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6307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8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x(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1【教材解读】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潜心会文的过程,应给足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阅读品味,领悟内容,体验情感。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动情地读。补充部分送别诗,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的积累,感受古诗的悠远流长,努力使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目标预设】1 .有感情地朗读

2、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板书:送别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回忆了不少关于送别的诗。请你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交流相送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送孟浩然治广陵2、板书:黄鹤楼齐读课题。今天我们通过这篇课文来细细品读李白的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二、学文悟情1、学习课文1-2自然段(1)介绍黄鹤楼黄鹤楼是李白与孟浩然友情的见证地,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楼高50多米,巍峨耸立,踞山临江,凌空而起。出示图片课文中有两个词语写出了黄鹤楼的雄伟壮观。出示: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指导朗

3、读词语(2)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设酒送行,(板书:饯行)a理解“烟花三月”晚春三月,春意正浓,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可以用一个词,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说说。柳絮飘飞,繁花似锦,春意盎然,这就是诗中所描述的一一“烟花三月”C结合地图理解“下扬州”出示地图,烟花三月,好友孟浩然从黄鹤楼出发,自西向东,前往繁华的扬州城,扬州那时候也叫广陵。(3)绚丽多彩的季节,在巍峨耸立的黄鹤楼上,一对好朋友就要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么样?出示1,2自然段学生交流,抓住“一会儿一会儿”“藏”“依依惜别”李白与孟浩然相视无语,谁也不忍开口道别。配音朗读1,2自然段。2、学习

4、课文34自然段(1)不忍别,终需别,终于,李白举起酒杯说一一引读课件出示李白的话“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只到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师:洒脱、率直的礼拜将自己满腔的情感都洋溢在字里行间,请你细细品读李白的话,从他的言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a敬仰之情生:李白对孟浩然尊称为“夫子”,我知道,在古代,“夫子”是对那些有才学有人品的人的尊称。生:从多个“您”字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敬仰。生:“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看出李白对孟的敬仰之情。师:通过课外阅读,你对

5、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指名读,师: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孟夫子太有才能了,但他不愿意给皇帝当欺压老百姓的官,而在乡村种菜种花。这样的人品怎能不令人敬仰?指名读1、2句生:孟浩然的诗篇也誉满天下。他一共写了二百六十多篇呢。生:不仅多,还有很多名篇呢?有春晓过故人庄师:的确,这些诗篇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指名背诵。师:孟浩然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让李白深深折服。指导朗读,生:我从“兄长”和“老师”看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师:孟浩然比年轻的李白大12岁,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兄长,

6、老师。齐读b、依依惜别之情。学生交流就是这样一位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的朋友、兄长、老师,此时就要顺江东下前往万里之遥的扬州,不知何日才能再见面,酒请您一一引读为什么遥满饮此杯?(这酒中装着浓浓的朋友情,手足情,深深的师徒之情。)这依依惜别之情酒在这满满的一杯酒中。齐读李白的话板书:依依惜别之情(2)其实孟浩然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毕竟比李白年长,他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反而来安慰自己的好兄弟。请你来品品孟浩然的,话,谈谈你的体会。学生交流,从孟浩然的话中也体会到依依惜别之情。a“一饮而尽”饮下去的仅仅是杯中的酒吗?(是与拉到朋友情,手足情,师徒情)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7、比邻”究竟是怎样的朋友才称得上是“知己”呢?是朋友,是兄弟,是师徒,正因为如此,两人的友谊才象长江的波涛一一(永世不绝)此时的分别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是一一(暂时分别)板书:话别小组分角色练读。(3)引读第四自然段a不忍别,终需别。你看,那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那是在述说这千言万语,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伫立在江边一一引读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一一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一一b(师配音描述)滔滔的江水,流淌着友情,此时,在李白的眼中,就只剩下孟浩然所乘的那一只小船了,他就这样站着,站着,看着,看着直到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水天一色,他还在看什么?想什么?心里还在默默地说什么?学生交流板书

8、:目送C齐读第四小节(4)他的祝福,他的牵挂就让这滚滚的长江水伴随友人直到扬州。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一一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1)此时的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板书:吟诵配音齐读(2)喜欢这一首诗吗?它是一首千古传诵,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脍炙人口的名诗。配音背诵。板书:饯行黄鹤楼送别话别依依惜别目送吟诵【教后反思】:黄鹤楼送别是一首文诗兼美的文包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更多的

