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六上《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30009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六上《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六上《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六上《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六上《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六上《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六上《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六上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第三学段学“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2.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建模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3.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列”“行”的规定,理解数对确定位置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教法学法】教法:情境创设法、联系生活法、引导探究法学法:探究学习法、数形结合法、练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就藏在你们的座位里,你们能猜出在哪里吗?提示1:在第四列.提示2:在第四列第三个同学的位子里。同学们一下就猜中了,是因为两个数据就能确定物体的位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

3、究确定位置。【设计意图】生活中像这样根据两个信息确定一个对象的位置是很常见的,在课开始通过猜一猜的形式,初步提炼出两个数学信息,不仅有较强的趣味性,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老师的反问,明确了一个信息不能准确地描述所指的具体对象。二、探索新知(一)认识行、列,确定规则。1 .今天我把赵亮同学所在班级的座位表带来了,请看大屏幕。现在你们是观察者,谁来介绍一下赵亮的位置。刚才同学们在描述张亮的位置时,由于观察方法和角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说法。没有统一标准给我们的交流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简单统一的确定位置的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设计意图】这样开放式的提问,便于了

4、解学生的起点,又能为课堂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2 .介绍列和行。生活中我们用列和行来描述人或者物体的位置,我们把竖排叫歹U,并且是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一列、第二列把横排叫行,习惯从前往后数,那么第一行在哪里?谁来数一数?3 .现在同学们能准确的描述赵亮的位置吗?(第2列第3行)我随便点一个同学,你们能准确说出他的位置吗?王艳、王乐、孙芳、赵雪、李玉、李小东【设计意图】通过层层剖析,让学生的认知和数学上的规定和谐融合,提炼出“列”和“行”的统一定位。说明基于生活实际与现实的需求是学生学习经验的保障。(二)认识数对,形成概念。1.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请同学们将这3个同学的位置记录下来。(在课件上快速

5、圈出3个同学的位置)有的学生发现自己来不及记录。师:是老师的速度太快了,还是你们的记录方法不够简便呢?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下每个同学的位置呢?先说一说张亮的位置你们是怎么记的。2 .学生尝试用简便方法表示第2列第3行。预设1:3行2列。预设2:2列3行。预设3:3,2o预设4:2,30师:你们喜欢哪种记录方法呢?为什么?3 .统一描述位置的方法。数学上专门有一种用来确定位置的简便方法,如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三)理解数对的含义。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对中的两个数各表示什么。2表示的是张亮在第2列,3表示的是张亮在第3行。师: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预设1:先写

6、列,再写行。预设2:两个数中间用逗号隔开,并且外面要用括号把它们括起来。师:这是数学上表示位置的方法,用两个数分别表示列和行,左边的数表示列,右边的数表示行,中间用逗号隔开,为了表示一个整体,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像这样有顺序的两个数,称为“数对”。(四)运用数对确定位置,加深理解。1 .用数对完成其他同学的位置。【设计意图】数学的简洁性在这一环节得到了体现。通过对数对意义的理解、读法的统一、实际的应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对的可用性是很强的。2 .用数对表示自己座位的位置。3 1)弄清自己座位上的行和列。4 2)师说数对,生对应起立并做出指定动作。(3)理解数对(5,X)和(X,3)(x,x)

7、的含义。【设计意图】将观察赵亮所在班级的座位图转化为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这样设计体现了角色的转变,学生由观察者转变成了被观察者,这样要站在观察者老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重新确定行和列,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三、巩固练习1 .完成教科书P21“练习五”第1题。2 .完成教科书P21“练习五”第2题。3 .完成教科书P21“练习五”第4题。【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机会,达到及时巩固,将知识学活、用活的目的。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确定位置用两个数分别表示列和行,左边的数表示列,右边的数表示行,中间用逗号隔开,为了表示一

8、个整体,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像这样有顺序的两个数,称为“数对”。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后反思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个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成功之处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对。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比较抽象的,但在生活却有很多“原型”。因此,我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循序渐进,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从而

9、建立数学模型,贴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2 .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至整个课堂,高度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自己真正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例如,再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时,我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用简单方法表示出物体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总结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最后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表述完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3 .设计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联系实际,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环节,我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个练习,用数对描述出自己的座位。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第二个练习,点兵点将,师说数对,生对应起立并做

10、出相应的动作,这一练习使得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兴致浓厚,既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也使得本节课有了深度。第三个练习,出示课本练习五第四题,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不足之处1 .课堂评价语不够丰富。及时评价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让学生即时发现自身不足或努力的方向。同时评价可以加强师生的沟通和理解。因此,应注重课堂评价,让学生更有信心的参与学习。2 .板书书写凌乱,字迹不够工整。工整恰当的板书是数学课堂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它不仅体现教学进程,而且体现教学重点,所以板书应注意简洁、扼要,

11、便于归纳、总结、概括,教师也应在书写时美观大方,更好的给学生示范。3.教学语言不够精练。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今后教学中,应时刻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简洁而不失严密,避免向学生传递错误信息及不规范用语。二次构建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难十全十美,但如果我还有机会重新上这节课,我会精心设计板书,仔细推敲教学语言的准确性,采用一些鼓励表扬的话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反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人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我的教学更加完美。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们没有终止,我不停地思考我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我始终坚持着教数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以记住一些知识为目的。知识的探索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赖,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