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让阅读教学不再孤立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23419 上传时间:2024-04-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合”让阅读教学不再孤立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聚合”让阅读教学不再孤立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聚合”让阅读教学不再孤立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聚合”让阅读教学不再孤立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聚合”让阅读教学不再孤立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聚合”让阅读教学不再孤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合”让阅读教学不再孤立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聚合”让阅读教学不再孤立【摘要】什么是“聚合思维”?聚合思维是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构,从现成资料中寻找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聚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循序渐进地提高。【关键词】聚合思维;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时,我们教师要聚合各种因素,让学生的学习更丰厚、扎实,而不能用我们的感受和认知来代替学生的感受,作为教师,只有通过多元聚合的方式,唤

2、起学生以往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聚合原有认知,让语文要素逐层落实低段的部编版教材每个单元前面并没确切的单元语文要素,但是在每一课的课后习题中都将相应的语文要素落在实处,作为新教师,这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方向和抓手。而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的前面更是安排了单元语文要素,这样我们在教学时就更有方向,只要抓住前面的单元语文要素,那么整个单元的教学就不会偏离。不论是课后习题中的落到实处的语文要素,还是每个单元的单元语文要素,这些语文要素都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重难点设置。这样,相对于以前的旧版教材来说,指向性更明确,操作性更

3、强。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有新鲜感?我想很多老师不免疑惑:怎么定义?怎样的词语和句子才能称得上有新鲜感?要想准确把握这个词语的内涵,恐怕还要从更为宏观的课程标准寻求答案。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阅读有这样一段描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我们以往经验中的“好词好句”就有着明显的区别了,学生头脑中有“好词好句”的概念,但是“新鲜感的句子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探索。那如何分清这两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所以如何落实“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一语文要素,是我们所要关注的重点

4、。我们要做的就是重在方法的指导,把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这一认知过程走扎实。花的学校是泰戈尔写的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散文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模仿孩子说话的口吻,从儿童的思维视角,展开了新奇的想象。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现得自然深厚。三年级学生已有了两年正规的语文学习生活,并不是零起点,根据学生已有的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在教学花的学校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通过抓当中的动词、联系生活、借助想象等方法,理解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来感受花孩子的天真、活泼。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自己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

5、语和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这篇课文全文都把花当作人来写,但是在教学时,教师却不可将拟人这一概念向学生提及到。上课时,学生找出来的词语和句子一上来就是把花儿当作人来写,我觉得很有新鲜感。感觉学生的思维已经被禁锢住了,而且被捆得紧紧的。在课堂上,不能机械地把所谓的写作方法灌输给学生。本单元的主题是“关注”,那么就不需要细细品尝,不要教得太深。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自己反复诵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花孩子的活泼、纯真。课堂上,学生找到描写事物动作的词语,让学生一起站起来,做一做动作,这样的设计,不用向学生灌输这是拟人句,学生通过自己做动作,自然而然就明白了是诗人独特的写法赋予了它们动作,从而更好地理解

6、作者的表达。这样进行教学,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学生原有的认知也能很好的得到应有的利用,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能更加灵动,学到的知识也更为扎实。二、聚合生活经历,让语文要素转化为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在阅读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到文本自身的知识内涵,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洞察人生、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花的学校这篇课文的第七、八、九三个自然段,重点写了花儿们急急忙忙回家想要见妈妈,升华本文的主题一一对母爱的渴望。如果单从文字上理解这三个自然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根本无从下手。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三个自然段,想象花儿的家为什么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

7、方?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星空给我们的印象是美丽的、自由的、神秘的,花儿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这样一来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创设情境,假设文中的花孩子就是你,你会朝着谁扬起双臂来?你什么时候会急急忙忙想要见妈妈?见到妈妈时你会说些什么?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原来花孩子就是我们呀!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把握了聚合理念,在课堂教学时我就聚合各种因素,唤醒学生以往学过的旧知识、生活体验、产生的情感等,通过各方面的聚合,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更加丰厚和扎实,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真正做到语文知识到语文能力的转化。三、聚合情感态度,生成自我

8、价值花的学校是享誉世界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部散文诗,学生对于泰戈尔不一定熟悉,但是对于他的作品新月集,大部分学生还是熟悉的。而花的学校正是出自于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在品读花的学校时,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文中富有新鲜感的表达,还通过描写声音的词语如“拍着大手“走过荒野等描写声音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写法的巧妙。通过结合文中插图、生活经验想象画面,感受花儿在草地上跳舞、狂欢的情景。课堂上,不仅停留在学习这篇课文,更通过出示新月集中的语句,阅读谈感受,让学生产生阅读新月集的兴趣,感受作品的美好,更好地从课内到课外。通过多种方式使得学生了解作品,赏析作品,真正感受到作品的魅力,从而受到作品的熏陶,提升自

9、身的认知能力。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从内容感知作品的情感内涵,才能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聚合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使学生在阅读时更扎实,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单元还有一个语文要素是“体会习作的乐趣”,这是一二年级到三年级的一个跨越,也是第一次正式的习作练习。一二年级的写话到三年级的习作,学生自己在心理上对待写话和习作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作为教师,我们不应刻意在学生面前特别强调两者的不同,这样反而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感觉习作很难。教师如果不刻意去对待两者,那么学生自然也不会去在意,三年级习作

10、起步阶段,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体会书面表达的乐趣。习作的训练更应聚合原有的知识,关注前后联结,低段的写话练习就是习作的基础,不论是写话中教授过的内容还是方法,都是很好的前期经验。三年级起始阶段的第一篇写话就是:猜猜我是谁,学生对于这次写话的主题应该不陌生,因为这次习作的内容是在二年级写话基础上的提升。二年级下册安排了“我的好朋友”并提示学生从“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三个角度进行表达,为学生开展本次习作练习做好了前期铺垫。在开始习作之前要与二年级的写话有效衔接,真正做到语文训练不独立。不论是阅读课文的学习还是单元习作教学,都不应脱离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聚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学得更稳、更扎实。参考文献陈延军.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M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5).2黄燕林.心尖上的文韵一一三年级阅读积累教学谈J.山西教育,2017(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