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教案第4课0~3岁婴幼儿的心理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教案第4课0~3岁婴幼儿的心理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03岁婴幼儿的心理发展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婴幼JLdL理发展的总体规律(2)熟悉婴幼JLC理健康的外在表现(3)掌握婴幼1励作、认知、语言、情绪与情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特征素质目标:(1)正确认识婴幼J1?。理发展的规律,正视婴幼儿的个体差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培养尊重婴幼儿、热爱婴幼儿的良好师德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教学难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问题导入【教师】
2、讲述“任务导入”的案例(详见教材),并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与思考:上面两段话取自T立早期教育机构教师的日记,时间相隔约半年。同样是给婴幼儿讲故事,他前后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这体现了他心理发展怎样的变化规律?【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03岁婴幼儿的心理发展传授新知【教师】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饕幼儿心理发展的总体规律、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婴幼儿的认知发展、婴幼儿的语言发展、婴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婴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任务一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总体规律(一)从简单到复杂婴幼儿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
3、简单的反射活动,之后逐渐复杂化。婴幼儿内在的敏感性使得他们成为积极的观察者和学习者,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周围环境,利用感官去感知外部世界,不断去获取经验,以实现认知、语言、情感及社会性等心理各领域的递进式发展。(二)从被动到主动婴幼儿最初基本处于无意识状态,心理活动遵循本能,且受环境的影响很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逐渐开始出现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能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无论是新生儿还是3岁的幼儿,他们都会出现抓住母亲手指的情况,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4、(三)从零散到系统婴幼儿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各类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而且非常容易发生变化。而随看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多种心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有了系统性。二、婴幼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的各个方面在活动过程中都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心理健康的婴幼儿通常具有哪些特征?【学生】聆听、思考、回答(一)言明朗心理健康的婴幼儿一般都拥有明朗的情绪,即无论哪种情绪都是清晰易辨、表情典型的。他们会自然流露出内心真正的感受,不会压抑情绪。(二)好奇心强烈对于婴幼儿来说,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一切事物都
5、是那么新鲜、有趣。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婴幼儿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并自发地去接触、学习。【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兴趣敏感期”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兴趣敏感期”?【学生】观看、思考、回答但是,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婴幼儿,由于喜欢去触碰、去尝试,容易接触到一些危险物品,这一点需要教养人注意。【案例分析】【教师】讲述“爱问为什么的浩浩”案例(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面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家长如何应对?【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3岁左右的孩子对事物有着无限的好奇心,并且能够通过语言来表达,其中最常出现的词就是为什么。一旦回答了孩子的第
6、一个为什么,他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这一连串的问题能够帮助他理解各种事物及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做的就是认真作答,持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三)热爱游戏心理健康的婴幼儿一般对游戏有着极大的热情,把游戏作为日常的基本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探索社会生活,由此获得生活经验和个人心理上的满足。(四)乐于与人交往心理健康的婴幼儿乐于与人交往,善于理瞬口接受别人。参加集体活动时,很容易就能够找到游戏伙伴,进行玩具分享和游戏合作.教养人要为婴幼儿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有意识地训练他们与人交往的方式,促进婴幼JLtt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五)迅速适应环境变化心理健康的婴幼J怀会过于畏缩或固执,他们
7、通常能够比较迅速地适应环境变化,及时对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进行调整。任务二熟悉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案例分析】【教师】讲述“任务导入”的案例(详见教材),并随机遨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与思考:为什么10个月大的婴儿会把镜子中的自己当成“新朋友而不是自己?他为什么不会摸自己的鼻子?【学生】聆听、思考、回答一、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遨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遵循着哪些规律?【学生】聆听、思考、回答(一)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动作婴幼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非专门化的.例如,四五个月大的婴儿要拿面前的奶瓶,往往不会用手,而是用手臂乃至整个身体去够。随着婴幼儿神经系统
