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学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13753 上传时间:2024-04-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知识点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基础.精细梳理】1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后(1)背景: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2)形成: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位张,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3)表现贸易扩大: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美洲和欧洲之间产品相互交流。股份公司: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4)影响: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工业

2、革命后(1)原因: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2)表现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3)影响:世界贸易额增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3 .世界贸易曲折发展:冷战结束前(1)阻碍因素世界大战: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美苏冷战:二战后,因逢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推动因素:战后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4 .世界贸易加速发展:

3、冷战结束后原因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O(2)表现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值迅速增长。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问题导学易错辨析1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X)2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的殖民扩张,开启了全球贸易网的形成进程。(J)3 .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J)情境释疑1 .阅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摘自教材P55):这说明了当时的商业发展有何趋向?提示世界贸易的扩大;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即股份公司。2 .结合“荷兰殖民扩张示意图(15世纪末一17世纪)”(摘自教材P

4、56):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被称作“海上马车夫”?提示荷兰众多商船来往于世界各地,掌握着海上商业霸权。【疑难精准突破】视角1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史料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基督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播撒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史学思考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提示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

5、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视角2二战前后世界贸易的发展史料从19世纪8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60年间,是自由贸易衰亡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实力大为增强的美国竭力鼓吹贸易自由化,主张降低关税,取消数量限制,实行无差别待遇的互惠原则,在它的影响下,建立起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为中心的国际经济贸易体制。从世界范围来看,关税壁垒大为削弱,贸易数量限制有所放宽,贸易自由化取得进展。摘编自自由贸易政策思考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前后自由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提示变化:由自由贸易衰亡到贸易自由化取得进展。原因:二战前:垄断组织;19291933年经济危机;西方政府的关税壁

6、垒。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的建立;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l素养提升1 .历史解释全球贸易网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1518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的到来,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各大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2)19-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贸易更加发达,全球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3)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及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严重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虽然美苏两极格局影响了全球贸易的发展,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开始把世界

7、经济发展推向制度化阶段,大大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5)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市场经济体制广泛建立、信息技术兴起等,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贸易向纵深发展。2 .历史解释西方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国际贸易的特征海外贸易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西、葡、荷、英等国的海外贸易是其殖民政策的重要方面,并且这些国家的海外贸易是借助国家权力进行的,常常以武力征服为先导。海外贸易的规模和范围迅速扩大。由于全球航路的开辟,各大洲连接在一起,海外市场不断扩大,使贸易的规模与范围迅速扩张。(3)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商品结构中除奢侈品外,工业原料和食品的比重开始增加,但奴隶贸易仍然是当时

8、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4)海外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在暴力掠夺、征服殖民地和贩卖黑奴的过程中,西方殖民者将获得的大量金银转化为发展资本主义的货币资本。(5)海外贸易的融资机构逐渐出现。例如银行机构逐步建立起来。知识点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基础精细梳理】1 .商品流动(1)原因:国际贸易的发展。(2)表现买卖双方的接触、洽谈、协商、协议,以贸易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2 .文化交流国际化(1)茶与茶文化历史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特色中国茶蕴

9、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传播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表现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五里套直”2019年3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英国茶会上用中国的茶和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荷兰许多富裕家庭设有专门的“茶室”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服饰17世纪末,回到法国的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获得全场喝彩。中国服装的面料、款式、纹样等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明治维新后,西服在日本流行。20世纪初,法国设计

10、师设计的女装兼采中日等国的服装样式。民国早期,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独和民族特色。代表着服装平等化观念的出现钟表传入: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皿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传播: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其他原因: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表现:除了传统的与吃、穿、用等相关的商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问题导学一易错辨析1 .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

11、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J)2 .钟表的出现使得工业时代要求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精确守时成为可能。(J)3 .英国的“下午茶”文化是在接受中国茶文化基础上而形成的。(J)情境释疑“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摘自教材P58)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提示中国茶传播到欧洲,欧洲国家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疑难精准突破】视角1茶文化传播的特点和意义史料在古丝绸之路上,茶是极其重要的商贸物资之一。因此,丝绸之路又被称为“丝茶之路”。甚至有学者认为茶叶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位于亚洲东部的日本和朝

