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e,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带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
2、都带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具体表现在:,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其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
3、对抗性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之一:苏联的模式,二、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在
4、过渡的时间上,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在转变条件上,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1952年毛泽东和党中央 提出了开始过渡的设想,理由:经过从1949年至1952年三年的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之二:中国特色模式,1952年国庆节,首都庆祝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
5、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三改”是两翼,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党
6、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必要性:,首先,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从历史上看,实现工业化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我国已经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毛泽东说: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义。这是定了的,如果又不搞社会主义,那就要两头落空。,其次,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
7、会主义改造。,一方面,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到1952年,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现代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增加到56%,国营批发商业的营业额占全国批发商业营业总额的60%,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已居于相对强大的地位。,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
8、,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是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朝鲜战争停战也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9、道路,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95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简表,(1)小农经济的局限性;(2)土地改革后,农村农民积极性高涨,能够也必须积极引导;(3)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居领导地位,可以控制国民经济的脉搏。,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背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改造的重要准备,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农民既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1)
10、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如何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贫农和下中农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在农村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问题:中国城乡差距拉大,能否杀富济贫?为什么?中国广大的农村里也有贫富之分,能否一刀切?为什么?,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发
11、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生产资料仍属农民个人所有,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到1956年底,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7.8,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社员们利用工余时间评分记分,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入社农户963%,对手工业的
12、社会主义改造,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第一步: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3、。,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采取赎买方式的有利条件:,首先,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具有两面性。,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毛泽东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
14、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这些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企业具有了社会主义的因素,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国家派干部进入企业内部,同资本家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企业利润“
15、四马分肥”,国家税收:34.5%职工福利:15%企业公积金:30%资本家红利:20.5%,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定股定息,国家委派人员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统一调配企业的人、财、物,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代价:国家按企业资本的股份额,每年拨付给原工商业者5%的定息。,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改造资本家个人与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结合,既避免了激烈的阶级对抗,减少了改造的阻力,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党和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工商
16、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的指引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展顺利。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的99%,私营商业的82.2%分别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956年,毛泽东在柯庆施(左七)和荣毅仁(左二)陪同下,视察上海公私合营申新棉纺九厂,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第一,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互相推动。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
17、的逐步过渡的形式。第三,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对富农经济从限制到逐步改造。,第一,实行和平赎买,采用逐步过渡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创造了和平改造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先例。第二,保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不剥夺其政治权利。第三,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界限。对官僚资本采取剥夺、没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方向正确、成绩巨大;急于求成,问题不少。问题:“一化”与“三改”未能同步过早地消灭了资本主义及个体经济“三改”前期方针正确,措施适宜,55年夏后,形成政治压力,导致“四过”要求过急;变化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
18、于简单划一,成绩,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了阶级关系,巩固了国家政权解放了生产力,加快了经济发展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但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有两个事实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的因素,认识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
19、,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认识偏差的主要表现:,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62,社会主义改造评析(同学们讨论!),有人认为,当前的改革是对历史上 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否定,社会主义 改造是不是搞早了?搞错了?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 主义改造的关系?要回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63,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相同,但具体任务不一样两者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必须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与 教训。过去,我们对生产
20、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由新民主主 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而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则是为了把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完善起 来。过去历史上的社会主义改造,与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虽然具体任务有所不同,但目的是相同 的,都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顺 应历史潮流,迎接时代挑战,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优秀品质。,64,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第
21、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必须坚持用继承、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当今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对当年社会主义 改造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当年社会主义改造 的弥补和纠正;绝不是对当年社会主义改造 的全盘否定,而是把当年没有做好的事情做 好并做得更好。,65,第四,必须从人类认识规律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 改革的认识和理解。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 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 远不会完结。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 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 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总 结经验,有
22、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 造,有所前进。毛泽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 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 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 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 然会突破我们。十六大报告,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第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使
23、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理论依据,这表明,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在国民收入结构上,1956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由19.1%上升到32.2%,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由0.7%上升到7.3%;这三种经济合计占国民收入的92.9%,个体经济由71.8%下降到7.1%。,第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出中国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在中国内地被消灭;,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
24、为自食其力的新人;,民族资产阶级分子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的同时并举,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18%。,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第三,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第四,确立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
25、义政治制度。,1954年1月毛泽东主持起草宪法。9月15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9月20日,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进行了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就此正式诞生。,这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精力来解决这个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
26、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
27、学社会主义理论。,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必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思考习题,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