8、的发育、肌肉的成熟及自身的反复练习,其动作会逐渐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二)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在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过程中,最先发展的是头部动作,如俯卧抬头;然后,自上而下,逐渐学会俯撑、翻身、坐爬、站立,最后才学会行走。(三)从中央动作到边缘动作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从中央到边缘的规律。在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处于身体中央的头部的动作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才延伸到边缘的手部的精细动作。(四)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在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躯体动作、双臂动作、腿部动作等;其次是灵巧的小肌肉动作,如手腕动作、指尖动作
9、等;最后是准确的视觉动作等。(五)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动作敏感期”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动作敏感期?这一时期婴幼儿有何表现?【学生】观看、思考、回答婴幼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识的。6个月后,婴幼儿的动作会越来越多地受其心理、意识的支配,呈现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的趋势。二、婴幼儿的认知发展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个体的认知能力随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发展。(一)感知觉【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婴幼儿认识周围环境,主要靠哪些方式?【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感
10、知觉是人M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婴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主要手段。感觉主要包括肤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知觉主要包括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1.肤觉(1)触觉。(2)温觉.(3)痛觉。(详见教材)2 .视觉婴儿一出生就有某些视觉活动,如眨眼、瞳孔收缩等。刚出生的婴儿调节视焦距的能力差,物体距离太近或太远时,他们都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其视物的最佳S巨离是20Cm左右。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到出生后34个月,之后婴儿调节视焦距的能力才会有较大提升。但对远8巨悬物体的注视,要到出生后6个月才能真正实现。6个月后,其视觉各方面都会有非常明显的进步。3 .听觉婴JIz在出生前就具有听觉能力,可
11、对声音刺激产生身体反应。出生仅3天的新生1题能表现出对母亲声音的偏好;3个月的婴儿对高频率的声音更加喜欢;67个月的婴儿会去寻找声音的来源;911个月的婴儿能够区分声音有无意义,如喊婴儿的名字,他能够知道是在喊他;18个月后,幼儿能够更清晰地区分不同的声音。4 .嗅觉和味觉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就能对不同的气味做出不同的反应,能够通过气味准确地辨别自己的母亲,并表现出对母亲气味的偏好。味觉与生俱来,婴儿一出生就已经能分辨酸、甜、苦、咸等不同的味道,且对甜味更偏爱。5 .时间知觉婴儿刚出生时缺乏对时间的直觉体验,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时间概念,因此新生儿常常昼夜不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会逐渐形成一些初步
12、的时间概念,但往往与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如“早晨”是指起床、洗脸、刷牙的时间。另外,婴幼儿一般是先知财口理解一天一小时”这些较大的时间单元,然后才慢慢知觉和理解较小的时间单元(分、秒等)和更大的时间单元(周、月、年等)。6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指对物体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I)形状知觉。出生后3个月左右,婴儿能够分辨不同的形状,但还不能认识具体的形状。56个月,婴儿能手眼协调地抓控物体时,便开始积极地知觉物体的形状。到23岁,幼儿已能够辨认周围常见的物体,也能认识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圆形和正方形。(2)大小知觉。大部分3岁前的婴幼儿对大小的理解能力较弱,对于两个形状相同
13、、大小不同的物体,他们还不能区分其大小的不同。(3)距离知觉。距离知觉,又称深度知觉或立体知觉,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远近的反映。新生儿就有距离知觉,他们对趋向自己的物体会有防御反应。3岁左右时,幼儿对熟悉的物体或场地可以区分出远近,但对比较遥远的空间距离则不能正确认识。他们也还不能很好地掌握透视原理,不熟悉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晰,远物模糊”等感知距离的视觉信号。【知识便笔】【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视觉悬崖实验“(详见教材),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学生】阅读、思考、回答(4)方位知觉。婴幼儿对于方位的感知比较困难。一般来说,3岁左右,幼儿才能分辨出上下。(二
14、)注意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在整个婴幼儿阶段,无意注意一直占主导地位,婴幼儿注意持续的时间较短,注意力很容易从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3岁左右,幼儿的有意注意开始萌芽。通常来说,L5岁的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集中注意58分钟,2岁时能集中注意1012分钟,2.5岁时能够延长至20分钟,3岁后集中注意的时间会越来越长。【知识便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详见教材),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例子?请于周围同学进行分享。【学生】阅读、思考、分享(三)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进行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基础。1岁前,婴
15、儿的记忆能力比较差,56个月时可以记住自己的母亲,但保持的时间较短。1岁之后,幼儿认识的事物增多,能够记住的事物也逐渐增加,但此时的记忆过程缺乏明确的目标。2岁左右,幼儿可以有意识地去回忆以前的事件,但这种能力还比较弱。3岁以后,幼儿能够记忆I:匕较复杂的事件,并对其进行描述。(四)想象想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新生儿没有想象能力。12岁的幼儿由于经验不足,对头脑中有限内容进行联想的能力较差,其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和意图,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3岁时,幼儿会根据一定的目的而有计划地进行想象,逐渐产生带有简单主题和
16、主角的游戏活动。(五)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03岁婴幼儿的思维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 .思维准备时期O-I岁是婴儿思维的准备时期,他们通过手摸、体触、口尝、易闻、耳听等多种方式来发展感觉和知觉能力,由此认识世界,产生思维现象的萌芽。2 .直觉行动思维时期1 3岁幼儿的思维在直觉行动中进行,思维过程离不开直接感知的事物和操纵事物的动作。例如,澡盆里幼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其置身于澡盆里时才会发生;当其离开澡盆,动作即停止,而且很难在没有澡盆时复现。三、婴幼儿的语言发展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表达方式。03岁婴幼儿的语言发展通常以单词的出现为界
