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58682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4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4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4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4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4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准读通,熟读成诵。2、以多种形式朗读,以读代讲,以读引物,了解两小儿“辩斗”的观点和依据。体会有理有据表达观点的方法。3、感受两小儿勤于观察思考、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以读代讲,以读引悟,了解两小儿“辩斗”的观点和依据,体会有理有据表达观点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以读代讲,以读引悟,了解两小儿“辩斗”的观点和依据,体会有理有据表达观点的方法。【教学设计】一、引入课题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师:“学而

2、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名言是谁说的?生:孔子。师:对!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孔子?生1: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生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师:看来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孔子还是当今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呢,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博学家,却被两个小孩儿给难住了,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两小儿辩日。师: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数空课题:两小儿辩日。这里的,辩”字,书写时左边的“辛”把竖写成竖撇,言字旁要写的窄一些!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老师想问这个“辩”的意思是什么?生:争辩,辩论师:谁在争辩?争辩什么?生:两小儿,在争辩太阳。师:带着对课题的理解,让我们

3、走进文本吧!二、读懂意1、读准读懂师: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读准读通,相信大家课前把课文都读了几遍了吧,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下?(生读)师:你读的真不错,读准读通,你做到了。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文中标红颜色的字,为什么前两处读二声的wei,而这里读四声的wi,谁来说?(出示课件)生:“为”同“谓”,是一个通假字,所以这里读wio师:根据通假字确定字音,你很会学习,你是怎么知道是通假字的?生:注释里面看到的。师:很好!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是一种很好很重要的学习方法,除这个通假字,文中还有通假字吗?生:“知”同“智二这里读四声的Zhio(出示课件)师:你们都很善于学习,请根据同学的提示给这两个字

4、标上读音吧!再把课文读一遍,争取做到读准读通,开始放声读吧!2、读出味道师:读准读通你们做到了,如果在此基础上,读出古文的味道那就更好了,读之前,请大家听一下名家范读,一边欣赏,一边用笔做好停顿,适当的停顿也是读好文言文的关键哦。(生听范读)(出示课件)师:听了名家范读,相信大家一定读的更好,谁来读一下?(生读)师:你读的还不错。(预设:如果学生读得好,就分享经验,如果读的一般,提问:怎样才能读出古文的味道?适当的停顿,语速放慢,语气词拖长。)师:文中有哪些语气词呢?生:三个“也”,三个“乎二都在句子的末尾。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学生!根据刚才总结的方法,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争取做到读出古文的韵味,

5、开始吧!师:好,可以了,谁来试试?(生读)师:你的朗读有了很大的进步,抑扬顿挫,起伏有序,别有一番韵味。3、理解文章意思师:读准读通,读出味道,但更要读懂,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边读边理解课文,同桌两人合作,互相说说课文意思,合作开始。(同桌两人互相解读文章意思)师:从大家的坐姿我明白了大家都说完了,谁来说说课文意思?(出示课件)(生说课文意思)师:其他同学和他理解的一样吗?生:一样。师:这位同学不但理解了课文意思,而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来,真了不起!三、辩入趣1、发现辩斗之理师:既然是两小儿争辩,那么他们肯定有自己的观点,依据。请大家四人合作画出两小儿的观点,理由和依据,并完成表格。

6、讨论开始。(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师:谁说两小儿观点?用原文回答,一小儿观点。生: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生说观点)(出示课件)师:请继续说另一小儿的观点?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生说观点)(出示课件)师:请齐读两小儿观点师:对比两小儿观点,你有什么发现?生1:观点不一样。生2:观点鲜明(师板书:观点鲜明)师:一小儿证明自己观点的理由是什么?谁来?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出示课件)师:另一小儿观点的理由是?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师:请齐读两小儿理由。(出示课件)师:谁来说一小儿依据?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出示课件)师:请继续说另一小儿依

