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作业设计操作技术.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38633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造林作业设计操作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造林作业设计操作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造林作业设计操作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造林作业设计操作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造林作业设计操作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造林作业设计操作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造林作业设计操作技术.ppt(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林业规划设计(操作技术),第一部分规划和设计的概念,林业规划设计是指林业规划和林业设计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规划,1、什么是规划:“规划”是指国家或地区的长远发展计划,是对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指导性纲要。它是通过对现状及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以及发展趋势的科学分析后,从宏观上提出相应目标(建设内容)和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规划又分为发展规划和具体规划。2、规划与计划的区别:规划与计划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规划具有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概括性和鼓动性。,规划的基本意义由“规(法则、章程、标准、谋画,即战略层面)”和“划(合算、刻画,即战术层面)”两部分组成,“规”是起,“划”是落;从

2、时间尺度来说侧重于长远,从内容角度来说侧重(规)战略层面,重指导性或原则性。计划的基本意义是指办事前所拟定的具体内容、步骤和方法;从时间尺度来说侧重于短期,从内容角度来说侧重(划)战术层面,重执行性和操作性。计划是规划的延伸与展开,规划与计划是一个子集的关系,即“规划”里面包含着若干个“计划”,它们的关系既不是交集的关系,也不是并集的关系,更不是补集的关系。,二、设计,什么叫设计?1、“设计”就是艺术手法和想法创意加工革新之后进行的信息传达。2、设计就是按照任务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定出工作方案和计划,并绘出图样的活动过程,3、设计是把一个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各类图件)、再辅以文字和数

3、据说明而表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设计从类型上大致可分为总体设计、项目设计、工序设计;从阶段上可分为初步设计和作业(施工图)设计。林业上的作业设计又可分为造林作业设计、封山育林作业设计、低产(效)林改造作业设计、抚育(间伐)作业设计、采伐作业设计等等。,第二部分结合实例谈谈“规划”和“设计”,一、规划“规划”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市、区)级的“五年”(如十二五)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行业(专业)规划和总体规划等。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他是一个涉及面广、内容具体、很具代表性的一个规划,有以下内容所构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二九年十二月前言第一章发展背景(交代编制规划的背景)

4、第一节 现实基础第二节 挑战与机遇第三节 战略意义第二章 总体要求(原则、定位、目标与功能分区)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二节 发展定位第三节 主要目标第四节 功能分区,第三章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第三至七章为规划建设的项目内容,在建设内容的规划中、重点突出“鄱阳湖”、“生态”和“经济”)第一节 湿地保护第二节 污染防治第三节 绿色屏障建设第四节 血吸虫病防治专栏1: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第四章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第一节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专栏2: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第二节创建新型工业体系专栏3:新型工业产业基地第三节培育现代服务业专栏4:服务业重点项目,第五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 强化水利设

5、施第二节完善交通体系第三节保障能源供应第四节健全信息网络专栏5: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第六章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第一节建设绿色乡村第二节创建生态城镇第三节促进社会和谐专栏6: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工程第七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第二节 统筹城乡发展第三节带动革命老区发展专栏7:区域协调发展建设项目,第八章深化改革开放(第八至九章为保障规划实施的手段和措施)第一节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第二节推动生态环保机制创新第三节扩大开放合作第九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大国家支持力度第二节强化组织实施第三节加强监督检查注:第一章主要交代了编制规划的背景;第二章主要说明了原则、定位、目标与功能分区;第三至七

6、章主要为规划建设的项目内容;第八至九章为保障规划实施的手段和措施。,二、设计,这里主要介绍“造林作业设计具体操作”。根据国家林业局颁布的造林作业设规程(LY/T 1607-2003),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1、概要2、准备工作3、技术标准4、造林作业设计程序5、造林作业设计的组织、设计资格与责任6、造林作业设计审批,第一章概要,1.1造林作业设计目的1.2造林作业设计所涵盖范围1.3造林作业设计工作内容1.4开展造林作业设计的主要依据1.5开展造林作业设计的原则,1.1造林作业设计目的,为了规范造林作业方法、提高造林成效、确保造林质量,同时,也是为造林检查验收和营造林档案建