17、,划分为语言准备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一)语言准备期01岁通常被认为是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准备期.03个月的婴儿,通常用哭喊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有时能够在需求被满足后发出简单的音节。48个月,婴儿开始能够发出“咿咿呀呀等一连串的音节,并且学会进行应答。912个月,婴儿开始会模仿成人的发音,发出的声音有较明显的音调。大约1岁时,大部分幼儿能够说出第一个真正的单词。(二)语言发展期经过1年的语言准备期,幼儿开始进入语言发展的正式阶段。2 .单词句阶段单词句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11.5岁的幼儿通常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丰富的句子。同时,他们也喜欢以声音代替物品。虽然15岁幼儿的理解能力
18、发展较快,模仿能力有所提升,但其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较为缓慢,能够说出的词语很少,甚至经常会出现短暂的沉默。【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跟婴幼儿说话时,很多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语调升高、语速放慢,做发音清楚、句子短小、词汇简单、经常重复、较多停顿;同时,身体的动作和面部的表情也比正常说话时丰富,这就是婴儿语。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对婴幼儿讲,婴儿语”?为什么?【学生】聆听、思考、回答3 .双词句阶段双词句是指由两个或三个词组成的句子。152岁是幼JL积累词语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很高,掌握的词汇呈爆炸式增长。他们会用词汇组成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所组成的句子一般比较短小
19、,大部分在五个字以内。同时,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理解不的意思,出现言语上的反抗行为。4 .简单句阶段简单句是指结构完整而无修饰语的句子.23岁的幼儿基本上能够理解成人所说句子的意思,发音越来越清晰、准确,能够较清楚地说出一些简单句。此阶段的幼儿表达欲望强烈,会有很多疑问,经常说为什么,喜欢听故事和短小的儿歌,但言语表达上仍存在说话不流畅、断句不恰当的现象。四、婴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婴幼儿成长过程中,情绪与情感会出现哪些变化?【学生】聆听、思考、回答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随着与他人互动的增多,其
20、情绪与情感会逐渐复杂化。(一)情绪的产生与发展婴幼儿出生后即有情绪表现,如以哭喊反映痛苦,以皱眉、耸易、摆头反映厌恶等。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其情绪表现逐渐丰富。【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试着说一说,婴幼怀同情绪最早出现的时间。【学生】聆听、思考、回答详见教材表3-2展示了婴幼JL不同情绪最早出现的时间及经常出现的时间。婴幼JIM具代表性的情绪及其表现主要有社会性微笑、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等。1 .社会性微笑婴儿出生即有笑的反应,但其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常常在没有任I可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发生。出生约5周时,婴儿能够区分人和其他,对人的声音和面孔开始有特别的反应,社会性微笑开始
21、出现。8周时,婴儿会对一张不移动的人脸发出持久的微笑。然而,直至3个半月,婴儿对人的社会性微笑都是不加区分的,他们不能辨认和区分不同的脸,对教养人和陌生人展现的微笑都是一样的。而且,无论所面对的人脸是生气的还是微笑的,婴儿都会报以微笑;但当人脸侧向时,婴儿就会停止微笑.4个月大时,婴儿逐渐能够分辨出熟悉和不熟悉的人脸,出现不同的、有选择性的社装微笑。2 .陌生人焦虑陌生人焦虑是指婴幼儿因陌生人的突然出现而产生的某种程度上的恐惧、紧张或不安的情绪,通常发生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左右,8-12个月达到高峰。到2岁以后,幼儿建立起与他人交往的行为系统,这种焦虑才会减戟陌生人焦虑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
22、现,它意味着婴幼儿的认知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案例分析】【教师】讲述“胆小的孩子”案例(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面对这种情况,父母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孩子害怕陌生人是其成长的一个标志,父母不需要过度焦虑,也别给孩子贴上胆子小”的标签,以免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面对害怕陌生人的儿子,雯雯不应该强迫他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应该做好引导工作,逐步消除孩子的恐惧感,培养孩子安抚自我情绪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陪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3 .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等情绪反应.婴幼儿需要依赖
23、教养人获得安全感,当和自己所依附的教养人分离时,其安全感会缺失,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大声哭闹甚至攻击他人。分离焦虑一般会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弱。(二)情感的产生与发展情感是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互动而逐渐产生的。在婴幼儿的情感活动中,依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特殊且持久的情感联结。它是婴幼JL与父母亲及家人之间充满深情的、积极的相互关系。依恋的形成通常需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无差别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在这一阶段,婴儿对所有人都会做出一定的反应,不能将他们进行区分.(2)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46个月).在这一阶段,婴儿对不同人的反应有所区别,对母亲更为偏爱,对他所熟悉的人反
24、应较少,对陌生人则更少。婴儿能够接受陌生人的注意和关照,同时也能够忍耐与父母的暂时分离,但会带有一点伤感的情绪。(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7个月2岁).7个月后,婴幼儿表现出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形成了对母亲专门的情感联结。他们对母亲的存在更加关切,特别愿意与母亲在一起,与母亲在一起时特别高兴,而当母亲离开时则会哭喊,不让母亲离开。【知识便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母婴依恋的类型“(详见教材),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母婴依恋的类型有哪些?分别有哪些表现?【学生】阅读、思考、回答(4)伙伴关系阶段(2岁后)。幼儿开始能够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与愿望,在与母亲互动时会考虑其需要和兴趣,并据此调整自己
