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国时期月份牌画中的女性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民国时期月份牌画中的女性形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民国时期月份牌画中的女图!缘民国时期的美术经历了从中国封建社会单调的封闭体系到东西方美术交融、多元化文化语境下推陈出新的转变,是禁锢保守的封建文化走向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开放的体现。应商业竞争需要,月份牌画以独特的形式打破了国粹派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传统美术注入了新的活力,画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社会发展和时代精神的反映,迎合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审美习惯,广受大众青睐。本文通过对月份牌画出现的原因分析,阐释画中女性形象的转变历程,总结这类题材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月份牌画;女性形象;社会发展;女性解放郑振铎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古老的绘画的优良传统,不仅是在继承下去,而且是在吸收着吸取着新鲜的题材、吸取着新
2、鲜的绘画技法的基础上继续地发扬光大。”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用于推销商品的月份牌画在上海兴起。这种广告宣传画由带有节气表、日历表的中国传统年画演变而来,冲击并取代了传统木版年画,促进了新的绘画市场的形成。一、月份牌画大量出现的原因清末民初,受西方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影响,作为通商口岸的上海最早出现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倾向,工商业繁荣发展。外国商人看到了中国的消费前景,将大量印有西洋油画的商品输入中国,企图通过文化渗透霸占中国市场,但这种做法并不受国人欢迎,于是外国商人改将广受大众喜爱的中国古画、年画拿到国外制版,或雇佣中国画家按商人指定的题材作画,拿到国外印刷,再配上印有月历节气表
3、的月份牌和商品广告,拿到中国当礼品赠送或买卖。由于月份牌上有月历,且画作接近当时中国城乡民众的欣赏水平,百姓在家一摆就是一年,大大加强了商品宣传。伴随着中国照相石印技术的传播,特别是西方彩色影写版印刷术的发明,中国商界亦纷纷效仿制版,题材由最初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和工笔仕女画,发展到后来的民间木版年画,图片精良悦目,接近原作。这种介于工艺绘画和传统绘画之间的月份牌画迎合了市民审美、满足了民众消遣,作为通俗美术的新奇表现形式在当时一度风靡。二、月份牌画中女性形象的转变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和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冲击了守旧的封建思想,塑造了全新的时代审美观念和视觉接受方式,并推进了月份牌画中女性形象的转变
4、。(一)月份牌画中的古装仕女早期的月份牌画以描绘古代美女为主,月历和节气表位于画面中心,四周配有花样装饰。最早的月份牌画家周暮桥在传统画的基础上融入西画造型与透视,色彩丰富,增强了视觉效果;受民间木板年画题材和传统仕女形象影响,采用单线平涂和工笔画法,将古代年画仕女按当时的审美要求改造,绘制了杨贵妃、王昭君、西施等一系列既古典又现代的美女形象,人物皆为瓜子脸、丹凤眼、柳叶细眉、樱桃小口,然缺少生活气息。此外,潇湘馆悲题五美吟、花木兰以及郑曼陀为“中国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做的月份牌广告等也是早期古装仕女的代表作。辛亥革命前后的月份牌画仍以古装仕女为主,“表”被设计在画面边框上或画面下方左右两角
5、处,女性则开始取代“中西日月历和二十四节气表”而居中心位置,甚至出现全景人物,画面写实性增强。(二)月份牌画中的知识女性鸦片战争之后,尤其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之后,在西方革命思潮的带动下,先进知识分子要求打破封建纲常和道德伦理,提倡自由民主、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实现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创了现代美女月份牌画先河的画家郑曼陀,早期从事肖像创作,之后在月份牌画领域首创了“擦笔水彩法”,即先用炭精粉揉擦阴影,再用半透明水彩晕染,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民间画像技术与西方传入的擦炭画、水彩画的融合,使画面主体感增强,明暗对比强烈,人物形象有细腻柔嫩的肌肤感。他的“上海福昌烟草公司”、“中国山东烟公司
6、”等月份牌画,女性造型优美准确,色彩淡雅宜人,尤其是眼珠的处理,使观众与画中人对视时,产生“眼睛会跟人跑”的效果;在为“中国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绘制的月份牌画中,一个装束素雅的清纯少女手拿一支花侧坐在椅子上,温婉清秀,尤其是短发造型,摆脱了封建专制下清规戒律的钳制,冲破了礼教束缚下的种种心理禁忌,少了脂粉气而多了知性美,典雅脱俗、生动传神的女性形象呼之欲出;他的晚妆图表现了当时女性对美的追求,图中高剑父的亲笔题跋,无疑是对其创作技法的最大褒奖。此外,女子打网球、女子读天演论等作品也是新时代女性寻求个性人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郑曼陀的作品突破了古装仕女的千人一面,令人耳目一新,之后的画家纷纷效仿
7、他的擦笔水彩法,形成一股“曼陀风”,然而人物多为全身取景,动态呆板做作,作品缺乏情节性。(三)月份牌画中的摩登女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月份牌画进入顶峰时期,装扮入时、洋味十足的摩登女郎吸引着观众眼球,使几近独立成幅的月份牌画销量大增,画面形式的丰富以及各种色彩的综合运用,使这一时期的画作取代了“曼陀风”,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杭樨英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月份牌画家。二十年代前后,他为“中国大东烟草公司”绘制了月份牌广告双美图,画中两个身穿高领大袖旗袍、脚穿尖头高跟皮鞋的少女立于公园的台阶上,前面的少女梳着平顶发髻,左手拿着小挎包,后面的少女额前梳着刘海,左手打着洋伞,充斥着时尚气息;三十年代绘制
