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含解析).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20753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含解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学习目标】1 .阅读教材,简述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吸收的过程。2 .阅读教材,简述中华文化传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程。3 .结合史料,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学习重难点】重点:1.了解中华文化吸纳外来文化的基本史实,分析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理解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2.了解中华文化对外辐射和传播的基本史实;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和世界意义。难点: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预习新知】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 .佛教的本土化历程及影响历程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

2、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影响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2 .西学东渐(1)明清时期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

3、廷筠、方以智等人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 .中华文化对亚洲的影响公元前4世纪一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2)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

4、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4)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5)14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2 .中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1)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造纸术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5、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创造了条件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3)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巩固训练】1.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历史的哲学。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材料体现了()A.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

6、B.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C.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D.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2.日本学者山鹿素行(16221685)按照中国朱子小学的模式写成武家教科书武教小学,目的是把武士子弟培养成正行正知,符合武士道标准的有用人才,并强化武土实践道德的自觉性。这反映出日本()A.强化武士忠君观念B.善于学习先进文化C.重视国民小学教育D.以理学为正统思想3.372年,高句丽设立太学,作为国家的教育机关,以传播汉学为主要内容。8世纪,日本仿效唐代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国学,学习史记汉书礼记尚书等中华传统经典著作。这反映了()A.华人移民的历史贡献B.东亚各国文明的相互交融C.中华文明的辐射作

7、用D.东亚政治一体化趋势加强A.大化改新全面学习中国文化4.下图为汉字楷书、草书与日文平假名的对照图。该图可直接印证()B.日文平假名与汉字草书的联系C.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D.日本全面学习中国的书法艺术5.1873年,华衡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6.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颍、程颐兄

8、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7,明后期,传教士利玛窦与徐光启共同翻译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其创立的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等名词一直沿用至今。这表明()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B.基督教主动融入中国社会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D.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产生8 .伏尔泰把赵氏孤儿中的儒家思想加以修改,使之为他的启蒙主义思想服务。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以司马迁”贫富之道,莫之夺予”“物盛则衰,时极而

9、转”的思想,论述自由竞争与价格波动。这说明()A.文明需要互鉴,文化需要交流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普适性C.启蒙思想的源头是孔子的思想D.借用中国学术成近代西方风潮9 .由古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经过长时间的本土化发展,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佛教的中国化,是一个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吸收、磨合的连续的整合的过程。这说明()A.印度佛教文化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B.中国儒家尊宗敬祖的观念消失殆尽C.中华文化有强大的接纳力和融合力D.中外文化进行了平等的交流和对话10 .公元646年(大化二年),某国颁布诏令,正式开始改革。其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废除部民制,实行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确

10、立封建土地国有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这个国家是()A.日本B.越南C.瑞典D.朝鲜参考答案1 .答窠:A解析:本题考查王阳明的思想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选择A: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维新志士利用王阳明的思想,使其成为反抗封建幕府统治的思想武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排除B:阳明学在日本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体现“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排除C:材料体现日本明治维新志士利用中国的儒家学说开展反封建斗争,但不能说明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C项表述绝对。排除D:阳明学说只是被日本维新志士吸收利用,并非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2 .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按照中国朱子小学的模式写成武家教

11、科书武教小学”,可以看出日本通过学习中国儒家文化,培养人才,加强武士道德修养,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日本对中华文化的学习,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日本对武士子弟的培养和教育,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学习儒家文化,不能得出以理学为正统思想,排除D项。故选:Bo3 .答案:C解析:材料“日本仿效唐代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反映出中华文化对高句丽、日本等地的辐射作用,反映出中华文明圈的形成,C项正确;材料内容反映的是高句丽、日本等地学习中华文化,不是华人移民向外传播中华文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化对高句丽、日本等地的影响,而不是相互交融,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东亚地区政治一体化,这一说法也与史实不

12、符,排除D项。故选:Co4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字对日本的影响。选择B:根据图片可知,汉字楷书、草书与日文平假名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日文平假名受到汉字的影响而成。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大化改新并没有全面学习中国文化。排除C:日本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并不是一脉相承。排除D:材料表现的是日文平假名受到中国汉字的影响,不是日本全面学习中国书法艺术。5 .答案:C解析:1873年,中国处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之中,同时处于向近代化迈进的社会变革之中,赖尔关于地质进化过程的理论与中国当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因此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故C项正确,排除A、B两项。赖尔的这一理论

13、并未动摇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故D项错误。6 .答案:B解析:二程将“觉”“悟”二者圆通,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这些都反映了北宋时儒学与佛教的融合,故选B。材料中儒学与佛教的融合,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排除A;程颐、程颍时期的理学还未成为官方正统哲学,排除C;阳明心学形成于明朝,排除D。7 .答窠:A解析:据材料可知,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古希腊数学家的几何原本,创立了一些中国传统科技中没有的新名词,并沿用至今,可见其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故选A。传教士与徐光启共同译书并不意味着基督教主动融入中国社会,排除B;据所学,明朝后期的西学东渐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并未开启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排除C;

14、近代科学技术产生于近代欧洲,鸦片战争后逐渐传入中国,排除D。8 .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伏尔泰和。亚当斯密二人均对中国文化进行借鉴,说明的是文明需要互鉴,文化需要交流,A项正确;B项错在“普适性”,排除;儒家思想起源要比启蒙思想早,排除C项;D项错在成为风潮,排除。故选A项。9 .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佛教传入中国后,不断本土化,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体现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接纳力和融合力,C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0 .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可知,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诏令,正式开始大化改新,其模仿唐朝律令制度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A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