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幸福的歌》作业设计(新版案例11页).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31774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幸福的歌》作业设计(新版案例1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幸福的歌》作业设计(新版案例1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幸福的歌》作业设计(新版案例1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幸福的歌》作业设计(新版案例1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幸福的歌》作业设计(新版案例1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幸福的歌》作业设计(新版案例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幸福的歌》作业设计(新版案例11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幸福的歌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音乐二年级第一学期人音版幸福的歌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快乐的罗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2阳光下的孩子第二单元第二课时3彝家娃娃真幸福第二单元第三课时4乃哟乃第二单元第四课时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章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通过学唱活泼欢快的乐曲、欣赏乐曲,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让学生对少数民族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有所认识和感知,并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人民喜欢用音乐的形式赞美

2、生活的风俗习惯。为学生接受和喜爱民族音乐打下感性基础,对音乐中所表达的幸福生活形成情感共鸣。2 .引导学生听辨领唱与合唱这一演唱形式和单声部与多声部的色彩变化,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3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高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4 .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并能编创肢体动作、运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感受少数民族歌曲音调特点的同时,从感性上体验音程结构的关系,并且在即兴编创活动中巩固音高概念。5 .借助楼梯的图形,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音符之间音的高低关系。进一步建立和巩固音高概念。(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幸福的歌”这一主题,选编了四首情绪欢

3、快、表达对幸福生活赞美的少数民族歌曲。本单元让学生对比体会二拍子歌曲。这四首歌曲均为四二拍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虽然短小,彝族歌曲的风格特点却非常鲜明,欢快地情绪和每句句尾的衬词“阿里里”等,更有助于学生体会彝族歌曲的特点。歌曲乃哟乃则延续用图形谱的方式,直观地呈现歌曲的旋律特点。歌中只出现了“domisol”这三个音,让学生在感受土家族歌曲音调特点的同时,从感性上体验音程结构的关系,在即兴编创活动中巩固音高概念。歌曲快乐的罗嗦,是一首根据彝族民间舞曲改编而成的弹拨乐合奏曲,通过聆听这首活泼欢快的乐曲,让学生对彝族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有所认识和感受,并初步了解彝族人民喜欢用音乐的形式赞美生

4、活的风俗习惯,为学生接受和喜爱民族音乐打下感性基础,对音乐中所表达的幸福生活形成情感共鸣。另一首领唱与合唱曲阳光下的孩子,主要是引导学生再次听辨领唱与合唱这一演唱形式和单声部与多声部的色彩变化,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本单元围绕“幸福”这一主题,为歌曲演唱和作品聆听设计了一系列相应的编创与活动的内容。如唱、奏、舞、创等,感受作品的情绪和风格特点。本单元通过音程模唱,进入新一轮唱名模唱的练习。借助楼梯的图形,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音符之间音的高低关系。进一步建立和巩固音高概念。快乐的罗嗦是作曲家张式业根据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编而成的弹拨乐合奏曲。这是一首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曲调简朴、短小精悍,旋律

5、优美、流畅。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再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场面。乐曲在简短的前奏之后,用彝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一月琴,奏出了这段舞曲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高音区重复演奏一遍,接着又在其他调性上用各种乐器反复演奏,变换着力度,给人们以新鲜和生动的感觉。中间一段由琵琶演奏出较抒情的音乐,并运用与乐队相呼应的形式,与前部形成对比。最后完整地出现了主题音调,音乐的速度不断加快,全部乐器都加入了演奏,舞蹈的节奏也越来越欢快,表现了人们的情绪不断高涨。音乐就在这高潮中收住,好似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突然成了一幅静止的画面。乐曲的主题仅两个乐句,第一乐句几乎全由“domis