9、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朗读这句,既可以品诗,在诗中对应“故人”、“黄鹤楼”、“烟花三月”,人、地、时尽在,又可以感受到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柳絮翻飞,是烟是雾;繁花乱眼,似云似锦,正是阳春三月春意最浓时。在此情此景下,年轻而又浪漫的李白送别同是风流潇洒的孟浩然,别情也如诗如画。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3、品读诗文,体会诗文的意境和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点

10、、难点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感受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轻轻走入离别之境。1、离别是一首歌,是一首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5课,一起读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再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谁送谁?(板书:李白孟浩然)谁记得他们的诗篇?请学生各背一两首。3、也许都是诗人,他们成为好朋友,他们一起游玩祖国的山水。我们猜想他们在黄鹤楼会做些什么呢?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4、此时此刻,李白与孟浩然即将分离,他们心情如何?打开课文,快速浏览,哪个词语最能表达他们的心情?同意吗?(板书:依依惜别)学习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5、

11、依依惜别是什么意思呢?请你把这深厚的感情送进这个词,读这个词。依依惜别还可换成哪些词?过渡:此时,他们在黄鹤楼一会儿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二、扣文眼,初步感受惜别之情。1、出示第三自然段2、看屏幕,齐读“藏”。藏的是什么?对,藏的是深厚的友谊,离别的伤感。一个藏字包含了多么深厚的情意啊,谁能读出这种情意?过渡:离别之时,正值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此景此情,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三、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出示古诗,读2、自由读文,找出文中表示诗句的意思3、检查、交流。四、品语言,深层理解深厚情谊。1、不忍别时终须别,终于,李白举起了

12、酒杯说一一引读李白的话。(出示李白的话)2、离别之言,情真意切。自由读读李白的话,你能读出哪些感情?(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不要着急。再次默读,用心触摸每个字词,你会有更多的体会,可以用笔在你体会深的字词下加点)3、读尽人物的语言,读进人物的心里。从李白的话中,读出来哪些感情?交流。(1)交流:从六个“您”和“夫子”体会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仰慕、尊敬指导朗读:加进人物的提示语读。谁能读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2)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他敬仰孟浩然的什么呢?(诗篇人品)杜甫是这样评价一一清诗句句尽堪传。孟浩然的诗句句优美,每句都值得代代相传。所以李白说,您的诗篇一一李白不仅敬仰孟浩然的诗篇,还敬仰

13、他的人品。李白这样赞美孟浩然一一出示赠孟浩然(包括注释),指名读诗。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注释: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结合注释,能看懂李白敬仰孟浩然的什么人格吗?齐读赠孟浩然这样的孟浩然怎能不令李白敬仰呢?其实李白何尝不是如此呢?用王勃的话来说,他们是志同道合的一一知己,假如你就是李白,送别你的兄长老师知己,读出你的敬仰之情吧。(3)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你还能读出什么?(感情深,不忍离去)从哪儿知道的?指名读最后一句。我听到了一份离别的感伤,示范读,齐读。(4)指导

14、朗读:这杯中盛的仅仅是满满的酒吗?一切的一切都在这酒中,再一次饱含深情地读读李白的话。同学们,你们就是李白,轻轻地站起来,举起你的酒杯。一只手不够尊敬,这是捧,再高点,面对你的兄长老师,你会深情地说一一(齐读)“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4、引读: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到一一“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诗,言下之意是什么?孟浩然何尝忍心与好友分别,但作为兄长,此时更

15、多的是在一一安慰李白。你来安慰一下李白,指名读。好一个永世不绝!除了安慰,你还读出了什么?既是说长江之水,更是说友谊天长地久,你来读孟浩然的话。好一个永世不绝!同学们渐渐走进诗人的心里。5、分角色朗读。现在,这边的同学是李白,这边的是孟浩然,再次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再次感受这份浓浓的离情别意吧!(配乐)四、巧练笔,真切体验依依别情。1、音乐继续,师范读第4节,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伫立吗?伫立前面还有个词(依然)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李白是在欣赏江上美景吗?是在仰望蓝天白云吗?他站在江边干什么?3、这离别之情就在久久的伫立中,李白似乎还有许多话要对好朋友倾诉呢?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在书上写上几句。

