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24192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统编教材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统编教材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统编教材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统编教材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统编教材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分类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但在古汉语里,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由者和也构成的判断句。由此变形组合的句式主要有:”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几种。这些句式,也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典型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陈胜者,阳城人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梁父即楚将项燕。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此诚危

2、急存亡之秋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汝是大家子。(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登高而招,博非加长也,而见者远。(4)表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如:一夫作难而七庙黑,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无标识的判断句如:刘备,天下枭雄。刘豫州王室之胄。2 .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承前省。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

3、公乃入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省略谓语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4)省略介词宾语如: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磐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6)介词自也可省略如:”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3 .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子顺序而言的,常见的文言倒装句式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

4、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译为:”等到不相信他的时候”。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它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良问日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种句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借助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时宾语放在介词前:如:王问:”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2)定语后置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这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工常见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

6、,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张老师的工作室(ID:PeterZhangEdu)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3)介词结构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介宾结构(状语)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1:

7、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例2:”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1: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例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例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译为用文字来记述”。例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

8、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渺渺兮予怀。4 .被动句被动句,是指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文言文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有两大类型:一是从语义上表示被动;二是借助一些表示背诵的词来表示被动。(1)从语义上表示被动即不用任何专门表示被动的词语来表示被动,主语的被动性质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例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例2: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例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2)借助某些词

9、来表示被动常见的用表示被动的词来表示被动的句子有以下几种:用介词被表示被动。例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例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例3:”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者,贞也。”(韩非子五漱)用见见.于.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例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与张仪。(史记楚世家)例3:臣诚恐见欺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例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前一个于表示被动)(师说)例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10、例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用为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例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例2:”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史记项羽本纪)例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固定句式1 .表示疑问(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沛公日: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亳不珍惜呢?)(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

11、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6)孰与.

12、,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工)蒋琬问日:”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2 .表示反问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

13、么.呢”怎么能呢?”)勾践日: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

14、这个危难呢?)(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8)非.欤?(可译为.不是.吗?)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宁耶?(可译为“哪里呢?)当时虽蔺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IO)顾哉?(可译为难道.吗?)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Il)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相如虽驾,独畏廉将军吗?廉颇蔺相如列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3 .表设问(1)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

15、(百仞高的山,载重的车能登上,为什么呢?是因为山势逐渐倾斜。)4 .表示感叹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日: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王变乎色日: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3)惟.耳!(可译为只是罢了!)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罢了!)(4)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为什么那么)吏呼一何怒!石壕吏亦哉(可译为也啊!

16、)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唉,这也真是隆重啊!(6).何如哉?(可译为该是怎样的呢?)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5 .表示揣度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等)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孔子说:冉求,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2)得无.耶,得无.乎,(可译为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兼表反问)”等)览物

17、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日:“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其.欤?(兼表反问)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巫医、音乐师和各种手工业者,是所谓上层人士所不与为伍的,现在他们的聪明智慧反而不如这些人,岂不是值得奇怪么!)(4)庶儿.欤?(可译为.或许.吧?)吾王庶几无疾病欤?(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6 .表示选择(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

18、如心中没有忧虑。)(2)欤(耶),欤(耶)?(可译为是还是.呢?)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岭记(3)其.其.也?(可译为是.还是.呢?)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7 .表陈述语气(1)无以、无从。(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寿毕,日: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祝酒毕,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作剑舞!)(2)有以。(可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袁州的百姓非常气愤,可是没有什么对付的方法。)(3)有所。(可译为有.的”(人、物、

19、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如今臣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极其卑微鄙陋,蒙受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之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人生各有些自己的兴趣,我独爱美习以为常。)(4)无所。(可译为”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现在进了关,财物没有什么取用,妇女没有谁受宠幸,这说明他的志气不小啊!)(6)比及(可译为等到的时候)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20、因之以饥绿,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统编教材特殊句式范例练习教材范例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清单一、判断句1 .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也”表示判断,“是也”译为“这是”2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荆轲刺秦王)“此也”表示判断,译为“这就是的事”。3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也”表示判断,“者(的人),也”译为“的人是”。4 .此天子气也。(鸿门宴)“此也”表示

21、判断,译为“这是”。5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者也”表示判断,译为“是”。6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不也”表示否定判断,译为“这不是”7 .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者也”表示判断,译为“是”。8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者也”表示判断,译为“是”。9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为”表示判断,译为“是J10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也”表示判断,”者(的人)也”译为“的人是”。11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所以者,也”表示分析原因的判断,译为“的原因是”。12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意念判断句

22、,“此”译为这是”。13 .汝是大家子(孔雀东南飞)“是”表示判断,译为“是”。14 .死生亦大矣(兰亭集序)意念判断句,译为“是”。15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也”表示判断,“是也”译为“这是”。16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者也”表示判断,译为“是”。17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此所以也”表示分析原因的判断,译为“这就是的原因”。18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也”表示判断,译为是。19 .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非也”表示否定判断,译为“不是”;”也”表示肯定判断,译为“是”。20 .非我也,兵也。