25、的情绪和行为。五、婴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03岁婴幼J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初步发展了自己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并由此逐渐形成个人特有的心理特征,即个性。(一)个性个性是指个体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兴趣、需要、气质和性格等。1.气质是指个体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将婴儿气质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容易型.容易型的婴儿通常对新的环境适应良好,饮食、睡觉、排便等都h麻规律,情绪通常是高兴和愉快的。(2)困难型。困难型的婴JL与容易型的婴JL相反,面对新的环境时适应不良,对于新环境和新事物倾向于退缩,对新的刺激
26、反应强烈,饮食、睡觉等不规律。(3)迟缓型。与困难型的婴J厢似,迟缓型的婴儿在新环境中适应不良,情绪通常也不会很愉快,倾向于漠然。但是,与困难型的婴JL相比,他们对新的刺激反应并不强烈,活动意愿相对较弱。【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的影响”视频(详见教材),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有哪些影响?【学生】观看、思考、回答2.性格家庭中的各方面因素都对婴幼儿性格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包括父母的性格、家庭氛围、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婴幼儿性格的影响最大。教养方式主要有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忽视型4种,不同类型的教
27、养方式会促使婴幼儿形成不同的性格品质。(1)权威型。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能够主动关爱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述说,教育孩子分享与合作,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如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在这一教养方式下,婴幼儿会逐渐形成自信、独立、积极、乐观等良好的性格品质。(2)专制型.采用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通常用自己的标准约束孩子,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对孩子缺乏热情和关爱,不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在这一教养方式下,婴幼儿容易形成对抗、自卑、退缩、依赖等不良性格品质。(3)放纵型.采用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期望和爱,会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但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在这一教养方式下,婴幼J熔易形成依赖、
28、任性、冲动、自私等性格品质。(4)忽视型.采用忽视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对孩子冷漠,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爱.在这一教养方式下,婴幼JL容易形成孤僻、畏缩、爱嫉妒等不良性格品质。(二)社会性社旨卷在社会化过程中,为侬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惭E【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婴幼儿时期的社会性发展是否良好,对其今后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有哪些影响?【学生】聆听、思考、回答婴幼儿时期的社会性发展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婴幼儿未来的发展,对其今后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1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状态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新生儿没有自我意识,他们无
29、法分清自己和周围人、事、物的区别,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所以经常把自己的手指、脚趾当成玩具啃咬。I岁左右,幼儿开始能够把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来认知,主要表现在他们对自己外部特征的认知上,即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52岁,幼儿开始用语言称呼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具有了用语言标志自我的能力。23岁,幼儿开始掌握代名词我,这是其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当婴幼儿能够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标志着其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2 .同伴交往同伴交往是指婴幼JL,与同一年龄阶段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对同伴的出现展现积极的反应,与同伴进行互动,是婴幼儿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提高适应性、形成友爱态度的基础。婴幼儿的同伴交往
30、水平一般随着年龄而上升,912个月的婴儿对玩具比较感兴趣,同伴间的交往往往是从被玩具吸引开始,但此时的他们常常是互不理睬的,只是偶尔对对方发生短暂的注意。I1.5岁,幼儿之间开始有了简单的交往,会互相注意、模仿、对话”、给玩具等,这一阶段他们也会玩一些社交游戏,如躲猫猫等。到2岁以后,幼儿之间的社会性游戏增多,他们对同伴进行模仿,与同伴进行交换、对话等活动。在此期间,他们逐渐形成自身的人际关系原则,发展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探索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以“饕幼儿的自我意识”为主题的小组活动,讲解活动内容及要求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以婴幼儿的自我意识
31、”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查找酶(如影视剧、家庭纪录片等),截取具有明显婴幼儿自我意识表现的片段.结合所学知识、查找的资料,将视频根据婴幼儿自我意识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进行排序后,剪辑合成为一个微视频,在班级内展示,并派一名代表进行相应解说。【学生】思考、讨论、完成任务、派小组代表进行解说【教师】对各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迸行评价课堂小结【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婴幼J1/心理发展的总体规律、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婴幼儿的认知发展、婴幼儿的语言发展、婴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婴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以下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身边的妈妈们,对她们进行一次采访,了解妈妈们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知识的认识情况。采访结束后,根据采访过程、结果写一份自己的感想(800字左右)【学生】完成课后任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