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97400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门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龙门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龙门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龙门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龙门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门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门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龙门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规划文本规划图纸2023年3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1第一条规划目的1第二条规划范围与面积1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1第四条功能分区2第五条规划期限3第六条游客容量3第二章保护培育规划4第七条资源分级保护4第八条资源分类保护5第九条建设控制管理6第十条生态环境保护9第三章游赏规划10第十一条风景游赏规划10第十二条典型景观规划11第十三条游览解说系统规划11第四章设施规划13第十四条旅游服务设施规划13第十五条道路交通规划13第十六条综合防灾避险规划15第十七条基础工程规划16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19第十八条居民点调控类型19第十九条居民点

2、调控措施20第二十条经济发展引导21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22第二十一条国土空间规划协调22第二十二条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23第七章分期发展规划25第二十三条近期实施重点25第二十四条远期规划目标27附表1-1风景名胜资源类型表附表1-2风景名胜区游客容量测算表附表1-3风景名胜区极限游客容量测算表规划图纸图OT区位关系图图0-2综合现状图图0-3规划总图图0-4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图IT风景名胜区界线坐标图图1-2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图1-3功能分区规划区图27分级保护规划图图3-1游赏规划图图4T道路交通规划图图4-2游览设施规划图图4-3基础工程规划图图57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图6-1土

3、地利用规划图图77近期发展规划图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加强龙门山风景名胜区的严格保护,强化科学规范管理,实现永续利用,促进风景区所在地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全国著名的风景资源保存地和展示地,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等规定,特制定本规划。第二条规划范围与面积风景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348,-10354、北纬3113,3121,o东与什那市交界,西与大熊猫公园界为界,北与大熊猫公园界为界,南与国有林场天台山为界,风景区范围为63.92平方公里(见图1-1)o规划范围涉及与其他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的区域包括:与白水河森林公园交叉重叠区域的面积为8.52平方公里,与龙门山地质公园交叉

4、重叠区域的面积为17.11平方公里,与彭州飞来峰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区域的面积为30.18平方公里,与白鹿森林公园交叉重叠区域的面积为0.10平方公里。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做好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工作的函(办函保字202299号)文件中的优化规则,规划将交叉重叠区域全部整合为龙门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不再保留其他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龙门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其他自然保护地无交叉重叠。基于对龙门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保护,从典型资源的分布、龙门山地貌的发育年龄与肌理、风景环境保护与培育的需要,对核心景区范围进行划定。核心景区总面积23.97平方公里,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37.50%(见图

5、1-2)。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龙门山风景名胜区,是以雄浑壮阔的龙门山地貌景观为主要特色,兼有森林、水域、历史文化、山区民居景观等,可供开展观光游览、科考科普、避暑休闲等活动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门山风景名胜资源由二大类六中类十五小类构成,其中自然景点37个,人文景点4个,共计41个(见附表1-1)o根据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GB/T50298-2018中的风景名胜资源评价标准,以景源分类调查与筛选为基础,选择景源价值、环境水平、利用条件、规模范围作为评价指标对景源进行等级评价,龙门山风景名胜区共有10个特级景源、13个一级景源、5个二级景源、13个三级景源。第四条功能分区根据保

6、护和发展需要,将风景区按功能划分为特别保存区、风景游览区、风景恢复区、旅游服务区和发展控制区(见图1-3)o1 .特别保存区风景区内景观和生态价值突出的区域,需要重点保护、涵养、维护。该区域包括飞来峰景区与下卧龙谷景区,以生态保护为主要功能,除必需的科研、监测和保护外,严禁开展其他建设活动。2 .风景游览区风景区内景物、景点等游赏对象集中区域。该区域主要包括天台山景区,以展示风景区的景观、文化、生态和科研价值及提供游客游览、服务为主要功能,是开展游览欣赏、科普休闲等活动的主要区域,可开展必要的景观建设。3 .风景恢复区风景区内需要重点恢复、修复、培育、抚育的区域。该区域主要包括风景区与大熊猫国

