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在韩、魏的边境上.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一个人在心腹间患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从而掩护了靖山以东的诸侯各国,所以对天下各国来说,没有比韩、魏两国更重要的了。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他就建议收服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他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服时,就要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两地,范雎就为此担忧而加以劝阻。既然这样,那么秦国所顾忌的,就可以看得出来了。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秦国)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他人的国都,燕、赵在前线抵抗,韩、魏在后方乘机进攻,这是危险的道路啊。可
9、是,当秦国攻打燕、赵两国时,却不曾有对韩、魏的顾虑,那就是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算得上是了解天下的形势吗?放弃小小的韩、魏两国,让他们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大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于秦国呢?韩、魏屈服于秦国后,秦国人就可以对东方各诸侯国用兵,从而使全天下诸侯普遍受到秦国的祸害。韩、魏是不能独自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要凭借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就不如亲近韩、魏以此来抵抗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越过韩、魏,去觊觎齐、楚、燕、赵等国,那么齐、楚、燕、赵等国就能够凭这样的局面保全自身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去支持面对敌寇的韩国和魏国,使韩国和魏国没有来自东方的忧虑,从而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以便暗中帮助前方两国解除危急,像这样就可以应付一切事变,那秦国还能怎么样呢?诸侯们不知道想出这样的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厄了。致使泰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攻取这些国家,结果能不令人悲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