6、ol”三个音组成,明显地具有宫调式的明亮色彩;第二乐句却以“ladomi”为骨干音,转入了色彩柔和的羽调式。上下乐句的调式对置、色彩对比,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常见的特征。阳光下的孩子是由张名河作词,晓丹作曲的一首富有时代气息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朝气蓬勃的音调,欢快的情绪,描述了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在党的阳光哺育下茁壮地成长。第一部分,歌词为衬词“啦,节奏紧凑,旋律跳跃,活跃而明朗地表现了孩子们愉快的心情。第二部分,旋律出现新的元素,节奏变得舒展,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并以叙述性的口吻,浪漫的歌词,歌唱了孩子们的成长历程。第三部分,以合唱的形式,富有动力的旋律,抒发了孩子们幸福欢乐的心情。

7、阳光下的孩子1ti北名a词(5.$45SQ5-454j-7- 777J7|7.7777H77777i-|7-|-zsisIcI|:-BIi-bf81-zsis,WMa*WWV4W-S-SIQrIi|:-9B-9ASI-B-Bti*M.媪1rI4如?IUl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作品通过对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中狂欢歌舞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为四二拍,五声d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全曲采用“【XX弛UXXX)(U1X),等明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的节奏型贯穿始终。歌曲中“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

8、,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舞蹈地动人场景。葬家娃娃真幸福黄有弁词,祖中Mfltt.白衣自H三.2又臃甘M91.乂喂或电M里班.新UJ口InII1.rITOIe-Trg*岐姓(阿敏溟)*快精阿氧里.*M的(M%)R+tUBWB.乃哟乃土京欢民款门JI白尸I主-乃喈乃乃吟哨.乃乃噌乃哨明不起啾儿乃哨乃乃哟乃是一首简短的土家族民歌,四二拍,全曲由五个小乐句组成。旋律中只用“domisol,三个音,而且每个乐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solmido”顺序,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由于歌曲乐句的长短不同,形成了“2+2+3+3+3”的变化句式结构,旋律简单而不单

9、调,欢快而热烈,表现了土家儿童欢乐开朗的性格。4门JInjlljJjIJIjl门IJ门Jm7IAltt.舱配在姓双*喻RAA外*.(三)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比较活泼好动,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是很强,教学时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快乐的氛围中,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把音乐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音乐知识目标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本单元的音乐教学以演唱、欣赏歌曲为载体,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所了解,接受民族音乐文化,从而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歌颂。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一)单元学习目标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

10、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和乃哟乃,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能相互合作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并背唱彝家娃娃真幸福。2 .能准确模唱“domisol”三个音,并能用这三个音自由组合进行简单的编创练习。3 .能够用动作体会和表现彝族歌曲快乐的罗嗦的风格,并能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4 .感受阳光下的孩子的音乐情绪,能听辨出歌曲中的领唱与合唱,并能够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二)单元作业目标1 .能有感情、准确欢快地演唱歌曲,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赞美。2 .听辨节奏、编创旋律,巩固复习本单元音乐知识,通过动作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3 .通过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感受歌曲浓浓的幸福感,为学生接受和喜爱民族音乐打下感性基础

11、,对音乐中所表达的幸福生活形成情感共鸣。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作业设计是在“双减”背景下,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和创造”的课程理念,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布置,遵从作业设计的“整体性”、“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开放性”、“灵活性”、“创造性”、“层次性”八大原则,分类、分层布置,做到难易适中、层层递进,可操作性强,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文化自信,培养核心素养,激发爱国热情。根据本单元内容,课时作业设为三个栏目,分别为:“灵动之星”“创造之星”和“知识之星”。每人根据实际情况任选一项,提交作业形式为视频,并附上

12、自评星级。“灵动之星”栏目为基础题:通过查阅知识、和朋友比一比、父母同唱一首歌等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准确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和情感,激发强烈的民族文化情怀。“创造之星”栏目为实践题:通过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等形式对歌曲进行配乐,给音乐作业注入生机和活力,让音乐课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技能,更是激发创造能力。“知识之星”栏目为探究题:通过深度挖掘音乐作品、了解音乐文化、结合日常生活感受音乐,拓展音乐视野,全面提升音乐素养。单元检测以“幸福的歌”为主题,设计多种活泼生动、深受学生喜爱的形式,以节目展演、视频分享、互动抢答等方式,全面考察本单元课程内容所涉及的三维目标达成情况,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老师评价

