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一期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关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一期工程.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关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韶关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2023年6月资质等级岩土工程甲皴证书编号B244054436报告编号DK2023-W009工程规模5305.85m126孔中关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切察士爻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野外编录报告编写陈晓龙泡报告审核张平安报告审定丁文军项目负责总工程师李祖信法定代表人林建秋泰关池质工程痴家浣喷限公司二零二三年六月7结论与磁议247.1 结论247.2 建议24二、图表部分序号图表名称图号张数一、附表I勘探点一览表附表122地层统计表附表213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附表3IO4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附表
2、435土工试验报告附表556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报告附表617水质分析报告附表728易溶盐含量测试报告附表81二、附图9综合图例附图11Kl勘探点平面布置图附图2111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图34412钻孔柱状图附图4126三、附件1、岩芯地质照片(126张/3页)2、剪切波速测试报告(1套)3、土壤氨浓度测试报告(1套)4、抽水试验报告(1套)一、文字部分1前营11.1 工程概况1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I13勘察技术依据21.4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31.5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31.6 其他说明42场地环境条件52.1 自然地理与地形地貌52.2 区域地质构造52.3 气象水文53场地工程
3、地质条件63.1 地层岩性及野外特征63.2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93.3 水文地质94岩土工程分析与三t114.1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114.2 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性岩土1243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134.4 岩土层的工程性质144.5 岩土设计参数144.6 地基基础选型154.7 建筑物的变形特征预测评价205基坑支护方案及其说明215.1 基坑支护与地下水控制215.2 特殊性岩土对支护施工的不利影响分析215.3 地下水的不利作用215.4 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及建(构)筑物的相互影响225.5 基坑监测226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及措施231前言1.1 工程概况受中关村创信(
4、广东)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业主”)委托,根据其提供的“中关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一期工程”总平面图及勘察技术要求,我公司于2023年56承担完成了该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拟建场地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电子五所东侧,信达南路起点附近(详见交通位置图1),南侧为现状已建民宅,西侧为现状道路,其余周边较为空旷。交通位置图1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58224.33而,总建筑面积211646.30nf,拟建建筑主要包括6栋厂房、1栋平台、1栋研发楼、1栋宿舍及1栋办公楼,拟建建(构)筑物详见下表1.1,其中拟建宿舍及研发楼整体设TF地下室,呈不规则梯形,设计底板标高7.90m(85国家高程),
5、地下室周边现状地面标高介于10.61m12.75m之间,按现状地坪开挖预估基坑开挖深度2.714.85m。拟建建(构)筑物一览表表1.1主体名称拟采用基础型式地上(下)层规划高度(m)工程重要性等级1号厂房桩基础7F49.9二级2号厂房桩基础7F49.9二级3号厂房桩基础7F49.9二级4号厂房桩基础7F49.9二级5号厂房桩基础9F59.9二级6号厂房桩基础7F49.9二级7号其他(平台)桩基础IF10.8三级8号研发楼桩基础25F99.9二级9号宿舍桩基础221F79.9二级10号办公楼桩基础3F16.8三级地下室/-IF5.6三级本项目建筑方尚未提供拟建部分建筑的荷载及其允许变形等数据,
