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养生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冬时节养生知识.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立冬时节养生知识一、潜阳气立冬后养生应顺应自然界收敛的规律,以保护阳气为基础。正如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所说:“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意味着在寒冷的冬季,不应剧烈运动,以免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导致阳气泄失。因此,立冬时节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老年人尽量在日出后太阳未落前外出活动,以避免寒气侵袭。正如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的潜藏。专家提醒,立冬后衣着不宜过厚或过薄。衣着过少易感冒,耗伤阳气;反之,衣着过厚则不利于膜理开泄,阳气无法潜藏,寒邪易于侵入。同时,做好背部保暖有利于阳气的潜藏。二
2、、补肾气中医认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以冬寒之气养肾”。立冬后,天气由凉转寒,人体此时肾气变得旺盛,以适应这一变化。立冬后补益肾气的关键在于”藏,饮食上,应减少辛辣、生冷、燥热的食物,以潜藏肾气。可以适当食用清补甘温的食物,如鸡、鸭、鱼类、芝麻、核桃、花生、黑木耳等,同时配以清润滋养的水果蔬菜,如梨、冬枣、柑橘等,以补肾气。同时,立冬后睡前可以热水泡脚,促进肾脏阴阳气的调和;耳朵上的穴位密布,且通四肢百骸,中医认为肾脏开窍于耳,常搓揉按摩耳廓有益于补益肾气,强健身体。“立冬”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以此为冬季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
3、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Ioc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已进入冬季,而首都北京在10月下旬也已呈现冬天的景象,长江流域的冬季则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日期计算“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计算公式为(Y*D+C)-1.,其中Y为年数后2位,D为0.2422,1.为闰年数,21世纪C为7.438,20世纪C为8.218。举例说明:2088年立冬日期为88x02422+7.438-884=28-22=6
4、,即11月6日。例外:2089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气候特点从天文学角度来看J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但按照气候学的划分,我国要推迟约20天左右才真正进入冬季。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气温只是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的时候,常会出现十月“小阳春”般温暖舒适的天气。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
5、切的关系。华北及黄淮地区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C左右,田间土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麦、菜及果园的冬水,补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江南及华南地区,开好田间“丰产沟,搞好清沟排水,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的重要措施。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林区的防火工作也该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了。吃饺子: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冬泳: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贺冬: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冬学: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看过“立冬时节养生知识”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