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燃类火灾原因调查方法及预防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5664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燃类火灾原因调查方法及预防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燃类火灾原因调查方法及预防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燃类火灾原因调查方法及预防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燃类火灾原因调查方法及预防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燃类火灾原因调查方法及预防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燃类火灾原因调查方法及预防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燃类火灾原因调查方法及预防对策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m燃类火灾原因调鲂法及预防对策Ii开究摘要:自燃类火灾难以预防,它是广泛存在的火灾形式之一,一旦自燃类火灾发生,通常会引发较大经济损失,相关部门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基于此,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详细分析自燃类火灾原因调查方法,并提出预防对策,以供相关机构参考。关键词:自燃类火灾原因;调查;预防自燃类物质特别容易产生放热反应,化学物的不稳定性和蓄热性,导致这些物质很容易发生自燃,进而引燃周围可燃物,导致火灾的发生。自燃类火灾类型有很多,且具有不同的自燃原因,这要求采取不同措施进行解决。为减少和防止发生自燃火灾,有必要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一、自燃与自燃类火灾概述从广义上看,自燃指处于正常环境中的

2、可燃物,不需要外界增加热量,就可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进而将热量释放出来,导致可燃物发生火灾的现象,自燃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受热自燃、本身自燃。自燃类火灾指外来火源或热源没有作用于某种物质上,却仍然使物质自身发生燃烧,引发大规模火灾事故。近几年,日益提高的社会经济水平,带动了化工业的高速发展,促使各种各样的化工产品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化工品都具有自燃能力,如果处于适宜环境中,同时温度到达自燃点,就会引发自燃,并且持续时间特别长,还会将周围可燃物引燃,导致发生火灾。通常突然性自燃类火灾发生之前没有明显征兆,防范难度比较大,如果发生火灾,除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外,还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

3、严重威胁现阶段,我国逐年增长的火灾事件中,自燃类火灾占据较大比例,它还具有较大危害性。持续增多的自燃类火灾事故要求人们必须对自燃类火灾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给予高度重视,做好火灾预防工作,以最大程度降低损失1。二、自燃机理和影响要素(一)自燃机理反应体系内的可燃物由于缓慢氧化作用,导致热量被释放出来,提高体系温度,与此同时,体系将热量散发到外面,降低体系温度。依据热自燃理论可知,反应放热因素和散热因素共同作用后,产生着火的结果,若占据有利地位的是反应放热,则会有大量热量积聚在体系内,提高温度,加快反应,导致自燃发生;反之,占据有利地位的是散热因素,就会降低体系温度,无法发生自燃2。(二)影响产热与散

4、热速率的要素1 .影响产热速率的要素发热量:以不同的发热原因为依据可将发热量分为不同类型,如发酵热、聚合热等,发热量与自燃呈正相关关系,即越大的发热量,越容易引发自燃。温度:若在常温下的可燃体系经过一段时间后产生自燃,表明在此散热情况下可燃物的最低自燃点低于常温。若在常温下的可燃体系经过很长时间后仍然不能产生自燃,表明在此散热情况下该可燃物的最低自燃点比常温高3。催化物质:此物质可以使反应的活化能力下降,因此,能够提高反应速度,大部分自燃过程都需要空气中的水蒸气或可燃物中的少量水分充当催化剂。新旧程度:物质的氧化发热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即没有完全氧化其表面,也就是要求新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地表面积

5、:在相同的散热条件下,对于某种物质而言,发生反应的地表面积越大,越能加快反应速度,从而提高自燃发生概率。2 .影响散热速率的要素导热作用:可燃体系导热系数密切联系散热速率,那些容易发生热量蓄积导致自燃的可燃体系,都具有较小导热系数、较小散热速度,相同的粉末状或纤维状物质,因为空气充斥在粉末或纤维之间的空隙中,受到空气较低导热系数影响,比较容易引发可燃体系自燃。换热对流作用:对于可燃物体系而言,空气流动发挥散热作用,如果场所内通风状况不佳,就会聚集大量热。堆积方式:将很多粉末或叠放的薄片物体堆积在一起,对蓄积热量十分有利,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中心位置偏低,处于绝热状态,发生自燃的概率比较大。三、自

