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6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37982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建筑】6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土木建筑】6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土木建筑】6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土木建筑】6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土木建筑】6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木建筑】6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建筑】6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6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6.1 概述,多层砌体房屋:由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砖、粉煤灰中型 实心砌块和混凝土中小型砌块砌体通过砂 浆砌筑而成的房屋。,多层砌体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业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在民用建筑中约占90%以上,在整个建筑业中约占80%。,传统的砌体结构多采用粘土实心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性连接。楼板多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和其他构件亦多用预制装配构件。,大量震害表明传统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较差:,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东京约有砖石结构房屋7000栋,几乎全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948年原苏联阿什哈巴德地震,砖石结构房屋的破坏和

2、倒塌率达到70%-80%。1976年唐山地震,对烈度为10度、11度区的123栋2-8层砖混结构房屋调查,倒塌率为63.2%,严重破坏为23.6%,尚能修复使用的4.2%,实际破坏率达95.8%。,抗震性能差的原因:,1、刚度大、自重大,地震作用也大;,2、砌体材料质脆,抗剪、抗拉、抗弯强度低,地震作用下极易出现裂缝;,3、受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如砂浆不饱满,易出现裂缝,减弱抗震性能。,若能针对砌体结构的弱点进行合理设计,采用适当的构造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是能够得到改善的。,从震害调查可见:经抗震设防可减轻砌体结构的震害,减少严重破坏和倒塌率。,震害及其分析,一、倒塌,1、全

3、部倒塌,房屋整体性好,而底层强度不足时;,房屋整体性不好,而上层墙体过于弱时;,2、上部倒塌,房屋上层自重大,刚度差;上层砌体强度过弱,整体性差时;,3、局部倒塌,个别部位的整体性特别差,纵墙与横墙间联系不好,平面或立面有显著的局部突出,抗震缝处理不当等;,外纵墙全部脱开横墙而坍塌是较常见的震害。,二、裂缝,抗剪承载力不足,产生裂缝,主要有“X”形、水平和竖向三种类型。,1、“X”形裂缝,墙体在竖向压力和反复水平剪力作用产生的裂缝。,常出现“X”形裂缝的位置:,与主震方向平行的墙体;在横向,房屋两端的山墙;在纵向,窗间墙。,若主震方向与横纵墙成某一角度时,常在房屋的角部出现局部倒塌。,2、水平

4、裂缝,大都发生于外纵墙窗口的上下皮处。,当房屋纵向承重,横墙间距大而屋盖刚度弱时,纵墙出平面受弯产生水平裂缝。,3、竖向裂缝,大都发生于横纵墙交接处或变化较大的两部体系的交接处。,三、其它破坏,楼梯间的墙体一般震害较重。,横墙间距小,抗剪刚度大;,1、楼梯间破坏,原因是:,空间刚度较小;,墙体有削弱等;,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烟囱、女儿墙,由于“鞭端效应”引起破坏。,2、房屋附属物,房屋附属物的破坏比下部主体结构破坏严重。6度区有所破坏,7度区普遍破坏,8-9度区几乎全部破坏或倒塌。,5、楼板和屋盖,楼板和屋盖是地震时传递水平地震作用的主要构件。,对于预制板楼板、楼盖,由于整

5、体性较差、板缝偏小混凝土灌缝不够密实,地震时易于拉裂。9度以上地区,由于墙体开裂、错位、倒塌引起楼板、楼盖掉落。预制板端部搁置长度过短或无可靠的板与板及板与墙的拉接措施,也造成震害。,四、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多层砖房的震害,未经抗震设防的多层砖房在高烈度区的倒塌率非常高。,五、不同用途多层砖房的震害,天津市8度区住宅、医院、中小学教学楼震害统计(%),横墙间距大震害严重。,6.2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一、平立面布置要规则,二、房屋高度、层数、层高要限制,房屋平面最好为矩形。,1.一般情况下,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下表,2.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前表的规定降低3m,层数

6、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3.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住宅楼,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可按上表采用。,4.砖和砌快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三、房屋高宽比的限制,抗震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不要求作整体弯曲的承载力验算。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房屋的高宽比应满足下表:,房屋高宽比: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房屋高宽比的限值表,四、抗震横墙间距的限制,横向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承受。横墙间距较大时,楼盖水平刚度变小,不能将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有效传递到横墙,致使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