7、立提供重要依据。,1.2造林作业设计所涵盖范围,1、防护林造林作业设计2、用材林造林作业设计3、经济林造林作业设计4、薪炭林造林作业设计5、特种用途林造林作业设计,1、防护林造林作业设计,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抑螺防病林其他防护林,2、用材林造林作业设计,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一般用材林,3、经济林造林作业设计,果木经济林食用原料林林化工业原料林药用林其它经济林,4、薪炭林造林作业设计,一般薪炭林生物质能源林木质能源林油料能源林,5、特种用途林造林作业设计,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自然保护区林,1.3造林作业设计工作内容

8、,造林作业区(小、细班)区划与调查 造林作业区技术措施设计 落实种苗 施工作业顺序、时间、劳力安排 用工量、投资预算及预期效果估算 落实组织管理措施 编制造林作业设计书(文字说明及图表),1.4开展造林作业设计的主要依据,1、与造林作业设计有关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等。2003年国家林业局颁布了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 1607-2003);同时,江西省林业厅还分别在1999年4月和 2010年8月颁布了江西省营造林作业设计规范(试行)和江西省油茶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范(试行)。在开展作业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些规程规范。2、各类林业重点建设工程造林规划和上级下达的造林年度计划等。,1.5开展造

9、林作业设计的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 3、多树种配制的原则 4、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5、科技优先的原则6、实事求是的原则,第二章准备工作,在造林作业设计前,设计单位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对调查设计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标准、调查设计内容和方法,明确任务和要求,并做好仪器工具、图面材料、卡片、调查用表和相关物资的准备。,2.1制定工作方案,根据本区域内造林作业设计的具体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包括人员组织、工作进度安排、所需工作经费等。,2.2资料搜集,自然条件资料 土地资源现状 社会经济资料 技术资料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资料

10、 图面资料,2.3相关数表的修正或编制,正式开展造林作业设计前,针对所收集到的立地指数表、立地类型表、造林经营类型表和造林模式等资料要进行分析,看是否符合当前所开展造林作业设计的要求,并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如果缺乏适宜本区域的立地类型表、造林经营类型表和造林模式等基础性数表,则需进行编制适宜本区域的相关经营用表。,2.4物资准备,准备有关仪器(罗盘仪、GPS、皮尺、计算器等)、11万地形图、透明方格纸、外业调查、内业统计所需表格、文具和其它必须用品。,2.5人员培训,为了统一造林作业设计技术标准,对参与作业设计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学习造林作业设计规程及与造林作业设计有关的其它规程规范、技术

11、标准和相关政策。,第三章技术标准,一、地类二、森林(林地)类别 三、林种 四、立地因子 五、其它标准,3.1地类,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土地类型分为林地和非林地两大地类。其中,林地划分为8个地类。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辅助生产林地。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它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其它宜林地,3.2森林(林地)类别,按照主导功能的不同将森林资源分为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二个类别。,1、生态公益林(地),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种质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

12、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生态公益林按事权等级划分为国家公益林(地)和地方公益林(地)。生态公益林按保护等级划分为特殊、重点和一般三个等级。,2、商品林(地),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林副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3.3 林种,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分为五个林种、二十三个亚林种。生态公益林(地)划分为:防护林 和特种用途林;商品林(地)划分为: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3.4 立地因子,1、地貌 2、坡度 3、坡向 4、坡位 5、土壤6、水土流失7、其它,3.4.1地貌,极高山:海拔

13、5000m(含)以上的山地;高山:海拔为3500-4999m的山地;中山:海拔为1000-3499m的山地;低山:海拔低于1000m的山地;丘陵:没有明显的脉络,坡度较缓和,且相对高差小于100m;平原:平坦开阔,起伏很小。,3.4.2坡度,级为平坡 0-5度;级为缓坡 6-15度;级为斜坡16-25度;级为陡坡26-35度;级为急坡36-45度;级为险坡46度以上。,3.4.3坡向,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及无九个方位确定坡向。,3.4.4坡位,分脊、上、中、下、谷、平地六个坡位。,3.4.5土壤,1.土壤名称:通过现场观察,记载到亚类。2.土层厚度:土层厚度根据土壤的A层+