6、建筑物最终整体倾斜允许值,最终沉降允许值,地基允许变形值需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表5.3.4中有关规定。拟建建筑物荷载需满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表5.1.1中规定。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目的旨在通过工程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方法手段,查明场地及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为拟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与参数。勘察技术要求概括如下:(1)查明勘察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的稳1.3勘察技术依据本次勘察依据勘察合同及以下技术标准:国家及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7、)(2009年版);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72-20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GB/T50585-2019);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建筑地
8、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士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37号令:广东省标准:定性及建筑适宜性做出评价。(2)详细查明建筑场地地层岩性、成因、分布及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各岩土层的岩性、成因类型、埋藏分布特征及工程性质;特别是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起伏及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
9、碎带或软弱夹层。(3)查明影响场地和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及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包括暗浜、滑坡、孤石、岩溶、活动性断裂等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及治理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4)评价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提供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地震分组:判定软土震陷、砂(粉)土地震液化趋势及液化等级,划分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及对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5)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分布及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查明水位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6)提供各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承载力和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
10、7)进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对地基均匀性、地基基础方案等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建议适宜的持力层及合理的基础方案。如建议桩基础,应对桩型、桩长、桩端持力层、入岩深度和成桩可行性等提出建议。(8)分析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9)查明地下水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深和分布,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和水力联系。(10)其他未尽事宜按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相关要求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I5-31-20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T15-38-2019);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2016);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11、(DBJ/T15-60-2019);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94-2013);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2-2021)。1.4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收集到的资料,结合本工程规模、结构及特点,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3.1.4条判定:拟建建筑重要性等级属二级,场地等级属二级,地基等级属二级,勘察等级为乙级,但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72-2017)表3.0.2,拟建宿舍为221F,为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的高层建筑,勘察等级为甲级,综合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12、属甲级。