7、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相接壤区域,为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的缓冲区,以生态恢复与保护为主要功能。4 .旅游服务区风景区内旅游服务设施集中区域。该区域以满足规划期内风景区旅游发展需要为主,不得进行旅游地产开发。5 .发展控制区乡村集中建设分布的区域。该区以环境维护、景观协调为主要功能,保留现有土地利用形式,是风景区居民聚居与旅游服务的主要区域。规划建设滑雪场。第五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22年至2035年,其中,规划近期2022年至2025年。第六条游客容置风景名胜区日游客容量9300人次、日极限游客容量15800人次,年游客容量307万人次。其中天台山景区的日游客容量4000人次、日极限游客容量

8、为6800人次;飞来峰景区的日游客容量3400人次、口极限游客容量为5800人次;下卧龙谷景区的日游客容量1900人次、日极限游客容量为3200人次。(见附表1-2、1-3)第二章保护培育规划第七条资源分级保护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三个层次,实施分级保护控制,并对一级、二级保护区实施重点保护控制(见图21)o1.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一严格禁止建设范围)一级保护区总面积23.97平方公里,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37.50%,为龙门山地貌的集中展现区域,重点保护区内龙门山典型地貌景观。一级保护区与功能分区的特别保存区相对应。除必需的科研、监测和防护设施外,严禁建设任何建筑设施。风景游览区内严禁

9、建设与风景资源保护和游赏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有序疏解居民点、居民人口及与风景区定位不相符的建设,禁止安排对外交通,严格控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进行野生动植物物种调查,对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栖息地生态环境进行严格保护。2 .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二级保护区总面积16.54平方公里,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25.87%,为森林植被培育与地貌保护的重点区域。二级保护区与功能分区的风景游览区相对应。应恢复生态与景观环境,限制各类建设和人为活动,可安排直接为风景游览服务的相关设施,严格限制居民点的加建与扩建,严格限制游览性交通以外的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3 .三级保护区(控制建设范围)三

10、级保护区总面积23.41平方公里,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36.63%,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一二级保护区之外的所有区域,是风景名胜区重要的设施建设区、环境背景区和居民生产生活区。三级保护区与功能分区的风景恢复区、发展控制区、旅游服务区相对应。可维持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根据不同区域的主导功能合理安排旅游服务设施和相关建设,区内建设应控制建设功能、建设规模、建设强度、建设高度和形式等,与风景环境相协调。第八条资源分类保护1.地质地貌保护(1)保护“龙门山地貌”分布区的地质遗迹与地貌形态,禁止采石、凿刻、涂抹等破坏性行为。(2)建立地质地貌变化监控机制,对其变化原因、变化过程进行长期观测研究,维护龙门

11、山地貌的自然演化过程。(3)对由于风化与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地质地貌变化,最低程度地实施人工保护与处理,以保持地形地貌变化的自然性。2 .水景水域保护(1)控制风景名胜区内的村民居住建设及常住人口规模,鼓励人口逐步外迁,减少对水量的消耗与浪费。(2)严禁居民生产生活与服务设施的污水任意排放。(3)保护山体植被,涵养水源。在保障防洪泄洪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护坡、管渠等进行生态化处理,保护水文格局及水文地貌。3 .森林植被保护(1)禁止乱砍滥伐、放牧等破坏山林及植被的行为,防止水土流失。提倡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并加强森林植被结构的调整。(2)根据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对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摸底、

12、挂牌保护;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大政府资金支持,落实古树名木养护措施;建立古树名木健康信息监控机制,安排专人定期督查巡查。(3)适地适树,选用当地的乡土树种,加强乡土植物多样性保护。(4)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提倡无公害防治。(5)严禁非科研性的采集化石、地质标本和动植物标本的行为。4 .野生动物保护(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巡护,严厉打击伤害野生动物及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行为。(2)对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地实行专门保护。(3)完善野生动物抢救设施设备。(4)建设项目选址应避开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道路建设预留动物通道。(5)实时监测旅游开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保护野生动物生存