13、,深度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热爱,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情感。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1 .作业内容请任选一项,与家庭成员一人或多人一起完成。提交作业形式为视频,并附上自评星级。灵动之星:聆听快乐的罗嗦,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为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创造之星:用纸杯和皮筋自制的“弹拨乐器”两拍一次进行拨弦,为音乐旋律伴奏。知识之星:请说一说与快乐的罗嗦有关的知识或历史,了解彝族的民族2 .评价设计快乐的罗嗦评价表自选项目评价标准水平自评师评灵动之星口能用饱满丰富的情绪演唱歌曲,较好地表达歌曲内容完整、流畅、准确地演唱。歌曲演唱完整;和家人共同演唱。创造之星口制作乐器、创意新颖、编创合理、演奏准确。制作乐器,流

14、畅演奏。知识之星口歌唱内容全面;准确示范并用歌声表现。演唱内容恰当;准确演唱歌曲。评价说明:本课时作也内容“灵动之星”为基础型,评价设计三个等级;“创造之星”和“知识之星”为提升型,只设置两个等级,均用星级表示。3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作业分析本课时作业以学生和家人为主体共同完成,是为了深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通过邀请家人共同探究,达到与亲人“共情”的效应。灵动之星:通过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及代表作,再共同演唱,为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高效完成课时基本内容的学习。创造之星:自制乐器为体验创造性题目。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物品发出声音为

15、歌曲伴奏,既能创造性的完成课本中“知识与技能”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探索能力。知识之星:通过对歌曲背景知识的了解,让学生把音乐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展现新时代好少年的风采。(2)设计意图灵动之星:考察学生对歌曲演唱的表演程度,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情感表现,将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结合,有情感的表达歌曲。创造之星:通过自制乐器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知识之星:了解歌曲相关知识和历史背景,渗透民族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接受各民族文化的特色。第二课时1.作业内容请任选一项,与家庭成员一人或多人一起完成。提交作业形式为视频,并附上自评星级。灵动之星:聆听阳光下的孩子,有感

16、情完整演唱歌曲,加以律动体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创造之星:在歌曲中加入乐器创编,在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在乐曲中提炼或加入合适的节奏,提升乐感。知识之星:听辨领唱、合唱、齐唱三种演唱形式之后,知道领唱、合唱、齐唱的区别,能和同伴用领唱、齐唱、表演唱等丰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4 .评价设计阳光下的孩子评价表自选项目评价标准水平自评师评灵动之星口歌曲演唱完整有感情,并能加入律动,增强歌曲的多元化。歌曲演唱完整、准确。歌曲演唱完整。创造之星口能辨别不同的节奏型:用合适的物品表现XX的节奏。能辨别不同的节奏型。知识之星口可以听辨领唱、合唱、齐唱三中演唱形式,并能区别。能和

17、同伴用领唱、齐唱、表演唱等丰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知道领唱、合唱、齐唱三种演唱形式。评价说明:本课时作业内容“灵动之星”为基础型,评价设计三个等级;“创造之星”和“知识之星”为提升型,只设置两个等级,均用星级表示。5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作业分析本课时作业以学生和家人为主体共同完成,是为了深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通过邀请家人共同探究,达到与亲人“共情”的效应。灵动之星:通过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及代表作,再共同演唱,为歌曲加入律动体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高效完成课时基本内容的学习。创造之星:自制乐器为体验创造性题目。在歌曲中加入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既能创造

18、性的完成课本中“知识与技能”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探索能力。知识之星:了解歌曲中多种演唱形式,并能够演唱。(2)设计意图灵动之星:考察学生对歌曲演唱的表演程度,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将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结合,有情感的表达歌曲。创造之星:通过自制乐器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知识之星:了解歌曲相关知识和历史背景,渗透民族文化教育。第三课时1 .作业内容请任选一项,与家庭成员一人或多人一起完成。提交作业形式为视频,并附上自评星级。灵动之星:聆听彝家娃娃真幸福,学会用轻快有弹性地声音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创造之星:在歌曲中加入表演,用

