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 劝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30049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23 劝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6.23 劝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6.23 劝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6.23 劝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6.23 劝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23 劝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3 劝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绝、强、假”等字的意义和用法。2 .引导学生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3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阐述的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论述道理时巧妙运用的大量比喻,感受其强大的说服力。教学方法劝学是一篇说理性散文,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且句式整齐、节奏和谐,故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层次诵读、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

2、课文阐述的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其次通过指导学生探讨交流、分析评价来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1 .学生查阅有关荀子及荀子的基本知识。2 .熟读课文,疏通文中字词,思考课后练习。3 .搜集整理有关劝学的文章、故事、诗句或名言警句。二、课文导入有一句话说: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郎自大。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在这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你们是如何看待学习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荀子的劝学。三、作家作

3、品教师在学生简介的基础上,小结如下:荀子(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强调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主张“明礼仪而化之”。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是先秦散文发展到更高阶段的标志,其中绝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作品,小部分是他弟子的著作,共二十卷,收文章32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四、检查朗读、正字正音1 .解释

4、题意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劝”劝勉的意思,即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2 .抽1-2名学生朗读课文,鼓励其他学生提出存在的问题。3 .正音槁暴(gdo)蹉步(kui)舟楫(j)就砺(Ii)践而望(qi)锲而不舍(qia)日参省(Cdn)骐(qi)骥(ji)须臾(yu)蛟龙(jiao)鸳马(nu)鳍鱼(shan)五、指导朗读、把握节奏1.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语气。4 .教师作朗读提示:本文虽句式整齐、节奏和谐,易于朗读,但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例,第一段:“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

5、,即:“学/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第四段,应注意一组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一一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5 .学生仿读,划分节奏。6 .检查学生划分结果,试用,”和”标志出课文第一段的停顿和重读。明确:君子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又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蚓/无

6、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7 .学生齐读,要求读出节奏、感情。六、理解朗读、把握文意1.学生两两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完成以下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么理解?(2)文章又分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是怎样论述的?(3)本文阐明了什么道理?以上问题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来完成。例如:中心论点(如右)分论点(如下)比喻句(如下)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分两层意思理解:一是说学习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不可以已”;二是说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是“不可以已(2)全文共分三段:第一段,论述学习的意义。先用“青出

7、于蓝”和“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就能超越原来的状态。接着,用直木“糅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进一步论证客观事物经过加工改造后,就能彻底改变原来的状况。最后作者由此推断,得出一个结论:人只要广泛地学习,培养道德品质,就能成为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人。第二段,论述学习的作用。作者先是提出“思不如学”的观点。接下来,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连设比喻,具体阐发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如同“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借助外界条件,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同理利用外物,为我所用,接受前人的知识使自己见多识广,知识

8、渊博,就能获得常人没有的能力,做常人不会做的事情。于是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君子之所以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在于善于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修养自己的品德。第三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在这段中,作者分三个层次阐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第一层,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陛步”“不积小流”等比喻阐明学习要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第二层,作者以“骐骥”和“弩马”、“朽木”和“金石”这两组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学习成功与否,关键不在主观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是否“不舍”,有无恒心。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第三层,作者用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和螃蟹“无可寄托”作喻,正反对照,告诫人们在学习中想要取

9、得成功,必须专心致志,否则将一事无成,阐明学习的正确态度是积累、持恒、专一。七、自由朗读、尝试背诵板书设计1.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劝学-SI(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分论点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学习的方法:积累、坚持、专心第二课时一、课文导入君子日:“学不可以已二对于学习来说确实如此,上一节课我们虽然已经掌握了文章的基本意思,但是这一节课我们还要继续,进一步了解文章更多的妙处,首先请完成这几道抢答题。二、检查练习1.“而”字在文中出现了十多次,理解各句中“而”的不同用法,有利于诵读,说说下面各句中“而”字的用法。(1)登高而招(2)而神明自得(3)蟹六跪而二鳌(4)锲而舍之(5)取之于蓝

10、而青于蓝表承接关系,可不译。于是,表承接的连词并且,表并列的连词就,表承接的连词却,表转折的连词而且,表递进的连词但是,表转折的连词病强快、强(6)吾尝终日而思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的连词(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疾:(1)积劳成珠(2)声非加速也快(3)珠风知劲草(4)痛心疾首痛苦致:(1)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2)闲情逸装情趣(3)家贫,无从蒙书以观求取,获得(4)妇前致问表达(5)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假:(1)善假于物也借助(2)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绝:(1)非能水也,而维江河(2)群响毕维横渡停止(3)率妻子邑人来此绡境隔绝难通

11、(4)以为妙挚(5)络绎不挚(6)绝处逢生独特的断绝死路(7)绝无仅有绝对三、学习论证法1 .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比喻句,分组朗读。2 .学生分析评价:谈谈各个比喻的妙处。解析:本文中的比喻有:(I)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糅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2)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驾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3)反复设喻,如“跋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把学习的作用说得更透彻。作用是:形象生动,说理透彻,鲜明有理。3 .学生试用一句或几句比喻来论证知识和学习的重要性

12、。例:学习如爬山。你在一开始的时候,不要因为山太高须仰视而不敢前进,这是懦夫;当你爬到半山腰时,不要因为前路茫茫而徘徊不前,甚至萌发退意,这是弱者;当你攀上山顶,俯察万物之小时,你该高歌,因为你胜利了,但你还须抬头看看,有一座更高的山横在你面前,它在召唤你:“勇士,前进吧,学无止境!”于是你又抬起了脚例:知识是摆脱荒蛮的工具,知识是人类发展的动力,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人们生活下去的希望,知识是夜晚在海上远航的人们心中的灯光,知识是使植物生长下去的阳光。四、发散思维1 .荀子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与我们现在倡导的“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否一致?谈谈你的看法。2 .讲一个劝学的故事或说一句劝学的名

13、言或背一首劝学的诗歌。(1)劝学的诗句: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J宋代诗人刘过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J晋代陶渊明的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朱熹“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子思(儒学家)“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2)劝学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再难成。

1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永远战胜愚昧。宝剑锋从磨砺此梅花香自苦寒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3)劝学的故事:“孙权劝学”“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3 .整理出本文中的成语。例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寒于水、蹉步千里、锲而不舍、积善成德、弩马十驾、积水成渊。五、检查背诵六、课外作业以下作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选两题。1 .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一段文字,向老师谈谈自己学习方面的心里话。2 .积累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3 .完成课后二、三题。板书设计比喻论证青出于蓝、冰寒于水1T而、小Q劭箔糅木为轮、金就砺则利J止面设刖:形象生动骐骥一跃、鸳马十驾锲而不舍、锲而舍之正反设喻:鲜明有理蚓无爪牙之利、蟹六跪而二鳌J登高而招、顺风而呼I匕有、力2XTffl、丞斯假于马者、假舟楫者)反复设M说理透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