13、环境,维持其数量的动态平衡。(6)加强对游客和周边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减少可能危及野生动物安全的行为。5 .文物古迹保护(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根据风景区内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划定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2)文物古迹的保护、修缮应按相关法定程序报请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后实施。(3)做好消防及防火安全工作,制定措施,强化管理。6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严格执行宗教事务条例和国家宗教局等10部门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等相关规定,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周边环境和景观风貌。第九条建设控制管

14、理按照分级保护的要求对风景名胜区内十种设施建设类型提出具体控制管理要求。表2-1分级保护区域中设施建设控制分级保护区设施类型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1.道路交通栈道OO土路OO石砌步道OO其它铺装XX机动车道、停车场XO索道等XXX2.M饮食点O野餐点O一般餐厅X中级餐厅XO高级餐厅XX3.住宿野营点XOO家庭客栈XO一般旅馆XX中档宾馆XX高级宾馆XX4.宣讲咨询解说设施咨询中心X博物馆XO展览馆XO艺术表演场所XO5.购物商摊XO小卖部XO商店XO银行XX6.卫生保健卫生救护站O医院XX疗养院XXO7.管理设施景点保护设施游客监控设施环境监控设施行政管理设施XO8.游览设施风雨亭X休

15、息椅凳X景观小品XO9.基础设施邮政设施XX电力设施XO电讯设施XO给水设施XO排水设施XO环卫设施XO防火通道OO消防站OO10.其他科教、纪念类设施XOO节庆、乡土类设施XO宗教设施注:应该设置;。可以设置;可保留不宜新设置;X禁止设置;一不适用。第十条生态环境保护对景区内各级保护区大气、水、噪声、植被覆盖率实施严格的指标控制。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的一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I类标准执行,风景区室外允许噪声级应优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第三章游赏规划第十一条

16、风景游赏规划龙门山风景名胜区共分为3个景区(见图31),总面积40.51平方公里。依据景源的分布特征、景观特色、开发现状、开发方向及其旅游活动的组织与服务设施安排等条件,将其划分为3个景区,即天台山景区、飞来峰景区、下卧龙谷景区。根据景源空间分布与游线组织特征,形成风景名胜区一一景区一一景线一一景点的游赏体系。表3-1景区景点一览表景区景区面积(kItf)景区景点天台山景区16.54天台寺、华光寺、天台山、杜鹃花林、峨眉含笑、龙池、尖尖山岩溶峰丛群飞来峰景区20.34尖峰顶飞来峰、南方红豆杉、日出云海、一线天、仙山飞来、冒水洞瀑布、松风水月、琪桐林海、白鹿颈峡谷、天麻坪、乱草包、菜园地、鹅颈项

17、、天蓬沟、将军坪下卧龙谷景区3.63和尚山、涵青亭、独乐晨光、坐石临流、大龙潭、鸳鸯泉、火夹子沟、城墙崖、象鼻子、鹰嘴岩、大火地1.天台山景区天台山景区海拔约为1500米至2450米,面积16.54平方公里,包括天台寺、华光寺、天台山、杜鹃花林、峨眉含笑、龙池、尖尖山岩溶峰丛群等多个景点。该景区内遗存了天台寺等宗教寺庙的遗址,也遗存了部分地质遗迹景观。天台山区域海拔适中,冬季冰雪资源丰富。景区以冬季赏雪、遗存观光为游赏主题。应保存天台山现状资源遗存,形成步行线路提供游览需求,利用冰雪资源,10开展徒步登山和冬季玩雪的休闲游览体验。2 .飞来峰景区飞来峰景区海拔约为1300米至2260米,面积2