8、的春、夏、秋、冬系列月份牌画,根据不同季节特点描绘了不同着装、不同姿态的四组女性,妩媚动人,充满脂粉气。另外,倪耕野为“三狮牌布料”做的月份牌画,以时髦女子和室内窗帘为切入点,宣传形象而贴切;谢之光为“英商绵华线辘总公司”绘制的月份牌广告中,边框上六个圆形图样,是该公司产品的商标图案,其中一女子拿起桌上的线辘向观众展示,使情节性明显增强,画面更有意趣。在多元文化语境下,金梅生等月份牌画家受摄影写真技术影响,以周璇、胡蝶、阮玲玉等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创作题材,创作了质感逼真、色彩鲜艳的“大头美女”,塑造了姿态各异、风情万种的女性形象。明星代言商品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作为大众争相崇拜和模仿
9、的对象,满足了人们的追“星”心理,给人以视觉刺激和新鲜感。抗战时期,月份牌画表现出粗制滥造,甚至出现含有色情成分的裸体女性,新中国成立初期,月份牌年画被改造成新年画,改革开放后成为收藏品。三、月份牌画产生的影响月份牌画是在传统民间木版年画、国画、西画、摄影和近代印刷技术、新式美育的共同影响下发展变化的。正如齐奥尔格西美尔所说:“时尚是既定模式的模仿,它满足了社会调适的需要;它把个人引向每个人都在行进的道路,它提供一种把个人的行为变成样板的普遍性规则。”民国时期,伴随着反帝反封建和向西方学习的浪潮,月份牌画引领了当时的社会潮流和时代风尚,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观念的转变。画中女性的生活场景,沿
10、袭了清代中晚期仕女画的表现方式,而女性的表情、姿态、衣着发式,是当时社会变迁和时代精神的反映,尤其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高跟鞋、皮手套、波浪发式、长短旗袍和貂绒大衣作为时尚的代名词,无疑是大上海摩登女郎都市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女士的挎包、洋伞等,也为都市生活注入了时尚元素,深受大众喜爱;当时一度风靡的瓜子脸、柳叶细眉、樱桃小口,作为在当今社会评判女性美的标准仍经久不衰。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工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月份牌画通俗易懂的设计理念和雅俗共赏的审美取向顺应了大众提高生活趣味的消费心理,但月份牌画商品和商业广告的两重性,在女性形象、题材内容上的负面影响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首先,作品单
11、纯迎合商业化倾向,片面追求市场效应,出现充满性的挑逗的色情作品,表现出庸俗化、浅表化和粗制滥造。杭樨英为“猴牌灭蚊线香”创作的月份牌画中,一位漂亮女子面前桌上的一盘蚊香正在燃烧,缕缕升起的烟雾不仅宣传了商品,也展示了其色彩、形态和使用方法,然而少女举手投足的神态以及半透明连衣裙下女性器官大胆直白的显露,透露出性的寓意;他为“哈德门香烟”画的商品广告中,一位摩登女郎手拿点燃的火柴棒,矫揉造作的帮对面与之“色眯眯”对望的男氏点烟,并配有“还是他好”字样,明显暗示了用女性做广告的用途。其次,画作一味注重商品宣传而非艺术作品本身质量,出现千篇一律的表现形式,单一雷同的内容素材,人物形象和产品缺乏内在联
12、系。画家为了生存,被迫受商家左右,按商家意图创作,而自身的创作意愿被扭曲了,作品多以电影明星、公众女性人物或生活中的美女作为创作原型,或直接描绘照片;通常单独描绘一位美女,或把两位美女组合在一起;摩登女郎大都身着时尚旗袍,或外罩裘皮大衣、羊绒外套,脚蹬高跟鞋,双臂裸露,手拿洋伞、扇子、手帕、书本、广告产品或肩挎女式皮包;姿态或坐或站,表情或满脸笑容,或含情脉脉,面部涂脂抹粉、光滑细腻,发型梳妆成波浪形或在前额留出刘海;参照照相布景臆造楼阁亭台、自然山水或沙发、桌椅、梳妆台等现代化家具,亦或营造中国古代贵族阶级的生活环境,与人物生硬拼贴组合,来界定人物的生活层次。悠闲惬意、浓妆艳抹的女性形象,完
13、全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抓住了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建构了资产阶级的理想生活,更好的达到了促销目的。月份牌画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商业招贴艺术形式,借助女性形象作广告的目的与当今社会利用美女做代言的意图是一致的,都是为迎合小市民阶层的庸俗审美习惯。画作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了西方文化,女性由封建社会时的男尊女卑转变为民国时期的独立自主,形象由宽袍大袖的传统古装仕女发展到性感美艳的摩登旗袍女郎,这种创新和转型是妇女解放的体现,也是时代发展和商品竞争的结果。然而画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对当代月份牌画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有启发性意义,值得我们重视和改进,毕竟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作品才是艺术创作的主流。注释:郑振铎.近百年来中国绘画的发展.见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第189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9月出版.郑立君.场景与图像20世纪的中国招贴艺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115.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2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4郑立君.场景与图像一20世纪的中国招贴艺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