6、燃类火灾原因的调查方法开展自燃类火灾原因的调查工作时,不仅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还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对起火点展开调查,判定有无自燃性物质;调查是否具备自燃条件;调查起火前后是否存在自燃特征;如果有必要,还需开展模拟试验工作。(一)调查分解类自燃火灾调查起火点位置有无自燃性物质,此物质是否会发生自然分解;若翻阅仓库记录后,可以确定此物质是硝化棉,还要对硝化棉进行细致检查,判断其是否干燥。究其原因,主要是醇湿硝化不会产生自燃情况。硝化棉自然分解后,会有微量NO生成,乙醇可将其吸收,使其丧失自催化作用,提高其稳定性能;查看硝化棉是否被长时间存放在较高温度环境中;查看硝化棉此时的堆积状态,是否容易蓄积

7、热量,针对其分解热的散逸,能否发挥抑制作用。(二)调查混合接触类的自燃火灾如果对起火建筑开展调查工作,应重点检查其在消防方面的工作,如验收、审核等具备的条件;检查相应记录,判定是否出现背离消防法规的情况;调查着火位置存储物质数量、物理特性、化学特性;查看有无自燃脩件,实际查看是否存在混乱放置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状况;调查是否有自燃特点存在于起火前后。(三)调查氧化自燃类火灾对起火点位置进行确认;调查浸渍油脂载体物类型、性质、数量及具体原因、程度等,进而将混合比例、燃烧程度及条件确定下来;调查被油脂浸渍的载体物存储位置、形式、环境条件;调查被油脂浸渍载体物存放的详细时间及发现起火时间;调查存放自燃类

8、物质的环境温度,重点调查是否有外部加热因素和条件;调查载体物上油脂性质、名称、数量等关于评价自燃能力的数据;向有关人员咨询,争取获取起火前预兆及起火证据;识别并确定油脂浸渍载体物碳化特点。(四)调查吸附自燃火灾调查活性炭自燃火灾时,需对活性炭的新旧程度和颗粒大小进行明确,查看其是否大量堆积在一起。(五)调查吸水自燃类火灾调查起火点;调查吸水燃烧物质的数量、种类、性质等;调查现场环境和气象情况;调查吸水原因;调查吸水放热原理、过程。四、自燃类火灾的预防措施(一)可燃物的控制对燃烧基础进行限制,缩小可燃烧的范围。将易燃或可燃材料替换为难燃烧或不燃烧材料;加强通风,分开存储可燃或爆炸物品,并应用隔离

9、措施;促进燃烧性能的改变,在可燃材料上涂抹防火涂料。(二)助燃物的控制主要是限制燃烧条件。将密闭措施应用于存储易燃易爆物品的房间、设备、容器中;对有异常危险的生产,可充装惰性气体保护;储存时与空气相隔绝。(三)消除着火源控制和限制燃烧的火源。严禁在危险场所使用明火、吸烟等;应用防爆电气设备;开展热处理、烘烤等工作时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高于可燃物质自燃点;对机器轴承进行润滑,避免摩擦生热;将保险装置安装于用电设备中;将避光措施应用于存储化学物品的仓库中。不断蓄积的化学反应热和持续升高的温度会导致自燃类火灾和爆炸。由此可知,在预防这类火灾时,最有效的措施是控制或破坏其热量蓄积的条件。对于物质而

10、言,其自燃发热、散热速度失去平衡,进而蓄积热量,导致发生自燃火灾,所以,有必要对存储方式、通风条件进行综合考量,避免积蓄热量;考虑温度的高低对反应速度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严格控制储存场所的气温;考虑水分对自燃的物质具有较大影响,因此,需避免储存在较高温度的场所内,同时不能以堆垛方式储存超过含水量标准值的物质;针对不同特性的物质,应该采用差异化预防自燃的措施,比如,将黄磷等放在水中等。五、结语总而言之,自燃类火灾事故危害巨大,不利于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由此看来,有必要加大控制自燃类火灾事故力度,深入细致研究各种自燃火灾原因的调查方法,并以此为依据,应用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损失。因此,必须做好自燃类火灾的预防工作,有效防止自燃类火灾事故,争取在萌芽状态下消灭其安全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