7、形,造成纵墙倒塌。,五、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房屋首先在薄弱部位破坏,这些薄弱部位一般是,窗间墙、尽端墙段、突出屋顶的女儿墙等。,六、结构体系要合理,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 同承重的结构体系;,2、纵横墙的布置宜对称,沿水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 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均匀;,4、楼梯间的位置,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5、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 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 筋的附墙烟囱及出墙面的烟囱。,6、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3、防震缝,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8、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体形不对称的结构较体形均匀对称的结构破坏更严重一些。加防震缝可以将体形复杂的结构划成体形对称均匀的结构。,加防震缝亦有一些弊端。,6.4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对于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作到大震不倒有重要意义。,(一)设置钢筋 混凝土构 造柱,各种构造措施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加强房屋的整体性,使之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延性)。,一、多层砖房的抗震构造措施,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主要功能,约束墙体,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2、设置位置和要求,(1)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下表要求,3、截

9、面尺寸、配筋和连接的要求,(1)截面与配筋,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mm,纵向钢筋宜采用,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九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2)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 拉结钢筋,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1m。,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3)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深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4)构

10、造柱的基础,(5)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的构 造柱间距,房屋高度和层数限制时,纵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横墙内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的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2)外墙的构造柱间距应每开间设置一柱;当开间大于3.9m时,应令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二)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1、钢筋混凝土圈梁的主要功能,增加纵横墙体的连接,加强整个房屋的整体性;圈梁可箍住楼盖,增强其整体刚度;减小墙体的自由长度,增强墙体的稳定性;可提高房屋的抗剪强度,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减小构造柱计算长度。,(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或

11、木楼盖、屋盖的砖房,横墙承重时应按下表的要求设值圈梁,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2、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部位及构造要求,圈梁与构造柱一起,形成砌体房屋的箍,使其抗震性能大大改善。,(2)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与墙体可靠连接的房屋可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3)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4)圈梁在前表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2、圈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圈梁的截面高度一般不应小于180mm,配筋应符合右表要求,但

12、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上的砌体房屋的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配筋不应少于。,(三)楼盖、屋盖构件具有足够的搭接长度和可靠的连接,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宜小于120mm。,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3.当板的跨度大于4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与墙或圈梁拉接。,4.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时房屋的楼盖、屋盖,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

13、或圈梁拉结。,5.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梁与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柱截面,各层独立砖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连接。,6.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圈梁可靠连接,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及屋架可靠连接,房屋出入口的檐口瓦应与屋面构件锚固;8度和9度时,顶层内纵墙顶宜增砌支撑端山墙的踏步式墙垛。,7.门窗洞口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支撑长度,68度时不应小于240mm;9度时不应小于360mm。,8.预制阳台应与圈梁和楼板的现浇板带可靠连接。,(四)横墙较少砖房的有关规定与加强措施,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粘土砖、多孔粘土砖房的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规定限制,应采取

14、下列加强措施:,1.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宜大于6.6m。,2.同一个结构单元内横墙错位数量不宜超过横墙总数的1/3,且连续错位不宜多于两道;错位的墙体交接处均应增设构造柱,且楼、屋面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3.横墙和内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1.5m;外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2.1m或开间尺寸的一半;内外墙上洞口位置不应影响外纵墙和横墙的整体连接。,4.所有纵横墙均应在楼、屋盖标高处设置加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150mm,上下纵筋各不应少于,箍筋不小于,间距不大于300mm。,5.所有纵横墙交界处及横墙的中部,均应设置加强柱;该加强柱在横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层高,在纵

15、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4.2m,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240mm,配筋宜符合下表的要求。,位置,纵向钢筋,箍筋,100,6.同一结构单元的楼、屋面板应设在同一标高处。,7.房屋的底层和顶层,在窗台标高处宜设置沿纵横墙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宽度不小于240mm,纵向钢筋不少于。,2.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 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并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500mm;8度和9度时长度大于5m的后砌非承重砌体隔墙的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二、多层砌块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一)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1、芯柱设置部位及数量,混凝土小砌块房屋应

