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需求逐渐提高,建筑物的建设变得尤其重要,建筑物的设计、建造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建筑物的建设也影响了自然界的正常发展,大自然也通过各种方式向我们人类发出了警告,也反映在许多地质灾害在各地时有发生,均不同程度的造成人员或经济损失。所以在建造建筑物的同时也应慎重考虑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如何进行防、冶,从选址到建设的过程应该注意的环节,已建好的建筑物如何进行监测防冶等等。本文依据广西柳州市帽合地区发生的地质灾害塌陷进行了讨论与总结,讨论了从选址到建设的过程应该注意的环节,如何防冶,已
2、建好的如何进行监测防冶等等。关键词: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检测防治;环节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Times,peoplelifelevelrequirementsgraduallyimprove,buildingconstructionbecomesespeciallyimportant,buildingdesign,constructioninacertainextentreflectspeopleslivinglevel.However,theconstructionofthebuildinghavealsoaffectedthenormalde
3、velopmentofthenature,naturealsobyvariousmeanstoourhumanissuedawarning,alsoreflectedinmanygeologicaldisastershaveoccurredatall,alldifferentdegreeofcausedthepersonneloreconomicloss.Sointheconstructionofbuildingsshouldalsobecarefulconsiderationoftheeffectofgeologicaldisastersinbuildings.Theinfluenceofg
4、eologicalhazardsonbuildingmoreandmoreserious,howtopreventandsmelting,fromtheprocessofconstructionsitetoshouldpayattentiontolink,hasbuiltgoodbuildingmonitoringthesmeltinghow,andsoon.BasedontheIiuzhoucapofgeologicaldisastersandregionisdiscussedandsummarizedcollapse,anddiscussesthelocationoftheconstruc
5、tionoftheprocessfromtoshouldpayattentiontolink,howtopreventsmelting,hasbuiltgoodhowtopreventsmeltingandsoonmonitoring.Keywords:geologicaldisasters;Theinfluenceofbuildings;Detectioncontrol;link1、引言近些年来,城市建设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的建设、人类的活动也衍生了许多环境问题。随着各类建筑物拔地而起的同时,一些环境地质、工程地质问题也随即产生,如地基塌陷、危岩滚石、地裂缝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由
6、于我们在建造的同时,没有对周边地质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和论证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建筑物建成后地基基础发生不均匀下沉,最容易发生的地带是在地质情况复杂的岩溶发育带、故河道边缘地带等。这类工程地质问题在人类活动日趋频繁的今天极易发生,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和防治。下面我们来介绍一起实例:这次事故发生在2012年5月10日上午10时左右,某处地面岩溶塌陷发生在柳州市柳南区帽合村上木照屯,其受灾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幸好1700多名群众得到了及时转移,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灾害发生后有五六栋居民楼严重受损,还有一个仓库倒塌。广西柳州市帽合村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本次岩溶地面塌陷,塌陷区下伏岩溶发育、覆
7、盖土层有土洞和软弱土体以及地下水位波动影响引起的一起自然因素的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独特的岩溶地貌是广西一项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不稳定的山体,过多的降雨,有时却会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暴发突然,来势汹猛,冲击力强,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2地质灾害概况2.1我国地质总体环境我国幅原辽阔,物产资源丰富。因此,由于受各地质时期地质构造的演化影响,不同的地质环境形成各不相同的地形地貌。加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强也助长了不同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2.2分析关系链:地质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的关系链如今自然灾害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所以导致了地质环境与各种灾害密切相关。这也就造
8、成了各种灾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特别关系密切的两种灾害是气候灾害与地质灾害。与此同时存在着复杂的灾害链,这些灾害链存在于各种灾害之间。由于一些原因导致水汽多数仍折向中国东部一带输出,其中就包括西部高山的阻隔,出现水汽等值线的凹槽,这反映出了天空水汽折而东移的情况。2.3在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的关系,并对其进行分析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尤以地震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在地质灾害中,地震也是危害性最大、最难以对其进行预测预报的。这是由于地壳在相对稳定一不稳定一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的不断往复过程,地壳运动的结果从而引发了地震。地震的发生是有不同等级的,由于地应力的释放过
9、程不同,其释放的能量也不同。2.4常见的急变性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这些便是突然性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立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地质灾害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它是客观的现象。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必须了解各种灾害的发生机理及其危害性,尤其是必须充分认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所以在合理规划与设计工程建设之前,首先应认真分析环境效应对工程建筑将会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地质灾害可能会诱发与激化的情况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正确针对当地自然情况进行分析3.1 地质灾害之间的灾害链某地带圈层存在地球上的运动不平衡造成了地质灾害。众所周知较大规模灾害多
10、易发生在脆弱地带的部位。3. 2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要做好防治,必须:1)应有适时的监测数据;2)应对地质载体有全面调查研究;3)应适时抓住灾情的预警;4)同时也应该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及判断决策系统来对其警醒预防。在了解地质载体的变化之前,有一件事很重要,那就是首先要对其结构及应有系统的了解,众所周知地质灾害多发生于地质载体上,而且在这方面之上也存在岩(土)体形成过程的特征。对于滑坡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关于岩(土)体结构面的一些方面的变化情况;b.在物理学方面结构面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情况;c关于可滑动岩(土)体的一些变化形变情况;d.在化学方面岩(土)体化学溶解情况;已在
11、岩(土)体内水流的一些方面的水质变化情况;关于水动力条件与水动态的一些方面的变化情况对于岩溶塌陷灾害,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关于地面形变的一些变化情况;b.在物理方面岩(土)体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情况;c关于水流的一些动态变化情况;d.关于地下洞穴空间的一些发展变化情况;e.关于水一土侵蚀作用的一些变化情况。对于泥石流灾害,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破碎岩体的结构状况;b,在植被方面的变化情况;c.在地表坡度方面的变化情况;d.在物理力学方面岩(土)体的性质变化情况;e.在水流动能的变化情况。4. 3地质灾害适当监测手段通常使用方法涉及:1)可利用遥感技术在宏观方面对其进行监测;2)
12、可利用型变量测量在实地方面对其进行监测;3)可利用力学特性在危险地质体的方面对其进行监测;4)可利用体内的水动力与水特性在危险地质方面对其进行监测;5)可利用综合特性在三相物质方面对其进行监测。注意,在工作之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相应数据库,这样做的目的是作出预警的正确判断,然后适时进行信息的捕捉与深入的分析。只有这样做,才能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关于重大地质灾害及地带性地质方面的预警系统,但是在那之前要结合工程地带的地质情况,这样才能发挥预警系统的真正功效,从而进一步作出正确的、与工程安全密切相关的决策。5. 结语从广西柳州市帽合地区的地面塌陷情况来看,很多的地质灾害都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13、。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建筑物的安全建设和防护,所以,要对建筑物的建设保持高度的警惕之心,建设之前,进行岩土勘察设计,勘察有无危险地质条件潜伏;建设之时,一定要确保建筑物的质量,防止居住之后对人们产生心理或身体健康的影响;建设之后,要时刻保持警惕之心,防止地质灾害对建筑物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用心对待建筑物就是用心对待我们自己。参考文献:1卢耀如.地质一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中国西南及邻近岩溶地区发展途径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12卢耀如.地质灾害的检测与防治.(见:宋健1999/2000,中国科学技术前沿(中国工程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引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IM.北京:地图出版社,198114李兴唐,冀鼎成,许学汗,等.地壳稳定性研究基础与方法.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编.工程力学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5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科学,刘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