12、鲜实际上与中国文化同源,就茶文化而言,日本和朝鲜早在唐代就开始向中国学习,至宋时日本和朝鲜国内已开始有饮茶之习。此外,南亚、东南亚诸国由于商贸往来和华侨的不断迁入,也有一定的饮茶需求。宋代的饮茶文化影响了日本、韩国等茶道的形成。20世纪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从中国引进茶种,聘请中国茶工指导生产与种植,其本族语中的“茶”字也源于对汉语茶字的音译。摘编自张莉宋代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及其意义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和意义。提示特点:丝绸之路是中国茶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茶文化的传播与东亚文化圈相联系;茶文化的传播和宗教文化相交融。意义:传

13、播中华文化,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各国的物质文化生活。视角2民国时期服装的特点史料1912年民国新服制草案:“国务院现已将民国服制议定,大别为三:(一)西式礼服,(二)公服,(三)常服。礼服纯仿美制;公服专以仿西式制用。”1912年10月3日,“男女礼服服制”公布第十二条,关于大礼服及常礼服之用料,如本国有相当之毛织品时,得适用之。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服制。这些服制除了少数几个还留有一点封建等级主义的遗毒之外,大多数服制都以职业和工作为制定的标准。思考根据史料,概括民国时期服装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提示特点:仿西式服装;要用国产衣料;以职业和工作为制定

14、标准;打破封建等级制度。原因: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服饰改革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爱国主义精神的驱使。Bl素养提升1 .历史解释一国际贸易背景下文化交流的特点(1)国际化:国际贸易的发展,伴随国家、民族、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2)民族化:文化交流是民族性特色文化的互通,把体现自身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的商品进行交流,具有明显的区域化、民族化特点,如中国的茶文化,西方的咖啡文化、音乐、舞蹈等。(3)渐进性: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伴随国际化的贸易发展,国际贸易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也体现在文化的交流中,如中国服饰对西方

15、的影响过程。(4)包容性:国家性的文化交流的状况与各国的政策、文化态度关系密切,从古代中国唐朝的西域乐舞到近现代西方女装设计采用东方样式,不同文化的包容或者说交融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和结果。(5)创新性、本土化:不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发生了本土化的倾向,如汉朝佛教传入后,中国禅宗形成,日本茶道的形成,英国的下午茶,中国人制作的钟表等。(6)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互动配合:一般来说,外部商品和文化的传入之初是在上层社会流行,后来逐渐大众化、平民化,体现文化交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互动配合。如中国古代丝绸传入罗马贵比黄金;清代高官把进口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有的时候甚至需要政府法令的推动,比如中华民

16、国早期服饰的变化等。2 .历史解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1)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文化交流包括人员的往来,物产的移植,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等的传播。(2)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加强相互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4)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日益加深的时代,文化的软实力作用愈加突出,在国际竞争力上的作用日益突出。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

17、族优秀文化成果,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促进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随堂检测题组全球贸易网的形成l.(2023江西宜春高二期中)鸦片战争后,在茶叶扩大出口的刺激下,内地茶叶的经营迅速发展,并且出现了一批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这反映了()A.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B.农业日益卷入世界市场C.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D.近代民族工业已经出现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茶叶出口扩大和内地出现一批较大规模的经营茶叶的手工工场,反映出我国农业日益卷入世界市场,B项正确;早在鸦片战争前,我国就已出现了农产

18、品商品化趋势,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排除C项;近代民族工业已经出现与“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2O23广东惠州高二期中)如表为19852000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经营情况。这说明了()年份海外分支机构总产值占GDP的比例海外分支机构销售额占GDP的比例海外分支机构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比例19854.77%20.02%30.30%19906.27%23.56%26.41%19955.99%27.63%14.86%20009.63%47.70%44.67%A.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巨大B.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的持续发展C.国际关系的协调