1.5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1.5.1 5.1勘察方法根据规范及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主要采用工程钻探、现场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抽水试验及剪切波速测试等)和室内岩、土、水试验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钻孔布置及深度要求:本次详细勘察共布置钻孔126个,孔距一般不大于24m,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其中:取土试样孔64个,超过钻孔总数1/3;所有钻孔均进行了标贯试验,控制性钻孔64个,钻孔深度要求钻入中风化岩不小于6m,鉴别孔勘探孔62个,钻孔深度要求钻入中风化岩不小于4m。1.5.2 勘察程序本次详细勘察工作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设计,承接任务后,我公司配备了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强有力的技
13、术队伍。主持勘察工作的有本专业的高级工程师及工程师3人,承担钻探工作的为经验丰富的技师和技术工人,并配备地质工程师专职编录:试验室和专项测试队伍均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良好的业绩。为高质量完成该项目勘察,钻探施工前我公司在踏勘的基础上,认真搜集并分析已有资料、制定了勘察大纲与详细的勘察方案,并经业主和设计复核同意后实施。勘察工作中,我公司进行了事前的技术与安全交底与指导,勘察野外期间,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的要求,安全进行钻探施工和岩、土、水样的采取与现场原位测试等工作。野外期间进行了中间检查,并在野外钻探等外业完成前进行了野外竣工验收。整个外业作业完全按勘察纲要与方案要求进行,遇有影响地基基础
14、方案的地层变化及时与设计和业主沟通,微调勘察方案。整个勘察外业期间,无任何安全与质量事故发生。随后,转入室内岩、土、水测试和报告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编制工作。1.5.3 工程地质钻探及取样工程钻探选用履带式XY-IB型工程钻机,采用套管及泥浆护壁跟管钻进、双层岩芯管取芯、合金与金刚石钻头钻进的钻探工艺。IH级原状士试样采取方法:硬塑黏性土采用双管单动回转取样器重锤少击法采取,可塑与采用薄壁取样器压入法采取;岩石试样在岩芯中选取。1.5.4 现场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选择标准贯入试验和波速测试。室内试验包括土工试验、岩石抗压试验、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此外,本次勘察选取2个钻孔进行抽水试验,以求
15、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标准贯入试验(SPT)采用自动脱钩导向系统,穿心锤重63.5kg,落距76cm,试验时先将标贯器贯入15cm,然后分别记录每贯入IOCnl锤击数,累计30Cm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2。剪切波速测试:采用单孔地面激振、三分量检波器测试。为取得土层沿深度各测点的剪切波速数据,采用速度检层法对本场地的工程地震钻孔进行测试,沿孔深每一土层界面设一个测试点,厚度大于2m的土层,一般每隔2m左右设一个测试点,测得的剪切波速是钻孔内相邻二测点中间土层的平均剪切波速。抽水试验:抽水孔的选择由设计和勘察单位共同确定,原则上选取现状地面相对较低,含水层标高位于地下室顶、底面标高之间的钻孔
16、。本次抽水试验钻孔为ZK105和ZK121两个钻孔。采用单孔稳定流抽水,抽水孔抽水时观测抽水孔的水位变化情况。根据现场实验数据,绘制各试验孔Q=f(t),S=f(t)曲线图,按DUPUit公式,分别计算渗透系数K和影响半径Ro室内试验为我司实验室承担并完成了本工程的室内试验工作。主要进行了常规土工试验、颗粒分析、直翦快剪及岩石抗压强度测试,并进行了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等。1.5.5 勘察完成工作量与勘察质量评述本次勘察野外钻探自2023年5月13日开始,2023年至5月25日结束。实际完成钻孔126个,总进尺5305.85mo本次勘察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详见下表:助察主晏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衰1.1序号
17、项目统计单位工作量承担部门1钻探及取样钻探(跟管钻进)而孔5305.85/126工程部钻探队2土样件165工程部钻探队3岩样组31工程部钻探队4水样组2工程部钻探队5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次757工程部钻探队6地基土剪切波测试孔16深万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完成7抽水试验孔2的关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完成8室内试验常规土工试验件165貂关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完成9直剪快剪组165IO土的易溶耗含量件211岩石抗压试验组3112水质分析(简分析)组213工程测量钻孔放样与高程测量点126工程部测量物探组14水文观测地下水位埋深孔126工程部钻探队勘察工作质量总体评价:本次勘察进程各环节均符合本公司质量
