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家乡美》单元作业设计 (优质案例9页).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31991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家乡美》单元作业设计 (优质案例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家乡美》单元作业设计 (优质案例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家乡美》单元作业设计 (优质案例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家乡美》单元作业设计 (优质案例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家乡美》单元作业设计 (优质案例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家乡美》单元作业设计 (优质案例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家乡美》单元作业设计 (优质案例9页).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家乡美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音乐四年级第一学期人音版家乡美单元组织方式6自然单元口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W牧歌、故乡嗣晾第二单元第一课时2演唱杨柳青第二单元第二课时3演唱大雁湖第二单元第三课时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章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通过聆听和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我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地方文化与音乐的相互联系,激发学生对家乡和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2 .聆听小提琴独奏牧歌了解蒙古民歌悠扬

2、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小提琴的音色美与丰富的表现力。聆听故乡是北京感受戏歌中的京韵京腔,了解戏歌的基本知识。3 .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杨柳青,并尝试用江苏方言演唱歌曲,感受江苏民歌的特点。并搜集家乡的“当涂民歌”,感受家乡民歌的魅力。4 .能用优美、舒缓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雁湖,感受由拍改为拍的节奏变化,并根据节奏变化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鲜明,歌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四首歌曲已各自不同的民族地域风格特征展现了我国地域文化的多姿多彩。民歌是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是理解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历史、生活习俗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民族文化,感

3、受人民对家乡真挚感情,传承发扬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很有助益。小提琴曲牧歌本首歌曲是沙汉昆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作品以内蒙古达盟民歌牧歌为基础发展而成。音乐舒展优美,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曲调悠长,连绵起伏。全曲由第一段G宫调行板转至第二段C宫调小行板再回到再现段第三段,通过对比能够强烈的感受到乐曲情绪的强烈对比,体现了南北朝民歌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的悠远意境。歌曲故乡是北京本首歌曲由闫肃作词,姚明作曲,是一首根据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北京这座兼具历史名城和现代化文明的首都城市的热爱。全曲戏味浓厚,分为ABA三个部分。头、尾是一个类似京剧中紧拉慢唱的散板段落,自由、豪放,以先抑后扬

4、的曲调激动地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中间部分运用了流水板体的节奏及念白的唱法向人们娓娓诉说北京的古迹新貌,亲切自然。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歌曲杨柳青杨柳青是一首在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歌曲大雁湖这是一首鄂温克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通过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歌曲为拍、四个乐句的一段体,是传统民歌的常见曲式结构,其中切分节奏和“哦哈喻”的运用

5、增添了乐曲动感和浓郁的地方风格,展现了鄂温克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和对家乡的无限人热爱之情。(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葆有兴趣。对音乐要素已有初步了解,能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但对于音乐知识内容的掌握还不够多,深度分析歌曲与表现歌曲的能力还略显不足。本单元的教学以演唱、欣赏歌曲为载体,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一)单元学习目标1 .通过聆听、演唱牧歌、故乡是北京、杨柳青、大雁湖,感受我丰富多彩的地方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和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2 .通过感受、体验、探究、合作、编创等方法学习

6、歌曲。3 .认识西洋乐器一一小提琴;学习“节拍”和“调式”两个音乐要素的理解,通过节拍和调式的变化感受音乐情绪变化。(二)单元作业目标1.能有感情、准确的演唱歌曲,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 .通过听辨节奏、编创旋律,巩固复习本单元音乐知识,并能通过编创作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5 .通过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地域特色风格,感受歌曲浓浓的热爱家乡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争做家乡文化的传承人。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以美育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的要求。本单元作业设计是在“双减”背景下,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

7、和创造”的课程理念,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布置,遵从作业设计的“整体性”、“科学性”、“趣味性”、“体脸性”、“开放性”、“灵活性”、“创造性”、“层次性”/次原则,分类、分层布置,做到难易适中、层层递进,可操作性强,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文化自信,培养核心素养,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根据本单元内容,课时作业设为三个栏目,分别为:“小百灵”“小创客”和“传承人”。每人根据实际情况任选一项,提交作业形式为视频,并附上自评星级。“小百灵”栏目为基础题:通过查阅知识、和朋友比一比、父母同唱一首歌等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准确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和情感,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怀。