19、发展促进经济发展D.跨国公司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海外分支机构总产值占GDP的比例、销售额占GDP的比例、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比例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巨大,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世界贸易发展情况,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际关系发展情况,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巨大,未体现跨国公司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题组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3.(2023北京密云区高二期中)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油画)是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观察作品,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有()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油画) 这幅油画是

20、法国画家雷诺阿 的作品,它展现了民众饮茶 的场面A.当时饮茶之风停留在法国上流社会B.饮茶对法国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响C.茶是中国人的发现,饮茶历史悠久D.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交流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盛行现实主义美术,从图中人们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喝茶可以看出,该画作属于现实主义风格,它表明饮茶对法国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响,B项正确;图片画的是普通民众,而不是上流社会的人们,排除A项;C、D项表述无法从图中得出,排除。故选B项。4.(2022福建厦门高二期中)下图说明了()唐朝胡商牵骆驼俑英军向华盛顿投降表现跨国公司雇员(绘图作品)在全球流动的漫画A.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式B

21、.亚欧内陆民族分布变化C.世界文化的多元一体性D.全球性贸易网逐渐形成答案A解析通过观察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胡商牵骆驼俑、英军投降和跨国公司雇员在全球的流动等,反映了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近代民族独立战争和全球化投资等多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方式,A项正确;亚欧内陆民族分布变化与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世界文化的多元一体性,排除C项;全球性贸易网逐渐形成仅与最后一幅图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I课堂小结知识结构答题要语L-IJwmlr器WWRfr”*0ntMjrenrrtMtwlfJ,LMf“星J心“1F1 .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逐步

22、形成。2 .西欧列强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际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 .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4 .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课时精练A组基础巩固题1.(2023山东潍坊高二检测)16世纪以来,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这首先得益于()A.新航路的开辟B.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答案A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带来“商业革命”,使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故选A。殖民扩张是由新航路开辟引发的,B错误;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半期,C错误;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

23、错误。2.(2023福建南平高二期中)据下表可推知()17191833年黄埔港往来西方船只统计表起止时间法国船只数量/艘英国船只数量/艘西方国家来往广州船只总量/艘所占百分比法国英国17191769年10637776914%49%17701778年4515927816%57%17791833年56260741121.4%63%A.航海条例导致法国船只数量下降B.法国国内革命影响海外贸易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世界殖民霸权D.贸易成为海外殖民主要方式答案B解析通过观察表格中数据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法国来华船只不增反降,反映出国内的大革命影响了其海外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17世

24、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针对的是荷兰,与百年后法国来华船只数量下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贸易是海外殖民的主要方式,排除D项。故选B项。3.(2023浙江杭州高二联考)下图图表是19502000世界贸易发展示意图。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二战后国际贸易持续发展B.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得益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C.WTO成立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D.冷战结束有利于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发展的最大障碍被打破,有利于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二战

25、后,因冷战的发生,国际贸易受到极大影响,排除A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于1947年,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于1995年,排除C项。故选D项。4 .(2023北京房山区高二期中)“铜镀金写字人钟”(如图)是收藏于故宫博物院钟表馆的一件藏品,是英国人专为乾隆皇帝制作。此钟表最精彩奇异的是当启动开关时,一个欧洲绅士模样的机械人就会在面前的纸上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8个汉字。材料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A.B.C.D.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可以看出清朝的“天朝上国”的观念,“是英国人专为乾

26、隆皇帝制作”,反映了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正确,故选C项;中“开始”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工业革命已经完成,且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期,排除A、B、D项。5 .(2023江苏淮安高二期末)1876年,浙海关税务司文书李圭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后写道,博览会“原以昭友谊,广人才,尤在扩充贸易”,而国人出外甚少,“多以无益视之”,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李圭的言行表明()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国人需重视对外交流C.美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D.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李圭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认为“国人出外甚少,多以无

27、益视之,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可见李圭认为对外交流对国家和百姓有利,希望国人重视对外交流,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后,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其他国家的情况,不能证明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排除D项。故选B项。6 .(2022重庆高二联考)日本索尼公司的一则广告主角是佛祖释迦牟尼,其闭目入定不久却凡心萌动,睁开双眼后随着音乐不停摇摆,此时出现字幕“索尼,让佛祖心动”。这则广告创意高明巧妙,但却招致泰国政府外交抗议。上述材料反映出()A.

