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79529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动制。造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结合安徽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升级任务,坚持市场化推进、标准化引领、软硬件一体化更新,深入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以先进设备升级、绿色装备推广、安全提升为重点,实施设备更新行动;以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为牵引,聚焦重点领域设备供给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产品,实施重点设备和产品供给行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提升,加速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城

2、,为全面建设美好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到2027年,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夯实,工业领域设备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o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二、实施设备更新行动(一)先进设备升级更新行动1 .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在用老旧设备;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等;农机行业更新柔性剪切、成型、焊接、制造生产技术及装备等;工程机械行

3、业更新油压机、折弯机、工艺陈旧产线和在线检测装备等;轻工产业推动日用玻璃、日用陶瓷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推广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纺织产业更新转杯纺纱机等短流程纺织设备,细纱机、自动络筒机等棉纺设备。酿品领域推广发酵、熏酷、蒸储等一体化酿造工艺,更新全自动发酵、罐装、包装等生产设备。电动自行车行业更新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化喷涂和烘干设备、电动或气动装配设备、绝缘耐压测试仪、循环充放电测试仪等。2 .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针对光伏、动力电池、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新兴产业加快更新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现代医药产业

4、推广连续流生产工艺、低VOCS排放等设备,更新复杂注射剂微纳米化设备、制剂连续制造设备和控制系统等先进设备,推广应用大型生物反应器和蛋白纯化设备。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新车身焊接设备、涂装设备、装配设备、检测设备,开发纯电动、氢燃料电池、甲醇汽车等整车产品。半导体产业更新单晶炉、高温纯化炉、气相外延炉、气相沉积炉等设备,发展集成电路、光电器件、化合物半导体、分立器件等产品。3 .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围绕化工、医药、电子等重点行业,在设计、测试、工艺等中试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设计环节重点更新模型制造设备、科研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工艺环节重点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

5、靠性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以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机械加工等样品制备和试生产设备。检验检测环节重点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光学检测等仪器设备。测试环节重点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二)数智化转型赋能行动1 .拓展智能设备软件应用。加大工业软件和工业操作系统产品供给力度,围绕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环节,摸排工业企业需求,编制工业软件和工业操作系统供给目录清单,为企业精准定位所需产品,提高软硬件一体化更新效率。集成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制造执行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工业软件。面向制造全过程,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控制环节为重点,加快高档数控

6、机床与工业机器、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通用设备更新,促进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化工、建材等行业成套装备更新迭代。2 .培育打造智能车间工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面向制造过程各个环节,遴选发展势头好、人才储备足、能力大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念面提升龙头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工业领域适用性技术应用,开展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业务系统云化等改造,推动中小企业工艺流程优化、技术装备升级。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精益管理和业务流程再造,打造智能制造典型场景、

7、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打造智慧供应链。3 .完善工业数字基础设施。围绕电子信息、家电、建材等重点行业,鼓励工业企业运用5G等新型网络实施内外网改造,夯实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鼓励企业开展内外网升级改造,提升现场感知和数据传输能力。强化行业模型开发与知识沉淀,拓展通用数字化工具应用范围,积极构建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全省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体系,提升平台赋能水平。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标解二级节点协同发展,推进企业节点与工业系统对接融合应用,支持企业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数据的有效集

8、成和管理。(三)绿色装备推广1 .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推动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有色产业重点推广新型稳流保温铝电解槽、铜铳连续吹炼、蓄热式竖罐炼镁、再生金属冶炼等工艺技术。建材产业推动水泥熟料企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更新原料制备、窑炉控制、粉磨破碎等相关装备和技术。焦化产业加快大型焦炉升级改造。家电等重点轻工行业加快二级及以上高能效设备更新。化工产业加快尿素固定床间歇式气化技术升级改造,聚氯乙烯离子膜电解槽进行零极距节能改造,密闭电石炉技术改造。2 .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针对数据中心、机械、造纸、电子等行业主要用能环节和设备,推广应用关键共性节能降碳技术装

9、备,鼓励企业加强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等。聚焦钢铁、焦化、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对标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有序推进技术工艺升级,大力推动烧结烟气内循环、干熄焦、低品位余热利用、焦炉自动加热、高效篦式冷却机改造、炉窑蓄热保温技术、捕集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等节能降碳技术改造。3 .加快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聚焦重点用能行业和领域,强化能效对标,以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为依据,引导企业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推动工业窑炉、锅炉、压缩机、风机、泵等重点用能设备系统改造升级,并力争达到能效先进水平(能效1级)。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提高在役

10、高效节能设备比重,推动高效节能炉排、配套辅机、储热器、能量计量系统等高效锅炉配套系统规模化应用。4 .推广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支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龙头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合作,研发推广一批复杂难用固废利用、再生资源高效高值化利用、自动化智能化柔性改造等共性关键技术,更新升级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支持企业提升工业固废在生产纤维材料、低碳水泥、超细化填料、预制件、固废基高性能混凝土、节能型建筑材料等领域的高值化利用水平,升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提升工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四)本质安全提升1 .改造升级化工行业。全面摸排行业存量老旧装置,建立行业老旧装置及拟

11、改造项目清单,推广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更新改造一批风险高、自动化程度低、低端低效的老旧装置,持续提升行业装备设施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化工企业老旧装置综合技改,更新升级老旧设备设施,淘汰落后化学品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推广应用连续化等生产技术和装备,加快推进生产管理、工艺控制、产品流向等环节数字化改造,强化全过程一体化管控。2 .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生产设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轻量化新型个体防护装备、便携式多气体检测仪等检测装备、安全隐患智能识别与实时监测装备、智能化应急演练装备等应急处理装备。围绕工业重点场景,推广应用先进可靠安全装备。加大安全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在全社会层面推动安全

12、应急监测、消防系统与装备、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等升级改造与配备。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联合推进机制。聚焦任务目标压实各方责任,实行闭环管理,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工作进展。(二)突出标准引领。加强标准宣贯,推动企业对标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等先进标准、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指导目录,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严格落实能耗、排放、安全等标准要求,鼓励企业加强关键技术、设备标准研究,积极将企业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引领行业设备升级。(三)加强要素保障。加强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要素资源保障,将技术改造项目涉及用能等纳入优先保障范围,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简化前期手续。提高水电气热等配套供应效率,保障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四)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宣传设备更新改造的相关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组织培训、深入企业等方式进行政策解读,推动政策及时直达企业。提高企业实施设备更新改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