18、0.34平方公里,包括尖峰顶飞来峰、南方红豆杉、日出云海、一线天、仙山飞来、冒水洞瀑布、松风水月、琪桐林海、天麻坪、白鹿颈峡谷、乱草包、菜园地、鹅颈项等多个景点。该区域以飞来峰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体,兼有南方红豆杉、琪桐等珍稀动植物。在飞来峰可观看日出、雾海等天象景观。景区以天象观测、山岳揽胜为游赏主题。应规划登山线路,提供观看天象和动植物景观的区域。3 .下卧龙谷景区下卧龙谷景区海拔约为1300米拔高到2060米,面积3.63平方公里,包括和尚山、涵青亭、独乐晨光、坐石临流、大龙潭、鸳鸯泉、火夹子沟、城墙崖、象鼻子、鹰嘴岩、大火地等多个景点。该景区水景资源丰富,有大量的地震遗迹。景区以遗迹观测、

19、林间听瀑为游赏主题。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放展示地质遗迹景观。在峡谷开敞区域,设置亲水活动的场地,在瀑布区域建设观景平台、风雨亭等游览设施,发展亲水生态游,体验空气浴和森林浴。第十二条典型景观规划科学展示风景名胜区的地质地貌景观、森林植被景观、天景天象景观三大特色景观。以特色景观与科普教育功能为核心,编制解说系统专项规划,突出并实现风景展示、环境教育、科普宣传和文化传承的教育启智功能。第十三条游览解说系统规划建立完善的解说系统,需要有多层次的解说场所,展示特色景观,突出核心解说主题,支撑游赏展示、环境教育、科普宣传、文化传承。旅游镇、旅游村作为集中解说展示场所,景区入口、旅游村、旅游点、服务部

20、及重要景点和步行游览路沿线设立图文并茂的解说牌、指示牌和警示牌,作为重要的解说与标识设施。各级标志应符合风景名胜区游览解说系统标准要求,并与景点特色及周围环境相协调。针对龙门山风景名胜区特有的三大类典型景观,将在解说主题与方式上,突出各类景源的特征,选取不同的展示与利用方式,以强化景源的价值。第四章设施规划第十四条旅游服务设施规划1 .游人规模预测综合分析龙门山风景名胜区的游人数量与结构、时空分布、出游规律等,利用增长率预测游人规模,为旅游设施规划提供支持。经过计算,2025年游人规模为129万人/年,2035年游人规模为174万人/年。2 .旅游服务设施布局规划风景区内和区外结合布置,分为四

21、级:旅游镇一一旅游村一一旅游点服务部。规划建议旅游镇为龙门山镇(风景区外);规划肖家坪1处为旅游村;规划茶园坪、水田坝、白果坪、东林寺、偏坡坪5处为旅游点;三边坪、刺竹湾、龙池、刘家坪4处为服务部(见图4-2)。3 .旅游床位分配风景区内床位规模:远期500床,设置在各级旅游村(肖家坪200床)、旅游点(水田坝、白果坪、东林寺各100床)。风景区外床位规模:远期9400床,设置在龙门山镇镇区。第十五条道路交通规划1 .对外交通规划保留现状已有道路彭白路、下卧龙谷景区至什加市的村道(防灾避险通道),龙池至仙女洞的防火通道;改扩建刘家坪至九银桥的旅游公路和龙门山镇经桂花坪至宝印寺的旅游公路。根据彭

22、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预留成都至汶川高速公路彭州至汶川段的建设空间。保留九银桥出入口;新增麻柳坪、桂花坪、庙子坪、刘家坪四处出入口(见图4-1)。2 .内部交通规划(1)交通组织风景区内的道路为控制型道路,对机动车辆的通行进行控制。建议采用环保型观光车作为控制区主要的机动交通方式,形成以观光车为主,步行道相结合的观光游览交通系统。(2)车行道规划在风景区内形成“两纵一横多支”的车行道路系统,其中“两纵”为现状彭白路、经桂花坪至宝印寺的旅游公路两条主要道路;“一横”为九银桥入口至刘家坪入口的主要道路;“多支”分别为鸳鸯泉至肖家坪、庙子坪至宝印寺等数条次级路。(3)步游道新建从宝印寺

