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中国鞋履礼仪文化里的智慧.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29650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中国鞋履礼仪文化里的智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中国鞋履礼仪文化里的智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中国鞋履礼仪文化里的智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中国鞋履礼仪文化里的智慧.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燧履趣谈之_中国鞋履仪文化金智慧伴随着鞋履的诞生,围绕着鞋履衍生了一系列的礼仪规范。这些礼仪规范,脱胎于鞋履的各种功能性作用,但最后作用于人类社会,固化为人们约定俗成的规则。鞋履,从本体来说,不同的材质、形式有着不同的含义。这种含义大于鞋履本身的功能性,开始和人们的阶级、财富等社会身份挂钩。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把能否正确且熟练的使用鞋履礼仪,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懂礼的重要标准。比如到别人家中做客,入室脱鞋是一种懂礼的象征。这种礼仪最初源自泥土道路,鞋底往往脚下灰尘很重,进入别人家中,为了不把灰尘带入居所,所以脱鞋入室。如今即使道路十分干净,但是人们仍然选择了入室脱鞋,主要是为了表达对于居室主人

2、的尊敬。擅长情绪表达的古人,除了按部就班、严谨遵守各项鞋履礼仪之外,还擅长利用“违礼”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倒履相迎”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有云:“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蔡邕是汉朝大学者,相传其文史、音乐、天文样样精通,可谓学识渊博,名重一时。蔡邕与人交往从不摆架子,还特别喜爱结交有真才实学的人。一天,蔡邕正在房中休息,家人向蔡邕报告说,门外来了一位自称王粲的客人。蔡邕一听,急忙跳下床来,穿上鞋子就往门外跑。由于太慌忙,把右脚的鞋子穿到了左脚上,把左脚的鞋子穿到了右脚上,而且两只鞋都倒穿着。王粲出身名门,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都曾位

3、列三公,自己也是才华出众。按理说,古代名士格外重视自己的声名,蔡邕本身稳重,但是听到王粲到来,却倒履相迎,虽则有违礼制,但是却反而体现出了自己对王粲的重视。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将“倒履相迎”放在曹操身上,成为神来一笔,将曹操的奸雄气质,体现的惟妙惟肖。文中的情节如下:曹操儿时的玩伴许攸,投奔袁绍,跑到他的帐下。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许攸向袁绍提出建议,只需要再与曹操拖几个月,曹操不会成功。袁绍认为许攸刻意贬低自己,他没有采纳许攸的建议,而是把他关进了监狱,许攸见袁绍难成大事,便逃到曹操的帐下。曹操听说,许攸来到自己的营内,赶紧跑出去迎接他,连鞋子都没有穿好。后来,许攸利用他对袁绍兵营的了解,为曹操献上一计偷袭乌巢,从而改变了官渡之战曹操的战局。结合原著的上下文,曹操之所以对许攸倒履相迎,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此人为袁绍军中投奔而来,掌握着左右战局的至关重要的情报。许攸本身就是清流名士,自持身份尊贵,又格外在乎面子,曹操投其所好,以礼相待。如何才能显示自己对于许攸的重视,最好的方式,便是为了许攸而忽视礼仪规范,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求贤若渴,这种高情商的操作,绝对算得上是“高端操作工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对于礼仪的灵活运用,体现着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对于礼仪内涵的理解。无论是对于礼仪规则的循规蹈矩,还是对于礼仪规则的反其道而行之,无不是在诠释着中国文化里对于人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