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书的撰写图文.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38747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交底书的撰写图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技术交底书的撰写图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技术交底书的撰写图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技术交底书的撰写图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技术交底书的撰写图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交底书的撰写图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交底书的撰写图文.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技术交底书的撰写,第一节 技术交底书概述 第二节 技术交底书的内容及撰写要求第三节 技术交底书撰写的实例,技术交底书的撰写,一、技术交底书概述,1、技术交底书的概念 技术交底书,顾名思义就是发明人提交给专利代理人有关该发明创造的相关技术资料。2、技术交底书的作用(1)启动评审程序:技术交底书成为很多企业内部评审程序的启动依据;(2)传递发明构思:技术交底书一般由发明人撰写,其目的是使专利代理人和发明人之间能实现高效准确的沟通,以使专利代理人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准确掌握该发明创造的发明点和技术方案。,为什么应当重视技术交底书,一份好的技术交底有利于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和代理人撰写出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

2、从而获得更好的授权前景和更宽的保护范围。专利申请保护范围过宽,公知与背景技术当做发明点。保护范围过窄对手研发绕过专利,不能有效维权。,交底书对代理人尤为重要技术信息不对等代理人不是技术专家法律信息不对等发明人不了解专利规则文字表达的差异代理人:偏重法律语言发明人:技术语言、本领域的常规表达、行文较为随意思维方式的差异代理人:技术方案的逻辑清晰、保护范围、技术层面发明人:最优的技术方案、对清楚程度的把握交底书代理人与发明人沟通的基础,沟通的第一步,第一节 技术交底书概述 第二节 技术交底书的内容及撰写要求第三节 技术交底书撰写的实例,技术交底书的撰写,一、技术交底书的主要内容,二、技术交底书各部

3、分的撰写要求,交底书的内容应当清楚,具体应满足下述要求。主题明确,前后一致用词准确,无歧义,清楚的具体要求不得使用含义不确定的用语:厚、薄、强、弱、高温、高压 不得出现定出不同的保护范围的用语:最好、例如、特别是、必要时尽量避免使用通常会使保护范围不清楚的用语:约、接近、等、或类似物,说明书的内容应当完整 一份完整的说明书应当包含下列各项内容:(1)帮助理解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可缺少的内容。(有助于理解发明)(2)确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所需的内容。(有别于现有技术)(3)再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需的内容。(能够再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 是指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说

4、明书记载的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能够再现该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且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以下各种情况由于缺乏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而被认为无法实现:,1)说明书中仅给出了任务和/或设想,或者只表明一种愿望和/或结果,而未给出任何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的技术手段;如:一项有关“风铃”的发明,说明书记载的技术内容仅有:“该风铃装置具有音色能随气温上升而变高,随气温下降而变低的特征”。说明书没有公开如何制造这种风铃,材料,结构,如何实现音色能随气温变化而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的记载不能制造出这种风铃。,2)说明书中给出了解决手段,但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该手

5、段是含糊不清的,根据说明书记载的内容无法具体实施;如: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短舱隔热结构,其中关键技术点在于装填了一种特殊的高效填料,在该说明书中对隔热结构的内部组成给出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并未公开该特殊高效填料的成分,实际上申请人将这种关键的特殊高效填料作为技术秘密而保留,因此说明书中仅给出了含糊不清的技术手段,致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的记载无法实施该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因此说明书公开不充分。,3)说明书中仅给出了解决手段,但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该手段是含糊不清的;如:一种脱除硫化氢的方法:所用的脱硫剂为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或造纸厂的废黑液。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

6、事实上只能使用含5废黑液的脱硫剂,否则会使得泡沫太多,无法使用。对比本申请,申请人将“X消泡剂”技术秘密保留而未写入说明书,所以使得采用目前没有具体百分含量的废黑液的手段不能解决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从而造成技术方案未充分公开。,4)申请的主题为由多个技术措施构成的技术方案,对于其中一个技术措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说明书记载的内容并不能实现;A+B+C+D 如:“一种机械人”的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中指出:“除动力、传动变速机构之外,主要是设计一套控制机构和一对能支撑地面以移动重心而完成姿态改变的座杆。”但是,说明书中没有描述保证机械人实现蹲下、坐立、趴下、站立、行走等一系列动作的控制机

7、构的具体结构。因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记载的内容无法实现发明。,5)说明书中给出了具体的技术方案,但未提供实验证据,而该方案又必须依赖实验结果加以证实才能成立。如:已知药物的新用途发明:申请人声称克服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普遍存在的偏见,发现该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某种新的疑难病症。但是没有任何理论依据,也未提供任何试验数据加以证明。对于化学领域而言,尤其是已知药物的新用途发明,其技术方案往往依赖试验结果加以证实才能成立,如果未公开试验数据,则造成公开不充分。,技术秘密与清楚完整的关系:如果申请人视为“技术秘密”(know-how)的内容是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或再现本发明或实用新型所必不

