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和表内除法》大单元教学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和表内除法》大单元教学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大单元教学视角重构“除法的初步认识和表内除法”一、教学内容分析1 .课标要求内容要求: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探索除法的算理与算法,会简单的整数除法。学业要求:能描述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熟练口算表内除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2 .内容结构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和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教材编排分为两段:一是认识平均分和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二是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表内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认识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以后继续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不仅
2、可以知道有些除法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算,而且还可以在想乘法口诀算除法的过程中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认识。3 .教材编排意义算法应用4 .重构前思考二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已经有了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也具备“怎样分就公平”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其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因此,学生理解“平均分”的难度并不大,教学应重在让他们经历和比较两种“平均分”的过程,紧接着两种平均分的比较之后,可以出现除法的两种形式,而在“平均除”和“包含除”比较的同时,可以增加除法与乘法的比较,最后可以结合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引出“用口诀求商”。二、单元目标设计
3、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O的除法,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了解“倍”的意义,形成初步的数感、运算能力。2.经历除法产生的过程和用口诀求商的探究过程,熟练口算表内除法,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推理意识和模型意识。3.能用除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并欣赏数学美,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三、重构课时安排认识平均分按每份个数平均分平均分的含义按份数平均分除法的意义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有关O的除法用15的的乘法口诀求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层次课时安排课时目标主要培养核心目标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第一层次:认识平均分第1课时:平均分的含
4、义1 .结合情境图理解平均分。2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3 .在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数感、运算能力第2课时:按每份个数平均分、按份数平均分1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 .引导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构建“平均分”的两种数学模型。3 .在探索平均分的过程中,经历猜测、合作、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层次课时安排课时目标主要培养核心目标第二层次:认识除法第3课时:除法的意义L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
5、算的意义,形成用除法计算的模型思想,掌握除法算式的数感、运算能力读法、写法。2 .让学生经历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比较、模型等数学思想。3 .体会数学符号的概括性和简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第4课时:有关O的除法L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O除以一个(不是O的)数的计算方法。2 .在观察和推理的过程中探索有关O的除法及计算方法。3 .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层次课时安排课时目标主要培养核心目标第三层次:用乘法口诀求商第5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L结合具体情景,学习用
6、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2 .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的名称和意义,认识并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3 .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几何直观、推理意识、模型思想层次课时安排课时目标主要培养核心目标第四层次:解决问题第6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L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进一步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2 .通过探索、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3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第7课时:连乘、连除、乘除混合L结合具体情境,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 .经历动手操作摆方块的过程,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 .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