14、B层厚度确定,80cm为厚土层、40-79cm为中土层、40cm为薄土层。3.腐殖质层厚度:根据A层厚度确定,如有AB层(过渡层),A层厚度为A1/2AB。其划分标准为,20cm为厚、10-19cm为中、10cm为薄。,3.4.5土壤,4.在进行造林作业设计过程中,土壤调查应作为一个重要调查因子,除调查以上几个因子外,还应调查:5.石砾含量:分轻、中、重;6.质地:分为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粘土;7.肥力等级:分为肥沃、较肥沃、中等肥沃和瘠薄,3.4.6水土流失见下表,3.5其它标准,1、权属:包括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分为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林

15、地所有权分国有和集体,林木所有权分国有、集体、个人和其他。林地与林木使用权分国有、集体、个人和其他。2、植被覆盖度:盖度通常是指灌木和草本,而总盖度是指乔、灌、草的盖度,可重叠,但不能超过100%。总覆盖度70%以上为密;50-69%为中;50%以下为疏。,第四章造林作业设计程序,4.1 造林作业区(造林地)选择 4.2 造林作业区外业调查4.3 造林作业区面积量测4.4 造林作业设计4.5 造林作业设计的文件组成4.6 造林作业设计文件汇总,4.1造林作业区(造林地块)选择,依据总体设计图及附表、年度计划选择造林作业区,将任务落实到各个造林作业区。造林作业区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可在宜林地、无

16、立木林地、退耕还林地以及其他适宜造林的地段(小班)中选择。造林作业区的布置要相对集中,便于管理,便于施工。在核实现场的同时,将造林作业区位置用铅笔勾绘在以乡镇为单位分幅的总体设计图或地形图上。如使用地形图,地形图的比例尺与总体设计的设计图要一致,最小作业区的成图面积2mm2mm。同时,逐年的作业区要标注在同一份地形图上。,4.2造林作业区外业调查,造林作业设计外业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宜林荒地(含退耕还林地、宜林沙荒、乔木生长范围以内的荒地)、乔木生长范围以内的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部分没有培育前途的疏林地和四旁隙地。,4.2.1调查方法,先踏查整个造林作业区,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两个调查点,目

17、测记载。,4.2.2调查记录内容,4.2.2.1作业区编号根据国家造林作业设计规程的相关规定,作业区编号应统一按以下填写:“邮政编码”“村名的汉语拼音缩写(大写字母,双声母选第1个字母)”“-”“年份”“-”“阿拉伯数字序号(3位数)”。示例:330004TPC-2007-006表示南昌市湾里区太平镇太平村2007年度第6号造林作业区。4.2.2.2日期完整填写调查年月日。,4.2.2调查记录内容,4.2.2.3调查者签署调查者个人姓名,不得签署XX调查组、XX科、XX调查队等不能确认调查者个人身份的名称。4.2.2.4位置县(市、区),乡镇(林场、分场),村(工区),林班,小班;所在地形图比

18、例尺、图幅号、公里网区间。,4.2.2调查记录内容,4.2.2.5作业区立地特征地形、地貌、地类、母岩、土壤、小气候等。4.2.2.6植被植被类型、植被总盖度、各层盖度、主要植物种类(建群种、优势种)及其生活型、多度、盖度、高度。如为退耕还林地则要调查原作物种类、耕作制度。,4.2.2调查记录内容,4.2.2.7需要保护的对象珍稀濒危植物、古树名木、古迹、历史遗存、有特殊价值的景点、珍稀濒危动物或有益动物的栖息地(如小片灌丛、站杆、水池、洞穴等)。4.2.2.8树种根据造林作业区及附近林分、树木的生长情况查看总体设计等技术文件确定的树种是否恰当,提出补充、修改意见。4.2.2.9社会、经济情况

19、社会、经济、交通、权属、经营习惯等。,4.2.3 记录格式,用表格记录,表格样式见下表。,造林作业区现状调查表(正面),造林作业区现状调查表(背面),填表说明:1造林作业区立地特征中地貌类型、地类、母岩、土壤质地等项用选择法填写,选择其一,将前面的号码涂黑。其他各项填写实际数。2植物种类的生活型分为:高大乔木、乔木、小乔木、灌木、小灌木(处于草本层)、半灌木(冬季部分枝条脱落)、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藤本、附生、寄生。3主要植物的多度记载采用目测法确定,用阿拉伯数字或用文字表示各级多度:6植株密集成背景化,5植株数量很多,4植株数量多,3植株尚多,2数量少呈散生状,1稀少,0个别。4主要植物

