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5143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9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篇: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目标:1、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2、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能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3、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教学重占八、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教学难点:选出科学问题。教具准备: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准备好资料本。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观察与提问在每

2、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它们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你们能找到答案吗?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树、盆景、向日葵(教师出示照片)。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二、猜想与假设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

3、书上的资料等。三、分析与总结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这样获得的问题,才更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师: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说说理由。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比如,“不可能是风刮斜的。因为这几天没有大风;另外,窗户晚上还关着,没有北风吹过来。”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还可以实地观察。记录学生最后留下的科学问题。师: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猜想都进行探究,因为时间、能力、条件等都是有限的,怎么办呢?我们常常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帮助我们作出

4、更全面的猜想;同时又要对这些猜想进行选择,可以用观察、访问、分析等方法选出可能成立的假设,选出科学的问题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四、计划与组织师: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怎么进行实验呢?请同学们讨论你们所选问题的实验思路。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交流。重点是思路的调整和肯定,材料的准备。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我们可以在这节课后准备好我们的实验材料。为下节课的实验做好准备。在实验中探秘教学目标:1、经历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收集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结论、把实验结论和同学们共享的科学探究过程,知道植物的向光性和植物根的向水性。2、在实验过程中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

5、验方案。3、能和小组同学一起,坚持实验观察,并做好记载。4、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5、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产生新的问题。6、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一人准备一株矮小的植物。2、小组准备:探究记录本;标签纸4张;纸盒四只;水壶一只;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学习1、谈话:植物角的植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教学说明: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关于植物角植物变化而产生的问题的记忆,提出研究问题。学生可能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和阳光照射的方向有关;和长期只在花盆的一侧浇水有关;和土壤里肥料分布不均匀有关等。学生的

6、猜想有的有一定的依据,有的则是无依据的。如果出现不合理的猜想,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辨析,排除不合理的猜想。2、提问: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呢?教学说明:学生可能会根据以往科学探究的经验,提出“做实验”。猜想只有通过实验才能验证,本环节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验证意识。二、设计实验1、谈话: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小组的猜想是什么?怎样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呢?教学说明:小组内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教师要建议小组内相对集中地研究一个问题。2、小组讨论:各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实验中涉及的因素有哪些?你们控制的变量是什么?怎样控制变量?请各小组讨论后制定实验方案。教学说明

7、:实验方案的制定,应该由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相信学生经过三年的科学探究经历,能较好地设计一个对比实验。3、交流实验方案:你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你们打算怎样进行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哪个小组给大家汇报一下?教学说明:一个小组的实验方案如何,能反映全班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的水平,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师生会发现一些实验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而有指向地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4、全班共同分析:他们的方案设计的合理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教学说明:在学生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完善。5、完善实验方案:请各小组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教学说明:学生在

8、分析样本后,会反思自己的实验方案,然后在小组内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三、组装实验材料1、准备实验材料: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我们需要哪些实验材料?教学说明:在准备实验材料之前,学生要根据实验方案,准备实验需要的材料。2、分组组装实验材料。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方案组装实验材料。教学说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可能有一些实验材料没有写进实验方案中,也有可能一些材料多余了,有可能对实验方案进行再次修改。小组内3、小组分工:怎样操作?怎样观察和记录?教学说明:组装好了,小组同学应该有一个分工:有记录员,有操作员,有观察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对实验的有序进行将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坚

9、持不懈,持之以恒。4、反思与评价:在组装实验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你认为本组同学表现如何?教学说明:在实验装置完成后,有必要对组装实验的过程进行反思。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是一个不断修正实验方案的过程,也是一个在经历中获得积极体验的过程。对小组同学、班级同学积极性的评价,对本组同学经验的反思,都会是一种深刻的探究体验。第二课时一、汇报交流提问: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验和观察,我们各小组都有哪些发现?教学说明:学生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把学生这些观察报告在全班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他小组实验的成果,也是师生共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的需要。教师应引导向光性小组和向

10、水性实验小组分别进行汇报交流。二、归纳分析1、讨论:各小组实验的情况有相同的地方吗?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分组实验实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而进一步发现,控制的变量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2、思考:这些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阳光控制组可以得出结论:植物生长向着有光的地方生长,这在科学实验中是证实;而水份控制组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生长方向和浇水的方向无关,这在科学实验中是证伪。3、提问: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什么问题?教学说明:在实验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是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的一般经历,这也应该成为小学

