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工站项目典型案例为老服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街道社工站项目典型案例为老服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街道社工站项目典型案例为老服务01.项目摘要项目在甲地街道的指导下,探索在地开展为老服务的有效方法,积极开展高品质社会工作服务,满足辖区老年人的多元需求,引导其从服务的“享受者”到服务的“提供者”,从居民“热心人”到居民“领袖者”,从问题“提出者”到问题“解决者二甲地街道社工站致力于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提供服务,通过直接服务、间接服务等方式,开展个案服务、培育志愿服务团队、以公益集市为依托的政策宣传与倡导等行动,梳理在地为老服务资源,探索建立健全为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做出努力。02.背景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的数量逐年增加,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成为社
2、会关注的焦点。为老服务项目是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领域,开展为老服务项目,有利于促进社区居民的互助和交流,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和文明程度。乙地区甲地街道邀请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派驻社工至街道开展项目服务,结合甲地街道老旧小区集中、老龄化程度相对突出、潜在老年人增量较多等特点,开展为期一年的服务项目,为探索在地化为老服务体系做出努力。03.案例分析1、需求分析:服务开展前进行调研工作,通过面向社区工作人员的半结构式访谈以及面向社区老年人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老年人需求并加以分析。基于老年人特点和已有研究中的需求,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并发放完成问卷398份。调研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对“生活便民”的需求度最高,其
3、他需求度高的依次是:文体娱乐、心理咨询、助残爱老。有92%的老人表示会参与社区活动,在喜欢参加的社区活动中“养老服务类”和“社区治理类”占比最高。有57%的老人表示愿意参加志愿者招募,其中“养老服务类”和“社区治理类”志愿服务占比最多。2、理论支持: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社会工作的任务一方面是帮助服务对象运用网络中的资源解决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帮助服务对象提升建立和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且更能适应社会,老年人应该通过新的参与、新的
4、角色来改善因社会角色中断所引发的情绪低落,在新的社会参与中重新认识自我,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04.服务计划及实施过程(一)服务目标:1、递进式了解辖区内老年人情况,细化台账并收集整理需求。2、梳理与整合辖区内为老服务资源,补充与完善在地为老服务体系。3、宣传与倡导积极老龄化理念,营造良好的为老服务氛围。(二)服务计划:1、精准摸排:开展调研活动,梳理辖区内为老服务资源与已有行动。2、便民服务:定期开展公益集市活动,提供为老便民服务的同时宣传为老服务。3、银龄行动:组建与培育为老志愿团队,提供实现价值的平台,引导居民“主动”参与为老服务体系的打造,同时形成“邻里守望”的良好社区
5、氛围。4、总结梳理:形成典型案例或行动经验,号召“看到”老年生活,“参与”为老服务,“提升”老年人生活体验。(三)服务过程:1、个案服务“暖人心”。辖区内共16个社区,均已开展访谈、设计问卷、整理数据及有针对性的服务。除了通过调研收集到的个性化服务对象可能转化为服务对象外,接受由街道社区转介的个案服务对象。疫情期间,为高风险区中的高龄失能老人链接了专业资源以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并在后期跟进中建立了长期的服务关系,社工站作为资源链接者、沟通者、协调者、支持者等角色,对为老服务的紧急、个性化服务进行了补充与完善。2、为老志愿队“聚人心”。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老年群体对社区志愿服务的需求较高,就在地已
6、有为老服务来看,各社区在结对帮扶、链接专业资源、开展服务活动方面已有探索,但尚未形成项目化的运作以及制度化的整理,且不同社区的资源与服务水平不尽相同。因此社工站进一步整理辖区内为老服务资源,整合辖区外专业服务资源,并将“为老志愿服务队”作为切入点,通过业务赋能、资源赋能、形象赋能等方式在每个社区打造一支队伍作为基点,不断完善“邻里守望”、“互帮互助”等主题的系列为老服务。同时,将培育志愿团队作为行动的目标,完善组织培育的过程机制,重视团队的建设,在不断行动中加强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提升自我服务的意识,从“我被服务”到“我要服务”,从“热心人”到“领袖者”,从“提问题等回答”到“提问题我回答
7、:3、公益集市“齐发力”。在形成为老服务的基础上,以公益集市为平台,开展十余项为老便民服务、开展以“社工周”、“慈善”、“为老服务”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倡导爱老敬老、扶老助老、助人自助,营造对老年人“友好”的辖区氛围。(四)服务成效:1、了解辖区内已有为老服务资源与已有为老服务行动,并以项目化思维来策划与完善项目服务,使为老服务的行动“有迹可循”。2、建立健全在地为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为老服务探索。始终将“为老服务”作为贯穿项目的主线,对老年人个体、老年人群体、老年人所在的环境进行分析,服务满意度较高。3、营造良好的为老服务氛围。在街道、社区关注老年人群体之外,以“五社联动”为抓手,整合资源并
8、吸引社会的目光关注甲地街道老年人的情况,营造爱老助老的气氛。(五)专业反思:递进式调研的抽样代表性仍存在提升空间。就目前为止,囿于调研的方式与途径,目前的调研结果代表性相对较弱,需要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技巧覆盖更多的老年人,不断收集需求与整合资源,完善服务过程的闭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巧,采取多种方法,通过活动实施、链接资源、总结评估等方式形成良好的服务闭环。进一步提炼总结行动路径,形成具有推广性的服务模式。在行动中需将其中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与提炼,并在形成各社区特色方面深入分析与探讨,即“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本年度在培育为老服务团队的基础上结合各社区的实际情况与具体资源,指导社区开展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