20、分布分布状况分为5级:均匀,密布,团状,片状,散生。,4.3造林作业区面积量测,造林作业区(小班)的面积以实测为准。作业区形状规则时可用测绳量测,当边界不规则时要罗盘仪或经过差分纠正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量。量测闭合差不大于1/100。测量数据记录于造林作业区现状调查表。当作业区地形明显,界线能准确勾绘到地形图上的,可采用11万地形图勾绘。,4.4造林作业设计,4.4.1造林设计4.4.2幼林抚育设计4.4.3辅助工程设计4.4.4种苗需求量计算4.4.5工程量统计4.4.6用工量测算4.4.7施工进度安排4.4.8经费预算4.4.9绘制造林作业设计图,4.4.1 造林设计,造林作业

21、设计应在分类经营或林种区划的基础上进行,根据不同功能区或林种区,分别设计不同功能的林、树种。如果已经编制了总体设计,则应根据总体设计文件及造林作业区调查情况,进行作业设计,内容包括:立地类型、造林类型或造林模式的确定(即林种、树种的确定),树种的配置(结构)、混交方式、混交比例、造林密度(株行距)、整地方式和规格,苗木规格、数量、来源及其处置与运输要求,造林方式方法、造林季节、植苗技术与作业要求等。,4.4.1.1林种确定,一、防护林根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确定。1、水源涵养林2、水土保持林3、防风固沙林4、农田防护林5、护路林6、护岸林7、抑螺防病林,1、水源涵养林,赣江、抚河、信江、饶

22、河、修河主流两侧2km范围内,一、二级支流两侧山地1.5km范围之内,三级支流两侧山地1km范围之内,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四级支流两侧第一层山脊之内的地段;鄱阳湖和大中型水库蓄水库区周围山地2km范围之内,蓄水量100万立方米以上小(一)型水库蓄水库区周围山地1km范围之内,小(二)型水库(蓄水10万立方米以上)库区第一层山脊范围之内的地段,应设计营造水源涵养林。,2、水土保持林,坡度46度以上,采伐后将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地段;坡度虽在45度以下,但因土壤瘠薄、岩石裸露、水土冲刷、地质结构疏松或泥石流严重,采伐后难以更新的地段;主要山脊海拔达5001000m时,分水岭两侧各200400m

23、之内,海拔达1000m以上的分水岭两侧各400m以内及悬崖峭壁地段;海拔500m以下,坡度超过36度以上的山脊分水岭两侧各100200m范围之内的地段;水土流失等级达强度以上的地段;露天开采矿区境界外100m范围之内的地段,应设计营造水土保持林。,3、防风固沙林,在流动、半固定沙地(沙滩),受风沙危害的城镇、村庄、农田周围,应设计营造防风固沙林。此类型在我省分布范围较小。,4、农田防护林,平原湖区营造农田防护林网主、副林带;面积达100公顷以上成片的农田、果园、茶园等境界外200m以内范围的地段,应设计营造农田防护林。,5、护路林,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公路的护路林带及两侧山地第一层山脊之内,县

24、道公路的护路林带及两侧山地各宽50100m范围内的地段,应设计营造护路林。,6、护岸林,堤岸、干渠两侧山地第一层山脊范围内的地段,应设计营造护岸林。,7、抑螺防病林,1、湖沼型抑螺防病林:选择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内有钉螺孳生的滩地,常年最高淹水深度不高于3.5m、常年最长淹水时间不超过70天。2、山丘型抑螺防病林:选择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内有钉螺孳生的山地、丘陵范围内的宜林地或耕地。,二、用材林,坡度35度以下、海拔800m以下、立地条件好、交通条件较方便的宜林地,可营造用材林。用材林可分为一般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三、经济林,在交通及经营管理较为方便、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好的丘陵、平原及