23、至龙池、大龙潭至和尚山、刘家坪至尖峰顶飞来峰等多条游览步道。3 .交通设施规划(1)客运站规划在龙门山镇设交通客运中心站,在东林寺社区处设旅游车站。中心站按三级客运站标准建设,旅游车站按照四级客运站标准建设。(2)停车场对观光型游客,建议前往飞来峰景区、天台山景区、下卧龙谷景区的游客统一在龙门山镇或白鹿镇停车后乘旅游交通车或观光车进入景区。同时彭白路为开放型道路,游客可以自行驾车进入,规划在肖家坪、东林寺、三边坪、偏坡坪、水田坝、白果坪、刺竹湾、茶园坪、一号桥、龙池、刘家坪入口等交通节点和景点处设置公共停车场。(3)观光车站规划在肖家坪设置观光车首末站,在水田坝、刺竹湾、茶园坪、一号桥、东林寺

24、、龙池、刘家坪入口设置景区观光车换乘站(见图4-1)。第十六条综合防灾避险规划1 .抗震规划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第1号修改单,本景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进行抗震设防。生命线工程(交通、能源、通信、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建筑,其抗震设防烈度根据具体情况应高于本地区基本设防烈度。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建设工程,以及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2 .地质灾害防治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在地质详细勘察的前提下,依据勘察资料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的建议和结论实施,对勘察资料

25、及地灾评估报告中涉及的地质灾害危险地段和隐患点,必须采取避让、禁建等措施。如出现规划用地布局与地勘资料相冲突,应以地勘资料为准,采取防范措施或进行用地调整。3 .防洪规划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加强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规划区内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部分重要地段适当提高设防标准。对符合规划的新建设项目必须依照防洪标准(GB50201-2014)设防,并应符合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的有关规定。风景区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和避难场所的预定设防水准应高于风景区防洪标准所确定的水位。有安全隐患的山洪沟谷等由专业部门制定相应的整治方案。4 .火灾防救森林防火是景区防火

26、的重点,按照四川省森林防火条例规定,确定森林防火区划等级,建立森林火灾专业扑救队伍和群众扑救队伍应当配备扑救工具和装备,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加强森林防火隔离带、消防通道、防火瞭望台(塔)等基础设施建设,储备必要的森林防火物资,构建并完善森林防火预警监测和信息化监控系统。本景区的火灾的防救注重以防为主,以救为辅。5 .游客安全防护选择安全的游览路线,同时针对建设可能诱发的二次灾害进行有效预防,对道路周边山体要进行加固处理。安全防护措施到位,规划应急避难场所、防灾监测点及医疗救援点,设置相关防护设施,建立警示体系,安全管理。在龙门山镇建立医疗急救中心,在有条件的服务部配备急救医师和急救设施。6 .

27、气象灾害(暴雨、冰雹、防雷)防治建立气象预警站、修建休息亭等躲避设施、防雷减灾。7 .森林病虫害防治在风景区入口处设立检疫检查站,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好风景区内的各种有益生物,发挥生物防治作用;积极采取人工防治、诱捕防治、化学防治和飞机喷洒等多种综合性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第十七条基础工程规划1 .给水工程规划(1)用水量预测:风景区内总用水量远期约为818.8m7do(2)给水系统规划:在东林寺修建集中供水站。除上述供水站外,还应在三边坪、白果坪、肖家坪、金堂坪、元帅桥、水田坝设供水点,满足居民生活及消防用水。(3)消防系统:风景区内的消防采用低压制,即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共网,由各水厂统一供给。