23、(寡人之于国也)“非也”表示否定判断,译为“不是”;”也”表示肯定判断,译为“是”。二、被动句1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戮没”含有被动意义,译为“被杀戮和没收”,2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见”表示被动,译为“被”。3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为”表示被动,译为“被”。4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为所”是为(之)所”句式的省略,表示被动。5 .骞朝谛而夕替(离骚)“替”含有被动意义,译为“被废弃(贬斥)”6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离骚)“解”含有被动意义,译为“被肢解”。7 .今日被驱谴(孔雀东南飞)“被”表示被动8 .为仲卿母遣(孔雀东南飞)“为”表示被动

24、9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于”表示被动10 .感斯人言。(琵琶行)“感”含有被动意义,译为“被感动”。11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为”表示被动12 .一夫作难而七庙照(过秦论)“藻”含有被动意义,译为“被毁坏了”。13 .不拘于时(师说)“于”表示被动14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于”表示被动15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见”表示被动16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见于”表示被动17 .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见”表示被动18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苏武传)“留”含有被动意义,译为“被扣留”。19 .绥王

25、等皆死,虞常生得。(苏武传)“生得”含有被动意义,译为“被活捉”。20 .皆为陛下所成就(苏武传)“为所”表示被动三、省略句1 .(烛之武)许之(烛之武退秦师)省略主语“烛之武”2 .(惠公)许君焦、瑕(烛之武退秦师)省略主语“惠公”3 .敢以(之)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省略介词的宾语”之(这件事)”4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省略介词后面的宾语“之(郑国)”5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烛之武退秦师)省略介词“于(在)”6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荆轲刺秦王)省略介词“以(用)”7 .(轲)欲与(之)俱(往)(荆轲刺秦王)省略主语“轲(荆轲)”、介词宾语“之

26、”和谓语“往”8 .沛公军(于)菊上(鸿门宴)省略介词“于(在)”9 .沛公欲王(于)关中(鸿门宴)省略介词“于(在)”10 .为(吾)击破沛公军(鸿门宴)省略介词的宾语“吾(项羽自称)”11 .(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省略主语“(项)良”和宾语”之(张良)”12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鸿门宴)省略宾语”之(沛公)”13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省略介词“于(在)”14 .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鸿门宴)省略宾语”之(樊哙)”15 .还军(于)霸上(鸿门宴)省略介词“于(在)”16 .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鸿门宴)省略介词“于(在)”17 .不可不蚤

27、自来谢(于)项王(鸿门宴)省略介词“于(向)”18 .加彘肩(于盾)上(鸿门宴)省略介宾短语“于盾”19 .(吾)十三能织素(孔雀东南飞)省略主语“吾”20 .(汝)便可白公姥(孔雀东南飞)省略主语“汝”四、倒装句(一)状语后置句1 .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于晋)无礼2 .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于楚)贰3 .佚之狐言于郑伯(烛之武退秦师)(于郑伯)言4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于君)有益5 .常痛于骨髓(荆轲刺秦王)(于骨髓)痛6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于项羽)言7 .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于)关中)欲王8 .具告以事(鸿门宴)(以事)告(之)9 .良曰:

28、“长于臣。”(鸿门宴)(于臣)长10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于此)复见将军11 .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于台阁)仕宦12 .亦自缢于庭树(孔雀东南飞)(于庭树)自缢13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14 .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于怀)喻之15 .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集序)(于斯文)有感16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17 .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于东山之上)出18 .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于斗牛之间)徘徊19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于江渚之上)渔樵20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于其址)舍(

29、二)宾语前置句1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疑问句宾语前置,“何厌之有”即“有何厌”2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介词结构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3 .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疑问句宾语前置,“何如”即“如何”4 .客何为者?(鸿门宴)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为”即“为何”5 .何辞为?(鸿门宴)疑问句宾语前置,“何辞”即“辞何”6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疑问句宾语前置,“何操”即“操何”7 .沛公安在?(鸿门宴)疑问句宾语前置,“安在”即“在安”8 .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介词结构宾语前置,“秋以”即“以秋”9 .不吾知其亦已兮(离骚)否定句宾语前置,“不吾知”即“不知吾”10

30、 .何言复来还11 .誓天不相负12 .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宾语前置,“见录”即“录见”13 .何以解忧(短歌行)介词结构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14 .而今安在哉(赤壁赋)疑问句宾语前置,“安在”即“在安”15 .何为其然也(赤壁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为”即“为何”16 .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否定句宾语前置,“未有之”(孔雀东南飞)疑问句宾语前置,“何言”即“言何”(孔雀东南飞)否定句宾语前置,“不相负”即“不负相”17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否定句宾语前置,“不知句读,不解惑”18 .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结构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19 .君何以知燕王

31、(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结构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20 .何以过陵(苏武传)介词结构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三)定语后置句1 .群臣侍殿上者(荆轲刺秦王)(侍殿上)之群臣2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太子及(知其事)宾客3 .秦王购之金千斤(荆轲刺秦王)(千斤)金,定语后置句/(以)“千斤金”,省略句/(以)千斤金)购之,状语后置句4.高余冠之岌岌兮(离骚)(岌岌)之余冠5.长余佩之陆离(离骚)(陆离)之余佩6.仰观宇宙之大(兰亭集序)(大)之宇宙7.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盛)之品类8.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茫然)之万顷9.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有吹洞箫)之客10.蚓