16、4、让我们一起听听诗人的心情。岸边杨柳依依,目送孟浩然的船越去越远,心里默默地说一一五、吟诗句,再次回味离情别意。1、老师不禁有个疑惑: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尤其在古代,为何江面上只有一只孤帆呢?过尽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孤帆包含了诗人对孟浩然的深情。再来读读这首诗。2、配乐领读,谁想在音乐声中深情诵读?你读出了李白的心声,谁还想来读。真好,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情意。在这烟花三月,送别好友前往扬州,多想一同前往,面对滔滔江水,再次深情地吟诵到一一3、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楼空。但黄鹤楼见证了一场千古绝唱。登楼远眺,浮想联翩。如果你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两个人你一

17、定会想起一首诗你一定会深情地吟诵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自古多情伤离别,多少文人墨客因离情别绪而留下来千古名篇,六、交流同学们收集送别诗。感受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下课。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3第一课时课时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暂时、凝视造句。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挂图、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20黄鹤楼送别2、解释题意: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始建于公元223唐朝

18、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送别他的朋友孟浩然,还写下了一首这篇课文就是写送别的情景和介绍这首诗的。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端注音,特别是其中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三拼音节。读准生字的发音。(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带点字及词语的意思:饯行暂时孤帆脍炙人口唯见满饮触动依然伫立凝视惜(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最后四行诗句并入第5自然段),读顺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含带点字的词语。(见上)(2)指名读词语,特别注意读准其中带点的生字拼音兼三拼音;饮yin,前鼻音;暂zan,平舌音兼前鼻音;脍kuai,三拼音;炙zhi,翘舌音o(3)指名解释词语,教

19、师敲定答案。饯行:设下酒食送行。暂时:短时间里。孤帆:指只有一只帆船。帆是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可以利用风力使船前进。(利用插图画面事物来理解)脍炙人口:美味人人爱吃的意思,比喻好的诗文大家都称赞。脍是切得很细的肉,炙是烤熟的肉,都是美味。唯见:只见。满饮:喝下满杯酒。触动:碰到。依然:还这样。伫立:长时间站着。凝视:聚精会神地看惜别:舍不得分别。(4)指名5人分自然段试读课文三、讲读课文1、第1自然段。(1)指名读。(出示“暮春三月美景”)(2)齐读第1自然段。2、第2自然段。(1)指名读。(板书:俯临长江飞檐凌空仰望远眺)(2)什么叫俯临和飞檐凌空?请看书上插图。(俯临就是下面靠着的意思,飞檐

20、是翘起的檐角伸向天空)点示:黄鹤楼高高耸立在江边气势不凡。(3)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的依依是什么意思?(形容互相依恋着)点示:这说明两个人只是在看景,没有说话,各自的友情依恋不舍。(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写黄鹤楼的气势和两人看景)(5)齐读第2自然段。3、第3自然段。(1)指名读。(板书:饮酒话别友谊不绝)(2)李白称孟浩然为孟夫子是什么意思?自答: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古人称老师为夫子。李白对孟浩然就这样称呼,是表示对他的尊敬。(3)李白对孟浩然的评价是什么?(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人品是什么?(人品指人的品德)什么叫誉满天

21、下?(意思是天下的人个个都称赞)(4)李白向孟浩然话别中还点出了盂浩然这次要去的地方是扬州,为什么说您就要顺江东下?(因为长江水是由西向东流的,扬州在黄鹤楼东面很远的地方,所以说顺江东下,前往扬州)(5)孟浩然在话别时说了什么?(学生答)(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请齐读一下。(学生读)问:这两句诗是谁写的?谁还记得王勃,他是什么人?(王勃是唐朝初期的大诗人)教师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天下只要有知己好友,哪怕远隔天边,也觉得就像近邻一样。海内指国境以内,比邻意思是并排的邻居。请再齐读这两句诗。(学生齐读)提示:孟浩然话别时引用王勃这两句诗,所以是在双引号里套用了单引号。问:孟浩然引用这两句诗

22、是要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彼此虽然暂时分别,可友谊是永世不绝的)(6)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这一自然段写李白和孟浩然饮酒话别,表示友谊永在)(7)齐读第3自然段。4、第4自然段。(1)指名读。(板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白帆远去消失蓝天伫立凝视春水浩荡流向天边)(2)杨柳依依的依依是什么意思?(形容柳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为什么用点点来表示沙鸥的数量?(因为是远望沙鸥,眼看只是一点一点的小东西)(3)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表示什么意思?(表示盂浩然乘的船越走越远,终于看不见了)李白此时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能看到什么?(学生答)请大家想象一下李白这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怅惘