8、可少的,就不可作为技术秘密保留起来,应当记载在说明书中;否则,由于“说明书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记载范围”,那些被申请人当作技术秘密保留起来的必不可少的技术内容在修改时就不能补充到说明书中去,从而可能导致最后驳回申请。,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设定“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的目的,“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知晓申请日(优先权日)之前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具有常规实验的手段和能力,但他不具备创造能力;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应具有获知相关领域的相关现有技术、普通技术知识和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一、发明名称 发明名称应当简短、准确地表明发明专利申请要求保护的

9、主题和类型。一般不超过25个字,特殊情况可增加到40个字。(1)、发明名称中不得含有非技术词语,例如人名、单位名称、商标、代号、型号等(2)、不得含有含糊的词语,例如“及其他”、“及其类似物”等(3)、应该全面地反映一件申请中包含的各种发明类型;(4)、尽量避免写入你的发明与现有技术的区别特征,二、技术领域 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是指发明直接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通过对所属领域的说明,能使公众和专利代理人对申请主题所属技术范围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技术领域不能写成发明所属或者应用的广义的技术领域,也不能写成相邻的技术领域,更不能写成发明本身。简易方法:抄袭!,三、背景技术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说明书的背

10、景技术部分应当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并且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以便使专利代理人了解现有技术和你的发明之间的关系。简单介绍现有技术需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若引用了专利文献或非专利文献,注明其出处。(2)、简要说明其主要结构和原理,必要时可以结合附图做详细描述。(3)、客观且充分地指出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切忌采用诽谤性语言。但是,仅限于涉及由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解决的问题和缺点。在可能的情况下,说明存在这种问题和缺点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时曾经遇到的困难。,公开出版物(纸件、电子出版物等形式)专利文件或非专利文件均可 专利文件:至少

11、要写明国别和公开号,最好包括公开日期 非专利文件:写明标题和详细出处引证的非专利文件和外国专利文件的公开日应当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所引证的中国专利文件的公开日不能晚于本申请的公开日引证外国文件的,应当用原文写明文件的出处及相关信息,必要时给出中文译文;并将译文放置在括号内,引证文件应当满足以下要求:,一些交底书中背景技术撰写的缺陷:(i)描述过于简单,只是笼统地一提而过;(ii)即使引用了相关文件,也与发明主题相距甚远,有意或无意地掩盖了最相关的背景技术;或直接写成了背景材料;(iii)故意把背景技术说得一无是处,以此衬托发明的所谓“突出”或“显著”;(iv)对于不重要的背景技术描述很多,对

12、真正相关的背景技术却避而不谈。,四、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包括发明目的、发明技术方案、积极效果三方面内容,发明内容的撰写要求清楚、完整地写明发明内容,以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1)发明目的:这一部分内容应采用正面叙述的语言进行描述,既要有技术内容,又不能包括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本部分内容通常采用格式语句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技术内容或有益效果简要描述)的(产品或方法名称);“为克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技术内容简要描述)的(产品或方法名称),可以(简要描述有益效果)”,(2)发明技术方案:首先用一个独立的自然段说明发明的主要构思,随后描述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如何实现本

13、发明的目的,以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你的描述能够实现为准。对机械产品的发明,应详细说明每一个结构零件、部件的形状、构造、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空间位置关系、工作原理;对于电气产品的发明,应描述电气元件的组成、连接关系;对于方法发明,应描述操作步骤、工艺参数及有关条件影响因素等。将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区别特征写在共有特征后面:其特征在于。,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方案是一件发明专利申请的核心,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措施的集合。技术措施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称为必要的技术特征,其总和足以构成发明的技术方案,达到其目的和效果。,与发

14、明的目的有关的、用于进一步完善或展开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称为附加的技术特征。先写必要的技术特征,然后将附加的技术特征分别写在后面。如果一件申请中有几项发明,应当用独立的自然段说明每项发明的技术方案。,2024/5/11,A发明 杯子问题一种杯子,使用者持杯时容易烫手。技术方案为了解决烫手问题,在杯体上设置把手。有益效果拿杯子方便,不烫手。,一种杯子,包括杯体,其特征在于,杯体侧壁上设置有把手。(必要)所述杯子为方形、圆形、玻璃、金属等(补充)所述把手的形状是(补充)所述把手的尺寸为(补充)所述把手由材料制成(补充),(3)、积极效果:指由构成发明的特征直接带来的,或者是由所述的技术特征必然产生的