18、管理文件要求,各项工作、工作量及工作深度满足勘察规范深度和设计要求,所获得的岩土工程资料齐全、数据准确,可作为设计和施工依据,满足设计和施工单位的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求。1.6 其他说明(1)勘探点测量采用广州2000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采用RTK移动GPS对钻孔进行了定位与高程测量。测量控制基准点由业主提供,点号及坐标高程见下表:测量基准点一览表表1.2点号XYHAl2575345.490467177.80710.96A22575551.088467184.08312.72A32575796.201467068.91614.05(2)本报告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为实测击数,如果用修正击数N,
19、另有注区内未见区域性构造通过,其附近的地质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附近断裂对本建设工程无大的不良影响,对场地建筑的影响相对较小(见下页图2.2)。I.第四索2.上自晓绘一下第:.秦3.南海下第二系一第四系4.喜山期火山省5.M.h三fii6.晚更新世活动断矍7.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莉尔内妃活动或活动时代不明断裂9.推滞断裂10.jEHife!11.逆斯星12.走沿断房13.14.M,6.O-6.9馈地表度中15.MQ-5.9级地膜戕中16.M.74.9皴地震震中17.温泉山弗点18.1ft!埼地Fl杯集一怖州断裂带.F2廉江f比断裂带.F3四会一吴川断裂带、F4在城一海段新装帝、F5他城一金勒断
20、裂带、F6翠亨一出头断裂密、F7广州一从化断裂带、FS邵武一河海断裂等、F9黛金一博野断代带、FlOiXiiI-五牛断裂带.FU政和一海*断裂带.FI2横蜂禽一下川岛断裂、FBWfjR.FI4白Ie-沙溶断裂带、FlS西江断裂带、FW银泄潮断裂桁、FI7那整一In海海断烫带.F18卞头河断?JflhF19大东山一贵东Iffia(帝、Fa)怫冈一本艮断裂带及清运一女流新装借、F21救物岭一罗浮山断裂南、F22滨海断裂曲近场区地质构造简图2.3气象水文广州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雷暴频繁等特征。年平均气温21.9。年内以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8.4;1月份
21、最低,平均气温在13C以上。多年极端最低气温OC(1957年2月11日),最高39.IC(2004年7月1日)。全年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725.7Innb平均相对湿度为77,其中,4至9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2.设,兼受台风袭扰;明。2场地环境条件2.1 自然地理与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电子五所东侧,信达南路起点附近,空气指数优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地貌单元属冲枳平原地貌单元,场地基本平整,地形平坦,地面标高10.6114.09m,最大高差3.48m。2.2 区域地质构造广州地质构造上属于华南准地今粤中褶断束的中一新生代盆地,深部构造属于东西向的广州一信宜坳陷。沉积盖层
22、可分为加里东构造层、华力西一印支构造层和燕山一喜马拉雅构造层。加里东期的志留纪末造山运动使下古生界形成北东向和东西向的褶断和块断。华力西一印支期仍以广泛的复式褶皱为主,广州北部石炭一二迭系均被卷入,形成北东2030的复式褶皱和断块。燕山期有规模较大的断块和岩浆侵入并伴有宽展的褶皱,形成广泛的数百米厚的白垩系红层建造,充填了广州一带的断陷盆地。喜马拉雅运动以褶断为主,形成西部属于第三纪的三水盆地。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具有盆地式沉积格局的三角洲,区域分布的地层主要有:(1)第四系(Q)地层,按其成因类型分为残积层、冲洪积层,冲积海积层和海积层;(2)第三纪红层盆地(三水盆地),主要由白垩系砂岩、花岗岩
23、、页岩和砂砾岩组成;(3)燕山期花岗岩(丫52(3)与下古生界变质岩(PZ1)。据区域地质调查,切割广州基岩的断裂构造有北东向的广从断裂、近东西向的瘦狗岭断裂和北西向的清泉街断裂、狮子洋断裂等,以上断裂在新构造运动时期的活动表现为多期性,但主要活动于晚更新世及以前,晚更新世以来虽仍有一定的活动性,但进入全新世后,特别是在全新世晚期活动已明显减弱,不属于发震断裂,可不考虑断裂的近场效应影响。10月至翌年3月为旱季。年平均蒸发量1244.3mm。台风和雷雨盛行也是广州气候的一个显著特征。台风盛行7、8、9三个月,雷雨盛行6、7、8月。台风造成的最大风力可达12级,造成的暴雨一日可达300mm。平均
24、一年中台风中心路径接近广州的达67次,雷雨日数平均51天。广州市位于东江、北江和西江的下游,珠江三角洲的中北部。全市河流归属珠江水系与东江水系。其中东北部以山区河流为主,主要河流有流溪河、增江和白泥河;南部为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主要为西江、北江、东江下游水道和珠江前、后航道交织组成的河网。珠江、东江和流溪河在本区交汇,经狮子洋入海,是区域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系发育,水网密布,分布有大中小河流34条,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之一。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11b涨潮最大潮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OOmo3场地工程
25、地质条件3.1 地层岩性及野外特征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分布的地层包括人工填土层(Q”)、第四系冲积层(Q,)及第四系残积层(Q,),基岩为燕山期(丫)花岗岩。自上而下描述如下:1 .1.1人工填土(Bl)素填土:黄褐色、褐黄色、灰褐色、褐灰色,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及砂组成,不均匀含碎石,大部分地段底部为耕土,局部含植物根系,部分地段混有淤泥质。本层作标贯试验46次,实测击数值范围47击,修正后击数范围3.86.7击,平均4.7击,标准差0.835,变异系数0.176,修正系数0.955,标准值4.5击。此层在场地普遍分布,所有钻孔均遇见,层厚1.207.20m,平均厚度2.85m:顶面埋深均为