23、若失,思绪万千)(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触景生情)(5)齐读第4自然段。5、第5自然段。(1)指名读。(板书:吟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广陵是什么意思?自答:广陵是扬州的别名,之是到去的意思,之广陵就是到扬州去。(3)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写李白心情激动,吟出著名的诗篇)(5)齐读第5自然段。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1、教师范写,提示注意点。孟:饯:酒:饮暂:帆:脍:炙:孤:唯: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3、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字写得好的同学。五、布置作业1、读抄

24、词语,(文后练习3,暂不做造句)每个抄两遍。2、练读课文,练背诗句。3、借助看插图,将课文有关内容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句诗一一对应,理解诗句的意思。4、练习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课时课时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加深体会。3、通过排演课本剧,让学生能够在边体味文章边指导表演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对照课文与诗,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朗读更有感情(难点)4、通过文章的与友惜别,触发学生寻找相关诗文的积极性,再加以浅析性地比较,得以更深刻地体会诗人词句的精妙传神,同时也让学生

25、知道摘抄的益处与应用(重点)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相关诗句摘抄一、朗读、谈话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黄鹤楼送别,按自然段顺序解读了全文,初步感受到诗人话别的情景,领会到他们的友情,哪些同学能带着他们那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课文呢?读前提示:其他同学在他们朗读的过程中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想想如果表演的话,该怎样表演才能体现出两人当时的心情(指名5人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出示挂图)2、刚才几位同学读得如何?(简单评议)ne_tpage二、课本剧排演(一)激发兴趣,浅析剧情1、文章能读好不一定就能表演好,特别是文中人物的动作想做得传神、逼真还得真要下一番功夫!如果让你们表演,你们有信心演好这

26、出黄鹤楼送别戏吗?2、任何表演都离不开剧本的,你能把下面的表格一口气填好吗?(出示小黑板)剧名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学生试说后,迅速指名回答)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这部课本剧的基本情况了,不过,拿着这样简单的剧本,演员有没有办法出演?演员表演时主要得有什么(或问:有谁知道剧本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学生回答不出时,师可适当明示:剧情,尤其是台词、人物动作)(二)准备台词,小组试演1、这篇课文中已有一些现成的台词和人物的动作了,大家能不能利用这些现成条件,排一出简单的课本剧呢?2、四人小组任意搭配出两组,每组两人。一组先做演员,把自己对人物的体会融入要表演的人物身上;另一小组则做导演兼旁白,同时负

27、责全程指导、评议,可中途要求停止,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演完,两小组身份互换。至于道具问题,自己开动脑筋。(小组试演,教师巡回点拨)(三)小组表演,全班评议8哪一组同学愿意来表演一次,我们请全班同学做导演,看是否把李白与孟夫子之间依依惜别的感觉表演了出来?(边表演,边指导、评议,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四)换个说法,解释诗句1、文章中最后一段的诗句,大家可能均把它作为现成的台词,咱们的“李白”们大都直接情不自禁地吟出。假如是在现代的话,李白这首诗可以怎么说呢?这段台词怎么改变成为现代的语言,让剧本完全“现代化”呢?下面就请各小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哪个小组能让“李白”同志又快又准地“实现现代化

28、”?注意,可一定要说通啊,别让观众听不明白!(学生巡视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反应可作适当提示:看看诗句中的词语能不能与文章前面的词语挂上钩呢?有没有直接对应的词句?)2、哪一位同学愿意来表演成了现代人的李白,我们请全班同学做观众,看看能否听明白?(评议,可再指名同学说说诗意,同学给予适当的鼓励)你们是怎样转换台词的呢?诗句分别与文中的哪些词句相对应的呢?能不能举例说说?(指名回答)“孤”“唯”何意?3、同座之间互相当一回“李白”,互相说说看4、小结:其实,诗句同课文中自然段意思相对应这样的文章我们以前见过没有?(指名回答课名)这种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一首诗写作情境的形式,我们称为“文包诗”。今后

29、我们还会遇到。希望大家能用刚才的方法,在预习的时候就可以说出全诗的大意,有没有这个信心?三、比较摘抄,体味诗文1、我们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了件什么事?文中的李白与孟浩然在分别时有些什么表现?说明了什么?你们的摘抄中有没有也是送别的诗句?那他们是不是在分别时心情也是一样洒脱?说出来大家一起分析。2、师分类型举例。(可适当点评)(小黑板摘选其中一二出示)豪爽洒脱型: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到江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此别应须各努力。莫言归去人无伴,自有中天月正明。