11、生在科学探究实验中的过程。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要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4、小结: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向有光的地方倾斜,科学家通过研究也发现了这个秘密,这叫做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生长的方向与浇水的方向无关。三、延伸拓展问题:植物生长的方向与浇水的方向无关,植物的根的生长方向与浇水的方向有关吗?怎样知道?教学说明:一个研究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新的研究的开始。此环节引导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意在为进行新的研究打下伏笔。研究仍在继续教学目标:1、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是在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延续和进步的。2、让学生再一次经历从问题发现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重点

12、:新的问题仍在发现中,研究仍在继续中,本课将主要引导学生研究植物根的向水性。教学准备:油菜种子、不透光的纸盒四个,剪刀、胶带、花盆四个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在研究植物的身子为什么会长歪时,我们还有了新的意外的发现。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学生说一说。二、合作探究。1、反思与提问学生交流自己的问题,教师引导进行选取。“植物的根为什么会偏向有水的一边?”“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水分的吗?)假如学生能提出更有价值且适宜他们研究的问题,教师也要加以鼓励和指导。2、猜想原因,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研究根吸水的实验”主要目的是探究和证实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水分的。具体方法见

13、教材。实验中,还可以在瓶中的水里加入1-2滴红墨水,这样将有助于观察。第二个实验“探究根的向水生长实验”,是观察大豆或稻子等种子发芽后根的生长方向来说明根具有向水生长的性质。三、分析与总结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并做出结论。课文中的“知识链接”是对学生本单元探究学习的知识补充和综述,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第二课时一、导入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植物有许多特性,这对于我们更好的种植、管理植物有很大的帮助。二、表达与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学生采用适当的形式进行成果交流,并应用到实践中。2、写一份管好植物角的建议书并交流。三、回顾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内容,理

14、清教材脉络。2、试写出本次“旅行”经过的地方。3、师生交流评议。四、拓展1、学生阅读“科学自助餐”,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让生活充满阳光教学目标:1、知道进行一项大的活动(事情)首先要从整体上进行计划和组织。2、能较好的分析讨论他人的经验。3、培养学生严禁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活动整体构思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活动整体构思意识。教学准备:实验室进行暗室效果设计,下载的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一些场景图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上课时,打开实验室的门(不大),让学生进入“暗室”。师:走进这个房间瞬间,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谈一谈.这时,学生的感受会

15、有两方面,一是阴凉舒适,最多的是昏暗害怕、不方便。鼓励学生能从不同的侧面对事情进行评价,选定我们今天“想使这里亮起来O二、回顾反思师:我们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采光不足的问题?师生交流。三、计划与组织师:假如你是地下停车场的负责人,你是那条街道的负责人,当你发现这里采光不足时,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大多能想到安上各种各样的灯,既节能又美观。(因为电视、生活中常见这样的场景。)没有去实地考察、广集方案的意识。师:这么大的工程,我们怎么能一个人或几个人一商量就去草率的进行呢?想一想我们“郑东新区”是多么的美,我们的“水立方”、“鸟巢”、还有那世人称赞的“奥运会开幕式”,“奥运会

16、的口号”,舞动的“京”字,熊猫的名字这些活动大家都是通过什么方式做得这么出色呢?学生讨论,但是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活动也可“招标”。师:人们对于一项重大的事情,不是拍拍脑门,一次冲动就做出决定的。很多时候通过招标、邀请、比赛、论证会等方式,广征方法和建议,从中筛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后,才进行实施的。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个“采光设计方案邀请赛”,邀请我们全体学生参与设计,从中选取最佳方案,让其我们每个小组都来设计吧。师:就像我们家卫生间、厨房一样,能通过改造就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时,我们是不会把房子推倒重建的。也像我们身边的都市村庄一样,怎么改也达不到现代大都市的要求时,我们就会设计一套新的方案,重新进行建造

17、。我们的设计方案相应的可以分成“改进型方案”和“理想型方案”两种。出示15页的“采光方案设计邀请赛”图片,注意要求。师:你们对哪里的采光不足进行设计呢?怎样参加这次邀请赛呢?小组讨论,制定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这时的学生还可能没有达到“实地考察,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制定小组讨论,写计划。方案一一实验验证方案,用模型解释解决方案”的水平)教师巡视倾听、必要的指导。师:我们可以参考16页奇妙小组的研究计划,对比自己的方案,修改完善我们的总体研究计划。教师进行小组指导。四、交流总结。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改进方案,师生评议。探寻光的路线教学目标:1、逐步形成主动积极收集资料、依据计划进行研究的探究习惯。2