26、0.00m;顶面高程10.6114.09m,平均12.70m。本层取土样19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详见“士工试验报告”及“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3 .1.2第四系冲积层(QaI)粉质黏土I:灰褐色、褐灰色、灰黄色、黄褐色、白灰色、灰红色、褐红色,湿,可塑为主,主要由粉粘粒组成,粘性一般,韧性中等,干强度较高,不均匀含大量砂,局部含腐木。本层作标贯试验189次,实测击数值范围614击,修正后击数范围512.4击,平均7.9击,标准差1.634,变异系数0.206,修正系数0.974,标准值7.7击。此层在场地广泛分布,场地内除ZK5、ZK37、ZK44、ZKlo4、ZKII3、ZKlI6、ZKl2
27、1、ZKI23、ZK124以外,其它各孔(共117个)均有揭露,层厚1.2017.IOm,平均厚度8.34m;顶面埋深1.207.20m,平均2.88m;顶面高程5.8812.40m,平均9.84%本层取土样38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详见“土工试验报告”及“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淤泥质土牌灰褐色、灰黑色,饱和,流塑,主要由粉粘粒组成,粘性较强,韧性较好,干强度较高,稍具腥臭味,大部分地段不均匀含腐木。本层作标贯试验10次,实测击数值范围23击,修正后击数范围1.62.9击,平均2.1击,标准差0.469,变异系数0.22,修正系数0.871,标准值1.9击。此层在场地零星分布,仅在ZK20、ZK
28、27、ZK30、ZK37、ZK81、ZK82、ZK84、ZKlo4、ZKII3、ZKII6、ZKI21、ZKl23、ZK124(共13个)号孔有揭露,层厚O.704.70m,平均厚度2.00m;顶面埋深1.308.20m,平均4.62m:顶面高程5.0010.47m,平均7.94mo本层取土样8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详见“土工试验报告”及“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细砂s:灰褐色、黄褐色、褐黄色、灰黄色、褐灰色、灰白色,饱和,松散稍密,主要由细砂组成,次为中砂及粉砂,局部变相为砾砂,级配较差。本层作标贯试验7次,实测击数值范围814击,修正后击数范围6.5-12.1击,平均8.8击,标准差2.127
29、,变异系数0.241,修正系数0.822,标准值7.3击。此层在场地零星分布,仅在ZK5、ZK44、ZK64、ZK71、ZK73、ZK85、ZK94、ZK98、ZKlO3、ZKllO(共10个)号孔有揭露,层厚1.OO3.80m,平均厚度2.10m;顶面埋深2.3013.80m,平均6.99m;顶面高程-1.13I1.70m,平均5.17m。本层取土样10件,颗粒分析及定名详见“士工试验报告”。中粗砂,:灰黄色、白灰色、褐灰色、褐黄色、黄灰色、褐红色,饱和,稍密中密,主要由中粗粒石英颗粒组成,局部变相为砾砂,级配较好,含少量粘粒。本层作标贯试验15次,实测击数值范围1322击,修正后击数范围1
30、0.416.6击,平均13.6击,标准差1.864,变异系数0.137,修正系数0.937,标准值12.7击。此层在场地小部分分布,仅在ZKl、ZK3、ZK4、ZK6、ZK9、ZKI2、ZKI5、ZKl8、ZKI9、ZK21、ZK23、ZK24、ZK26、ZK30ZK34、ZK36、ZK45、ZK58、ZK62、ZK66、ZK70、ZKlO5、ZK108(共26个)号孔有揭露,层厚1.007.OOm,平均厚度1.94m;顶面埋深4.1015.80m,平均9.73m;顶面高程-2.239.88m,平均3.4711u本层取土样10件,颗粒分析及定名详见“土工试验报告”。粉质黏土8:灰褐色、褐灰色、
31、白灰色、灰黄色、褐黄色、灰红色、褐红色,湿,可塑,局部偏软,主要由粉粘粒组成,粘性一般,韧性中等,干强度较高,不均匀含腐木。本层作标贯试验26次,实测击数值范围614击,修正后击数范围4.8I1.8击,平均8.5击,标准差1.724,变异系数平204,修正系数平931,标准值7.9击。此层在场地小部分分布,场地内在ZK1、ZK3、ZK5、ZK9、ZKI5、ZK18ZKI9、ZK20、ZK21、ZK23、ZK24、ZK27、ZK34ZK37ZK44ZK45、ZK58、ZK84ZK94ZK98、ZKlo4、ZKII3、ZKII6、ZKI21、ZKI23、ZK124号孔(共26个)有揭露,层厚1.0
32、0-13.30m,平均厚度5.60m:顶面埋深2.70-14.00m,平均7.07m:顶面高程-0.809.27m,平均5.76m。本层取土样10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详见“土工试验报告”及“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粗砂6:白灰色、灰黄色、灰褐色、黄褐色,饱和,中密为主,局部密实,主要由粗粒石英颗粒组成,次为中砂,局部变相为圆砾,级配较好,含少量粘粒,局部含较多贝壳。本层作标贯试验6次,实测击数值范围1822击,修正后击数范围13.617.9击,平均15.5击,标准差1.713,变异系数0.111,修正系数0.909,标准值14.1击。此层在场地局部分布,仅在ZKl、ZKI5、ZKI8、ZK20、
33、ZK2kZK24、ZK27、ZK37、ZK81、ZK82、ZKlO4、ZK121(共12个)号孔有揭露,层厚0.703.10m,平均厚度1.64m;顶面埋深7.8015.60m,平均12.31m;顶面高程-2.356.28m,平均0.8Omo本层取土样6件,颗粒分析及定名详见“士工试验报告”。4 .1.3第四系残积层(Ql)砂质黏性土:褐黄色、黄褐色、灰褐色、褐红色、红褐色、灰黄色,湿,硬塑为主,局部可塑,为基岩风化残积土,以粉粘粒为主,遇水易软化、崩解,含砂。本层作标贯试验208次,实测击数值范围14-39击,修正后击数范围10.4-27.9击,平均17.9击,标准差4.229,变异系数0.