25、部分低山地带,可营造经济林。而在某些特有经济林品种的传统产区,对立地条件可适当放宽。如南丰蜜桔、遂川金桔、婺源茶叶及油茶等。,四、薪炭林,在农村燃料短缺,薪材不足的土方,选择距离居民点较近的宜林地营造薪炭林。,五、特种用途林,为保护和美化环境、教学、科学试验、繁育育种和服务国防,营造风景林、试验林、种子园、母树林和国防林等特种用途林。,4.4.1.2造林类型(模式)确定,造林模式应该在小班外业调查结束后,根据所选择造林地的类型,包括地类、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等因子,提出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和编制出相应的整地、栽植配置模式图。在进行内业设计过程中,只需要根据各造林小班的地类、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等

26、因子与各造林模式中对应因子进行比较,选择最接近的模式为该小班的造林模式。在编制造林模式过程中,应当根据坡度、坡向、坡位和土层厚度、肥力等级的不同,可能造成整地方式、初植密度的不同,其模式则不同。我省在1986年根据原林业部的要求,编制了江西省造林典型设计,按照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和四旁绿化,共设计了65个典型造林模式。同时,我省在1990年根据中国森林立地类型,编制了江西省立地类型表。根据立地类型和所确定的林种,选择套用相应的造林模式。,4.4.1.3树种选择,造林树种的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优先选用具有优良品质的乡土树种和有成功经验的引种树种,做到既能满足造

27、林目的的要求,又能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一、防护林,应选择生长快、郁闭早、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易繁殖、耐干旱、耐瘠薄、寿命长、防护作用持久兼有一定经济价值和改良土壤功能的乔灌木树种及草种,如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水杉、池杉、落羽杉、柳杉、柏树、樟树、泡桐、刺槐、合欢、台湾相思、苦槠、甜槠、青冈、青构栲、木荷、枫香、香椿、臭椿、喜树、银桦、银杏、杨树、枫杨、柳树、黑荆树、丛生竹、胡枝子、紫穗槐、蔓荆子、剑麻、百喜草等树(草)种。,二、用材林,必须选择生长迅速,冠形狭窄,树干通直高大,材质优良,抗性强,病虫害少,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出材量高的树种。如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水杉、柳杉、黄山松

28、、木荷、拟赤杨、枫香、樟树、楠木、檫树、苦槠、甜槠、鹅掌楸、青冈、桉树、香椿、南酸枣、泡桐、杨树、毛竹、丛生竹等树种。,三、经济林,必须选择果期早、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经济效益好、收获期长、有发展前途的“名、特、优、新”品种。如油茶、三年桐、千年桐、乌柏、漆树、棕榈、茶叶、板栗、银杏、柿子、梨、柑桔类、橙类、柚类、桃、李、枣、猕猴桃、葡萄、笋用竹、杜仲、厚朴、栓皮栎等。,四、薪炭林(生物质能源林),选择萌芽力强,生长快、生物量高、燃烧性能好、燃烧值大、耐瘠薄、耐樵采的乔木和灌木树种。如马尾松、桐棉松、木荷、麻栎、苦槠、黑荆树、刺槐、紫穗槐、合欢、胡枝子、继木、白栎等树种。另外,根据目前国

29、家提倡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源油料林应选择产量高、收获期长、经济效益好的乡土树种,如光皮树、黄连木、东京野茉莉、千年桐、蓖麻等油料树种。,五、特种用途林,特种用途林树种应具备特种用途所要求的性状。风景林应具备树形优美、花叶芳香、艳丽、生长迅速、不产生或分泌对人(畜)有害物质和气味,不易感染病虫害;环境保护林具备生长迅速、耐烟尘及有害气体、萌芽力强、耐修箭等。如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柏树、柳树、水杉、池杉、落羽杉、雪松、金钱松、樟树、枫香、槭树、楠木、杜英、鹅掌楸、桂花、女贞、白玉兰、广玉兰、银杏、合欢、栾树、无患子、杨梅、棕榈、夹竹桃、黄杨、梅花、海桐、红花继木、各种竹类等。,4.4.