16、按下表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下表要求设置芯柱。,2.芯柱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1)混凝土小砌块房屋芯柱截面尺寸不宜小于120mm120mm。,(2)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4)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5)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m。,(3)芯柱竖向钢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二)砌块房屋中替代芯柱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2)构造柱与墙体

17、的连接,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与构造柱相邻的砌块孔洞,6度时宜填实,7度时应填实,8度时应填实并插筋;沿墙高每隔600mm应设拉结钢筋网片,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1m。,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3)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深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4)构造柱的基础,(三)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砌块房屋均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圈梁宽度不应小于190mm.2.配筋不应小于,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并按下表设置。,(四)

18、砌块墙体的拉结,砌块房屋墙体交接处或芯柱与墙体连接处应设置拉结钢筋网片,网片可采用 钢筋点焊而成,沿墙高每隔600mm设置,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1m。,(五)设置钢筋混凝土带,6度时7层、7度时超过5层、8度时超过4层,在底层和顶层的窗台标高处,沿纵横墙应设置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与60mm,纵筋不小于,并应有分布拉结筋,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六)其它构造措施,与多层砖房相应要求相同。,6.3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计算,一般只需验算房屋在横向和纵向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横墙和纵墙在其自身平面内的剪切强度。进行多层砌体房屋抗震强度验算时,可以只选择

19、从属面积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6.3.1 计算简图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计算简图,考虑一下几个方面:(1)将水平地震作用在建筑物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进行抗震验算;(2)结构变形为剪切型;(3)认为各层楼盖水平刚度为无限大,仅作平移运动,即各抗侧力构件在同一楼层标高处侧移相等。,简图中固定端标高的确定方法:基础埋置较浅,取基础顶面;基础埋置较深,取室外地坪下500mm处;全地下室,取地下室顶板顶面;半地下室,取地下室室内地坪处。,一、水平地震作用,二、楼层地震剪力,6.3.2 地震作用,注意:因多层砌体房屋自振周期短,可忽略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的影响,即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为零。,

20、注意:对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其地震作用效应仍乘以增大系数3,但不向下传递。,6.3.3 楼层地震剪力在墙体中的分配,(2)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原则 横向地震作用全部由横墙承担,而不考虑纵墙的作用;纵向地震作用全部由纵墙承担,而不考虑横墙作用。(3)横向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刚性楼盖房屋 刚性楼盖房屋:对于现浇及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等。,柔性楼盖房屋,柔性楼盖:木结构等楼(屋)盖。,第m道横墙所分配的地震剪力,按第m道横墙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当楼层单位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时,可进一步简化为按各墙片所承担的地震作用的面积比进行分配:,中等刚性楼盖房屋,中等刚度楼盖:介于刚

21、度楼盖和柔性楼盖之间的楼(屋)盖,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它的各横墙所分配的地震剪力,按刚性楼盖和柔性楼盖结果的平均值确定。,6.3.4 墙体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各类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剪强度设计值,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砌体强度正应力影响系数,按下表确定:,砌体类别,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为对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砌体截面平均压应力。,(1)粘土砖、多孔砖墙体的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一般情况下,其验算公式:,当按上式验算不能满足时,除采用配筋砌体的提高承载力外,尚可采用在墙段中部增设构造柱的方法。,计入设置与墙段中部、截面不小于240mm240mm且

22、间距不大于4m的构造柱对承载力的提高作用,按下列简化方法验算:,(2)水平配筋粘土砖、多孔砖墙体的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验算公式:,墙体横截面面积,多孔砖取毛截面面积;,层间墙体竖向截面钢筋总截面面积;,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钢筋参与系数,按下表取值,(3)混凝土小砌块墙体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验算公式:,墙体地震剪力设计值;,芯柱截面总面积;,芯柱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芯柱影响系数,按下表确定:,填孔率:芯柱根数与孔洞总数之比。,在验算纵、横墙截面抗震承载力时,应选择以下不利墙段进行:,(1)承受地震作用较大的墙体;(2)竖向正应力较小的墙段;(3)局部截面较小的墙垛。,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例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