19、肢体动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独特韵味。知识之星:了解歌曲背景文化,领略彝族的风土人情,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2 .评价设计彝家娃娃真幸福评价表自选项目评价标准水平自评师评灵动之星口完整有感情演唱歌曲。准确哼唱歌曲。哼唱歌曲。创造之星口用肢体动作表达歌曲的独特风格,较好地表达出歌曲的韵味。用肢体动作表达歌曲。知识之星口了解歌曲背景文化,并能与歌曲完美地融合,领略彝族的风土人情。了解歌曲背景文化。评价说明:本课时作业内容“灵动之星”为基础型,评价设计三个等级;“创造之星”和“知识之星”为提升型,只设置两个等级,均用星级表示。3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作业分析本课时作业以学生和家人为主体共同完成,是为了

20、深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通过邀请家人共同探究,达到与亲人“共情”的效应。灵动之星:让学生以热情愉快的心情,轻快有弹性地声音演唱,感受歌曲的风格特色。创造之星:发挥想象,大胆编创肢体动作,在歌曲中加入表演,为歌曲增添色彩,挖掘学生潜在的表演天赋。知识之星: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民族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土地,了解彝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2)设计意图灵动之星:考察学生对歌曲演唱的程度,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将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结合,完整地表达歌曲。创造之星:通过自己编创的舞蹈动作,为歌曲增添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增加学习歌曲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知识之星

21、:了解歌曲相关知识和历史背景,渗透民族文化教育,让学生知道少数民族的特色和文化色彩。第四课时1 .作业内容请任选一项,与家庭成员一人或多人一起完成。提交作业形式为视频,并附上自评星级。灵动之星:聆听乃呦乃,学会用准确的节奏和音准、欢快地演唱歌曲。创造之星:能利用碗来演奏“solmido”这三个音,并能创编一个简短的音乐旋律。知识之星:了解歌曲背景文化,领略土家族的风土人情,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2 .评价设计乃呦乃评价表自选项目评价标准水平自评师评灵动之星口准确、欢快、完整演唱歌曲。准确哼唱歌曲。哼唱歌曲。创造之星口用物品为歌曲配乐,并能创编合适的音乐律。用物品为歌曲配乐。知识之星口了解

22、土家族的文化底蕴,演唱时能够表现歌曲的风格魅力。了解土家族的文化蕴。评价说明:本课时作业内容“灵动之星”为基础型,评价设计三个等级;“创造之星”和“知识之星为提升型,只设置两个等级,均用星级表示。3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作业分析本课时作业以学生和家人为主体共同完成,是为了深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通过邀请家人共同探究,达到与亲人“共情”的效应。灵动之星:让学生以热情愉快的心情,轻快有弹性地声音演唱,感受歌曲的浓郁的风格特色。创造之星:这首歌曲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通过碗演奏出“domisol”,创编一段简短的旋律。知识之星:感受土家族歌曲的风格特点,感

23、受土家族民族文化的氛围。(2)设计意图灵动之星:考察学生对歌曲演唱的水平,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将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结合,完整丰富地表达歌曲。创造之星:通过自己用碗创编的音乐旋律,增加学习歌曲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知识之星:了解歌曲相关知识和历史背景,渗透民族文化教育,让学生知道土家族特色和文化。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幸福的歌”主题活动,通过节目展示、现场知识抢答等形式达到单元质量检测的目的。活动内容灵活丰富,有表演唱、手势舞、视频展示、现场自制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对少数民族歌曲的感受体验,深化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激发学生对祖国无限的热爱之情。灵动之星:1 .请以小组为单位,任选本单元中的一首歌曲,用喜欢的演唱形式边唱边表演,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的赞美与歌颂!创造之星:2 .请找一找身边能发出不同音高的小乐器,或利用生活物品自制音高小乐器,编创一条带有节奏特点的音乐旋律。可以现场演奏或在家录制视频展示。知识之星:3 .盲学们,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音乐作品?(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序号类型对应单元作业目标对应学习水平难度来源完成时间感知表现理解1灵动之星1容易原创2创造之星2中等原创3知识之星3中等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