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歌艺术特色的比较研究——以《牧歌》和《嘎达梅林》为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32857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古族民歌艺术特色的比较研究——以《牧歌》和《嘎达梅林》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蒙古族民歌艺术特色的比较研究——以《牧歌》和《嘎达梅林》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蒙古族民歌艺术特色的比较研究——以《牧歌》和《嘎达梅林》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蒙古族民歌艺术特色的比较研究——以《牧歌》和《嘎达梅林》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蒙古族民歌艺术特色的比较研究——以《牧歌》和《嘎达梅林》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古族民歌艺术特色的比较研究——以《牧歌》和《嘎达梅林》为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蒙古族民歌艺术特色的比较研究一以牧歌和嘎达梅林为例一、蒙古族民歌历史文化背景蒙古族自称“蒙古”。原来是蒙古语族中一个部落的名称,再后来,蒙古部落的首领成吉思汗统一其他部落后,遂成就“蒙古”这一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是古老的游牧民族,人民大多数以畜牧业为生,也有少部分以农业为生。早在一千多年前,蒙古族并不是以游牧为主要生存方式的民族,而是以林间狩猎为主要生存方式,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再加上位处草原,地理因素,人们为了生存便转向了游牧业的发展,蒙古族人民由林间狩猎民歌转化为草原游牧民歌,经过世人传承与演唱,形成了蒙古族各个地区不同体裁的蒙古族民歌,蒙古族幅员辽阔,人民能歌善舞,在劳动生活中衍生了一

2、系列不同种类的歌曲。蒙古族人民能征善战,所征战之领地一度横跨亚欧大陆,经过千年的时间洗礼,蒙古族民歌中所沾染的外国异域风情,能歌善舞的蒙古人民口中形成一种独特的魅力一宜延续至今。至今,蒙古族民间歌曲已经成为民间音乐中最丰富、且流传最广的民间艺术歌曲形式。如果按照题材分类,可以将蒙古族民歌分为宴歌、狩猎歌、牧歌、思乡曲、礼俗歌、叙事歌和儿歌等。按照音乐特点可以分为长调民歌,在蒙古族语中称为为“乌日图音道”,也叫长歌,音如其名,节奏自由。短调民歌,也称“宝格尼道工二、蒙古族民歌音乐作品分析与艺术特色的比较研究本章着重对蒙古族民歌的长短调体裁进行分析,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虽涌现出很多的不同体裁的民歌

3、,有一段时间我都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以什么歌曲为例进行分析,我知道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他们有一种歌曲体裁叫做牧歌,它既是一种体裁又是一首歌曲,同时它也是一首长调歌曲,所以我将这首歌曲作为长调进行音乐分析。在短调中有一首以歌颂英雄故事体裁的歌曲嘎达梅林,这首歌曲对于蒙古族意义深远,代表着农民独立的坚强意志。(一)以长调民歌牧歌为例1 .音乐分析首先我们应对蒙古族长调民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蒙古族长调民歌起源于蒙古族人民在草原游牧时,歌唱牛、羊、骏马、草原和天空的一种牧歌,表达对大自然与万物的一种情感。长调大多是上下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歌曲节奏自由,没有固定的结构,腔长字疏,上下句无对称性,加上富有民

4、族特色的“诺古拉”演唱技巧与发声习惯构成了长调民歌的特点。牧歌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人们在漫长岁月中传承下来的优秀民歌作品,据传这首歌曲源于呼伦贝尔的新巴尔虎镇,因为一场大火,让人们承受着灭顶之灾,一位牧民即兴创造了这首牧歌,简单的歌词中既透露着对美好家园的描述,也透露着浓浓的悲凉的气息,悠长的旋律与气息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体现了长调民歌典型的艺术特色。至今,牧歌流传于内蒙古昭乌达盟,从结构上看只有上下两个乐句,歌词淳朴,体现了“诗与乐的高度集中”。牧歌是G宫调式,不论以何种角度去分析,都可以感受到牧歌浓浓的魅力。单从演唱技巧来看,牧歌不需要太多演唱技巧,其作品大多环绕在中声区,上句围绕小字

5、二组的C音上下回旋,下句是上句的下五度模进。整个作品的创作情感诚恳真挚,但想要把这首长调民歌演唱好也是极为困难的,从演唱者的角度上看,这首歌曲可以进行自由的二度创作,发挥艺术特性,但不能偏离创作者本身的作曲意境与情感,作品整体应较为流畅,充分展现蒙古草原壮丽、辽阔的景象(如图1)。2 .长调民歌的演唱技巧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多种演唱形式,高腔唱法是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放声歌唱的一种特有的唱法,场辽阔必须运用高腔唱法才更加具有穿透力,让远方的人听清楚。与传统声乐不同的是,并不是打开牙关,而是放松牙关,从而达到一种噫亮的、具有穿透力的浑厚歌声。其最具有特色的是“诺古拉”,分为声带诺古拉、下颌诺古拉和腭