34、237,修正系数0.972,标准值17.4击。此层在场地广泛分布,场地内除ZKl5、ZKI8、ZK47、ZK52、ZK55、ZK56、ZK63、ZK95、ZKII2、ZKll4、ZK125以外,其它各孔(共115个)均有揭露,层厚2.20-22.80m,平均厚度10.58m;顶面埋深3.6019.30m,平均12.45m;顶面高程-6.197.32m,平均0.26m。本层取土样34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详见“土工试验报告”及“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5 .1.4燕山期(Y)花岗岩本次勘察揭露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三带。全风化花岗岩I:褐灰色、黄褐色、褐黄色、灰褐色,岩石已完全风化呈坚硬土状,原岩结
35、构可辨,干钻可钻进,岩芯遇水易软化、崩解,部分地段揭露有强风化岩夹层。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V级。本层作标贯试验126次,实测击数值范围4064击,修正后击数范围27.745.9击,平均32.7击,标准差4.15,变异系数0.127,修正系数0.981,标准值32.1击。此层在场地广泛分布,场地内除ZK2、ZK5、ZK38、ZK41、ZK50、ZK62、ZK67、ZK74、ZK75、ZK92ZK94、ZK96、ZK98、ZK99、ZKlOkZKlo4、ZK109ZKU0、ZK126以外,其它各孔(106个)均有揭露,层厚1.5OIn14.7Onh平均6.47m;顶面埋深6.0Onl37.60m,平
36、均22.25m;顶面标高-24.585.33m,平均-9.48m。本层取土样15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详见“土工试验报告”及“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强风化花岗岩2:褐黄色、黄褐色、灰褐色、褐灰色,岩石已强烈风化,矿物成分显著变化,岩芯主要呈土状、半岩半土状,局部呈岩状,手可掰断,岩质极软,遇水易软化、崩解,中下部不均匀含较多碎块状及块状中风化岩。属极破碎的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V级。本层作标贯试验124次,实测击数值范围7090击,修正后击数范围46.464.5击,平均52.5击,标准差3.26,变异系数0.062,修正系数0.99,标准值52.0击。此层在场地普遍分布,所有钻孔均遇见,层厚
37、0.4OIn29.40m,平均8.52叱顶面埋深9.7Om40.80m,平均27.86m;顶面标高-27.082.87m,平均-15.15%本层取土样12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详见“土工试验报告”及“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中风化花岗岩麻黄色、青灰色、灰青色、灰色、白灰色,岩石中等风化,偏微风化,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矿物组成,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局部裂隙稍发育,岩芯多呈短柱状,局部呈块状、碎块状。本层取样进行饱和单轴抗压试验,抗压强度20.4056.20MPa,平均值37.89MPa,标准值34.52MPa0属较破碎的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Iv级。此层未揭穿,所有钻孔均遇见,层厚4.00-
38、8.40m,平均5.73m;顶面埋深13.8Oin56.20m,平均36.38m:顶面标高-42.83T.23m,平均-23.68m。上述各地层的空间分布及野外特征详见附图“工程地质剖面图”与“钻孔柱状图”。孤石球状风化是花岗岩地段比较突出的一个特殊地质现象;岩石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或由于岩体风化不均一而最终形成球状风化体;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在地表呈单个零星分布、线状分布、或群体分布,在地下表现形式主要为在残积土、全风化岩带、半岩半土状或坚硬土状强风化岩带(不包括碎块状强风岩)中可
39、能夹有中、微风化的球状风化“孤石”;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在垂直风化剖面上具有“上小下大,上多下少”的总体分布趋势,球状风化体的大小受局部岩性条件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场地范围内局部地段可能大量分布花岗岩球形风化体,孤石分布很不规律,很可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导致施工困难(断桩、增加施工成本)、上部结构失稳(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场地内共2个钻孔揭露到孤石,其位置在强风化花岗岩,见孤石率1.59%,其分布及厚度详见下表3.1,从本次勘察揭露的孤石情况看,孤石分布规律不明显,其大小不一、埋深不一,风化程度均为中风化状。孤石分布情况一览表表3.1层号岩土名称孔号层厚(m)顶面埋深(m)底面埋深(m)顶面