28、在各独立景点或设施区域如果有消防需求的,必须设置消防水池(可与生活水池合建,但必须有保证消防水量的技术措施)。风景区内各建筑按照相应规范悬挂灭火器具等。(4)水源保护:重视水源保护工作,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唤醒居民和游客的节水意识,严禁向景区内水体排放未处理达标的污水,严禁向水体投弃废物垃圾,防止水体污染;公厕和固体垃圾堆场选址应充分考虑远离水体;生活废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2 .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体制:风景区内采用雨污分流制。风景区内污水目前已铺设管网至镇区统一收集处理;雨水排放与污水分离,以免造成下游水体污染,利用地形进行自然排水,局部通过人工组织,就近排入明沟、山溪。(2)污水量预

29、测:风景区内产生的污水总量远期约为695.9811?/d;其中旅游服务点为221m3d;各居民点污水总量为474.9811d.3 .燃气规划(1)用气量预测:风景区内主要是生活用气,按人均指标04Nm3/人/天计,宾馆用气按02Nm3/床/天计,风景区内总用气量远期约为1217.6Nm3do(2)气源:根据彭州市燃气部门的相关规划,风景区用气从彭州市区接管,龙门山镇设置一处配气站负责向整个景区配气。4 .电力工程规划(1)风景区内电力负荷远期约为3694kWo(2)电源及线路:已建电站6座。根据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彭州市大熊猫国家公园小水电清理退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银厂沟一级电站

30、、银厂沟二级电站以及响水洞电站按审定的“一站一策”退出方案完成退出拆除后,向大熊猫国家公园小水电退出工作牵头部门提出办理销号,目前正在申请验收、履行销号程序;洛河桥电站、九云桥电站、头峡电站正在按照审定的下泄生态流量“一站一策”实施方案及相关部门要求进行整改。现状龙门山镇有一35kV变电站,根据发展需要,规划要求远期该35kV变电站升压至IlOkV变电站。规划要求逐步改造现状架空线为埋地电缆,远期整个风景区全部为埋地电缆。5 .邮政电信工程规划(1)邮政规划:整个风景区内的邮政业务依托龙门山镇邮政支局,在各个设施区以及居民点设立相应的邮政代办点,以满足游人以及景区内常住人口的邮政需求。(2)电

31、话水平预测:风景区内总计需要的电话数为远期1228门。(3)电信规划:整个风景区的电信业务需求依托龙门山镇电信分局。根据景区以及整个龙门山镇的电信需求,对现有的电信分局进行扩容。6 .环卫工程规划(I)垃圾的收集与保护风景区内旅游村以及新农村建设点的规划道路上按照50-80米间距设置垃圾箱,按照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设置垃圾收集点,每处用地面积不小于10m2;各景区主要游览线路上按照25-50间距设置垃圾箱。规划垃圾中转站设置在龙门山镇。(2)公共厕所的设置及其粪便污水的处理旅游村以及新农村建设点按照常住人口2500-3000人设置一座公共厕所,同时在车站、游人中心等人流聚居区相应设置公共厕所,

32、在景区内的主要游览线路上每隔2-3公里设置公厕一处,公厕的卫生应派专人负责管理。旅游村以及新农村建设点的公共厕所结合当地的给排水系统统一考虑。景区内各独立厕所应该采用生态环保厕所。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第十八条居民点调控类型风景区内居民总数为2794人。居民分散分布在沿河地段,其中仍有农家乐等业态经营。规划疏解型居民点13处,发展型居民点3处一一分别为东林寺、白果坪、水田坝。表5-1居民点调控规划表序号名称类型现状规模规划规模规模变化1金堂坪(16组)疏解型2520减少252人2茶园坪(15组)1900减少190人3刺竹湾(14组)1250减少125人413组290减少29人5三边坪(U组)

33、1840减少184人6龚家湾(9组)2230减少223人7偏坡坪(8组)2070减少207人8谢家店子(7组)1990减少199人9王家坪(6组)1830减少183人10肖家坪(5组)1260减少126人114组2370减少237人122组950减少95人131组1430减少143人14白果坪(12组)发展型104671迁入567人15水田坝(10组)2421084迁入842人16东林寺(3、17组)2551039迁入784人疏解型居民点的农村宅基地疏解后用于生态恢复和绿化或按需转化为保护管理设施用地或直接为风景游赏服务的设施用地。发展型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农村宅基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

