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世有三游德之贼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世有三游德之贼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世有三游,德之贼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荀悦论曰:世有三游,德之贼也:一曰游侠,二曰游说,三日游行。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饰辩辞,设诈谋,驰逐于天下以要时势者,谓之游说;色抠仁以合时好连党类立虚誉以为权利者谓之游行。此三者,乱之所由生也;伤道害德,败法惑世,先王之所慎也。国有F氏,各修其业。不由四民之业者,谓之奸民。奸民不生,王道乃成。凡此三游之作,生于季世,周、秦之末尤甚焉。上不明,下不正,制度不立,纲纪驰废:以毁誉为荣辱,不核其真;以爱憎为利害,不论其实:以喜怒为赏罚,不察其理。上下相冒,万事乖错,是以言论者计律
2、序而吐辞,选举者度亲疏而举笔,善恶谬于众声,功罪乱于王法。然则利不可以义求,害不可以道避也。是以君子犯礼,小人犯法,奔走驰骋,越职僭度,饰华废实,竞趣时利。简父兄之尊而崇宾客之礼,薄骨肉之恩而笃朋友之爱,忘修身之道而求众人之誉,割衣食之业以供飨宴之好,苞苴注盈于门庭,聘问交于道路,书竺繁于公文,私务众于官事,于是流俗成而正道坏矣。是以圣王在上,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善恶要于功罪而不淫于毁誉,听其言而责其事,举其名而指其实。故实不应其声者谓之虚,情不覆其貌者谓之伪,毁誉失其真者谓之诬,言事失其类者谓之罔。虚伪之行不得设,诬罔之辞不得行,有罪恶者无侥悻,无罪过者不忧惧,请谒无所行,货赂无所用,冬华文
3、,去浮辞,禁伪辩,绝淫智,放百家之纷乱,壹圣人之至道,养之以仁惠,文之以礼乐,则风俗定而大化成矣。(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注】苞苴是指贿赂送礼。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色取A仁以合B时好C连党类D立虚誉E以为F权利者G谓之游行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民,是指中国古代对平民职业的基本划分,即士农工商。除四民外,社会中还有大量的“贱民二B.薄厚,形容词用作名词,与烛之武退秦师“邻之厚,君之薄也”中的“厚”“薄”用法相同。C.书记,旧称从事文书工作的人,或指书籍、书信、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文中是
4、书信之意,D.息,有休息、停止、平息等意,文中与归去来兮辞并序请息交以绝游”中的“息”均为停止。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上有三种游,是败坏道德的奸贼,是祸乱产生的根源,应慎重对待。B.三游形成于王朝末世,出现制度不立、纲纪驰废、赏罚失当等混乱现象。C.要尊崇父兄,加深骨肉亲情,重视宾客之礼和朋友之爱,牢记修身之道。D.去除浮夸虚伪的文辞,禁止虚伪的言论,用圣人之道统一众说纷纭的乱局。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爱憎为利害,不论其实;以喜怒为赏罚,不察其理。译文:(2)是以圣王在上,经国序民,正其制度。译文:14 .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如何正
5、确对待世间的“毁誉二【答案】10. CDG11. B12. C13. (1)把好恶作为判断利害关系的标准,而不衡量实际情况;把喜怒作为奖赏或惩罚的标准,而不明察其中的道理。(2)所以圣明的君主在位时,治理国家,整顿百姓,严明有关制度.14. 不以“毁誉”作为判定荣辱、善恶的标准;根据客观事实核实“毁誉”真伪,避免诬惘。【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和言悦包以此迎合当世君主的喜好,结连党羽,树立虚名以谋取权利的,称作游行。“合时好”是“色取仁”的目的,“以”作目的连词,连接“合时好”和“色取仁”,故该句中间不能停顿,应在其前后停顿,即应在C处断开;“连”作谓语,“党类”作宾