8、“小创客”栏目为实践题:通过自制乐器、编创手势舞等多种形式对歌曲进行编创,给音乐作业注入生机和活力,让音乐课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技能,更是激发创造能力。“传承人”栏目为探究题:通过搜集、表演家乡民歌戏曲、结合日常生活感受音乐,拓展音乐视野,全面提升音乐素养。单元检测以“家乡歌曲我来唱”为主题,设计多种活泼生动、深受学生喜爱的形式,以节目展演、视频分享、互动抢答等方式,全面考察本单元课程内容所涉及的三维目标达成情况,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老师评价,深度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热爱,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1.作业内容请任选一项,与家庭成员一人或多人一起完成。提交作业形式为MP4视频,

9、并附上自评星级。小百灵:请说一说你知道的地方民歌,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创客:请试着自制拉弦乐器,根据课本编创与活动的旋律创编歌词,表现蒙古族的地貌风情和对家乡的热爱。I=G沙汉足曲r、I51.IV-s*IMIf355.5I11=766.7|3556尸5-511.2|32326l12123|1-O|卜后站)传承人:请找一找表现安徽地区的戏曲并尝试演唱表演。1.评价设计牧歌、故乡是北京评价表自选项目评价标准水平自评师评小百灵表述内容丰富流畅;能用激昂的情绪演唱。表述内容完整流畅;能准确地演唱。表述内容完整;和家人共同演唱。小创客11制作节奏乐器;能够表现音乐基本节奏强弱特点。歌词编创有意境;能表

10、现地方特色和热爱家乡之情传承人11表述内容全面完整;准确示范并用歌声表现。能尝试模仿地方戏曲的基本唱腔和动作。评价说明:本课时作业内容“小百灵”为基础型,评价设计三个等级;“小创客”和“传承人”为提升型,只设置两个等级,均用星级表示。2.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作业分析:本课时作业以学生和家人为主体共同完成,是为了深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通过邀请家人共同探究,达到与亲人“共情”的效应。小百灵:通过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及代表作,再共同演唱,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高效完成课时基本内容的学习。小创客:请试着自制节奏乐器,根据课本编创与活动的旋律创编歌词,表现蒙古族的地貌

11、风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既能创造性的完成课本中“知识与技能”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探索能力。传承人:通过搜集本地戏曲风格歌曲,让学生把音乐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传承家乡文化。(1)设计意图:小百灵:考察学生对歌曲演唱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爱国爱家情感,将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结合,唱好歌曲。小创客:针对旋律歌词的创编展现对人文风情的了解和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自制音高乐器自弹自唱,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传承人:了解戏曲歌曲的来源和传承,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第二课时1 .作业内容请任选一项,提交作业形式为MP4视频,并附上自评星级。小百灵:请将歌曲杨柳青演唱给自

12、己的妈妈听吧!小创客:使用我们当涂的方言为歌曲重新填词感受家乡语言的魅力。传承人:搜集家乡的“当涂民歌”,根据民歌类型对家乡的民歌进行分类和表演2 .评价设计杨柳青评价表自选项目评价标准水平自评师评小百灵歌曲演唱完整、准确,并富有感情。歌曲演唱完整、准确。歌曲演唱完整。小创客使用家乡方言创编歌曲。了解“吴侬软语”产生的地域特色传承人搜集表现人民不同活动的当涂民歌。能设计动作表现歌曲。评价说明:本课时作业内容“小百灵”为基础型,评价设计三个等级;“小创客”和“传承人”为提升型,只设置两个等级,均用星级表示。3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作业分析:小百灵:为本课学习的基本考察内容,在演唱歌曲的过程

13、中感受南方民歌的特点,表现音乐内涵。小创客:为实践、体验性作业,从家乡方言入手,当涂地去地域较广,各个乡镇方言上也有加大区别,学生来自各个乡镇,根据各自特色进行创编。传承人:通过引导学生搜集“当涂民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涵,积极探索歌曲中的音乐要素,了解民歌所体现的不同人民活动、风土人情。(2)设计意图小百灵:通过让学生演唱歌曲,巩固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感受乐曲快乐的情绪,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小创客:通过对歌曲歌词的创编,加入家乡方言巩固衬词在乐曲中的作用和节奏旋律,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歌曲。传承人:在搜集过程中增加对民歌的了解,更深入的探索家乡文化,激发学生传唱“当涂民歌”热情。4 .作业反

14、馈:当涂民歌第三课时1.作业内容请任选一项,提交作业形式为MP4视频,并附上自评星级。小百灵:请随音乐哼唱歌曲,学会用蒙古舞的特色舞蹈动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吧!边唱边跳,表现出蒙古族的豪迈与热情吧!小创客:请和同伴共同表演歌曲,能和同伴用领唱、齐唱、表演唱等丰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并通过游戏的形式用不同方法表现拍和拍的节奏变化特点。传承人:请你搜集表演各个民族的民族舞蹈,了解民族舞蹈多样性。歌唱祖国评价表自选项目评价标准水平自评师评小百灵11完整演唱并用蒙古族舞蹈动作表线歌曲。准确哼唱歌曲,使用蒙古族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哼唱歌曲,使用身体不同动作来表现歌曲。小创客能和同伴用领唱、齐唱、表演唱等丰富的