15、技术效果。通常,有益效果可以由产率、质量、精度和效率的提高,能耗、原材料、工序的节省,加工、操作、控制、使用的简便,以及有用性能的增加等方面反映出来。可以采用对结构特点进行分析、说明的方式,也可采用试验数据说明的方式,但不能只断言发明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性能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保护环境等。,分析结构特点和理论说明相结合/列出实验数据不得只断言具有有益的效果与现有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机械、电气领域可结合结构特征和作用方式进行说明化学领域多数情况下,借助于实验数据来说明依赖于人的感官判断采用统计方法表示的实验结果来说明引用实验数据时,应当给出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方法,有益效果的具体写法,五、附图及

16、附图说明 说明书有附图的,应当写明各幅附图的图名,并且对图示的内容做简要说明。附图不止一幅的,应当对所有附图做出图面说明。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附图中所表示的构件如果在说明内要出现,则尽量用阿拉伯数字对构件进行标示;同样的部件用同样的数字标示;(2)、附图不得使用工程蓝图和照片,不能有底色和填充色;(3)、附图线条应该清晰;(4)、附图中除必需的词语外,不应当含有其他注释。,常见问题,例如:i)附图说明中的内容在相应的图中没有;举例:图9是沿图6的B-B线的断面;图10是沿图7的C-C线的断面;图11是沿图8的D-D线的断面;然而,在相应的图6、7以及8中根本就没有出现B-B、C-C以及D

17、-D。,ii)缺少或多出部分附图的介绍;例如有5个附图,但只介绍了其中4个,或有4个附图,但介绍了5个。,六、具体实施方式 提示:对于充分公开技术方案,理解和再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支持和解释的权利要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附图的,应当对照附图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对已知的技术特征,可以不作详细的描述,但对于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应当足够的描述,对实施和再现本发明说需要的一切必要技术条件,如参数,工具,设备等。对照附图描述发明实施方式时,附图标记或者符号应当与附图中一致,并放在相应的技术名称的后面,不要用括号。避免只使用功能性的语言进行描述,而不对实现该功能的具体实施方法或方式进行描述。

18、,在描述具体实施方式时,并不要求对已知技术特征作详细展开说明,但必须详细说明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必要技术特征和各附加技术特征以及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和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中至少应包括发明内容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内容与技术方案中的特征没有矛盾。,举例:技术方案对Cx中的x限定为x400,实施例1中的x=400。是否妥当?技术方案对Cx中的x限定为x400,实施例1中的x=400。是否妥当?技术方案对Cx中的x限定为x400,实施例1中的x=401。是否妥当?,如果本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产品或材料,那么应借助附图将产品的结构及组成或者将材料的组成、性能或制备工艺条件描

19、述得清楚完整;如果改进之处在于方法步骤,那么实施例部分应当借助附图清楚地描述出工艺的步骤顺序、工艺方法、工艺参数以及各步骤得到的相应结构。,对照附图描述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时,使用的附图标记或符号应当与附图中所示的一致,并放在相应的技术名称后面,不加括号。,1)同一附图标记表示不同的技术特征;例如芯片5;内引线5;2)同一技术术语前后采用了不同的附图标记;例如扰流柱5;扰流柱8;3)附图中显示的内容与附图说明中的内容不符;,七、常见交底书撰写的缺陷:1)同一技术术语前后不一致;例如:“马达16”,“驱动马达16”;“承载台28”,“承载结构28”;“闸刀33”;“间刀33”;“第一和第二导热层1

20、7和19”,“金属层17和19”;“保护剂材料61”,“保护材料61”,2)采用了不规范的技术术语;采用了业内的俗称,而该俗称无法在教科书或专业词典中查到;3)没有采用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例如:达因、密耳、乇、英寸、镑等。,总结,三个“一”,突出一个重点,一条逻辑主线,别人怎么做的-你为什么还要做-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好处,本发明的技术关键点是什么,欲保护点是什么,坚持一个原则,现有技术为什么会存在该技术问题本发明为什么能够达到该技术效果,两个极端,直接把交底书写成申请文件,包括:权利要求书、说明书,直接将项目报告、科技论文、或者商业宣传册作为交底书提供,第一节 技术交底书概述 第二节 技术交