34、、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改造建设乡村旅游活动场所;加强历史文化挖掘与景观风貌营造,创建与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相协调的文旅融合型特色旅游村。以上居民点的位置是根据地质灾害评估报告中确定安全的区域进行选择,如果风景区内再发生地质灾害,需要再进行地质灾害评估,确保居民点的安全,若已选择的区域不再安全,应根据地灾评估对居民点进行重新规划。(见图5-1)东林寺产业社区安置居民1039人,水田坝产业社区安置居民1084人,白果坪产业社区安置居民671人。风景区内居民以从事旅游服务业为主。第十九条居民点调控措施(1)为保证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区内居民点建设应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各项建设应报相关部

35、门审核审批,严格执法。(2)居民点调控遵循以下原则:宜搬则搬,宜聚则聚;减人减量一一当地居住人口逐渐减少,建筑物数量和体量逐渐减少;安置与产业发展分离一一集中安置,统筹发展,提档升级。(3)严格控制居民建设用地指标,合理控制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原则上不再新增居民建设用地,结合地质灾害防控进行用地布置。(4)居民点建筑应保持传统民居风格,并使用乡土材料。对龙门山风景名胜区的农房建设结合风土民情提档升级,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民宿。(5)区内禁止开山采石,毁林开荒,引导居民改变燃料结构,采用新型绿色环保燃料,保护生态。(6)鼓励和引导区内居民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发展旅游服务业等实现乡村振兴。(7)风景区

36、生态管护员和旅游服务从业人员优先吸收因产业结构调整而产生的剩余劳动力,完善地方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第二十条经济发展引导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积极发展以生态旅游、休闲健身、观光揽胜为主的旅游业,发展以住宿、饮食、购物为主的旅游服务业和为旅游服务的其他第三产业,保留部分农业、副业以及旅游纪念品加工业,形成风景区内社会、经济与风景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第二十一条国土空间规划协调落实土地管理法等相关规定,做好与当地国土空间规划等的实施协调,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核定相关地类现状面积,严格保护耕地,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适当增加风景游赏用地(见图6-1)O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37、批复后按要求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叠加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o规划与2021年6月报国务院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进行了充分衔接,将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纳入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按照一级保护区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要求进行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内无规划的旅游镇、旅游村等和大型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表6-1风景区用地汇总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kItf)占总用地%备注蝴飒现状三J00合计风景区规划用地63.9263.92100.0010001甲风景游赏用地0.009.620.0015.06游客平均02乙旅游服务设施用地0.280.940.441.48游客平均03丙居民社会用地1.910.172.990.

38、27居民平均04T交通与工程用地0.282.180.443.41游客平均05戊林地54.9447.8185.9574.80居民平均06己园地0.280.010.440.0207庚耕地4.081.016.381.58居民平均08辛草地0.110.020.170.0309壬水域1.542.152.413.3610癸滞留用地0.500.000.780.00规划与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相协调,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的相关保护要求,规划项目建设不占用风景区内永久基本农田。风景游赏区内的土地按总体规划布局,以风景游赏用地为主要用地

39、性质,兼有旅游服务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工程用地等。随着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和不断完善,将有一定的土地转化为旅游服务设施用地和交通工程用地方能满足需要。风景名胜区内涉及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应充分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第二十二条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1 .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环境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做好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划的实施协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落实规划环评的相关措施和要求。2 .水资源保护落实水资源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水域岸线管理,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3 .林地和特定区域保护与其他自然保护地重叠的区域,落实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规定,严格保护

