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本科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75975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新常态下本科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济新常态下本科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济新常态下本科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济新常态下本科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济新常态下本科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新常态下本科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新常态下本科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新常态下本科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报告经济新常态是指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扩张型向创新驱动型,更加注重经济质量的提升。经济新常态会对产业结构、用工需求、就业方式等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随着近年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根据智联招聘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就学历而言,本科毕业生求职不佳,硕博、本科、大专毕业生获取Offer比例分别为56.7%,47.5%和54.4%。究其原因:从就业力角度,本科生的知识积累、科研能力不如硕博士;从就业态度角度,本科生的就业观念不如专科生务实。对本科生的就业困境进行分析,并改进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对

2、提升本科生就业力具有重要意义。一、经济新常态对本科生的需求(一)需要复合能力随着过去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已经过了粗放扩张阶段,一些行业出现明显下行趋势。而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科技迅猛发展,现阶段企业需要实现科技创新突破,内部治理更加精细化,才能适应经济转型,从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就使得企业竞争压力增大,传统的靠增加人力和投入就能实现快速增长的模式已经行不通,而是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深入挖掘内部管理潜力,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企业效益的增长。在新发展模式下,需要更多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二)需要抗压能力由于经济放缓,一些传

3、统行业面临调整,比如房地产行业,在行业调整期企业出现破产、萎缩等问题,员工也面临着降薪甚至裁员;加上近几年“新冠疫情”影响,一些中小企业和工厂“关、停、并、转”。这些都导致社会劳动力再次涌入市场,与毕业大学生形成竞争。一方面这些劳动力比大学生有一定的经验,且求职意愿比较务实,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高于毕业生;另一方面学长们的失业和再就业,对大学生求职心理产生冲击,部分学生丧失求职信心。所以,无论是大学生求职还是入职后,都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需要具备抗压能力,避免出现失落、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三)需要创业创新能力在经济发展转型和科技不断创新的背景下,会衍生出大量新的技术和行业,也会催生新的职

4、业岗位。各个企业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转型发展,保证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实现对新技术的吸收和灵活运用。这要求员工具备创新能力,在运用全新的技术手段时,需要进行全面尝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的新机遇,需要具备创业能力才能抓住。创新创业能力不是单纯的技术技能及就业能力,而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善于利用新的技术和能够捕捉新的机遇。二、本科生就业问题分析近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总量持续攀高,大规模的毕业生集中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很难被迅速消化。而在毕业生中,普通本科生的规模最大,就业竞争异常激烈。(一)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前些年高校扩招,在专业设置上同质化严重

5、,师资力量跟不上扩招速度,导致一些专业毕业生过剩、就业难度大,如一些管理类专业;而一些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如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学校在设置专业时前瞻性不够,导致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市场呈现出文科生就业困难,理工科人才却相对短缺的现象。从就业能力来看,用人单位除了看中专业能力外,还看中实践能力。然而高校更侧重知识教学,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流于形式,如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工学、农学专业,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经济形势、产业结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变化不匹配的矛盾凸显。(二)学生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经济增长动力已经从投资拉动、要素扩张转向创新驱动,如上文分析,这对人才的复合能力、抗压能力、创新

6、创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存在市场需求和大学毕业生之间的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企业找不到好用的人才,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分析其原因:长期以来高校教育更注重理论知识教育,受制于教学体制,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需要;另外,学生也更注重应对考试,导致大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理论知识和准备考试上。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心理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等很难量化考核,导致相关课程流于形式,没起到实质性作用。(三)大学生就业期望和就业实际形势不匹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看重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工作时间、薪资待遇、权益保障和职位晋升等就业质量因素,对工作的期望值过于理想化,与实际的就业

7、市场存在脱节现象。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经营不确定性增大,进入更为稳定的“体制内”成为很多大学生的就业理想,造成了考公热、考编热等现象;而另一面,吸纳劳动力最多的制造业、服务业,因社会认可度和工资待遇不高等原因,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此外,一些偏远地区,如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尽管国家大力支持,但大学生热情并不太高。三、提升本科生就业力的对策要破解本科生就业难题,需要高校、学生和全社会共同努力,高校提升教学质量、学生个人提高自身能力、社会营造鼓励创业就业的环境,各方一起提升本科生就业力。(一)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对当前和未来就业形势进行研判,从而对学科设置和课程体系进行前沿性、前

8、瞻性研究。优化学科设置,加强本科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对一些同质化严重、供应过剩的专业果断关停;开展综合学科建设试点,增设综合性、交叉专业和与行业从业实践紧密结合板块的专门课程,尤其是针对新兴行业设置相应的专业,加快高层次综合性人才培养。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的改革,纠正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改善实训条件,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打造校企共建共享平台。行业企业充分发挥规模创新优势,提前介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有效破解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的难题,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建设专业,联合培养应用型师资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助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大学生在高校期间,除了掌握本专业基础知

9、识外,还要注重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毕业后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学习能力。在大学期间,不仅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主动学习才能提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需要改进实践、实习课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动手制作或解决一项事务,进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经济增速放缓,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压力传导至员工,需要员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才能不断调整自身应对职场不确定性变化。(三)加强就业指导强化“从入学到入职”的全过程就业指导和服务。大一至大三,侧重对专业认知教育和职业规划启蒙,让学生全方位认识专业的同时,提升职业信念

10、,提前做好规划,涵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大四是就业冲刺期,主要通过就业动员会、政策说明会、学长经验介绍会、推介会等形式,对求职注意事项和应聘技巧进行指导。就业指导教育要贯穿大学全过程,切实把就业工作放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学生自身也要调整求职心态,客观对比自身与其他求职者的优势,帮助树立各行各业均可大有作为的理念,避免因错误评估自身而错失就业机会。同时,对求职不顺利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求职。(四)营造宽松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也是大学生的毕业出路之一,但其过程充满不确定性,甚至存在很大的失败风险。学校和社会要形成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宽松氛围,让学生敢创业,创业失败有退路。政府要在税收减免、贷款担保、资金补贴、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为创业者提供低门槛、便利化、全流程、开放式的综合发展空间和服务平台,全面降低创业门槛,提高创业成功率,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