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的班主任 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25821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亦师亦友的班主任 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亦师亦友的班主任 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亦师亦友的班主任 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亦师亦友的班主任 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亦师亦友的班主任 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亦师亦友的班主任 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亦师亦友的班主任 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亦师亦友的班主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班主任在校园生活中的角色,理解班主任作为教育者的责任。2 .帮助学生建立与班主任的信任干系,培养良好的师生干系。3 .引导学生学会与班主任沟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干系。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与班主任进行有效的沟通。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相关图片和案例。2 .准备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和师生干系的案例分析。3 .准备一些与学生互动的小游戏,以增强教室的趣味性。4 .准备一些班主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以便在教室

2、上与学生分享。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亦师亦友的班主任第一课时的教学,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干系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2 .讲授新课:(1)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主任不仅是教师,更是学生的朋友、引导者和榜样。他们需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2)建立良好的师生干系:班主任需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互信、互助的干系。同时,班主任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和方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3)班主任的领导力和影响力:班主任的领导力和影响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班主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3、自主能力和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4)培养良好的班风和班级文化:班主任需要注重培养良好的班风和班级文化,营建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氛围。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空间。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班主任形象,讨论如何与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干系,以及如何与班主任共同建设班级文化。4 .分享与总结: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效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评判。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5 .作业安置: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班主任,记录他们的优秀表现和感人故事,进一步加深对班主任角

4、色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即教师又是朋友。2 .学会与班主任建立良好的沟通干系,共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班主任,主动与班主任交流的认识和习惯。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班主任的角色,学习与班主任沟通的方法。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沟通技巧,与班主任建立和谐的师生干系。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包括班主任工作的各种场景,如教室管理、学生辅导、家校沟通等。2 .设计互动游戏或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实践沟通技巧。3 .准备一些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与班主任建立良好干系。4

5、 .准备一些用于教室讨论的道具,如班主任的头像、照片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班主任的角色。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视频或者图片展示班主任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亦师亦友的班主任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开展做好铺垫。(二)新课教学(20分钟)1 .讲解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是毗连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和纽带。2 .分析班主任成为“亦师亦友”的条件(1)良好的教行素养和能力水平;(2)对学生的全面了解;(3)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干系,把握好教育的度;(

6、4)尊重、信任、关心和理解学生。3 .探讨如何与班主任建立亦师亦友的干系(1)主动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怀疑;(2)尊重班主任的权威,不质疑、不挑战;(3)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保持良好的干系;(4)正确处理与班主任的差别,寻求共同点。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并掌握如何与班主任建立亦师亦友的干系,为后续实践操作提供指导。(三)案例分析(10分钟)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班主任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班主任的表现,并讨论如何改进。案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反思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类型的班主任。(四)

7、实践操作(15分钟)给学生安置一个任务,要求他们在一位可能的“亦师亦友”班主任面前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尝试建立联系。之后分享实践经验,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分享经验,增进同砚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五)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亦师亦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与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干系,共同成长。同时,提醒学生尊重和维护良好的师生干系。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强调重点,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指导。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亦师亦友的班主任教学,在课程目标的达成上,我认为是

8、成功的。学生们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对班主任的角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起首,学生们在讨论班主任的角色时,有些观点过于单一,缺乏对班主任角色的全面理解。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引导过程中,没有充分思量到学生的多元观点,导致他们无法全面理解班主任的角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班主任的角色。其次,学生们在实践环节表现得有些拘谨,没有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或者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实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采用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例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最后,在课程评判方面,我认为学生们对班主任角色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课程设计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忽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