30、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含蓄委婉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愁闷痛苦型: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相送巴陵口,含泪上舟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春风知别苦,不遭柳条青。强饮离前酒,终伤别后神。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临歧别数子,握手泪再滴。一别音容两渺茫。劝君更进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锥心泣血型: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

31、徊。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人间别久不成悲。天涯相遇一魂消。3、你们在与实习老师分别时是什么心情?你想用什么诗句来形容呢?4、现在请大家带着李白与孟浩然在分别时那种依依惜别的感觉,齐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ii2、请大家带着李白与孟浩然在分别时那种依依惜别的感觉齐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视时间而定1、分两个大组,一组读,另一组听,再交换读、听一次。2、同座二人交替背、听各一遍3、全班背诵。4、指名背诵。五、练习1、抄写词语。(文后练习3)2、能够不看课本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默写该诗。3、用暂时、凝视各造一句。4、把摘抄的诗句与课文

32、中的诗句比较,写出你比较后的感受。附板书:25、黄鹤楼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精读课文,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感受文中话别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与古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准备:揭示课文中重点语段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黄鹤楼送别(读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

33、知道这里是谁为谁送行吗?3、是啊,朋友即将远去,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此地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请大家再读课题。二、细读课文,体验情景。(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1、现在,让我们随李白一起登上飞檐凌空的黄鹤楼送一送友人吧!2、齐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3、当时的景色是多么迷人呀!你能来描绘一下吗?结合学生的回答,师小结:对,柳絮飞扬,烟雾迷蒙,繁花似锦,这就是烟花三月的美景。4、弓I: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在这离别之际,他们是在欣赏这烟花三月的美景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或许两人都不愿意去破坏对方的心情,或许两人心中都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或许太多的或许

34、,真是耐人寻味!让我们再读第一、二自然段,再来体会一下深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过渡: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2、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生接读)”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出示这一段话。)3、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对

35、话。反复诵读、讨论:哪些词句体现了两人间的深情厚谊?从哪里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有了第一课时的反复熟读课文,再加上这一环节中教者的适当点拔,突破难点可谓是水到渠成。4、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用朗读表达出来。5、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同桌分角色朗读表演课Xo这里对这一自然段段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6、指

36、名表演。这样设计既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感悟,体会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以“角色表演”这一特定形式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实践性活动。三、品读诗文,融入情境。1、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出示)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这样设计以优美的画面、动情的范读构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磁场,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迸发。2、生自读,边读边体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的不舍之情?3、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

37、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一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生一起吟诗。诗句的语言是如此简练,却同样表达了李白对杜甫依依惜别之情。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语句是诗句的具体写照,找出来,读给大家听一听。4、孤帆渐渐远去,终于融入到碧水长波之中。李白久久地伫立在江边,刚才分别时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往日一起饮酒作诗的欢乐场面一幕幕又在眼前闪现,一种淡淡的离愁在心间弥漫着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此时会说些什么?5、朗读成诵,深情萦绕。让我们一起伫立江边,目送白帆远去,深情吟诵这首

38、诗吧,会背的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情景来轻声吟诵。指名背诵。6、此情此景将如李白的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一样,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综观以上教学过程,既展示了媒体组合教学的优化功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调节了课堂气氛;还加深了学生感悟,突出了教学重点。可谓是一箭三雕。四、小结拓展。在古诗中像这样反映朋友离别的诗作还有很多,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同学们搜集一些这方面的古诗,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送别诗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出示并介绍自己搜集的送别诗或诗句。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为了贯彻落实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升华理解,通过背诵把

39、“依依惜别”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搜集资料的方法。五、作业。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背诵以下反映送别情的诗句(点击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洛阳亲友如相问,劝君更尽一杯酒,桃花潭水深千尺,板书:黄鹤楼送别依依不舍李白孟浩然天下谁人不识君。一片冰心在玉壶。西出阳关无故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情厚谊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5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4、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背

40、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重点: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朗读古诗。1、友人话别,依依不舍,令人伤感,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播放歌曲长亭送别),有的则用诗来释怀。(吟诵几首送别诗)“人生自古伤离别。”说一声再见,道一声珍重,其中夹杂着多少无奈与留恋,多少伤感与难舍。在100O多年前,有两位风流萧洒,有着深厚感情的诗人,即将在此分别,于是就有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二、揭