6、语,应在D处断开;“以权利者,谓之”,判断句,“者”后停顿,即G处断开。故应在CDG处停顿。16.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A.正确。B.错误。“薄厚”,形容词用作名词,关系的亲疏;/“厚”,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得雄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得薄弱。句意:因此发表评论的人,看对方与自己交情的深浅程度来决定怎样说话。/邻国的势力变得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变得薄弱了。C.正确。D.正确。句意:抛弃浮华虚文,淘汰虚言巧语。/与外界断绝交游。故选B。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C.“重视宾客之礼和朋友之爱”错,原文是“是以君子犯礼,
7、小人犯法,奔走驰骋,越职僭度,饰华废实,竞趣时利。简父兄之尊而崇宾客之礼,薄骨肉之恩而笃朋友之爱,忘修身之道而求众人之誉于是流俗成而正道坏矣”,可见,“重视宾客之礼和朋友之爱”是与“君子”相对的“小人”的主张。故选C。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以为,把作为;论”,衡量;其实”,实际情况;“察”,明察。(2) “经”,治理;“序”,整顿;“正”,使正,严明。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1)根据“以毁誉为荣辱,不核其真”“善恶要于功罪而不淫于毁誉”概括为:不以“毁誉”作为判定荣辱、善恶的标准;(2)根据“毁誉失其真者谓之诬,言事失其类者谓之罔
8、。虚伪之行不得设,诬罔之辞不得行”概括为:根据客观事实核实“毁誉”真伪,避免诬惘。参考译文:荀悦论日:世上有三游,是破坏道德的奸贼:一是游侠,二是游说,三是游行。树立名气声望,作威作福,结交私人党羽用来称强于世的,称为游侠;修饰辩辞,设置诡计诈谋,周游天下以操纵时势的,称为游说;和言悦色,以此迎合当世君主的喜好,结连党羽,树立虚名以谋取权利的,称作游行。这三类人,都是产生祸乱的根源;他们破坏道德,败坏法度,迷惑世人,这是先王所慎重对待的。国家有土农工商四种民众,各自从事自己的职业。凡是不从事四民职业的人,称为奸民。没有奸民,王道政治就实现了。凡是三游的形成,都出现在王朝的末世,周、秦两代的末世
9、尤为严重。君上不英明,臣下不端正,制度不建立,纲纪废弛;把别人的诋毁和赞誉作为尊荣或屈辱的依据,不核实这些说法的真假;把好恶作为判断利害关系的标准,而不衡量实际情况;把喜怒作为奖赏或惩罚的标准,而不明察其中的道理。上下相互冒犯,所有事情混乱错误,因此,发表评论的人,看对方与自己交情的深浅程度来决定怎样说话;负责选拔推荐人才的人,估量对方和自己关系的亲疏而提笔写推荐评语,善与恶的区分,错误地受众人评价的制约,功与罪的判定,没有按照国法的规定。既然这样,那么就不能遵循道义去谋求利益,也无法根据道义去避开祸害。所以君子违背礼义,小人触犯法律,骑马奔跑(自由地游说),超越自己的职责本分,粉饰浮华撰弃实
10、质,争着追求一时的利益。轻视尊奉父兄的大义,而重视对待宾客的礼节,减少骨肉之间的亲恩,而加深朋友之间的情谊,忘记修养自身品德的原则,而追求众人(对自己)的赞誉,损害作为衣食来源农桑本业,用来满足盛宴豪饮的欲望,贿赂送礼的人挤满了门庭,探访问候的人在道路上交错,私人书信比官府公文繁忙,处理的私事比官府公事还多,于是流俗形成,而正道衰败。所以圣明的君主在位时,治理国家,整顿百姓,严明有关制度。善与恶的区分主要取决于是立功还是犯罪,而不受舆论毁誉的扰乱,听他如何说还要责求他如何做,说出他的名声还要指出他实际(做的事)。所以名不副实的称为虚假,表里不一的称为伪饰,毁誉不符合实际的称之为诬陷,议论事情没有具体事例的称之为欺骗。虚伪的行为不得出现,诬罔的言论不能流行,有罪恶的人不能侥幸逃避惩罚,没有罪过的人不必担忧恐惧,私人请托处处碰壁,贿赂送礼无人接受,抛弃浮华虚文,淘汰虚言巧语,禁止虚伪言论,杜绝不正当的智谋,斥退百家之学的纷乱,统一于圣人的最高思想,用仁爱恩惠来教养百姓,用礼乐制度来修饰,那么就风俗确定,广远深入的教化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