28、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交流B.广告文化蕴含着殖民主义C.宗教应当积极努力适应时代变化D.文明具有稳定性和内涵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这则广告创意高明巧妙,但却招致泰国政府外交抗议”可知,日本索尼公司利用佛教做广告,引起了泰国政府的不满,这是因为佛教在泰国有特殊的地位,这则广告被佛教徒认为触犯了佛祖的威严和宗教的虔诚,说明文明具有稳定性和内涵性,D项正确;材料属于文化冲突,不属于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交流,排除A项;索尼公司只是希望通过广告扩大市场,并未蕴含殖民主义,排除B项;材料与宗教适应时代变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7 .(2023山西吕梁高二统考)18世纪欧洲开始烧制瓷器,其图案最初

29、是以华瓷为范本,德国梅森瓷器的“蓝洋葱”图窠是对中国“福寿双全的桃子和代代绵延的石榴花纹”的误解。据此可知()A.对外交流促使西方近代工业发展8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西方用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加以解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洲麦器受中国瓷器风格影响,德国梅森瓷器的“蓝洋葱”图案是对中国“福寿双全的桃子和代代绵延的石榴花纹”的误解,说明西方用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加以解读,D项正确;材料中瓷器生产不属于近代工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解放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特指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8.(2023广东茂名高二期中)从明朝后期

30、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和介绍科技知识,而且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也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这一时期的“中学西渐”的原因是()A.人文精神有利于打破天主教会控制8 .中国某些制度得到启蒙思想家认可C.儒家思想有利于建立资本主义制度D.清朝的政治理念与启蒙思想家一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也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可知中国的某些思想和制度得到了当时启蒙思想家的认可,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天主教会对欧洲的控制,排除A项;儒家思想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排除C项;清代强调专制主义,启蒙

31、思想强调民主,排除D项。故选B项。B组能力提升题9 .(2022广东佛山高二期中)有学者指出,16世纪中期,贸易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由于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含量、增加面值便成为应急之策,人们不仅把贬值的货币当作足值的货币来使用,汇票、信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扩大。该学者意在强调()A.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渐趋成熟C.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D.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由于贸易的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进而使欧洲铸币发生变化及汇票、信贷等使用范围日益扩大,这表明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C项正确;货币短

32、缺迟滞了经济发展与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发展的史实不符,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B项;D项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0.(2023河北石家庄高二统考)下表为19121922年部分年份中国陶瓷进出口情况。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年次19121913191519171922输出值(两)27382862928288377584035177054861446输入值(两)352383953418033743026635562311923412入超额(两)7855532413515-3281428379187061966A.对外贸易深受国内政局影响B.陶瓷业的生产规模趋

33、向扩大C.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121922年部分年份中国陶瓷进出口情况”可知,陶瓷业盈利总体呈现增加趋势,说明当时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国内政局影响对外贸易的有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陶瓷业生产规模趋向扩大,排除B项;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与本题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ll.(2022湖北武汉高二期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要作出服从世贸组织规划的承诺,而且对一些发达国家过高的要价筹码要作出一定的让步。这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超国家”的专门性国际经济组织()A.使民族国家主权弱化B.使发展中国家

34、成为主要受益者C.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约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要作出服从世贸组织规划的承诺,而且对一些发达国家过高的要价等码要作出一定的让步”,可知“超国家”的专门性国际经济组织约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故选D项;A项属于过度推断;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排除C项。12.(2022湖北武汉高二统考期末)19世纪中期,博览会在中国一般被译作“赛奇会”“炫奇会”等含有“奇技淫巧”之意的名称;从19世纪90年代起,朝野对博览会的经济功能愈加重视,博览会一词开始被更多地译为“赛会”。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35、()A.西学东渐的深入B.洋务运动的开展C.民族工业的繁荣D.民族危机的加深答案A解析博览会从含有“奇技淫巧”之意的名称到“朝野对博览会的经济功能愈加重视”,说明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不断深入,A项正确;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对博览会认识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D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繁荣”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A项。13.(2023广东汕头高二期末)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关于人类交往曾有一句名言:“理念与感情的自由交往,同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互换一样,扩大着人类的财富和满足人们普遍的富裕需求。”先哲的这一观念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逐