41、示课题,整体感知。1、(出示课文画面)大家一定被眼前的这幅美景吸引了吧!你能用一些学过的词语或诗句来描绘一下吗?2、古人常“折柳赠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齐说:黄鹤楼送别)3、(出示两组文中第一小节的词语)老师这有组词语,谁来用其中的一些,连起来说一段话,再现一下当时的话别场景。4、如此迷人的美景,其实就是文中的?(生齐说:第一小节)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美美的欣赏一番吧!(生齐读第一小节)三、品词析句,感悟“惜别”过渡:杨柳依依,繁花似锦,让人感觉仿佛漂浮于烟雾之中,又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如此迷人的景色,李白有没有陶醉在其中?1、在这两位大诗人心底都藏怎样的情感?(依依惜别)轻轻读读第

42、二小节,找一找他们是怎样“藏”的?出示第二自然段。2、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份惜别之情藏起来呢?3、齐读。让我们通过朗读去体会两人藏在心底的那份惜别之情。四、情景再现,体验“话别”1、送别是一艘小小的船,它载着满满的眷恋;送别是一杯好配的茶,让人慢慢地去品味。朝夕相处的兄弟、心心相印的朋友就要分别,他们是怎样挥洒依依惜别之情的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领略和感受吧!用笔画出,批注。2、重点指导学生体会:第三段课件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a敬仰之情1)、“六个

43、您”说明了什么?从多个“您”字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敬仰。2)、李白对孟浩然尊称为“夫子”,在古代,“夫子”是对那些有才学有人品的人的尊称。3)、从“兄长”和“老师”看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孟浩然比年轻的李白大12岁,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兄长,老师。4)、“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看出李白对孟的敬仰之情。“诗篇”我们学过孟浩然的哪些诗篇?春晓、5)、通过课外阅读,你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孟夫子太有才能了,但他不愿意给皇帝当欺压老百姓的官,而在乡村种菜种花。这样的人品怎能不令人敬仰?(指名读1、2句)孟浩然的诗篇也誉满天下。他一共写了二百六十多篇呢。(生背)b、

44、依依惜别之情。为什么要满饮此杯?(这酒中装着浓浓的朋友情,手足情,深深的师徒之情。)这依依惜别之情酒在这满满的一杯酒中。齐读李白的话。板书:依依惜别之情过渡:听了李贤弟的话,孟浩然有没有泪湿衣裳?你从孟浩然的话中又读出了什么?自由读孟浩然说的话。6)其实孟浩然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毕竟比李白年长,他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反而来安慰自己的好兄弟O请大家品品孟浩然的话,谈谈你的体会。学生交流,从孟浩然的话中也体会到依依惜别之情。a“一饮而尽”饮下去的仅仅是杯中的酒吗?(是与拉到朋友情,手足情,师徒情)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究竟是怎样的朋友才称得上是“知己”呢?是朋友,是兄弟

45、,是师徒,正因为如此,两人的友谊才象长江的波涛一一(永世不绝)此时的分别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是一一(暂时分别)小组分角色练读。板书:话别3、小结:读的不错,孟浩然一方面在劝慰李白不要为离别伤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两人的友谊之深。两生上讲台分角色再现话别情景。4、听了两人临别前的这番话你有什么感受?5、让我们也来做做李白、孟浩然,去感受一下两位大诗人离别的心情。(男生做孟浩然,女生做李白,师旁白,配乐再次体验话别场景)四、想象补白,丰富情境过渡:说不完的别情,道不完的友谊,俗话说的好“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岸边杨柳依依,江上一一。(情境引读,指名接读第四小节)1、听了他的朗读,你有怎样的感受?是

46、什么打动了你?2、此情此景,不仅打动了我们,就连江边的景物也被打动了。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段话补充完整吗?(课件出示:岸边杨柳依依,好像;江上沙鸥点点,好像;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心想O)五、品诗入境,内化文本过渡:此时此刻,礼拜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一一(课件播放古诗诵读)1、你能像诗人一样来吟这首诗吗?(指名两生,再齐吟)2、文中说,这首送别诗是一首名诗,是一首怎样的名诗?”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诗文的最后两句展现了课文第四自然段描绘的景象,让我们再回过头来浏览一下。师:文中说随着江风远去的是“白帆”,而诗里却说是“孤帆”这是为什么呢?小结:“孤”字是整首诗的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