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中华优秀经典诗词诵读》教案第5课唐代诗词(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中华优秀经典诗词诵读》教案第5课唐代诗词(一).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唐代诗词(一)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唐代诗词的形式和特点,诵读相关作品(2)熟悉唐代各时期诗词的代表人物及其经典作品能力目标:(1)能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唐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2)能运用所学知识品味唐代诗词凝练、质朴、工整的语言美素质目标:(1)自觉热爱诗词文化,提升文学素养(2)树立远大的志向,学习先辈们乐观、豁达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唐代诗词的相关知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出塞二首其一使至塞上的诗词内容教学睚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出塞二首其一使至塞上的意境及情感表达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i井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2、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课前任务一考勤(2min)一问题导入(8min)T专授新知(25min)一课堂活动(】0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一传授新知(25min)一课堂活动(10mi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课前任务【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观看讲解唐代诗词的视频,并让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留言讨论搜集一些你喜欢的唐诗,谈谈你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学生】登录学习平台观看视频,思考并留言讨论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大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考勤(2min) 【
3、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问题导入(8min) 【教师】播放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1)你看过这段舞蹈吗?了解唐代的服饰和妆容吗?(2)你知道哪些唐代诗人或唐诗呢? 【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唐代诗词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25min)【教师】讲解唐代诗词的背景、形式和特点,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一、知诗词之源唐代(618907)是中国历史上继隋代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疆域广大,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4、文化发达,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座高峰。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淀,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总体来说,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师生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这些诗人分别属于上述哪个阶段?【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新知初唐时期,诗歌文风气象万千,雄浑博大,逐渐从狭小的宫体诗中走了出来,开辟了新世界。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及陈子昂。其中,陈子昂是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诗人。盛唐时期,诗歌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如边塞诗派、
5、田园诗派等。最能代表盛唐诗歌艺术成就的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沉郁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们对后世诗歌的创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如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等。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有韩愈、白居易、刘禹锡、贾岛、李贺等。晚唐时期,诗歌感伤意味浓厚,推崇天真隽永、平淡的诗风。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有杜牧和李商隐。【知识便笺】唐诗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近体诗又包括绝句和律诗。古体诗是在近体诗形成之前,除楚辞体外各种诗体的统称。古体诗每篇句数不拘,每句字数不限,有四言(每句四个字)、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
6、七言者较多。古体诗不求对仗,平仄(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平声为平)和用韵也较自由。绝句因定格仅为四句而得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律诗因格律严密而得名,大多为八句,且中间四句必须对仗(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律诗通常分为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二、品诗词之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通过老师讲解、课堂问答、分组讨论、解析作品等,使学生了解唐代诗词的基础知识,熟悉唐代诗词的经典作品【诵读体会】【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遨请学生回答问题简述这首诗词的大意
7、.【学生】朗读、体会、回答【教师】洪解i寺词的注释与译文内容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不必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刃瞭悲伤得泪湿衣巾。【知人论世】教师讲解王勃生平以及所著i寺词王勃(649或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有诗杰之称。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其诗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等。感受诗情这首诗是王勃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送别蜀州任职的杜姓朋友而作。【师生互动】【教师】播放视频“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贯析“(详见教材),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属于哪种形式的唐诗?诗中描写了什么情景?【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这首五言律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人一反传统离别诗的感伤情怀,以高昂的格调和豪迈的歌声将离别这件悲伤的事情看得洒脱,表达了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壮阔的胸襟,同时也慰勉人们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以城阙三秦风烟五津点出送别地和友人目的地的地形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气氛。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巧妙地联系起来,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暗喻了离别之际的不舍之情.颔联直抒胸臆,点出了离别的必然性,以虚转实,跌宕起伏。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以减轻友人
9、离别时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离别之中尽显自己的壮阔胸襟.颈联将离别氛围从惆怅转为豪迈,描绘出一幅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画面,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尾联点出送行主题,慰勉友人不要像那些儿女情长的人一样因离别忧伤而泪洒衣裳。这两句话既是对朋友的叮嘱,也是诗人自己情感的流露。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章法井然,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知识便笺】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即第一联(一、二句)叫首联,第二联(三、四句)叫颔联,第三联(五、六句)叫颈联,第四联(七、八句)叫尾联。吟诵诗韵全诗五言一句,每句三拍,一般
10、是二一二拍或二二一拍。诵读时,读者应注意停顿,如城阙/W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僭别/意,同是/宦游/人”.该诗的诵读基调是豪壮的,节奏比较舒缓。诵读后六句时,读者应TO可成,使声音逐渐加强,气势逐渐走高,情绪逐渐明朗。【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内容开展讨论假如你是杜少府,在当时的情景下会回赠哪些话给王勃?【学生】思考、讨论、形成结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学生的发言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诵读体会】【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你喜欢诗中的哪些诗句?为什么?【学生】朗读、体会、回答【
11、教师】讲解诗词的注释与译文内容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知人论世】教师讲解陈子昂生平以及所著诗词陈子昂(659-700),字|白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他的诗风骨峥崂,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其代表作有登幽州台歌登泽州蝴继宴感遇诗三十八首等。感受诗情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具有丰富的政治见识和出众的政治才能,敢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打击,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这首古体诗是一首标准的登高伤怀诗
12、。诗人借古伤今,感叹生命的悲凉,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落寞情怀。全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从结构上说,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高眺望,突出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借景抒情,抒发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整首诗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蛛力。吟诵诗韵该诗句式长短不一。前两句每句五字,每句三拍(一二二拍),如前不见/古人;后两句每句六字,每句四拍(一二一二拍),如独/怆然/而/涕下!.【师生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结合本诗的节奏特点,说一说在诵读时应注意些什么?