15、演唱形式表现歌曲。通过游戏方式表现拍和?:拍的节奏变化特点传承人能够完整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民族舞蹈。讲述各民族的人文地域特点。评价说明:本课时作也内容“小百灵”为基础型,评价设计三个等级;“小创客”和“传承人”为提升型,只设置两个等级,均用星级表示。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作业分析:小百灵:是本课学习的基本考察内容。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加深对歌曲的了解,用不同动作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小创客:同学之间合作学习,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节拍对歌曲情绪的作用。传承人:通过引导学生追寻各民族人文特征形成的民族舞蹈,增加对民族舞蹈的了解。(2)设计意图:小百灵:通过哼唱歌曲旋律,加深对歌曲的印象,感受蒙古歌曲

16、豪迈、辽阔的特点。小创客:通过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增强音乐表现力,培养合作、探究的综合素养。传承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舞蹈,激发学生探究传承各民族文化的热情。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家乡歌曲我来唱”主题活动,通过节目展示、现场知识抢答等形式达到单元质量检测的目的。活动内容灵活丰富,有表演唱、手势舞、视频展示、现场自制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深化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激发学生传承民族音乐的愿望。小百灵:请以小组为单位,任选本单元中的一首歌曲,用喜欢的演唱形式边唱边表演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小创客:请和同学们通过节拍变化,

17、结合“当涂民歌”家乡变化创编一首当涂新民歌吧!传承人:请分辨以下民族服饰及舞蹈形式属于哪个名族?把他们连起来吧!傣族维吾尔族鄂温克族藏族后记:“双减”政策的落地,将原先搁置在“应试”这一浅滩上的教育之锚拔起,重新抛向全人、全面发展的深海。在这样的变革中,效果最易于看见的、也最为凸显的就是作业的设计与研制如何减轻作业负担,成为教学变革中关注的焦点。基于对“减除”这样的字面简单化的理解,就难免出现流于形式的草率,缺乏理性的研究,过多将目标聚焦在“时间”“场域”“容量”三个方面: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在规定的场合完成;规定每次作业的容量。这样的控制,不但不能带来真正的“减负”,还让作业成为导致教学失效的

18、全新因素。例如,只管作业时间长短,忽视作业应当承载的功能,让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附件”,形式化地强调随堂动笔:只看班级群体,不看独特个体,在迎合部分学生畏难情绪下,设计低于能力生长点的练习,缺乏针对不同个体的差异化设计;只注重在“学生端”落实,遗失了“教师端”的改良,作业依然是教师交给学生的任务,而对作业目标的设定,作业类型的设计,作业难度系数的设置等,教师缺乏应有的构思与系统的布局,作业布置依然是零敲碎打的随机行为。设计作业,需要确认一个前提:为了提升学习力而承担一定的任务。可见,设计作业不是随性的,而是有一定的纪律。安德生提出从“六个维度”进行规范,这可以被视为课程化设计的内部纪律。“六个

19、维度”分别为:目的、定向、主题、范围、形式、复杂性。目的指的是“为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比如,在暑假完成作业,不是为了学科学习,而是为了能力提升,也是为了素养的形成。定向指的是完成作业的物理环境,大多时间在家庭,也可以在各个公共场所,如博物馆、电影院、歌剧院,还可以在专用的实验室。不同的学科就是需要认定的主题,例如,将语文学习嵌入作业中,就是设计时的主体,从这个角度看,单纯主张“不要做,去玩儿吧”,也是不负责任的。范围指的是完成作业的时间,如假期的范围是长效的,长效作业设计应该形成一个阶梯提升的趋势。形式指作业过程和结果的呈现,区别于“练习答题”,课程化的作业可以有两种比较经典的形式:一种是行动体验,让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学习;另一种是综合性学习,包容多样,如完成一项作品,进行实物展示,收集一类资料,进行整理归并。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完成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大多是“单兵作战”,而作为课程的作业更为复杂,完成这样的作业,更加倾向于合作互助,共同完成,复杂性相对较高。总之,作业的设计与研制要去除简单草率的形式化,在课程视域下予以理性的重构,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不断提升学习力,在课程化的学习中夯实核心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