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游戏化策略探究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82041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体育游戏化策略探究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体育游戏化策略探究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体育游戏化策略探究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体育游戏化策略探究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体育游戏化策略探究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游戏化策略探究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游戏化策略探究 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体育游戏化策略探究摘要:体育科目的学习是我国重视素质教育的明显标志。但随着应试教育体制逐渐成为主流,且体育科目并未受到教育部门重视,体育科目的教学逐渐浮于形式,教学刻板机械,未起到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各科目均做出了一定的创新性探究,但小学体育科目仍旧未在教师群体中引起足够重视,创新过程缓慢,创新结果不如人意。为此,本文旨在探究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应如何采取游戏化策略改变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教育;游戏化策略;创新体育科目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引导学生在课业学习之余劳逸结合,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小学生群体

2、具有旺盛的精力,因此其在课业课堂学习中容易产生精力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因此小学体育科目教学可有效帮助学生释放过剩精力,促使学生更为专注于课堂学习。另外,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于孩子的保护越来越严密,学生存在着肥胖、身体素质低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且如今教育体制又忽略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关注,故小学体育科目的重要效能之一便是改善学生健康问题,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由上述可知,小学体育科目在如今小学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如今小学体育课中,存在着一系列发展问题,为此,教师旨在针对教育现状与问题,进行创新,即游戏化策略探究。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问题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主要教授内容

3、多为依据考试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的,其大多数内容自体育科目存在教学中时便存在,故其传统陈旧,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此教授内容已无法满足新课程教学要求,并且无法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达成体育教学课堂目标。另外,随着学生群体革新迭代,且时代变化丰富且多样,陈旧传统的教学内容已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因此,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一)教学方式刻板机械在现今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方式多为按照讲授、练习、指导、考核这一顺序进行的,按部就班,方式未随着不同课程内容做出相应完善与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能按照教师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缺乏自主探索过程,因此该教学方式刻板机械,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

4、趣,学生在本该发散精力的体育课堂上无法付出全部精力进行课程学习与探索,体育课堂乏味,学生敷衍了事,体育教学无法达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三)教学态度敷衍消极目前,因小学体育考核成绩未能影响学生的升学与总体成绩,且小学体育课程未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故小学体育无法引起教师的重视,部分教师仅将课程当做任务完成,且学生仅将体育课程作为放松玩乐的时间,由此小学体育课程进入恶性循环,教师无法从学生处获得正反馈,对待体育教学态度越来越敷衍,课程质量越低,学生课程感受越来越差,小学体育课程便无法得到实质性发展,课程形同虚设,从而无法达成教育目标。二、小学体育游戏化策略在现今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信奉“

5、多练”原则,在每节课开始,对本节课程需要学习内容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课程枯燥无味。游戏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娱乐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因此,课程中合理添加游戏元素,创设游戏环节,是建设高校体育课堂的有效策略之一。添加游戏元素,开创游戏环节,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寻找与课程契合的游戏,将该游戏作为课程导入或穿插于课堂练习过程中,可促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主动学习,例如,在教授学生“立定跳远”时,教师可采用“脚夹球”游戏,教师设置十米的长度,要求学生双脚夹着软式排球,以蛙跳形式进行接力,先完成的小组获得优胜,若过程中球掉落则重新开始。

6、立定跳远最重要的两项能力为弹跳力与协调性,而脚夹球游戏有效地提升了这两项,对课程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提升了课程教学效率。其次,开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游戏环节,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形体操环节时,为避免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可带领学生做拉人角力游戏,游戏要求两人相对站立,各出一只脚相抵,各出手相拉,然后互相用力拉引,看谁能把对方拉向自己这一边来,将对方拉过来者为胜。这一游戏活动具有竞赛性与趣味性,可增添课程的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二)丰富游戏活动,凸显游戏价值游戏活动可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有效提高学生在课程里的专注度。体育课程本就是一个来源于游戏,并发展于游戏的一

7、个学科,但部分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已存在的游戏活动,且未能根据时代发展及课程要求进行相应创新,故本应为学生带来新奇感的游戏活动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学生反而在接触体育课一段时间后,对体育课产生“厌学”现象。由此可见,丰富游戏活动,凸显游戏价值,是当代小学体育教师应重点进行探究的策略之一。为实现上述游戏化策略,教师应立足于传统游戏,添加新元素,为传统游戏带来新的生机,例如,教师为锻炼学生弹跳力选择采用“蛙跳”的游戏活动,为进行创新,教师可加入小组竞赛、接力等元素,游戏活动具体规则为:划定十五米长的路径,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学生可自行排列组内顺序,依次完成十五米往返蛙跳,最后可按照完成时