13、【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该诗的诵读基调是慷慨悲凉的。诵读前两句时,语气比较急促,读者应读出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诵读后两句时,语气比较舒缓流畅,读者应读出诗人的无可奈何。【学生】聆听、理解、记忆课堂活动(10min)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并进行交流与分享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之中和时间长河里,人们怎样才能不虚度自己短促的一生呢?说说你的想法,并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学生】聆听、思考、分裂颊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通过课堂活动,加强学生对唐代诗词的认识和理解第二节课问题导入(5min) 【教师】提问引出新知识点中国诗词中有哪些经典作品属于边塞诗? 【学生】聆听、
14、思考、发言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主动探究诗词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传授新知(25min)【教师】讲解出塞二首其一使至塞上的相关内容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选自中华经典藏书: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2009)【诵读体会】【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景?【学生】朗读、体会、回答【教师】讲解诗词的注释与译文内容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离家万里的征人守边御敌还未归来。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知人论世】教师讲解王昌龄生平以及所著诗词王昌龄(?一7
15、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边塞诗人,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多写边塞闺怨诗,以七绝见长,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边塞诗清刚俊爽,或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充满杀敌卫国热情;或描写长期征战怀乡思通过老师讲解、课堂问答、分组讨论、解析作品等,使学生了解出塞二首其一使至塞上的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亲的“边愁,流露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其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等。感受诗情这首诗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使全民族的自信心增强。因此,这一时期的边塞诗大多体现了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也
16、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于是,诗人借助这首诗来反映自己及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这首七言绝句是一首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热爱,想要让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以及对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师生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中哪些诗句是写景的,哪些是抒情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首句生动描写了边塞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其中,秦时汉时给边塞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第二句触景生情,借助阔大、悠久的时空意象,写出了战争给历代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后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
17、同意愿,抒发了边塞将士们保卫国家的壮志。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四句诗里熔铸了丰富且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吟诵诗韵全诗七言一句,每句三拍,一般是二二三拍。诵读时,读者应注意停顿,如泰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该诗的诵读基调是豪迈铿锵的。由于该诗加入了历史的元素,诵读时,读者应在情感中渗入史的感觉,使思绪从遥远的古代走来,吐字要实。诵读前两句时,语调
18、是凝重的,读者应读出诗人对边塞将士们的同情;诵读后两句时,语气是豪迈的,语调是铿锵有力的,读者应读出边塞将士们的自豪与勇敢,以及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内容开展讨论你认为边塞将士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假如你是他们,你会作何感叹、作何感想?【学生】思考、讨论、形成结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学生的发言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诵读体会】【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美?【学生】朗读、体会、回答【教师】讲解诗
19、词的注释与译文内容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知人论世】教师讲解王维生平以及所著诗词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后迁居于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感受诗情【教师】播放视频”使至塞上赏析“(详见教材),辅助分析本诗诗情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王维奉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暗中排
20、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这首五言律诗主要记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和旅程中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的慷慨悲壮之情。诗人由于被排挤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在雄浑景色的熏陶下得到了升华,进而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首联交代了诗知可而作,以及此行的目的地,于记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颔联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颈联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两个画面构成,描绘了边塞壮阔雄奇的景象,意象开阔,气象雄浑。尾联回扣题目出使及首句问边之事,并借用典故赞扬崔希逸取得胜利、大唐疆域得以扩张的丰功伟绩。这首诗虽是纪行,但或抒感慨,或叙边塞风光,一路写来,自然天成。“大
21、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景如画,历来被传诵为写景名句。吟诵诗韵【师生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结合本诗的内容,说一说在诵读基调应是怎样的?【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全诗每句三拍,主要有二一二拍和二二一拍。诵读时,读者应注意停顿,如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倨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该诗的诵读基调是雄壮的。首联、颔联、尾联主要是叙述,诵读时,读者的语调应沉实些,以体现边塞的风光和生活;颈联是描写和抒情,诵读时,读者的语调应雄壮有力些,以体现诗人心情的变化与情感的升华。【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内容开展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
22、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学生】思考、讨论、形成结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学生的发言【学生】聆听、理解、记忆课堂活动(10min)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将使至塞上改编成第一人称叙述的小故事(字数不限),并配上自己想象中的边塞风光,然后在课堂上分享交流。 【学生】聆听、构思拿颊通过课堂活动,加强学生7寸唐代诗词的认识和理解课堂小结(3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讲解了唐代诗词的相关知识,学习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出塞二首其一使至塞上等经典作品,希望大家课下能够及时复习巩固,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唐代诗词的相关作品。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唐代诗词的相关知识,以及唐代诗词中的经典作品的印象作业布置(2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基础知识检测”中的相关习题。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教学反思本节课没能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至于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学生兼顾不至IL平时,应该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里变化,从精神上给予鼓励,使其时时都有“向前冲”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