40、林地和林木资源,做好与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协调。4 .文物保护落实文物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做好与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的实施协调,落实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管理要求。涉及文物古迹修复的项目,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5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规定,明确风景名胜区内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周边环境和景观风貌,开展宗教活动必须在有关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进行。6 .旅游管理与彭州市全域旅游规划(2009-2018年)相协调,落实旅游法等相关规定,规范旅游和旅游经营活动,提升旅游服务水平。7 .森林防火与彭州市森林防火规划(2019-2025年)相协调,按照四川省森林防

41、火条例规定,确定森林防火区划等级,建立森林火灾专业扑救队伍和群众扑救队伍应当配备扑救工具和装备,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8 .矿业权龙门山总体规划范围内无矿业权。9 .与交通规划的协调与彭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协调,组织内外交通,设置交通设施,预留规划道路建设空间。10 .与其他自然保护地规划衔接与彭州市飞来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8-2027)相协调,按照就高原则予以管控,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第七章分期发展规划第二十三条近期实施重点1 .管理机构风景区内肖家坪设管理处,水田坝、茶园坪设管理站。风景区出入口建设:麻柳坪、庙子坪、桂花坪和刘家坪。2 .景区建设建设飞来峰景

42、区、天台山景区、下卧龙谷景区,逐步建设完善三个景区内的景点、观景点设施、游览设施及吃、购、娱等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形成一定的游客接待规模;全面整治近期发展范围内的建筑风貌;严格控制、管理环境协调区内可建设用地的审批和建设过程。3 .标志系统入口标志:风景区入口一一在肖家坪处设立风景区入口标志,景区入口一在各个景区的出入口设立各景区标示牌。景点标志:分别在近期发展范围的主要景点、公路及步游道交汇点布设、改造景点标志和指路牌。4 .景点保护与建设风景区自然生态系统主体应加强保护,严格控制各个景区的建设项目,各个重点建设项目必须具备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5 .观景

43、点建设建设完善各景点的观景台;新建飞来峰、天台山、下卧龙谷沿线景点、步游道和观景台。6 .交通系统公路建设:新建主路:成都至汶川高速公路彭州至汶川段;新建次级路:鸳鸯泉一一肖家坪;改建主路:彭州一一白水河;扩建主路:九银桥入口一一宝印寺一一刘家坪入口、龙门山镇一一桂花坪入口一宝印寺;步游道建设:进一步建设完善飞来峰景区;新建部分天台山景区、飞来峰景区、下卧龙谷景区内步游道;停车场建设:肖家坪、茶园坪、水田坝、白果坪、海汇桥、一号桥;观光车停靠站:水田坝、刺竹湾、茶园坪、一号桥、龙池;观光车首末站:肖家坪。7 .接待服务设施接待床位:风景区内建设500床。服务设施:环境协调区内旅游村配备齐全的餐

44、饮、健身、商店、文化、卫生、金融等服务设施;在飞来峰景区、天台山景区、下卧龙谷景区内各服务站设相应的餐饮健身及配套设施。按规模档次以及保护力度确定设施项目。导游咨询设施:在肖家坪景区大门处设风景区游人咨询服务中心。8 .环境恢复整治按风景区旅游功能以及风景区风貌控制要求,尽快改善近期发展范围内的环境面貌。包括自然景观风貌、建筑风貌、旅游环境风貌等方面的整治工作。进行公路沿线绿化,美化工作,以遮挡路边不佳景观;对于一些主要景点地段以及绿地效果不好的地区,应该加强恢复其原来面貌。9 .水库建设根据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30)、彭州2025水生态综合规划,计划建设东林寺水库。10 .新农村建设东林寺、白果坪、水田坝居民点规划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点。11 .基础设施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环卫设施:飞来峰景区、天台山景区、下卧龙谷景区和发展控制区与旅游服务区。12 .详细规划加快编制各景区、风景区入口及旅游服务设施的详细规划。各居民点及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需在严格评估确定后由详细规划落地。13 .乡村振兴与民居风貌控制全面推进风景区内乡村振兴,引导和鼓励居民参与旅游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