18、、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3、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镜的反光作用,知道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5、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教学准备:教师:下载并整合的远程教育资源中关于光的传播教学课件;镜子,铝板,纸板,凸透镜等。学生:模拟建筑物(纸箱),电筒,弯管吸管;镜子,铝板,纸板等。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医院的长通道为什么会出现采光问题?二、模拟实验。1、实验探究光传播的路线(1)演示实验:我们需要哪些材料来做模拟实验?(2)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光照

19、不到建筑物的内部?为什么会出现影子?学生猜测,大胆假设。(3)学生实验:我们用弯管吸管能看见日光灯吗?为什么?师生共同利用弯管吸管观察日光灯,通过这一小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线。2、阅读资料(1)谈话:通过弯管不能看见日光灯,说明了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学生交流,(日光灯不能透过弯管进入我们的眼睛,师生评议。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2)知识链接:阅读课文第17页。了解什么是光源。教师和学生共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光源。(3)课件演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利用课件直观地演示光直线的传播的现象,了解古人怎样研究和利用光直线传播原理的。(墨翟)三、问题解决

20、1、谈话:光是直线传播的,能不能让光改变方向?怎样才能解决采光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进行假设。2、实验探究:我们能利用手中的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个地方吗?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师生共同利用镜子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定某一个方位,让每一组学生利用镜子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镜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再次实验。3、拓展研究:各种材料反光性能有什么不同?师生利用各种粗糙程度不同、颜色不同的材料,依次进行反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各种材料的反光特点。通过实睑学生会发现: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材料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什么颜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颜色的光;4

21、、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哪些发现?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到记录本上。四、拓展学习1、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光的反射现象?学生交流,师生评议。2、作业:请课后收集和查阅有关光传播的资料。第二课时一、交流收集的资料1、谈话:同学们收集到哪些关于光传播的资料?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成果?2、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3、教师课件展示:光导纤维、放大镜汇聚光线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课件把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光导纤维等高科技,以直观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变光传播路线的新方法。二、设计方案1、谈话:我们刚才交流了这么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资料,我们怎样解决采光不足的问题呢?请各小组利用文字、图画或者

22、图结合的方式,分组设计解决方案。2、交流展示:我们的方案设计好了,请各小组向大家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组同学注意倾听,提出好的建议。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O3、阅读:自主阅读P2829页的科学自助餐。4、改进方案:请各小组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建议,结合科学自助餐里的启示,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三、拓展实验验证我们的方案能否成功。把光请进来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分析、评价并试图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2、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教学重点: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教学难点: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分析、评价并试图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学准备:手电筒、大

23、小不同的纸盒、实验记录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前面的设计是否成功呢?用什么办法检验最有效?(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导入新课。把光请进来板书课题:二、实验与验证。1、制作模型,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2、小组交流,发现设计中的不足。3、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模拟实验这个科学研究过程)教师指导。三、整理与分析。1、学生小组分析实验结果,提出评估和改进,并进行反复实验验证。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分析实验信息,寻找新的问题。四、反思与总结。根据第二次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改进,不一定设计都能变

24、成现实。我的阳光小屋教学目标:1、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一个“阳光小屋。2、自觉收集关于光的资料,并能利用相关的资料,对本小组“阳光小屋”的设计进行创新。3、通过实验制造人工彩虹,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所反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的。4、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产生新的问题。5、乐于展示小组成果,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准备:1、教师:各种颜色的纸片、玻璃纸;三棱镜;下载的远程教育资源中光的分解课件等。2、学生:各种颜色的纸片、玻璃纸;三棱镜;记录本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习。1、谈话:设计采光方案中大家有什么收获?2、在

25、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学生交流,激趣导入。二、表达与交流。1、思考:我心目中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2、交流:把自己的创意与同学们分享?师生交流评议。三、计划与组织:设计我的“阳光小屋”。1、谈话:同学们的想象独特而丰富,如何把我们的创意变为现实呢?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活动。2、制定计划:怎样实现我们的设想?我们小组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我们打算怎么研究?提示: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本组的研究计划。3、交流:请各小组交流修订计划。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反思与改进。第二课时一、收集和阅读资料。1、谈话:同学们的“阳光小屋”设计的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希