32、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利)爪牙,(强)筋骨(四)谓语前置句1.渺渺兮予怀(赤壁赋)予怀渺渺五、固定句式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以为”表示方式手段,译作“把当作”2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有以”表示动作的方法,译作“有用来的办法”3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荆轲刺秦王)“无以”表示动作的方法,译作“没有用来的办法”4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荆轲刺秦王)“所以”表示原因,译作“的原因”5 .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岂哉”表示反问,译作“难道6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荆轲刺秦王)“所以”表示原因,译作”的原因”7 .然则将军之仇报(荆轲刺秦王)

33、“然则”表示假设,译作“既然这样,那么”8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无以”表示动作的方法,译作“没有用来的办法”9 .将军岂有意乎?(鸿门宴)“岂乎”表示揣度,译作“是否呢”10.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岂乎”表示反问,译作“难道吗?”11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岂乎”表示反问,译作“难道吗?”1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者也”的判断句中套用了表示原因的固定句式“所以”,译作”的原因是”13.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无所,无所”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没有被,没有被”14 .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孰与”

34、表示选择问,译作“与相比,哪一个更”15 .何辞为?(鸿门宴)“何为”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呢”16 .且为之奈何?(鸿门宴)“奈何”表示疑问,译作“把怎么样”17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其乎”表示反问,译作“难道吗?”18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何也哉”表示反问,译作“哪里呢!”19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此也”的判断句中套用表示原因的固定句式“所以”,译作“这就是的缘故(原因)”。20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或,或”表示并列,译作“有的,有的”教材范例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清单专项练习选择题1 .句式

35、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何厌之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其无礼于晋2 .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微去之力不及此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彼且恶乎待哉A.田园将芜胡不归B.都督阎公之雅望C.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阑者D.今臣亡国贱俘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C.悟己往之不谏D.莫之天阑者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报任安书A.请辞于军(柳宗元段太

36、尉逸事状)B.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C.大王来何操司马迁鸿门宴D.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6 .根据句式特点,下列各句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高余冠之岌岌兮(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阕者(3)之二虫又何知之不知(5)莫之能御也(6)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7)蚓无爪牙之利一羽之不举(9)百姓之不见保(10)构怨于诸侯)奚以知其然也(4)句读(8)然则何厌之有A.(1)(6)(7)/(2)(3)(4)(5)(8)/(9)(10)/(11)(12)B.(1)(7)/(2)(3)(4)(5)(8)(11)(12)/(6)/(9)/(10)C.(1)(12)/(2)(5)/(3)(11)/(4)(7)(8

37、)/(6)/(9)/(10)D.(1)(7)/(2)(3)(5)(11)/(4)(6)(8)(12)/(9)/(10)7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张老师的工作室(ID:PeterZhangEdu)A.背负青天,而莫之天网者B.奚以知其然也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也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8 .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乐夫天命复奚疑!B.背负青天,而莫之天瘀者,而后乃今将图南。C.奚以知其然也?D.去以六月息者也。9 .下列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问征夫以前路多于九土之城郭去以六月息者也倚叠如山B.其自视也而莫之天阕者杨意不逢

38、歌台暖响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彼且奚适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南之美D.有不见者,三十六年则告诉不许宇文新州之懿范宾主尽东剽掠其人10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微斯人,吾谁与归?A.背负青天,而莫之天网者B.奚以知其然也C.非臣限首所能上报也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I1.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戍卒叫,函谷举B.然今卒困于此C.其间一日阻风不行I).汉军至,无以渡12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3分)().匪我愆期,子无良媒B.我心伤悲,莫知我哀C.汝是大家子D.匪来贸丝,来即我谋13 .对下面句子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秦王购之

39、金千斤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沛公安在若属皆且为所虏大王来何操欲呼张良与俱去珍宝尽有之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A./B./C./D./14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邻之厚,君之薄也D.沛公安在1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彼且奚适也A.莫之天瘀者B.屈原既放C.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6.下面各组句子句式都想回的一组是A.相如闻,不肯与会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赢乃夷门抱关者也B.君何以知燕王小人哉程婴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乃先请,为儿所卖

40、而君幸于赵王D.淳于髡说之以隐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于廷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17.下列各句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为乡党所笑(被动句)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C.不复与言(省略句)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状语后置)18.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是以见放。B.至激于义理者不然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19.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纤歌凝而白云遏B.怀帝阍而不见C.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20.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无乃尔是过与?.而谋动干戈于邦内B.申之以孝悌之义

41、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1.下列句子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给贡职如郡县是寡人之过也夫晋,何厌之有?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不然,籍何以至此因击沛公于坐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若属皆且为所虏A./B./C./D./22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彼且奚适也。A.莫之天阚者B.屈原既放C.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23 .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组句子不同类的一项是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何以伐为引以为流觞曲水仰观宇宙之大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彼且奚适也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南冥者,天池也季氏富于周公圣人不凝滞于物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