7、据?生: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师:请齐读两小儿依据。(出示课件)师:两小儿观点鲜明,他们在证明自己观点时,有哪些相同之处?生:语言生动形象,运用比喻,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师: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都是相反的,为什么?生:站在不同角度说的。师:小孩为什么能提出鲜明的观点?而且很都能做到有理有据?生:两小儿善于观察思考。师:你很善于动脑筋!(师板书:善于观察思考)师:当一个小孩有理有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时,另一个小孩儿有没有认输?生:没有师:说明两小儿大胆质疑,勇于探索。2、体验辩斗之趣师:两小儿各持己见,谁也不肯认输,谁也不服谁,可见他们当时一定争辩的很激烈。你们想不想体验辩斗的快乐?生:想。同桌互

8、辩师:请同桌两人面对面坐好,分好角色,开始你们的争辩吧!指名展示辩斗师:哪两位同学愿意上台辩一辩?(生上台)师:分好角色了吗?能开始吗?好,辩斗开始。(两个学生扮演两小儿辩斗)师:两小儿请回。他们两个辩的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生:缺少气势,不够激烈。师:辩斗时,语气要一一强,语速要一一,块,这样才能表现出你的自信,态度的坚决,才能更有说服力。师生演辩师:看到大家的辩斗,我也很想辩一辩,谁愿意和我一起辩?(老师请学生上台表演)师:我为一小儿,你为一小儿,准备好了吗?生:好了!师: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师:非也非也,生:非也非也,师:日初出远,生:日初出

9、远,日始出时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中时近也。日中时近也。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加上动作同上一遍)师:不对不对,远者小而近者大,远者小而近者大生:不对不对,近者热而远者凉,近者热而远者凉。师:请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同学们,这就是一一辩斗。3、角色转换,对话孔子师:正当两个小孩儿越辩越激烈时,孔子正好路过此处,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两句。(生齐读)(出示课件)师:孔子帮他们判断对错了吗?用书上的话回答。生:孔子不能决也。师:孔子为什么不能帮他们判断对错?生:孔子虽然知识渊博,但他也

10、有不懂的知识。生:我还有好多不懂的东西,要继续学习。师:是啊,学无止境,面对未知,坚持学习才是真智慧。师:两小儿笑日中的“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嘲笑,笑话的意思。师:当两个小儿嘲笑孔子,谁说你智慧多呢?此时的孔子是怎么想的?生:我觉得我确实不能判断他们的对错,不能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师:好一个实事求是,这正应了孔子的另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正是孔子的可贵品质,谦虚谨慎,实事求是。(老师板书:实事求是)四、揭秘真相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难怪孔子也不能判断他们的对错,那么两小儿的观点到底谁对谁错呢?请大家一起观看视频寻找答案吧!(学生观看视频)师:原来两个小

11、孩的观点都是错的,不管是早上还是中午,太阳和我们的距离都是一样的,近大远小是我们视觉误差造成的。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里就显得小;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里就显得大。近热远凉是因为太阳直射地球时就热,太阳斜切地球时就凉凉的。同学们在科学的领域里,正如书上所说“科学的现象的机遇,总是等着那些好奇而又善于思考的人工让我们做一个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人吧!五、说启示师:学了这个有趣的小故事,孔子和两小儿你更喜欢谁?为什么?生1:我喜欢孔子,因为孔子知识渊博,没有不懂装懂,态度严谨,实事求是。生2:我喜欢两小儿,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勤务思考,大胆质疑。师:很好!大家说的都很不错,看来大家也都有了很多的收获呢。师:通过的大家的发言,我们发现孔子和两小儿他们各有各的闪光点,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可贵品质。六、课堂总结师:文中小故事,人生大智慧,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古人的智慧,不仅仅传诵于我们的口中,铭记于我们的心中,更要践于我们的行动中!七、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小测试。2、背诵两小儿辩日。【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观点鲜明善于观察思考有理有据实事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