21、底书的内容及撰写要求第三节 技术交底书撰写的实例,技术交底书的撰写,一、实例1:导声装置,现有技术:在对壁板结构进行隔声试验时,比如对飞机舱壁进行隔声试验时,需要专门的声导装置。国内尚没有用于在真实飞机上实施舱壁局部隔声试验的装置,隔声试验只能局限在实验室进行。国外已有的声导装置为棱台形,其只在棱台形声导装置的棱台上安装一个扬声器,因此试验时,声激励的频率范围及能量强度较低。而且现有声导装置为梯台壳体结构,其内壁各面之间具有棱角,因此对声场影响较大,试验精度较低。发明技术:图1 是本发明声导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声导装置,2-下底开口,3-上底开口,4-侧壁开口,5-扬声器

22、。本发明通过在侧壁增设扬声器,可以有效拓宽声激励的频率范围,并提高声音激励能量强度,进而可以开展声疲劳试验研究,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图1,2、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声学试验领域,涉及用于隔声试验的声导装置。,3、背景技术:在对壁板结构进行隔声试验时,比如对飞机舱壁进行隔声试验时,需要专门的声导装置。国内尚没有用于在真实飞机上实施舱壁局部隔声试验的装置,隔声试验只能局限在实验室进行。国外已有的声导装置为棱台形,其只在棱台形声导装置的棱台上安装一个扬声器,因此试验时,声激励的频率范围及能量强度较低。而且现有声导装置为梯台壳体结构,其内壁各面之间具有棱角,因此对声场影响较大,试验精度较低

23、。,4、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声导装置激励频率范围较窄、能量强度较低、试验精度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有效增大激励频率范围,并能提高能量强度以及试验精度的声导装置。,1、发明名称:一种声导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声导装置,为锥台壳体结构,其内壁光滑,且具有一对相互平行的上底开口和下底开口,其中,上底开口尺寸小于下底开口尺寸,而且临近上底开口处的声导装置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侧壁开口,所述上底开口以及侧壁开口处均安装有扬声器。所述临近上底开口处的声导装置侧壁上设有至少若干环绕侧壁均匀分布的侧壁开口,且每个侧壁开口上设置有扬声器,且扬声器与声导侧壁相交处为二者的

24、相贯线。所述声导装置平行于上底开口的截面为圆。所述侧壁开口处的扬声器发声口与声导装置内壁基本平齐。所述侧壁开口处的扬声器与声导装置侧壁之间为密封连接。所述下底开口与测量对象壁板之间为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锥台结构的声导装置,通过在侧壁增设扬声器,可以有效拓宽声激励的频率范围,并提高声音激励能量强度,进而可以开展声疲劳试验研究,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而且由于声导装置内壁为光滑,对声场的干扰小,因此声场稳定,试验结果精度较高,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图1,5、附图说明:图1 是本实用新型声导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声导装置,2-下底开口,3-上底开口,4

25、-侧壁开口,5-扬声器。,6、具体实施例: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其是本实用新型声导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声导装置1为锥台壳体结构,其具有一对相互平行的上底开口3和下底开口2。其中,上底开口3和下底开口2均为圆形开口,且上底开口3尺寸小于下底开口2尺寸。所述上底开口3处设置有一扬声器5。下底开口2用于与测量对象飞机舱壁隔板接触,且下底开口2与舱壁隔板接触时,二者相交表面进行密封处理,以防止声场外泄。另外,临近上底开口3处的声导装置侧壁上设有两个外绕侧壁均匀分布的侧壁开口4。所述侧壁开口4处均安装有扬声器5,且扬声器5与声导侧壁相交

26、处为二者的相贯线。,图1,同时侧壁开口4处的扬声器发声口与声导装置内壁基本平齐,以尽量降低扬声器发声口对声场的干扰。而且为了避免发生声场泄露,所述侧壁开口4处的扬声器5与声导装置侧壁交界处表面进行密封处理,即围绕扬声器表面进行密封处理,二者之间为密封连接。因此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具有锥台结构的声导装置,通过在侧壁增设两个扬声器,有效拓宽了声激励的频率范围,提高了声音激励能量强度,从而可以开展声疲劳试验研究,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所述声导装置1平行于上底开口3的各侧壁截面均为圆,且内壁光滑,对声场的干扰较小,从而有利于获得较为稳定的声场,因此试验精度较高。,图1,另外,根据实

27、际需求,本实用新型声导装置侧壁扬声器数目可作一定调整,不限于两个,可以一个或者其他数目。且由于扬声器位置不同,所产生的声场会有差异,因此扬声器在声导装置侧壁上的排列分布也不限于均匀排列,可根据实际对声场的需求作一定修正。同时,由于扬声器发声口与声导装置内壁应该尽量平齐,但实际工艺难以做到,因此在保证基本平齐下,尽量提高二者之间的平齐度,以减少对声场的干扰。本实用新型声导装置使用时,下底开口2与机舱舱壁紧密接触,上底开口3与侧壁开口4处的扬声器5发出声波,并在声导装置1内传输,再通过下底开口2导入试验段壁板。同时在机舱不同测点放置传声器以对声波进行测量,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获得局部舱壁隔声量以及