30、1.4树种配置,树种配置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经营目的二、立地条件三、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一、经营目的,经济林设计纯林;用材林造林小班面积较大时,宜设计23个树种为佳,面积较小时也可为纯林;防护林、薪炭林都应设计多个树种,形成复式结构林分(一般每个小班乔木树种不少于2个,灌木12和草类12种);特种用途林根据不同用途区别对待,种子因、母树林均应设计纯林,其它用途林为多种树种配置。,二、立地条件,小班立地条件仅适生于一个树种的,设计纯林;立地条件适生于多个树种的,应慎选23个最适宜树种;对水土流失严重、沙丘、沙滩地,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目的树种生长,可设计乔、灌、草同上的复式混交林。,三、树种的

31、生物学特性,树种配置应根据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注意选择种间能共存互助的树种相互搭配,如针叶与阔叶,阴性与阳性,深根性与浅根性,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乔木与灌木树种等。,4.4.1.5混交方式与比例,除经济林和少部分用材林设计纯林外,其它林种造林均为设计混交林。因此,混交方式与比例的设计一定要根据混交目的,正确选用混交方式、混交树种和混交比例。,一、防护林,防护林选用乔灌(草)混交类型(也可选用乔木混交类型),乔灌混交以行间、株间或带状混交方式为主,也可选用点状(星状),乔木混交一般采用星状(点状)混交方式。混交比例视现状植被而定,可采用以下几种乔灌(株数)比(下同);21,11或12不等,乔

32、木针阔比应达到11或12。,二、用材林,用材林选用乔木混交类型。混交方式有小块状、带状、星状(点状)或行间混交。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建议采用块状或带状混交方式。混交树种为针阔混交,比例为“7针3阔”或“6针4阔”。为了便于作业,建议将造林经营小班面积控制在4公顷左右,每个小班设计一个树种,两相邻小班设计不同树种。,三、薪炭林,薪炭林选用乔灌混交类型,混交方式以选用株间或行间为主,混交比例视现状植被而定,通常采用乔灌比例为21,乔木树种不少于3个(1针2阔),乔木针阔比为32。,四、特种用途林,特种用途林根据不同用途选择相应的混交类型、混交方式和混交比例。,4.4.1.6造林密度,造林密度应根据经

33、营目的,树种特性,立地条件,造林方法,抚育方式等综合因子进行设计。通常情况下应执行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中附录A,“主要造林树种密度表”的规定,也可根据“经营目的、树种特性、立地条件、造林方法和经济条件”等情况作适当调整。,1、经营目的,防护林、薪炭林的造林密度应大于用材林的密度,用材林的造林密度应大于经济林的密度,培育小径材的密度应大于培育大径材的造林密度。,2、树种特性,喜光、速生、干形通直、自然整枝良好,树冠大的阳性树种,造林密度宜小。反之,阴性树种造林密度宜大。,3、立地条件,立地条件好,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有利于培育大径材的造林地,造林密度宜小;立地条件差,土壤

34、干燥瘠薄,水土流失严重的造林地,造林密度宜大。,4、造林方法,直播造林成活率低,幼林郁闭所需时间长,造林密度宜大;植苗造林则宜小。,5、经济条件,缺材地区,小径材需要量大,造林密度宜大些,以期提早间伐小径材,增加经济收益。反之则宜小。,4.4.1.7整地方式与规格,在造林整地过程中,为避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而污染环境,整地前,严禁炼山和全垦整地(经济林除外)实行沿等高线“品”字形排列的大穴整地、块状整地,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可采用鱼鳞坑、竹节沟整地(经济林可采用水平梯田、反坡梯田或水平带整地),穴规格为:防护林、薪炭林303030 404040cm;用材林404030505040cm;果木经济林10

35、010080100cm;其它林可参照其它林种规格执行,特用林和农田防护林应根据苗木规格、立地条件不同确定。对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可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品”字形排列,规格为806050cm。,穴状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反坡梯田整地,水平阶(竹节沟)整地,4.4.1.8苗木规格,作业设计选用苗木必须是发育健全,顶芽饱满,组织充实,根茎粗壮,须根多,无病虫害和机械损按原林业部伤的、级苗木(苗木规格执行GB6000规定和赣Q/LY84林木育苗技术标准。未制定标准的树种,各地可选用植株健壮、根系发达的苗木。农田防护林、护路和护岸林等,选用优良健壮大苗。容器苗执行LY1000的规定。,4.4.1.9

