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我们的危害.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12472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对我们的危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网络对我们的危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网络对我们的危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对我们的危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对我们的危害.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对我们的危害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加强网络立法、净化网络环境、深化教育改革、净化社会风气,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小三位一体和立法、技术、教育的”大三位一体”相结合的网络文明系统,才能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关键词:网络;青少年;危害;分析;对策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网络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据2OO1年统计,我国上网人数已达265O万,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其中青少年占80%。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也存在着让人痴迷的危险。一、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一)意志毅力的消磨和自控能力的下降

2、网络的过度使用,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中的轻松自如、网络不健康内容中的新鲜诱惑等,使青少年逐渐产生”网络成瘾症”,而对自己的主体生活-学习,却失去兴趣,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学业荒废。(一)“网络性格”的形成和身体素质的下降网络性格最大的特征是“孤独、紧张、恐惧、冷漠和非社会化工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人机时话和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容易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同时青少年又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时间呆在电脑前的幅射和高度紧张,会损害各种人体机能,导致身体素质下降。(三)对周围人事的不信任和紧张的人际关系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人都

3、以虚假的身份出现,尽管很多时候,你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无所顾忌地说你想说的话,但在虚假的身份之下,网络人际关系很少有真实可言,时时充斥着不信任感,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的青少年,网络为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但也使他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四)价值观念的模糊和道德观念的淡化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混杂,包罗万象:新奇、叛逆、而又有趣味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极易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模糊不清。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关

4、系的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的特点,养成了自我中心的习惯,特别是网上暴力、色情、欺诈等,使得迷恋网络的青少年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五)网络安全隐患和网络犯罪现象网络引发了青少年的安全焦虑。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极易造成网上隐私失密、网上恐吓、网上欺诈等现象,一旦遇到,往往惶恐不安,无所适从。网络交流的随意性和隐蔽性,又常常使青少年成为受害者。由于青少年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使得很多网络受害者又成为侵略者,网络犯罪不断上升。因而有人大声疾呼:勾魂的网络色情,吃人的隐形老虎。它们一旦泛滥成灾,毁掉的将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那么是谁把我

5、们的青少年推向了互联网这个美丽的火坑呢?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象征高科技、代表新时代的互联网的奴隶呢?二、原因分析(一)学业压力与心理的孤独专家认为,由于当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侧重于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比较重,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使得现在的孩子成长环境相对孤独,网络成为许多青少年躲避负担和压力,寻找心理寄托的“防空洞”,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二)家庭教育的粗暴或放任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粗暴的家长制家庭教育模式,孩子在家庭中没有独立的自主权。面对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思想、新观念的冲击,家长们又无所适从,对孩子百般宠爱,而青少年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独立倾向,不

6、管是在粗暴的管制中,还是在百般宠爱下的”过分民主”,都是一种危险的信号,这种信号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找到了最佳的”生存空间、(三)学校教育模式的落后和方法的简单化在科技飞速发展、信息铺天盖地、思想鱼龙混杂的今天,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却显得相对滞后。特别是德育教育,内容缺乏新意,形式缺乏创意,没有时代感。随着青少年主体意识的不断加强,传统道德教育模式中,不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不重视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不重视教育方法的科学性的模式的落后,使我们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四)媒体与网络的误导媒体与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要远

7、远大于家长和老师的正面教育。只可惜现在的媒体和网络,只考虑点击率和经济效益,充分利用了青少年好奇心强、模仿性强、敢尝鲜敢冒险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成了自己的“摇钱树”,而把他们引向了一个社会异化的另类世界。这种误导,对孩子成长不负责任的行为,在腐蚀和摧残着我们的青少年。(五)政府对媒体的引导和对网络的监控力度不够媒体对娱乐界不良现象的正面宣传和网上色情、暴力的泛滥已是有目共睹,令家长们深恶痛疾。面对这样的局面,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力度。按照法律规定,传播淫秽物品属违法行为。那么网络上大张旗鼓的色情和暴力宣传是否是一种违法行为呢?正因为目前缺乏法律上的明确定性,所以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的空子,明目张胆地践踏

8、着我们的法律,摧残着青少年的心灵。如此现状,家长们感到无可奈何,学校感到力不从心,而社会则发出了世风日下的感慨。可孩子是无辜的,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劳凯声教授说: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青少年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网络社会问题,更不能容忍由于这些网络社会问题而日渐引发的青少年道德失范问题,因为网上的道德失范会影响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今天的失范最终会铸成他们终身的遗憾”。而他们的遗憾也就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遗憾。因此我们全社会都必须行动起来,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三、对策(一)加强网络立法和以法治网的力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制的约束。特别是许多不法

9、商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大打擦边球:宣传色情、暴力及从事欺诈性的商业活动等,而我们却无能为力。因此加强网络立法和以法治网是网络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还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环境的法制保障。(二)加强技术控制,消灭传播渠道法制社会也有犯罪,以法治网也难免有漏网之鱼。在以高科技为纽带的网络世界,除了法制约束外,也离不开高科技手段的有效监控,以杜绝不良文化的传播渠道。在不良文化泛滥成灾,而又缺少法制有效约束的今天,高科技的监控措施,能起到最直接的效果。因此政府应增加投入,并成立专门的部门,比如“净化网络办公室”,专门从事于对网络的技术控制,开发相关软件,消灭漏网之鱼。(三)加强教育改革和创新德育教育教育的发

10、展离不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手段的创新。一成不变的内容和死板的模式,在丰富多彩的网络虚拟世界里是不堪一击的。德育教育内容的创新和模式的变革已刻不容缓。因此教育改革的彻底性“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是否真正能把我们学生的心留在课堂和学校;德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及与时代相结合的“创新性”也关系到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能否真正影响和引导我们的青少年。(四)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网络修养和综合素质,畅通与青少年的沟通渠道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代沟”历来是影响两代人理解与沟通的鸿沟。有“沟”尚可填平,可在网络数字时代的今天,这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已经发生了“短路”,更谈不上沟通与引导。在社会大变迁的时

11、代,文化上的代沟冲突令人忧虑,作为家长和老师,面临的是再次社会化的问题。我们只有通过再社会化,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是网络素质修养和价值观念更新,加强与青少年的沟通与理解,在尊重他们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形成辨析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当青少年在网络世界遨游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因此只有通过沟通来加强引导,通过引导来帮助他们选择。(五)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媒体对先进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将逐步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发展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加强网络立法、净化网络环境、深化教育改革、净化社会风气,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小三位一体”和立法、技术、教育的“大三位一体”相结合的网络文明系统,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拯救我们的未来,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