40、高程(m)底面高程(m)4-a孤石ZK60.7031.8032.50-18.23-18.934-a孤石ZK241.3028.5029.80-15.30-16.60统计数22222最小值0.7028.5029.80-18.23-18.93最大值1.3031.8032.50-15.30-16.60平均值1.0030.1531.15-16.77-17.773.2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1)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为查明地基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对钻孔采取的165件土样、31件岩样进行了室内试验,并进行了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土工试验除常规项目外,还进行了直接快剪等特殊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采用上节
41、划分的工程地质层作为岩土统计单元,对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指标进行分项统计。统计前先剔除个别明显不合理偏值,再采用GrUbbS准则判别非代表性数据并对其予以剔除。统计分别给出了样本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再根据样本数的不同给出标准值。(2)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根据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与岩石抗压试验结果,各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结果见附表“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及“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详见表3.Io岩石饱和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表3.1地层编号岩土名称试验条件及项目数据个数(n)基本值标准Yc变异系数计正数r统修系Y标准值frt最大值最小
42、值平均值个MPaMPaMPaMPa3中风化花岗岩饱和状态3156.2020.4037.8910.8410.2860.91134注:统计修正系效YS=1(嗡一其中的士按最不利原则选取一号3.3 水文地质1.1 .1地表水场地内及附近无地表水分布。3.3 .2地下水场地处区域地下水的径流排泄区。场地地下水按赋存介质与条件的不同分为上层滞水、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三类。场地处区域地下水的径流排泄区。场地地下水按赋存介质与条件的不同分为上层滞水、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三类。(1)上层滞水:赋存于素填土(层序号)中,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与地表水渗入补给,靠自然地表蒸发径流排泄为主,其水位变化较大,无统一自
43、由水位,水位随大气降水及地表排水强度波动。一般为季节性含水,雨季含水,旱季干涸,最大变幅1.01.5m0(2)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冲积层与残积土孔隙中,属潜水一微承压水类型。粉质黏土(层序号I)、粉质黏土(层序号5)、砂质黏性土(层序号)透水性弱,为微-弱含水层;细砂(层序号3)、中粗砂(层序号J、粗砂(层序号6)水量较丰富,为中等强透水层,富水性较好;淤泥质土(层序号2)自身饱水,透水性差,相对隔水。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上游第四系孔隙水侧向径流补给,水量及水位变幅主要受季节和降水量的影响而波动,水位变化受季节和降雨量影响较大。(3)基岩风化裂隙水:赋存于花岗岩风化带风化与构造裂隙中,其径流
44、、补给规律及涌水量大小受地质构造及岩石节理裂隙和地形地貌所控制,并接受上部土层孔隙水渗透补给,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因而,裂隙水与上层的孔隙水水力联系密切,但裂隙水富水性相对较弱,向下游和深部运移排泄。本次勘察钻探施工时,测得钻孔初见水位埋深O.103.OOm,全场地钻孔终孔24小时后,实测稳定水位埋深O.303.20m,标高介于8.6112.29m0据本区经验和有关实测资料,场地地下水最大年变幅1.01.5m受勘察施工用水的影响,本次勘察所测地下水位是勘察期间的水位,不能代表本场地的长期稳定水位,更不是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内可能产生的最高水位。3.3.3地层渗透性1、土层的室内渗透系数根据本次勘
45、察结果并结合地区经验,场地各地层的渗透系数建议值见表3.2。岩土层渗透系数建议值表3.2地层名称渗透系数k(c11s)渗透性等级人工填土素填土2.45E-04中等透水第四系冲积层粉质黏土I9.89E-06微透水淤泥质土/1.I9E-06微透水细砂,5.60E-03中等透水中粗砂,9.58E-03中等透水粉质黏土31.32E-05弱透水地层名称浅透系数k(cms)渗透性等级粗砂Ii2.93E-O2强透水第四系残枳层砂质黏性土1.02E-04中等透水燕山期(Y)全风化花岗岩I2.53E-04中等透水强风化花岗岩:3.50E-04中等透水2、土层的抽水试验成果本次抽水试验采用单孔稳定流抽水,抽水孔抽水时观测抽水孔的水位变化情况。正式试验前,通过试抽水试验,了解到本场地地层整体含水性和渗透性一般,故本次试验决定采用稳定流量、大降深(一次降深,最大降深超过拟开挖基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