8、间长短,进行小组排名,教师对表现优异小组进行奖励,此做法不仅运用了传统的蛙跳形式,并引入了竞赛及小组的元素进入,在锻炼学生弹跳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竞赛可激发学生参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创新游戏形式,满足小学生群体对新奇事物的探索,从而有效改善教学效果,凸显游戏价值。(三)构建游戏情景,优化课程体验情景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其主动走入游戏活动,主动体会游戏乐趣,在游戏活动中吸收课程内容或在游戏过程中培养相关能力,学生无需听取课程讲解,直接进入游戏情景,教学更富趣味性及有效性。例如,教师选择“开火车游戏”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及肢体协调性,首先,在备

9、课时,教师应提前作出游戏方案,将游戏拆解为各个部分,并依据各个部分所需达到效果提前准备相关素材,如火车开动的声音、火车到站的声音、火车到站站牌等素材,游戏素材的准备可使游戏情景更为逼真,促使学生更加投入,有助于学生收获更好的课程体验。其次,教师应在课程中完整实施游戏方案,课程开始为学生讲解开火车游戏规则:伴随着火车开动的声音,游戏开始,教师按照站点顺序逐一“停车,火车到站时,教师会说该站下车几名,学生在听到指令后,逐次逐个报告自己的姓名,后说“下车”,即为完成游戏,若过程中出现两人或多人同一时间报告的情况,视作游戏失败,然后在该站下车人数齐全后,火车再次开动,紧接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最后一站,

10、仍未“下车的学生视为游戏失败。最后,成功完成下车的学生为游戏获胜者,予以奖励。游戏过程中,教师将开火车设定为游戏情景,运用声音、站牌等元素,将学生引入情景中,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游戏情景中,锻炼学生反应能力基础上,全面优化课程体验。(四)推行小组合作,创新游戏形式在体育科目中,小组合作是较为有效的游戏形式,其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个人能力水平,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间的对抗与竞赛需要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同时需要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锻炼,二者相辅相成。在传统游戏形式中,教师多采用个人间竞赛这一形式,目的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此种形式效果单一,且趣味性较低,为此,教师寻求创新,

11、探究游戏化策略,应改变游戏方式,推行小组合作。为推行小组合作方式,首先,教师应在备课时对本节课程选取的游戏进行创新,将培养个人能力的竞赛形式转换成为小组合作,如“贴人游戏,教师之前多采用以个人结果评定游戏输赢,留到最后的人作为游戏赢家,此方式虽然可有效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但相较于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而言,无法培养其集体荣誉感,而集体荣誉感可逐步在学生脑海中扎根,最终可引导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其次,教师可将部分考核内容转化为小组合作形式进行,一方面可减少考核环节的单调性,为考核增添趣味性,另一方面创新形式,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例如,教师在考核学生50米短跑成绩时,可选择将班内学生划分为小组

12、,将组内个人成绩以总和形式进行比较,总和最少的组为胜利组,上述做法将小组合作形式引入到考核中,为考核增添趣味性,将考核过程游戏化,创新游戏内核及形式。(五)设置互动环节,活跃游戏氛围小学生群体拥有旺盛的好奇心,但其好奇心持续时间较短,且易分心,并且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多采用“放羊模式,即追求学生自身的练习与实践,因此在学生内部形成搭档关系或学生与教师之间直接建立联系,并在双方关联中构造互动环节,可促使小学生群体将好奇心时间延长,促使学生在过程中有效吸收知识,完成教育目标。设置互动环节,需根据关联方的身份进行分别,首先,教师若选择学生与学生间的搭档关系,则需在互动环节增添竞赛与合作,例如,在教授学生

13、学习篮球课程中的上篮这一动作时,教师在讲解完动作要领后,可将学生两两分组,要求组内两人在分别进行简单练习后,轮流进行进攻防守,在对抗与竞赛中,加深对“上篮这一动作的掌握,同时可促使学生根据不同的进攻情况对上篮动作进行适应性的改变,将这一动作融会贯通。其次,若教师选择其自身与学生之间建立搭档关系,则需在过程中增加指导,以求在与学生一对一互动式教学中对学生未掌握或理解错的部分加以掌握与纠正,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投篮这一动作时,教师应在讲解动作要领并让学生简单练习后,要求学生在其面前尝试投篮,教师可在其投篮过程中加以防守,同时应在过程中对不标准的动作加以纠正,从而促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形成良好师生互动关系,活跃游戏氛围。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程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内容陈旧传统、方式机械刻板、态度敷衍消极的现状,教师为解决这一现状,提出游戏化策略探究,分别从添加游戏元素、丰富游戏活动、构建游戏情景、推进小组合作及社会互动环节五个方面进行探究,力求改变教育现状,创新教学设计,完成教学目标,不断提升教育成效。参考文献:陈爱萍.小学体育的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12):29-2王玉平.小学体育的游戏化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5:118-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