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21580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猴子下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猴子下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猴子下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猴子下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猴子下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猴子下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猴子下山.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1年*月*H课时一课时科目语文课型讲授课课题小猴子下山教学时间45分钟授课教师使用教材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标解读课文通过小猴子下山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的过程,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最后以小猴子空手回家来结束,说明了做事应该一心一意,目标不明确只会一无所获。语言浅显易懂,图文并茂,适合少儿的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过程主要围绕课文中的生字词以及小猴子的动作比如掰、扛、摘、彭、抱、追等这些词来让同学们了解小猴子在下山的过程中做了什么事情,小猴子的动作是怎样的其次通过小猴子下山的经历让同学们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目标明确,三心二意只会一无所获的道理。学情分析小猴子下山是

2、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故事浅显易懂,符合小孩子的心理年龄特征,并且寓意深刻能够让小朋友们在故事的背后深刻反思出做人的道理。我在设计课件的时候除了生字词的引导和口语的训练等方面,将故事的寓意也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来给学生讲解,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做人的道理。一年级的同学大都在七岁左右的年龄,所以课堂上他们的注意力不会维持了很久。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通过教案的设计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引导他们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设计理念教学过程充分符合小孩子的心理、年龄以及思维方式,用小游戏、儿童化的语言来让小朋友与课堂更加的贴近。在这些游戏中,让孩子们掌握并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以

3、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学会语言的表达以及复述故事的口语能力。教学重点(一)掌握“猴”、“掰”、“蹦”等生字词(二)学会“又()又()”形式词语的使用(三)从小猴子下山的经历学会做事的道理(四)带着感情,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并会说“又()又()形式的对话。难点教学准备教师:电脑媒介、教材、课件、高清图片学生:教材、手机或电脑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导入】:兴趣出发引出课题(一)同学们好大家有没有去过动物园呢?那动物园里都有什么小动物呢?对啦!有的小朋友说动物园里有小猴子。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小猴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

4、这只小猴子身上的一个故事小猴子下山(二)教师提示易错字,“猴”是反犬旁,“侯”中间没有“竖二“山”先写两边后中间。(三)师生齐读课题(一)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回答.(二)注意老师讲解的问题,注意的字词(三)和老师齐读课题。以小孩子的兴趣点出发讲解的课题。重点讲解课题中出现的生字词,教会学生这些生字词的笔画和构成。活动二【了解】:掌握情节记忆字词(一)教师提问:小猴子在下山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遇到不同的事物小猴子的反应是什么?(二)学生自读课文,老师提出自读注意事项,找出小猴子看到了什么以及描写小猴子看到这些事物的反应。圈出不认识的字词。(三)教师提问后,课件展示小猴子看到的东西:玉米、

5、桃子、西瓜、兔子,小猴子做的事情:掰、扛、摘、捧、抱、追(带拼音)(四)展示不带拼音的课件,锻炼学生记忆能力(一)学生自读课文,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小猴子在下山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事物?他做了什么以及小猴子看到这些事物的表现,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二)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学会生字词。在去除拼音后试着正确读出字词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故事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的总体意识,同时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要有针对的讲解,让学生更快掌握重点字词。发音。活动三【加强】:巩固提升清扫字词(一)教师讲解:小猴子在下山的过程中遇到的东西和它的动作是如何搭配的。(掰玉米、扛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摘西瓜、抱西瓜、追兔子)让

6、学生理解掰、扛、摘、捧、抱、追和不同的事物的搭配。(二)教师提问:找出课文中对于小猴子看到事物的描写。(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三)教师提问: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小朋友们有哪些不认识的字词?放出课件中的生字词(掰、结、扛、捧、满、摘、抱、蹦、跳、桃)补充讲解学生的问题。“掰”字两边不一样、“结”右边上部是“士”不是“土”、“满”“摘”“蹦”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跳”用脚,所以是“足”字旁、“桃”长在树上,所以是“木”字旁。(一)在自读课文的时候,找出小猴子,下山遇到的东西分别是玉米桃子西瓜以及兔子;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掰、扛、摘、捧、抱、追等这些词语和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的

7、不同搭配。(二)找出描写小猴子所看到的事物的描写: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三)初步掌握老师列出的生字词和自己不懂的生字词。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小朋友们对于动作和事物之间的搭配、又O又()形式的词语,以及生字词的掌握为重点。活动四【掌握】:活学活用举一反三(一)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字词组合,老师现在将小猴子的动作和它看到的事物分开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呢?课件展示打乱的字词:掰、扛、摘、捧、抱、追,玉米、玉米、桃子、桃子、西瓜、西瓜、兔子(二)通过刚才对课文的了解,我们知道作者在表现小猴子看到事物的时候用到了一些词语,比如;又大又圆、又大又多、又

8、大又红等。那么我们现在就用又O又O这个形式来造句。(三)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完之后,注意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作出评价、表扬以及更正等。(一)通过老师的引导正确掌握动作和事物之间的搭配关系,分别了解不同动作所使用的力气大小以及不同事物的重量来正确组合它们。(二)掌握“又O又()”的使用方法,用其他的词语造句。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于字词的掌握和运用,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动作和不同事物的搭配关系,用学会的新词语“又O又O”来造句。使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活学活用扩充知识面。对于学生的回答作出正确的评价,表扬或者更正,培养学生的自信意识。活动五【升华】:以小见大培养品质(一)我们了解了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也认识了

9、小猴子这位朋友,那么同学们觉得小猴子的性格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二)从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中我们学会了什么道理呢?(一)理解课文内容。养成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有始有终目标明确的良好品质;试着续写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二)总结从小猴子的故事中学到的道理。(一)在学完字词以后,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紧迫感。(二)通过故事的学习养成生活方面的良好习惯,做事要有始有终、持之以恒。6.课后作业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因为小猴子三心二意、目标不明确,所以他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但是同学们可不可以把故事再续写下去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续写的故事。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续写下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从中学会做事的道理。教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以字词的掌握为主,以小猴子下山为线索,引出需要学习的生字词,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字词。其反思中加入了互动环节和小朋友们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理清故事发展的前提下,了解生字词,并且最后可以从中学习到做事应该秉持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