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前的黎族服饰概况.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10624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国以前的黎族服饰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民国以前的黎族服饰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民国以前的黎族服饰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国以前的黎族服饰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国以前的黎族服饰概况.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国以前的黎族服饰概况黎族人民自古以来就生活在美丽富饶的海南岛上,是我国拥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黎族的服饰则在黎族社会历史中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凝聚着黎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所以对于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来说,其服饰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下面笔者就民国以前黎族的服饰进行简单的概述。黎族先民在长期的发展迁徙过程中,形成了若干不同的方言群体,因此也拥有了不同的服饰文化和风俗习惯。虽然黎族内部按习俗的不同又分了五个支系:杞(岐)黎、停(哈)黎、本地(润)黎、赛(加茂)黎、美孚黎。但在服饰方面各支系的服饰文化中有许多的共同点,例如,各支系男女的上衣都是无领、无钮对襟衫或者贯头衣。

2、男子下服皆是前后一块布的吊铲(也叫包卵布),女子下服皆为织花筒裙。一、古代的黎族服饰(1840年以前)海南黎族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黎族就有了原始的服饰。战国策赵策记载瓯越之民,披发文身,错臂左衽。史记赵世家也记载瓯越之民,剪发文身,错臂左衽。根据这两段记载可以看出黎族先民的服饰主要有被发、剪发、文身、着左衽衣的特点。汉代黎族服饰在后汉书南蛮传中记载:“珠崖、僧耳二郡在海洲上,其渠帅贯长耳,皆穿而缱之,垂肩三寸。后颇徙中国罪人,使杂居其间,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汉书地理志载:“武帝元封元年,略以为僧耳、珠崖郡,民皆服布,如单被,穿中央为贯头。师古日:著时从头而贯之J从上述文献中可

3、以看出,汉代黎族服饰主要是:穿耳、贯头衣。三国至隋唐时期,黎族服饰仍保留有先秦时期的披发、文身、左衽衣等习俗,但服饰其他方面也有变化,这一时期椎髻、耳饰很受黎族人民喜爱。晋朝林邑记载:“置九郡,僧耳与焉。民好徙跣,耳广垂以为饰。男女亵露,不以为羞,暑亵薄。日自使人黑,积习成常,以黑为美,离骚所谓玄国矣。”朱崖传日:“朱崖俗,行著布或细芭布巾,巾四幅,其纳头如领巾象。”旧唐书卷197载:“南平僚者男子左衽露发徒跣,妇人横布两幅,穿中而贯其首,名曰通裙。其人美发,为椎髻垂于后。以竹筒如笔,长三四寸,斜贯其耳,贵者亦有珠玲。”可见,到了唐代,黎族男女的服饰己有了明显区别。到宋代,太平寰宇记载:“万安

4、州,女人以五色布为帽似斑布为裙,似袋,号曰都笼;以斑布为衫,方五尺,当中心开孔,但容头入,名曰思便。”可以看出宋代黎族妇女的服饰特点有:喜爱穿色彩鲜艳的衣服,“斑布”即指此。服装形式为上衣“思便”,下衣裙。“思便”就是中心开孔,穿着时从头部套入的贯头衣。“裙”为统裙,是四周合缝起来的,形似袋,宋代叫都笼,后世名黎充、黎桶,一直到清代都很流行。明代,顾芥海搓余录:“黎俗,男女周岁即文其身,自云,不然则上世祖宗不认其为子孙也。身穿花厚布衣,露腿赤足。头戴漆帽,傍赘尺许雉毛二茎。披肩,领间可耻也。男子家富者,两耳复赘盏口大银圈十数,为富侈。此所以为雕题、离耳之国也。”明代的黎人喜欢戴帽子,这是因为要

5、抵御海南常年炎热烈日所必需,有漆帽和箸笠。而银饰品主要是被富有的人用来炫耀身份的,所以以大、多为荣。到清代(公元1644-1839年),黎族服饰基本定型,男女服饰有明显区别。男子服饰,椎髻,男子是在前头椎髻,故又称“当额作髻”,皇清职贡图中“琼州府黎人”条就记载:“男椎髻在前。”髻上插梳、钿、簪。富有的人就在髻上插银条,张庆长黎岐纪闻载:“富人头前多插银条为饰,或一条或二三条不等,似鸡尾形,故名鸡尾。”明代黎人的饰品有用“雉毛”、“鸡毛”来做的,故清代黎人所用类似“鸡尾形”的银条,应当就是由此演变过来的。耳环,清代的黎族男子也有带耳环,皇清职贡图中琼州府条就有记载黎族男子耳垂铜环。男服就较简单

6、,上衣为短衣,下身则围遮体布,故有记载黎男“黎不着裤”,“短衣及腰,以三角布掩下体。”又有说短衣至膝,下体是以布两幅掩其前后而已。还有熟黎是上衣粗麻短衫。生黎是用布一幅,中心开洞,从头穿下,无袖,长不掩脐。女子服饰,椎髻在后髻上插钗,方向与男子相反,皇清职贡图卷四载:“妇椎髻在后。工戴头帕,有记载称黎妇“首蒙青帕”。耳环,环大垂到肩。有载:黎妇“耳坠垂肩”,“耳环垂铜环”,“耳垂大环,工作束于顶上”。女服主要特点:喜爱自己绣花;多穿富有民族特色的黎桶。张庆长黎歧纪闻载:“黎妇衣短衫。其制用布一幅,中开一长穴,后至背,前至胸下,各留五六寸许不断,唯大厂黎长距膝前后近下各绣一方幅,胸前衬以抹胸,或

7、蓝或青。下衣如竹筒,幅布对缝之,名日黎桶。黎歧长不蔽膝,别黎长至胫,唯大厂黎长至足,或绣五色花以为锦,名为绣花桶。”二、近代的黎族服饰(18401911年)近代的黎族服饰,笔者在这里主要是论述1840至1911年黎族的服饰情况,1912到1949年的黎族服饰概况,笔者将进行全面的资料整理后再另做详细的论述。1840年,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至1911年这一时期的黎族服饰总体延续了清代前期的习俗。男子服饰,光绪崖州志载:黎人男子髻“插以寸梳”。戴藤帽,光绪崖州志载:“戴藤六角帽。”用藤编的帽既轻便又耐用,合理利用了当地资源。女子服饰,光绪崖州志卷十三载:“衣裂前幅,领扣一钮。裙则绣花织纹,四围合缝,穿而结之,谓之日桶。”这一时期的女子上衣出现了有钮上衣,喜爱绣花,下装多穿传统民族特色的“黎桶”。最后,需说明下,因为清代有的黎族人民仍生活在偏僻的山区,故有的黎族服饰还较为原始,甚至有以树皮代衣者。据黎歧纪闻载:“生黎,隆冬时取树皮捶软,用以蔽体,夜间即以代被,其树名加布皮,黎产也。”总体来看,1840至1911年这一时期的黎族服饰还是有一些变化,但发型还是以椎髻为主,黎族人民还是喜欢穿传统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