36、造林方法,造林方法应根据立地条件,经营目的,树种生物学特性来确定。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通常采用植苗造林,防护林可采用植苗和直播造林相结合,乔木一般采用植苗,灌木直播。用材林、防护林也可采用飞播造林,造林作业设计按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进行。植苗造林包括裸根苗、带土大苗和容器苗造林。,4.4.1.10造林季节,造林季节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子。应根据本地区当年的气候条件、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造林方法来确定。裸根苗最适宜的造林季节为春节前后,即春季苗木新芽萌动前;容器苗一年四季均可造林。,4.4.1.11植苗技术,苗木栽植必须做到“栽正、舒根、踩紧、适当深载”。栽植深度分别为:杉木为苗高

37、1/22/3;松类为苗高的1/31/2;阔叶树比苗木原土痕深56cm。,4.4.2幼林抚育设计,抚育管理主要包括除草、松土、扩穴、培蔸、除萌、补植、施肥、修枝、林农间种及防治病虫害等内容。抚育年限根据立地条件,林种、树种不同,确定为35年,每年12次,分别在56月和89月间进行。抚育方式为扩穴抚育,对于采收果实为主的经济林,应及时进行修枝,适时施肥和防治病虫害。对于立地条件较好,适宜套种农作物的,造林后头几年可实行林农间种,达到以耕代抚,促进林木提早郁闭或提早结实。,4.4.3辅助工程设计,林道、灌溉渠、水井、喷灌、滴灌、梯田、护坡、护林房、防护设施、标牌等辅助项目的结构、规格、材料、数量与位

38、置;沙地造林种草设置沙障的数量、形状、规格、走向、设置方法与采用的材料。辅助工程要做出单项设计、绘制结构图,其位置要标示在设计图上。,4.4.4种苗需求量计算,根据树种配置与结构、株行距及造林作业区面积计算各树种的需苗(种)量,落实种苗来源。,4.4.5工程量统计,根据工程项目涉及的相关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林地清理、整地挖穴的数量,肥料、农药等造林所需物资数量,辅助工程项目的数量与相应物资、材料的需求量,以及车辆、农机具等设备的数量与台班数。,4.4.6用工量测算,根据造林地面积、辅助工程数量及其相关的劳动定额,计算用工量,结合施工安排测算所需人员与劳力。,4.4.7施工进度安排,根据季节、种苗

39、、劳力、组织状况做出施工进度安排。,4.4.8经费预算,分苗木、物资、劳力和其他4大类计算。种苗费用按需苗量、苗木市场价、运输费用测算。物资、劳力以当地市场平均价计算。计算表见附录B。,经费预算表,4.4.9绘制造林作业设计图,造林作业设计图要能满足发包、承包、施工、工程监理、结算、竣工验收、造林核查的需要。图种包括作业设计总平面图、造林图式和辅助工程单项设计图3类。,4.4.9.1 作业设计总平面图,作业设计总平面图一般以A4或A3幅面的县域平面图为基本图,将造林作业区以醒目的颜色标示到该图上。,4.4.9.2造林小班设计图,造林小班设计图采用110000地形图或图罗盘仪实测图为底图(缺11

40、0000地形图的区域采用罗盘仪实测图),图面标明造林小班边界、小班面积、辅助工程的布设位置。造林小班设计图统一采用A3幅面。罗盘仪实测图的比例尺可根据造林小班面积大小确定,面积越小,比例尺越大,反之则反之。,4.4.9.3 造林图式,包括栽植配置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鸟瞰图(效果图)以及整地样式图(平面图、立面图)。栽植配置平面图表示水平方向乔灌木、草本与藤本植物在地面的配置关系,栽植材料的水平投影以成林后的树冠、植丛状态为准。栽植配置立面图表示成林后与行带走向相垂直的剖面结构。行带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断面图不能同时表示行带的垂直结构与地形关系时,可用三维立体透视图表示。以上3种栽植配置图均要

41、注记反映栽植材料空间关系的尺寸,尺寸以米计,精确到0.1m。鸟瞰图(效果图)与透视图相似,反映成林后的效果,通常为彩色图,可以不注记尺寸。整地样式图表示整地穴的形状、大小状况。造林图式应绘制2种以上,以保证设计人员不在场的情况下,其他人员按图式作业不会产生歧义。其中栽植配置平面图与立面图为必备图式,其他为可选图式。,整地、栽植配置平面、立面图式,4.4.9.4 辅助工程单项设计图,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绘制单项设计图。,4.5 造林作业设计的文件组成,造林作业设计以造林作业区为单元编制,每个造林作业区编制一套设计文件。文件包括:作业设计说明书、作业设计总平面图和造林小班设计图、造林模式与模

