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结合】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17058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考结合】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考结合】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考结合】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考结合】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考结合】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考结合】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考结合】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雨后闻思归乐二首(其一)吴融山禽连夜叫,兼雨未尝休。尽道思归乐,应多离别愁。我家方旅食,故国在沧洲。闻此不能寐,青灯的屋幽。注思归乐:杜鹃的别名,俗谓杜鹃鸣声近似“不如归去”,故名。这里指杜鹃的鸣声。的屋:茅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通过对鸣叫的山禽、未休的小雨的描写,渲染了冷清的氛围,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B.颔联写听到杜鹃鸟声声“不如归去”的鸣叫后,引发了诗人思乡思家的愁绪。C.木诗语言晓畅自然,少用或不用修饰词语,写来淡泊清疏,吐露了凄凉的韵致。D.木诗将描写、记叙与议论相结合,写出了

2、诗人远离故乡、旅食在外的深切感受。16.尾联中的“青灯”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西窗烛”相比,在手法运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滕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丝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填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

3、及愉悦心情。(比较阅读题型)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庚子荐饥(其三)戴复古注饿走抛家舍,从横死路岐。有天不雨粟,无地可埋尸。劫数惨如此,吾曹忍见之。官司行赈恤,不过是文移。注戴复古,南宋诗人。字式之,自号石屏,一生仕途失意,长期浪游江湖。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宋庚子年间连续发生饥荒,流民充斥,殍死盈路,诗人有感于灾情写下这首诗。B.诗歌的前半部分侧重写饥民抛家离舍、饿死郊野的凄惨景象,历历在目,触动人心。C.诗歌的后半部分揭露了官府虚伪应付的罪行,笔锋犀利。其中五、

4、六两句有反诘意味。D.全诗综合运用白描、用典、对比等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深化主题,语言有感染力。(比较阅读题型)15.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追求杜甫诗歌风神,请谈谈这一特点在本诗中的体现。(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送朝天续集归诚斋,时在金陵姜夔翰墨场中老斫轮,真能一笔扫千军。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先生只可三千首,回施江东日暮云。【注】诚斋:杨万里,号诚斋。朝天续集是诚斋的诗集。斫轮:经验丰富、技艺高超者。三千首:出自欧阳修诗赠王介甫,指李白的作品数量。回施:回赠。江东日暮云:出自杜甫诗春日怀李白。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

5、项是()(3分)A.首联用“老斫轮”“扫千军”称赞友人创作功力老到,有横扫千军之气势。B.第四句拟人,山川怕被摄入笔下勾去精魄,以山川之“怕”显笔法之精妙。C.第五句写射箭正中靶心非靠蛮力,是对友人作诗过于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D.尾联用典,将两句提及李白的诗句整合,言杨万里之诗可与李白诗相匹配。(比较阅读题型)16.今人评价姜夔此诗“概括了诚斋的艺术成就、创作风格、表现手法”,统编小学教材一年级下册选入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请你结合姜夔诗中所体现的杨万里诗歌“创作风格”对小池作简要分析。(6分)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

6、516题。伤春陈与义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注1129年冬,金兵渡江,攻破临安,宋高宗从海上奔逃。1130年春,金兵又攻破明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该诗作于此时。甘泉,宫名,秦始皇筑的行宫,汉武帝时有所增筑。向延阁,名子三,当时做长沙太守。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的第二句,写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宫,以汉朝之事比况金兵逼近京都,用典贴切,形象化,与第一句形成因果关系。B.三、四句中“初怪”与“岂知”互相呼应,句法灵活,“穷海看飞龙”是指皇帝

7、逃到偏远的海上。C.颈联化用诗句,对仗贴切、工整,紧扣题目“伤春”,写诗人白发如霜,对处处烟花燃放的景象都无心欣赏。D.尾联落笔有力,写出了向子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抵挡金兵的入侵,“犬羊”一词是对金人的蔑称。(比较阅读题型)16.这首诗雄浑沉郁,深得杜甫同类题材诗歌的神韵,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感情。(6分)(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注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范蠡,

8、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陞于五湖一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登楼所见之景,勾连古今,营造了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B.颔联意在写“今”,鸟去鸟来,人歌人哭,描绘了一时见闻。C.颈联所写之景,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时间上并不连续。D.前三联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的历史兴亡、人事变迁之感。(比较阅读题型)16.与汪尊的五湖“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相比,这首诗的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湖中对酒作张谓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眼前一樽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

