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曹刿论战》的教学价值.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5472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说《曹刿论战》的教学价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说《曹刿论战》的教学价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说《曹刿论战》的教学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说《曹刿论战》的教学价值.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三曹岁能战穗尊你直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有着极高的史学价值,同时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文字优美,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初中语文第六册的课文曹刿论战就节选自这部极具史学与文学价值的史书。笔者多年从事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认为它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得到很丰富的内涵。下面笔者就自己粗浅的见解提出来与同行商讨,以期抛砖引玉。首先,曹刿论战作为文言文部分的一篇教读课文,它具有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教学价值。这是最根本的教学价值,拓展开来,就体现出

2、以下几小点。其一,语言积累。有一词多义,如“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中的“战,词义是“迎战”,是指单方面;而“战于长勺”中的“战”,词义是“交战”,是指双方面。教学时讲清这同一个词在不同句子的含义,将提高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也有通假字,如小惠未褊,民弗从也”中的“tr字就通“遍”,解释为“遍及、普遍还有古今异义。如“齐师伐我”中的“师”字,古义为“军队”,今义“老师工又如“肉食者鄙”中的“鄙”字,古义“目光短浅”,今义啤鄙”,截然不同。再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一词古义为“猪、羊、牛等牲畜”,今义指“为某项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又再如“小大这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中的“狱”,古义是

3、案件,今义是“监狱”。这些词的古今意义有天壤之别,要指导学生多积累。再有文言虚词看下面例句:之小大之狱(的)公与之乘(他)公将鼓之(音节)肉食者谋之(这件事)?摇?摇以可以一战(凭借)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根据)必以信(用、拿)再还有词性活用。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中的“福”这词,原为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释为“赐福、保佑,又如公将鼓之”中的“鼓”这词,原为名词,现活用为动词,译为“击鼓进军工以上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虚词、词性活用,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多积累、归纳。其二,成语积累。本文有两个成语: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尤其是“一鼓作气”的比喻义在现代经常用,有必要教会学生运用它。

4、其三,阅读理解方面也有较好的教学价值。如理解题:“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答: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食肉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的三问三答,体现出曹刿取信于民的思想。在战斗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这些都表现出曹刿的远谋。又如理解题:“文中哪一句体现鲁庄公以前祭祀有弄虚作假行为?”答:“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这一次祭祀“弗敢加”,说明以前经常弄虚作假。再如理解题:“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到了什么?”答:曹刿起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作用,因为他抓住了“彼竭我盈”的有利战机发动反攻,待齐师败绩后又通过齐军“辙乱旗靡”准确判出追击时机,最后大获全胜”,所以曹刿起了决定性作用。以上三点都有极好的教学价

5、值,教师讲授、指导得当,对学生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极有好处。其次,曹刿论战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方面具有相当的教学价值。全文除标点外,它虽只有222个字,却丰满地塑造曹刿这个军事家的形象。曹刿是作者善意刻画的主要人物。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曹刿就是长勺胜战的权威和统帅。作者对他的称美赞扬,含蓄于精心的描写之中。文中多次记叙曹刿简短、果敢的言行:“请见”,“问战”,“请以”,于战斗中两次定夺这一系列活动表现出一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的精明干练。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修持法,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的责任感和爱国思想。从曹刿与鲁庄

6、公的对比中,突出曹刿的机敏、持重。所以曹刿的军事家形象可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再对比鲁庄的平庸、无能,甚至愚蠢,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文章结构方面,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全文可分为三个段落:战前准备。曹刿的进见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可以看出曹刿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他的深谋远虑。作战过程。曹刿抓住了“进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可分析出他胸有成竹和指挥若定。战后总结.通过取胜原因的分析,可表现出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衬托出鲁庄公之鄙。在教学时教师从多角度指导学生分析,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效果。再次,曹刿论战在写作技巧上也有一定的教学价值。如本文在详略问题上剪裁得当。作者

7、把曹刿在战前启发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准确地掌握战机,详察敌情以及在战后论述战争原理,都写得比较详细。其余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规模,战斗的情景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见、从战、克敌等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再有本文语言十分精练。例如鲁庄公是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的胜利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跟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作者对这个人物没有直接加以褒贬,只是把上述事件和几句代表

8、性的话写了出来,这叫做“唯书其事迹”和“因言语而可知”,是史家笔法。史家笔法用得好,文章自然精练。本文详略的剪裁、语言的精练值得学生在写作方面全借鉴。在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领悟它并且吸收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后,曹刿论战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教学价值是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我想本篇课文就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极好的作用。齐国侵略鲁国,齐强鲁弱,鲁国形势岌岌可危。作为一介布衣的曹刿真正做到“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挺身而出,这一举动穿刺曹刿的高大形象,揭示爱国主义思想,令人钦佩、敬仰。陆游说:“位卑不敢忘忧国。”曹刿真正做到了。千百年来,爱国主义是最崇高的思想0在初中语文书里曹刿与木兰堪称爱国主义的典范,这与鲁智深的打抱不平或今天的见义勇为更有无与伦比之处。如果说曹刿是一位军事家值得赞美,那么作为一名爱国典范就更值得人敬佩。曹刿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教学中不容忽视,应该大力提倡、赞美,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以上四方面是笔者不成熟的见解,作为节选自著名史书的曹刿论战自然还有更丰富的内涵。也肯定会有更多方面的教学价值,笔者只是从对初中生的角度浅说一些教学价值和教学体会,敬请各位前辈、同行不吝赐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