26、望自己的“阳光小屋”美丽明亮。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屋更漂亮?2、阅读资料:请同学们阅读P25页资料卡,了解更多关于光的知识。通过阅读资料,交流观点,学生会获取更多关于光和色彩的关系。二、酬乍“I三T。1、提问:“彩虹小屋”的设计很美,我们能不那制造人工彩虹呢?2、谈话:怎样制造“彩虹小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彩虹的形成,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制造彩虹。3、实验:用手电筒将一束光线通过纸板的缝隙,透过三棱镜投射到纸屏上,观察纸屏上有哪些颜色?如果现象不明显,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合而成。4、实验:将人造彩虹投射到不同颜色的纸板上,纸板会呈现什么颜色?(教师辅以课件进行展示)

27、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不同的色光。三、制作“彩虹小屋”。1、试一试:“彩虹小屋”能看见彩虹吗?2、交流:我们的“彩虹小屋”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第三课时一、交流“阳光小屋”的设计。1、讨论: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自己的设计有哪些新的想法?怎样改进我们的设计?2、学生交流。二、提出新的问题1、谈话: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有什么新的问题?2、思考:对这些问题,我们打算怎么研究?学生小组交流,代表汇报。3、记录:请同学们把这些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中,找合适的机会我们再研究。三、单元教学评价1、思考:如何评价我们本单元的学习?从哪几个方面评价我们的学习?(鼓励学生参与

28、到学习评价中来,自己制定评价的内容和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自我评价:我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3、小组评价:我们小组的同学表现有哪些值得我学习的地方?4、班级互评:其他小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5、小结。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奇思妙想设计篇教学目标:1、会搜集和整理资料,能预测结果并进行验证。2、会动手制作、改进并演奏简单乐器。3、知道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第二篇: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2、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3

29、、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今天。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3、观察4、整理汇报:(1)、“我”观察到的小草(2)、“我”观察到的大树(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

30、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5、认识: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柳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2、观看课本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5、汇报分类的结果;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绿藻水绵肾蕨苔葬四、总结板书设计:小草和大树草本植物:蟋蟀草木本植物:玉兰树其他分

31、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第三篇: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1课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能力目标:能够辨别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教学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今天。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要求:(

32、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3、观察4、整理汇报:(1)、“我”观察到的小草(2)、“我”观察到的大树(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5、认识: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3

3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5、汇报分类的结果;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绿藻水绵肾蕨苔葬板书设计:1、小草和大树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玉兰树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植物博览会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2、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沟通。教学重点: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难点:学生自己筹办一个植物博览会。课时安排:2课时材料与工具:1、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2、布置展览台。教学过程:活动1参观植物博览会活动过程:1、

34、学生把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2、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如:经济作物、食用植物新品种、观赏植物等提问:虞金香、构骨、马尾松、大豆、猪笼草、金灯藤、蔬菜温室大棚、含羞草、银杏、耐储存的转基因番茄、琪桐这些植物应该把它们分别放在哪个展台上展示?小结。活动2筹办植物博览会活动过程:学生讨论如何筹办植物博览会。提示:(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展览的内容。(2)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相互协作。(3)在室外单独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安全。(4)布置各部分展区时,要有条理,尽可能作到设计新颖、美观、主题突出。(5)结合展览内容,写出解说词。2、学生绘制一个展览的预示图。3、学生

35、开始用所搜集的资料来布置展览会。拓展活动:让学生把展览后的资料分类存档。1、提问:如何保存资料?2、怎么样保存资料科学些?小结。课后记:第3课鸟类动物的特征教学目的: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2 .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3 .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4 .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5 .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教学重点: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平时见过哪些鸟?二、学习新课:

36、(一)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活动目标1 .能说出常见的鸟的名称。2 .能从不同的角度(主要是外在的形态结构和行为等)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3 .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4 .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5 .能根据鸟类的共同特征辨别能飞翔和不能飞翔动物中哪些是鸟类。6 .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常见工具是模仿了鸟类哪种特征制作的。活动过程:1 .上课前,出示一些图片、标本,一些鸟类的视频资料。2 .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名称及大致形态,汇报观察到的鸟的名字,对鸟还有哪些了解。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丰富的有关鸟的感性认识后,寻找机会自然引发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动物一这是什么