6、部诺古拉。声带诺古拉主要是通过气流穿过声带,从而震响声带,我们管这种声音叫做“基音”,但产生基音的条件必须要以颤音为基础。下颌诺古拉是演唱者通过声带发出基因,穿过过口腔发出声音,下颌配合其上下运动,形成一种波浪式的声音。腭部诺古拉不对软腭向上抬起做要求,但要求舌头要处于松弛的下放状态,上下唇自然,放松的轻碰在一起,通常在演唱色彩比较浓郁的歌曲中或者假声较多的歌曲中使用这种技巧。(二)以短调民歌嘎达梅林为例1 .音乐分析蒙古族短调民歌是人民日常生活中所创造的歌曲,内容多歌颂爱情和英雄,主要叙事类的歌曲为主,流行于农牧区与半农牧区,演唱接近口语。歌曲大多节奏严谨规整,节拍明确,多用本嗓进行歌唱,更

7、适合初学者学习。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歌词多为四句一段,比较方便记忆。优秀的歌手往往能记住几十到上百首短调歌曲。嘎达梅林是蒙古族世代流传,并且众人传唱的一首蒙古族短调抒情民歌,它的主要内容是歌颂英雄人物“嘎达梅林”,在古老的草原上“梅林”代表了官职,20世纪30年代初期,战乱不断,科尔沁草原上的封建王爷为了自己的利益,贪图享乐,与东北军合谋,毁掉美丽的草原,开荒种地,英雄人物“嘎达梅林”虽有官职在身,但他不畏权贵,对王爷进言,劝谏他不要损害人民的利益,但是王爷一意孤行,并且将“嘎达梅林”打入大牢。“嘎达梅林”没有就此放弃,反而在出狱后组织农民武装与封建王爷和军阀势力进行了长达五年之久的战争,但终

8、究敌众我寡,战死在辽河。这首歌曲被世代传唱,纪念英雄“嘎达梅林”的丰功伟业,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让他们更加热爱脚下的这片草原(如图2)。嘎达梅林结构规整,分为上下乐句,每一乐句有5小节,充分体现了对称性,是蒙古族短调民歌的显著艺术特色。其演唱技巧为一字一顿,每个字都要咬的清楚,充分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与英雄人物塑造性。在整个作品的节奏处理上有大附点音符,这样的音符在两端乐句都出现过,而且是对称的关系,在这种抒情的慢板作品中,无疑起到了提高和升华情感的作用。2 .短调民歌的演唱技巧蒙古族短调民歌的演唱技巧较为出彩的便是“甩音唱法”。甩音分为:大甩音、小甩音、上甩音和下甩音。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大

9、甩音的运用比小甩音要多,大甩音是将音高提升八度或九度,小甩音是将音高提升四度到五度。通常在歌曲中上甩音的演唱比较细腻真切,注重咬字的魅力,下甩音的演唱饱满、情感比较丰富。但甩音必须结合高腔或颤音等唱法才能够呈现它应有的色彩。一般在欢快的短调民歌中以甩音为结尾更能体现短调民歌的欢快性。(三)长短调民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综合以上研究,得出蒙古族长调短调的共同特点,他们的演唱方式都是独唱,而且颂唱内容大多是歌颂与怀念,如:草原、骏马、天空、白云、爱情、历史重大事件和英雄等,节奏上有两种常见形式,利用马蹄声的节奏和展示辽阔自由草原形象的节奏,可以说草原、马和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但它们的演唱的

10、风格却截然不同,长调是通过牧民的长期游牧生活中提炼总结出来的,主要是围绕牧民生活,节奏自由,音律悠长,演唱者需要具备强大的气息。二者的演唱技巧相对来说较为通用,如“诺古拉”和“直腔”,顾名思义直腔便是将尾音拉直,这也是长短调民歌在演唱中的一大特色。短调与之不同的是节奏比较规整具有对称性,采用蒙古族民歌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为基础,节奏性强,采用单乐段结构,叙事性内容较多。各乐句之间相互衬托,演唱方式多为即兴,歌词简单易记,具有群众娱乐性,旋律起伏不大,没有太多的装饰音技巧,所以有一种说法是长调较短调复杂许多,在这里我认为虽然这种说法在技巧层面上可以成立,但是在文化底蕴与演唱风格上来说,二者的地位应该

11、是不分伯仲。三、总结民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体现了整个民族的意志、精神与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蒙古族民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管是长调还是短调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意志、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新一代年轻人,更应该去传承与发展。2005年,蒙古族长调民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我国在次年也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如:与蒙古签订了“长调十年保护”计划。千里草原是蒙古民歌的海洋,每一个蒙古包永远飘动传来着不绝如缕的上辈人传给他们的歌。蒙古人民对本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保护是每个民族都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无论什么民族,我们后人都应肩负起传承和保护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的重担,交流与共享,让本民族的音乐走向世界是一份光荣的民族使命。无论历史中发生了多少变故,音乐始终用它独有的特色记录着文化进步的点点滴滴,向世人展示着一个区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