36、渐得到印证。其表现在()A.经贸往来促进了世界和平B.文化交流促进全球化发展C.生产的国际分工愈发细密D.经济一体化日益受到重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理念与感情的自由交往,同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互换一样,扩大着人类的财富和满足人们普遍的富裕需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之间往来,密切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即文化交流促进全球化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文化交流,不是经贸往来,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的国际分工愈发细密,但与材料强调文化交流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对经济一体化的态度,得不出经济一体化日益受到重视,排除D项。故选B项。14.(2023江苏南通高二期末)中俄“万里茶道”开

37、始兴盛于17世纪。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它是一个由茶园、工厂、古道、码头、集镇、会馆、海关、银行、寺庙、宅院等遗存构成的系列遗产整体。这表明“万里茶道”见证了()A.“丝绸之路”的兴盛B.商品和文化的交流C.大西洋贸易的兴起D.东亚文化圈的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万里茶道是古代中国、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见证了中俄商品和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万里茶道”不能见证“丝绸之路”的兴盛,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贸易兴起,排除C项;中俄“万里茶道”不属于东亚文化圈的范围,排除D项。故选B项。15.(2022江

38、苏苏州高二统考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世纪初中国茶叶进入英国,主要由葡萄牙、荷兰等转口1637年东印度公司船只去广州运茶回英国,直接进口武夷茶17世纪中期饮茶风尚在王室传播开来;英国诗人埃德蒙沃尔特为此写诗献给查理二世,这或许是欧洲最早的饮茶诗;有关茶的其他文学作品也逐渐出现1660年英国上等茶叶每磅售价10英镑,其价格之昂贵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买得起18世纪东印度公司垄断中国瓷器的进口,大量中国茶具也输入英国,中国的瓷茶杯是无把手的,其后英国人学会了制瓷,将茶杯加上了把,又将这一技术传回中国1799年进入伦敦附近“随便哪家贫民住的茅舍,都会发现他们不但从早到晚喝茶,而且晚餐桌上也大量豪

39、饮”19世纪初英国人从中国进口大量茶叶,需支付巨额白银,为了改变这一不利情况,便将印度的鸦片输入中国1820年英国人开始在殖民地印度和锡兰种植茶树1834年为了抢时间及时运来中国新茶,英国海运公司竞相采用快速帆船19世纪下半期以来英国上层社会受法国人影响,按福建方言的发音叫做Tea;大部分英国人喜欢喝红茶,习惯将茶叶放在水里煮,喝时加上蔗糖或牛奶,与中国福建饮茶风俗差异大摘编自沈立新略论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1论题:茶的传播折射中英文化交流。阐释:茶是中国

40、先民的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在中国历史悠久,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17世纪以来,中国茶文化随着国际贸易传播至英国,饮茶成为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英国形成了“下午茶”的习俗,并形成英国自己的饮茶方式。英国人喜欢在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茶具来招待客人,这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有关茶的文学作品出现。英国人也在仿制中国茶具的同时,创新了茶具,并将其传入中国。总之,从茶叶在英国的传播可以看出,商品流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变迁。示例2论题:茶的传播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阐释: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之中,中国茶叶随着贸易进入英国,中国茶成为一些特权贸易公司的重要产品,如英国东印度公司,这些特权贸易公司的贸易活动,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随着英国人饮茶文化的形成,英国人对茶叶的需求猛增。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在殖民地引种中国茶,增强了这些殖民地与英国的经济联系。为了扭转中英茶叶贸易的逆差,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外流,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进一步增强。以英国为代表的殖民者在中国与殖民地掠夺包括茶叶在内的原料,随着新交通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总之,中国茶的传播见证了西方殖民扩张的历史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史。(以上“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不是唯一标准答案,如学生拟定其他论题,阐释合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