37、?鸟,关于鸟类,你想研究哪些问题?3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常见的鸟,学生比较熟悉的鸟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小组讨论4、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的提示,填写观察到的每种鸟的形态特征。以及学生发现的感兴趣的其他内容。5、引导学生用排除法逐渐删掉那些非本质特征,最终形成共识,明确鸟的共同特征。6、引导学生据此判断哪些动物是鸟?哪些动物不是鸟?(二)鸟喙与取食活动目标1 .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我们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2 .能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各种形状的鸟喙适合吃哪些食物。3 .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4 .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5 .能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不同看法。

38、活动过程:1 .本活动因为是趣味性活动,可不必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典型的鸟喙不一定非选教材上的四种,当地典型的鸟应优先考虑。只要能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鸟喙与其取食方式是相适应的即可。)2 .准备模拟食物时尽可能选取易找到的物品,还可以有别于教材提供的材料。如木棍洞可以用泡沫块打洞代替,钻孔留下的泡沫甥料粒刚好也要用到;橡皮虫可用细小的纸团代替;硬纸剪成的兔子要固定在木板上。3 .活动时可让学生分别观察鸟喙及几种工具的特点,然后再将不同的鸟喙与其形状和功能相似的工具对应起来,在教材上可用直线将它们连接。4 .根据教材上的提示步骤做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时争取让每个人都有一次体验的机会,为确保实验

39、数据的可比性,要提醒学生注意计时的准确性,注意不能随意改变“食物”的摆放位置。记录时兔子以块为单位,其他以粒为单位。5 .把自己组的结论填写在表格下面,内容不强求统一。引导学生将取食的物品与实际环境中的食物对应起来。6、说一说要想又快又多地“吃”到某种食物要选取哪种工具最方便,为什么?7.阅读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问题的不同看法,意识到对鸟进化的问题还在继续研究。8.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三)小结:1、鸟类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蝙蝠、猫头鹰属于哺乳类,蜻蜓、蝴蝶属于昆虫。2、不同鸟喙与工具的对应关系:北美红雀(尖头钳子);

40、鹑楣(汤匙);沙锥鸟(镜子);秃鹫(起钉器)O(四)作业: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第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目标:1、经历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过程,获得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2、按照一定特征对动物分类,知道动物的相同之处。3、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乐于讨论,从而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教学重点:学生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过程。教学难点:学生对动物特征进行归类并抽象成概念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除了鸟类以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动物?每类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二、给常见的动物分类:1、观察15页的图片你认识这些动物

41、吗?请你介绍其中一种动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法。2、学生观察图片,汇报3、小组讨论:根据动物的特点,自己制定标准,给以上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4、学生汇报分类结果。5、讨论:哪种分类更合理?理由是什么?三、了解科学分类方法:1、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呢?我们来进行一个活动。2、活动:摸脊柱两个同学一组,相互摸一摸后背中间,你发现什么?(有一节一节的骨头)这叫做脊椎骨,它一节一节的组成脊柱。3、讲解:科学家根据有无脊柱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四、猜一猜:两人一组,其中一人任选一张动物卡片,不让对方看到,只能用“Yes”或“No”回答对方提问,对方围绕动物特征提问猜测,用较少的问题

42、在最短时间猜出动物名称。五、作业:思考:科学家的分类还能继续分下去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科学家的分类还能继续分下去吗?我们来看看。二、区分更多的动物:1、小组研究:根据自己的理解,在18页各类动物的分类圈中补充更多的动物2、小组汇报结果3、小组讨论: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4、将19页各类动物的特征的序号填入上图相应的位置。5、对照各类动物的特征,检查在分类圈中填写的动物是否正确?三、阅读科学在线四、业:收集各种动物的分类资料。板书设计:种类繁多的动物无脊椎动物:昆虫动物哺乳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鱼课后记:第5课细菌和病毒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

43、、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O二、寻找细菌的特点: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2)生活在哪儿?(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三、细

44、菌、病毒的害与利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在21页表中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每年

45、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四、让我们更健康:1、判断23页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2、学生判断、汇报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五、作业:回家制作酸奶第6课生活中的真菌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46、3)认识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及各自的主要特征。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2、提问:你认为蘑菇是什么生物?3、蘑菇、霉菌都是真菌,它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二、认识可以食用的真菌:1、认识27页可以食用的真菌,描述真菌的形状、颜色、生活环境等特征2、学生观察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4、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真菌有350多种,我们食用过哪些真菌?它们有哪些营养?5、学生分组根据带来的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填写28页记录卡,学生分组汇报研究成果6、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有些蘑菇有毒,误食后会中毒。(辨认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