42、式图、辅助工程单项设计图、造林小班作业设计一览表及其它相关表格、造林作业区现状调查卡。作业设计文件应采用通用的电脑软件制作。,4.6 造林作业设计文件装册,封面:以实施主体或乡(镇、场)为单位时按实施主体或乡(镇、场)年度造林项目作业设计,以县为单位装订上报时按县年度造林项目作业设计。扉页:为设计单位的质签页(包括项目名称、设计单位、资质证书号、发证机关以及设计单位的法人代表、设计技术负责人及设计参与人员等)。其他内容依次为:目录、作业设计总平面图、作业设计说明书、造林小班作业设计一览表、苗需求量计算表、用工量测算表、经费预算表、造林小班设计图、辅助工程单项设计图、造林模式与模式图。,第五章造

43、林作业设计的组织、设计资格与责任,5.1 造林作业设计组织造林作业设计一般在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由乡镇政府、林场或相当于林场的企业、机构组织。5.2 造林作业设计的设计资格与责任造林作业设计由具有丁级以上(含丁级)林业调查设计或咨询资质的单位或机构承担。作业设计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具有对造林作业设计文件的终审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允许直接聘请具备林业行业高级职称的技术专家编制作业设计,技术专家的责任由聘任合同确认。,第六章造林作业设计审批,造林作业设计由设区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送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造林作业设计的审批应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可以委托技术协

44、会、学会、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没有作业设计的或设计尚未被批准的不得施工。作业设计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如因故需要变更的,须由原设计单位或机构变更设计并提交变更原因说明,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办理审批手续。,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编写提纲1、位置与范围所在的行政区域、林班、小班、四至界限:面积。2、经营权所有人、现在的承包人。3、施工单位:单位名称、法人。如系个人应注明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与住址。4、设计单位与设计负责人:单位名称、资质、设计负责人姓名、职称。5、造林作业区现状:立地条件:海拔、地形地貌、土壤、母岩、小气候等及其对造林的影响:植被现状:群落名称,主要植物(优势种与建群种)种类及其多

45、度、盖度、高度、分布状况、对造林整地的影响等,如为农田要说明近期耕作制度、作物种类、收成、退耕的理由。6、指导思想与原则7造林种草设计:林种、树种(草种)、种苗规格,整地方式方法、规格,造林季节、造林方式方法、更新改造方式,结构配置(树种及混交方式、造林密度、林带宽度或行数)、整地方式方法。8、幼林抚育设计:抚育次数、时间与具体要求等。9、辅助工程设计:林道、灌溉渠等辅助工程的结构、规格、材料、数量与位置;防护林带沙障的数量、形状、规格、走向、设置方法。10、工程进度:整地、造林的年度、季节。11、工程量统计:各树种草种种苗量、整地穴的数量、肥料、农药等物资数量,辅助工程的数量(个、座、kg、

46、hm2、km、m、m2、m3等)。12、用工量测算:分别造林种草和辅助工程计算所需用工量,按造林季节长短折算劳力。13、经费预算:分苗木、物资、劳力和其他4大类计算。,用材林 典 型 设 计 1 号一、地貌类型:低山、丘陵 海拔高(m):500800 坡 位:山坡中、下部 坡 向:阴坡、半阴坡 坡 度:斜坡、陡坡 二、土壤名称:黄棕壤、黄红壤 厚 度:中、厚 质 地:中壤、粘土 腐殖质层厚度:中、厚 侵蚀度:三、植被:,四、技术措施,典型设计1号图式,典 型 设 计 2 号一、地貌类型:低山、丘陵 海拔高(m):500800 坡 位:山下部、山谷 坡 向:阴坡、半阴坡 坡 度:缓坡、斜坡 二、土壤名称:黄壤、黄棕壤 厚 度:厚 质 地:轻壤、中壤 腐殖质层厚度:厚 侵蚀度:三、植被:,四、技术措施,典型设计2号图式,经济林(油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