28、各段舱壁对于舱内不同部位的噪声影响。,发明名称:一种声导装置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声学试验领域,涉及用于隔声试验的声导装置。背景技术:在对壁板结构进行隔声试验时,比如对飞机舱壁进行隔声试验时,需要专门的声导装置。国内尚没有用于在真实飞机上实施舱壁局部隔声试验的装置,隔声试验只能局限在实验室进行。国外已有的声导装置为棱台形,其只在棱台形声导装置的棱台上安装一个扬声器,因此试验时,声激励的频率范围及能量强度较低。而且现有声导装置为梯台壳体结构,其内壁各面之间具有棱角,因此对声场影响较大,试验精度较低。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声导装置激励频率范围较窄、能量强度较低、试验精

29、度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有效增大激励频率范围,并能提高能量强度以及试验精度的声导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声导装置,为锥台壳体结构,其内壁光滑,且具有一对相互平行的上底开口和下底开口,其中,上底开口尺寸小于下底开口尺寸,而且临近上底开口处的声导装置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侧壁开口,所述上底开口以及侧壁开口处均安装有扬声器。所述临近上底开口处的声导装置侧壁上设有至少若干环绕侧壁均匀分布的侧壁开口,且每个侧壁开口上设置有扬声器,且扬声器与声导侧壁相交处为二者的相贯线。,所述声导装置平行于上底开口的截面为圆。所述侧壁开口处的扬声器发声口与声导装置内壁基本平齐。所述侧壁开口处的扬声器与声导

30、装置侧壁之间为密封连接。所述下底开口与测量对象壁板之间为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锥台结构的声导装置,通过在侧壁增设扬声器,可以有效拓宽声激励的频率范围,并提高声音激励能量强度,进而可以开展声疲劳试验研究,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而且由于声导装置内壁为光滑,对声场的干扰小,因此声场稳定,试验结果精度较高,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 是本实用新型声导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声导装置,2-下底开口,3-上底开口,4-侧壁开口,5-扬声器。,图1,具体实施例: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其是本实用新型声导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

31、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声导装置1为锥台壳体结构,其具有一对相互平行的上底开口3和下底开口2。其中,上底开口3和下底开口2均为圆形开口,且上底开口3尺寸小于下底开口2尺寸。所述上底开口3处设置有一扬声器5。下底开口2用于与测量对象飞机舱壁隔板接触,且下底开口2与舱壁隔板接触时,二者相交表面进行密封处理,以防止声场外泄。另外,临近上底开口3处的声导装置侧壁上设有两个外绕侧壁均匀分布的侧壁开口4。所述侧壁开口4处均安装有扬声器5,且扬声器5与声导侧壁相交处为二者的相贯线。同时侧壁开口4处的扬声器发声口与声导装置内壁基本平齐,以尽量降低扬声器发声口对声场的干扰。而且为了避免发生声场泄露,所述

32、侧壁开口4处的扬声器5与声导装置侧壁交界处表面进行密封处理,即围绕扬声器表面进行密封处理,二者之间为密封连接。因此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具有锥台结构的声导装置,通过在侧壁增设两个扬声器,有效拓宽了声激励的频率范围,提高了声音激励能量强度,从而可以开展声疲劳试验研究,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所述声导装置1平行于上底开口3的各侧壁截面均为圆,且内壁光滑,对声场的干扰较小,从而有利于获得较为稳定的声场,因此试验精度较高。,另外,根据实际需求,本实用新型声导装置侧壁扬声器数目可作一定调整,不限于两个,可以一个或者其他数目。且由于扬声器位置不同,所产生的声场会有差异,因此扬声器在声导装置侧壁上的排列分布也不限于均匀排列,可根据实际对声场的需求作一定修正。同时,由于扬声器发声口与声导装置内壁应该尽量平齐,但实际工艺难以做到,因此在保证基本平齐下,尽量提高二者之间的平齐度,以减少对声场的干扰。本实用新型声导装置使用时,下底开口2与机舱舱壁紧密接触,上底开口3与侧壁开口4处的扬声器5发出声波,并在声导装置1内传输,再通过下底开口2导入试验段壁板。同时在机舱不同测点放置传声器以对声波进行测量,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获得局部舱壁隔声量以及各段舱壁对于舱内不同部位的噪声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