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二)8人之初教学简案(pdf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25717 上传时间:2024-04-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识字(二)8人之初教学简案(pdf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识字(二)8人之初教学简案(pdf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识字(二)8人之初教学简案(pdf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识字(二)8人之初教学简案(pdf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识字(二)8人之初教学简案(pdf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识字(二)8人之初教学简案(pdf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识字(二)8人之初教学简案(pdf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识字(二)8人之初教学简案(Pdf版)2.把自己喜欢的活动写在卡片上,让同组的小朋友读,并向大家介绍玩法Q板书设计操场上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教学反思8.人之初学校:XX小学适用年级:一年级设计者:一年级语文教研组课时:(共2课时)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标分析(1)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1由此,依据文本特点,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以形声字教学为主体,着力体现识字教学的多样化。(2)教学中,将分类识字与随文识字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循序渐进地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画面中感知,在诵读中理解,在游戏活动中习得识字方法,从

2、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2.教材分析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一年级学生已经对学习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规范地学习和运用,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142/236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感悟、积累和运用

3、语言。3.学情分析1 .三字经中的内容都是学生生活常见的,学生是基本知道、了解的,这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课文内容。2 .学生已经有大量朗读诗歌、儿歌的经历,具有一定的按节奏诵读的基础,再加上这首儿歌短小精干,节奏明快,歌词中的词语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所以,要考虑这个因素来安排教学流程。二、学习目标1、会认“之、初、性等生字,会写“之、相、近”等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会认“之、初、性等生字,会写“之、相、近”等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

4、性;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二、评价任务1、会认“之、初、性”等生字,会写“之、相、近”等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三、教学活动设计活动环节教学活动对应评价任务对应学习目标一、播放视频,谈话导入环节一1.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社会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宋朝谈话导入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三字经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2 .教师播放小学生三字经舞蹈表演视频和朗读视频。(学生观看)3 ,观看了视频,你们是不是

5、也想自己来表演?那么我们先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会认“之、1、会认“之、环节二L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初、性”等生字,初、性”等生字,2.自学检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会写“之、相、近”会写“之、相、近”143/236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等生字。等生字。初读课文3.出示拼音,自我检查哪些字读错了。教师重点指导正音。学习生字(1)翘舌音的字:之、初、善、专。(2)多音字:教,jiO(教书);jiao(教师)。1.将下列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初dn善Zh专g贵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让学生自主识字,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加强拓展延

6、伸,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增强识字的成就感。三、写字指导,读记词语1 .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2 .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3 .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呢?4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之:最后一撇要一波三折,要舒展。义:起笔是一点,要在一撇一捺交叉的中线位置。学习“工”的写法。5 .认读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6 .描一描,写一写。之义7.比一比,再组词。王()玉()义()又()设计意图:通过做游戏,强化对生字的记忆,并通过对书写顺序的讲解,引导学生发现书写规律,强化对笔顺的记忆。五、自读课文,整体感知2、朗读课文3、朗读课文环节三1.自读课文,思考

7、:今天我们学的三3、明白教育和学习3、明白教育和学习字经中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对儿童成长的重要自读课文,2.汇报交流。性;为学生创设传性;为学生创设传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整体感知文的理解。讨论交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统文化的氛围,激统文化的氛围,激和探究欲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强化对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发学生学习传统文144/236生字的记忆。化知识的兴趣。化知识的兴趣。环节四、总课堂总结:通过认读生字,加强对课文的熟悉程结提升度,并在阅读中体验情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性相近, 教之道, 幼不学, 人不学,习相远。 贵以专。 老何为? 不知义。板书设计人

8、之初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子不学,非所宜,玉不琢,不成器,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会认“之、初、性等生字,会写“之、相、近”等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二、评价任务1 .会认“之、初、性”等生字,会写“之、相、近”等生字。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三、教学活动设计活动环节教学活动对应评价任务对应学习目标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环节一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激趣导入呢?(播放三字

9、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3 .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4 .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5 .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145/236二、感情朗读,激发兴趣环节二设计意图:识字11.会认“之、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写字是低年级教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朗读课学的重点,这一初、性等生请教,反复读几遍。环节的设计通过6 .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文,感悟让学生自主识字,会写“之、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朗读。

10、字,引导学生结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升华合以前所学的知相、近”等生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识,加强拓展延三、师生互动,感知韵文伸,变被动接受1字。.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为主动认知,增(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强识字的成就2、.朗读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注意字感。音,读得流利标准。课文,背诵课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L会认“之、师。文。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初、性”等生(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字,会写“之、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相、近”等生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1)教师引导学生

11、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师字。生对读,拍手读,齐读。)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2、.朗读引导理解意思。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幼课文,背诵课和老)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文。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设计意图:通过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师生交流,结合释一下吗?图文资料,强化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学生对三字经的设计意图:通过提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理解,并通过对问,引导学生加深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课文内容的讲对课文的理解。讨的。解,激发学生对论交流引起学生的引学:人

12、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一起学习兴趣。望,鼓励学生自由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表达,强化对生字六、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的记忆。自读课文,思考:今天我们学的三字经中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汇报交流。3、明白教育和学习3、明白教育和学习课堂总结: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对儿童成长的重要环节三通过认读生字,加强对课文的熟悉程性;为学生创设传性;为学生创设传146/236总结提度,并在阅读中体验情感。统文化的氛围,激统文化的氛围,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升化知识的兴趣。化知识的兴趣。板书设计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

13、, 苟不教,性乃迁, 子不学,非所宜, 玉不琢,不成器,性相近, 教之道, 幼不学, 人不学,习相远。 贵以专。 老何为? 不知义。教学反思口语交际打电话学校:XX小学适用年级:一年级设计者:一年级语文教研组课时:(共2课时)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标分析(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2 .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活动是围绕“打电话”这一主题展开的。教材通过一组打电话场景展示了打电话时应注意的一般要领,明确打电话应做到先问好,再报名,并把事情说清楚等打电话的方法。接着,结合几组生活中常见的打电话场景,借助不同话题,组织学生学习拨打邀请电话、请假电话及其他电话,意在使学生将所学的打电话技巧通过具体场景演示,运用于生活,并学会拨打各类电话。教学时,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快快乐乐互动交际,轻轻松松实践语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 .学情分析由于手机电话在生活中的普及,打电话和接电话的情境十分常见,但是如何有礼貌的接打电话以及如147/2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