9、闲。主人有粟百余石,浊醪数斗应不惜。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茱萸湾头归路赊,恩君且宿黄翁家。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孤负东园花。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从湖上风光写起,“昼行”“夜坐”表现游兴之浓,“不厌”奠定了感情基调。8. “又长满”是形象说法把内心的惬意表现出来。面对如此好景,苦闷得以消除。C.诗中写湖上豪饮和主人好客,没有沉重感,也没有狂放之态,却因平易更显深情。D.本诗婉约隽永,不着力于景物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豪迈乐观通达的生活态度。(比较阅读题型)15.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比,“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0、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一)1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议论”错误,应为“抒情”。16 .本诗中的“青灯”是实写,青灯散发的幽光,使整个茅屋更加孤寂冷清,烘托出诗人远离故乡、旅食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西窗烛”是虚写,借助美好的景象(意象),运用联想(想象),寄托了诗人远离故乡、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的思归念亲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本诗是一首羁旅思乡之作,结合尾联“闻此不能寐,青灯的屋幽”可知,本诗中的“青灯”是实写,写的是深夜茅屋里的青灯,借青灯、茅屋烘

11、托疏落的氛围,表达诗人的孤独寂寞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是诗人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诗,“何当”是什么时候,“剪西窗烛”是虚写,是联想归后的美好场景,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表达此时思归之切,寄托了诗人远离故乡、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的思归念亲之情。(二)14.B(B项,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第三句“田麟望如线”意思是远望田麟像条线,第四句中的“参差”一词在这里形容水光闪烁。)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

12、新流畅。(三)14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没有使用用典手法。17 .内容上,重在描写民生疾苦,同时指斥朝政,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手法上,白描与简叙结合,语言朴实自然,毫不雕饰,场景真实,有“诗史”之风。效果上,诗歌意境雄浑,感情沉重而悲痛,音调有起伏变化,有“沉郁顿挫”之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风格特色的能力。本题已明确诗人的诗歌风格特色为“追求杜甫诗歌风神”,故联系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及“沉郁顿挫”等风格进行分析即可。【评分细则:每点2分;只概括不解析的每点最多得1分;不概括但解析正确且比较详细的可得满分】(四)15.C“对友人作诗过于

13、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分析有误,“射箭正中靶心”不是你刻意为之,自然而成;“风行水上自成文”指的是杨万里作诗毫无刻意雕琢之感,就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16姜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体现了杨万里诗歌的创作风格:内容以以山川花月居多,写景状物自然成文,清新晓畅。(2分)小池通过描写清泉、细流、小荷、蜻蜓等自然景物,展现“小池”之诗情画意;(2分)小荷含苞待放,而蜻蜓则立于嫩尖之上,写景状物非刻意为之,如“风行水上”,随笔而发,无斧凿之痕,清新晓畅。(2分)(五)15.C【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项错在“烟花燃放”,此处“烟花”指春日美丽的景物。】18 .表达了诗人对宋朝统治者败逃行为的讽刺,对国势日衰的

14、忧愤。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流落(客居)异乡,年华已老,不能为国解忧的感伤。表达了诗人对抗金行为的歌颂,意在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六)15.B.“意在写今”有误,这首诗是虚实结合,“勾连古今”。“鸟去鸟来,人歌人哭”也不只是“一时见闻”,这些景象都是古已有之,也是诗人平时既已积累的印象,只是登览时被触发了。16.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范的缅怀仰慕之情。不同:杜诗表达了诗人无因会见范独、无法像他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寄托了诗人厌倦官场、寄情山水的归隐之志;汪诗则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范繇功成身退、善始善终做法的赞美之情。【解析】本诗尾联“惆怅无因见范盆,参差烟树五湖东”,写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蓝的怀

15、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他徜徉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为后人所艳羡。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懿,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寄托了诗人厌倦官场、寄情山水的归隐之志。而汪尊的五湖,结合“已立平吴霸越功”“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及注释内容“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分析,范鑫帮助勾践平定了吴国,确定越国的霸主地位之后,就功成身退,驾舟于太湖去做生意去了,有一个很好、很得人称羡的下场。汪诗主要表达诗人对范蠡的“功成身退,善始善终”的做法的赞美之情

16、。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范建的缅怀仰慕之情。(七)14D(“本诗婉约隽永”分析错误,这首湖上饮酒诗不大重视景物的细致描绘,它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出和平时代人际交往和生活乐趣。)15.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充满牵挂之气,意在劝酒却更在于抒情,既有依依惜别的情谊,也有殷勤的祝愿。“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两句就像是人们席间劝酒的话,从别后相思无益的角度来谈,恳切、实际、平易,是一般人的现实生活场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意思,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本题要求对比分析两首诗中的两句诗不同的表达效果,这就要求考生从内容、手

17、法、情感三方面考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在盛唐人心目中,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是令人向往的壮举。“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敌人”更充满牵挂之气,意在劝酒却更在于抒发依依惜别的情谊。“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两句就像是人们席间劝酒的话,从别后相思无益的角度来谈,说的是不要辜负相聚共处的时光,恳切、实际。【点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