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茶经图说》.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35287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说《茶经图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略说《茶经图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略说《茶经图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略说《茶经图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说《茶经图说》.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略说蟀图说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十章成圭臬,缘茶且共度。茶经图说以图说的形式开启茶经雅俗共赏的视野。“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茶经图说将茶经文本以图说的形式使读者一目了然,图与文配合紧密,以文物图片还原历史,体现艺术欣赏性与历史真实性,使普通读者与专业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对于配图,笔者研究考证陆羽茶经等相关历史文献,实地田野考察,利用自身专业进行设计、绘图、拍摄,这是笔者十五年来考证研究茶经的结晶,具有原创性。如唐代饼茶造与饮,二之具,三之造的制茶工具与制茶工艺流程,四之器的煮茶饮茶器具和煮饮程序,笔者反复研究考证绘制成图纸,在2002年与2006年曾经两次在杭州和宜兴制作成实样进行过演

2、绎。比如笔者认为茶经四之器中“如鼎形”的风炉没有提耳,是靠抬“灰承”完成挪动的。对于风炉三足上所铸“坎上巽下离于中”,实质煮茶过程的八象齐备,笔者将八象归出气、水、火与土,与古希腊四元素说和古印度“四大”相通。例如茶锅“蝮”烧水的容量应为五百毫升左右,图示出蝮的煮茶功能,即陆羽要求馥壁外糙内光,造型方耳、广缘和长脐;又如饮茶之“碗”容量应为一百毫升左右。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笔者以图说表达得清清楚楚。茶经图说中的陆羽茶经原文,采用宋咸淳九年刊百川学海本作底本,参校四库全书本、俞政茶书全集本、宛委山堂说郛本等十余个版本,并且参校了宋人诗注、方志、文集、笔记、类书中茶经的引文。例如,茶经八之出中“生

3、福州、建州、韶州、象州.”,校“建州”后加“泉州”;在“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校为“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泉、韶、象十二州未详”此校的版本依据是日本藏百川学海乙本:“其恩(应为思)、播、费、夷、鄂、袁、吉、福、建、泉、韶、象十一州(应为十二)未详。”这不应是陆羽原本之误,是宋人之误,在宋代才有福建路,宋人就将福、建二州误合为一了。明本又脱“泉”字,十一州”遂成定论。茶经原为十二州今有力证仍存。在宋初都杨亿杨文公谈苑建州蜡茶云“建州,陆羽茶经尚未知之。但言福建等十二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江左日近方有蜡面之号。”谈苑早佚。此据宋朝事实类苑卷6

4、0、事实纪原卷9、总谈话龟前集卷29、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11、锦绣万花谷前集卷35校辑。又如茶经十之图今日句读皆“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改为“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于是”乃今人之语,非唐宋人之语。因为体例关系,不出校记。笔者书茶经反复吟诵,直至能够背诵,以期对茶经文本语气语意的深层把握,来更好的诠释文本,图说文本。本书茶经文本还得到方健先生相助,旅美学者裘成特为本茶经文本做了英文的翻译。茶经图说中的陆羽原文应该是最接近陆羽原意的茶经文本。当然由于陆羽所处时代的历

5、史局限,陆羽爱茶深切的望文生义,在茶经七之事中的并非茶事在本书中也作了澄清,诸如晏婴、左思、单道开等茶事,不在此文展开了,但这无损于陆羽的伟大。作为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成书于八世纪六七十年代,距今已一千两百多年,受到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陆羽因为这部茶经,被后人冠以茶圣、茶仙和茶神。“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茶经的问世,是中国饮茶史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饮茶一整套体系的建立,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他多才多艺,思深见透,凭借茶为切入点,百科全书式、系统化全面化地把茶饮归纳出茶经,成为高山可仰的茶之经典。关于陆羽其人及茶经影响,在茶

6、经图说附录中的“陆羽生平大事年表”、“历代陆羽传记”和“历代茶经序、跋”中言之甚详,毋庸赘述。茶经图说依循陆羽论茶不囿于茶,言器指归于道的思想,在此对当下社会的意义从正、序、俭、信四点作一探讨。陆羽茶经四之器,要求煮茶的风炉用三足古鼎形,鼎是“君子正位凝命之器”,于一切不正之中持其正,象征君子进德修身,自新新人,鼎使煮茶稳重中正。风炉三足间三个通风窗上铸刻:“伊公羹,陆氏茶。”伊公是商初大臣伊尹,以调和五味寓治理国政。陆羽将自己的名字冠于风炉与伊尹并列,具有同样的抱负。煮茶要掌握火候,配比正确,恰到好处,体现了正,正是和的基础,在正的基础上来实现和。陆羽要茶锅(馥):“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

7、,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体现中正和谐的思想。正即“中”,中者,不偏不倚,正好,中国的“中”就是正。和谐的基础是正,不正无以谈和。正产生秩序,“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语)茶经四之器全套茶具能合放一个都篮,体现了茶道的秩序。茶道的演绎,玩的就是有序。茶经六之饮提出“茶有九难”,制定制茶煮茶饮茶有条不紊的规则秩序。茶有“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志,可行道”(唐刘贞亮语),这是茶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茶经一之源认为,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要精行就应俭德,精行俭德的前提是俭。俭是节约,是自我约束,克己不放纵。“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正如诸葛亮所说

8、“俭以养德”,德从俭出,俭是德的基础,俭德方能精行。茶经五之煮表明“茶性俭,不易广”,就是品饮的量有节制,品饮的人有限定,来达到自省与省人,来达到慎独。茶相对与酒,是作为廉价饮料在晋代开始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如茶经七之事中桓温、陆纳,以茶示俭,以茶倡廉,以俭为美,茶为素业,来表明自己的俭素德性。在历史上,茶是社会大众在生活中可享用的比酒便宜得多的饮品,茶馆等公共场所也是大众消费得起的。福向俭中求。俭作为茶性,体现一种德行,珍重劳动,珍惜资源,是人品道德的衡量,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精神。无信不立,自信信人。陆羽煮茶风炉“如古鼎形”,有信用的寓意。风炉三足上各铸“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和“盛唐灭胡明年铸”,从中可以看出陆羽风炉煮茶是借外丹而修内丹,自修修人,怀抱天下,具有信念。陆文学自传言,陆羽“及与人为信,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不鲁也。”与人约好,无论如何也不失期。正、序、俭、信体现了陆羽茶道精神,是中国人的为人之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对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茶经图说以赏心悦目的图说形式直观、准确、专业地理解茶经及其意义。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