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34763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秀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秀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秀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西秀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西秀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秀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秀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秀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配执行状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配(草案)报告(2024年2月2日在西秀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西秀区人民政府各位代表:受区人民政府托付,现向大会报告西秀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配执行状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配(草案)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的政协委员和同志们提出珍贵看法。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状况2024年,区人民政府根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全面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经济发展指标稳速增长。2024年完

2、成地区生产总值317.77亿元,增长13.4%。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几个方面的新突破。(一)农业经济实现新增长。以省市重点农业产业园区为主着力点,持续推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接着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扎实抓好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各项指标全面增长。新增1个省级农业园区,新增农夫专业合作社414家、家庭农场36家。“三品一标”认证达34个,认证面积45.03万亩,获评“国家山药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2.49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14.4亿元,非粮产业增加值占农牧渔业增加值比重达92.5%,粮食总产量

3、16.91万吨。(二)工业发展凸现新亮点。以产业园区为主载体,全面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工业经济呈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驾齐驱的良好格局。“千企改造”实施34个项目,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1.25亿元。全年引进智能终端企业31家,总投资额达73.2亿元,其中14家已投产。西秀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产值31.81亿元。2024年西秀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0.63亿元,增长12.71%,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三)服务业质和量实现新突破。2024年全面推动西秀区全域旅游发展,进一步引领服务转型升级。启动宁-

4、龙-黄旅游马路建设、旧州至九龙山旅游马路,修建旧州至九龙山森林公园自行车慢行道路。签订了“夜郎苗都”、“东方田园综合体”、“生命树主体公园”等多个旅游项目。2024年西秀区共接待游客2292.56万人(次),同比增长40.9%;旅游总收入261.07亿元,同比增长48.6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7.18亿元,同比增长11.8K。2024年全区营利性服务业在库企业21户,主营业务收入4.1亿元,同比增速135%o(四)项目投资取得新飞跃。全年实施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107个,总投资1145.75亿元,完成投资218.02亿元。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加,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5、完成246.21亿元,增速20.81%。通过发改渠道共争取到各类项目22个,争取上级到位级资金2.07亿元。录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及编制三年滚动投资支配的项目已达3006个,总投资10086亿元。2024年完成亿元项目入库51个。新引进省外3000万以上项目69个,到位资金218亿元,同比增长41.4%。完成交通类投资40.2亿元,花安高速、安紫高速建成通车,都香高速开工建设。完成水利类投资11.76亿元,芦坝、雨棚等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五)人民生活嬴得新改善。全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36.6亿元,集中解决一批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投入11.3亿元加快义务教化均衡发展,农村学前和义务教化阶段学校实

6、现营业改善支配全覆盖。西秀区人民医二期内儿科综合大楼项目建设被纳入省“百院大战”工程,投入1649万元完成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全覆盖,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签约家庭医生数为63个,签约人数近19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600元/月、3612元/年,分别提高10.09%和15.3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万人,新增创业户1035户,带动就业3072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28935元,同比增长9.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0956元,同比增长10.4%o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完成乡、村农体工程24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21个,村级广播室全面建成。(六)供应侧改革取得

7、新进展。“去、降、补”工作扎实推动,无效低端供应进一步去除。全年商品房销售85.6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62.62万平方米,其他23.04万平方米;累计关闭煤矿12对,淘汰落后产能120万吨,现有正常生产矿井7对,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6%;接着抓好全区砂石土矿山整顿工作,已完成31家整合新矿山的发证工作,完成87家小砂石企业的整合,缩减为为29家大型砂石企业;持续清理“僵尸企业”,对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进行清理,唤醒企业10户,注销25户;引导企业参与集中竞价交易,共完成交易电量12.4亿千瓦时,为用电企业降低用电成本1.27亿元;仔细贯彻执行省人厅、财政厅印发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

8、险单位缴费费率政策,调低了单位担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费率比例。(七)深化改革释放新红利。全年共明确130个改革事项,推出了一批改革亮点和阅历。项目编报中心改革、国有资产托付经营管理改革助力经济体制改革多点破题,全市社区改革现场会在西秀区召开,西秀区“菜单式”产业扶贫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确定,产业园区“三个三”工作机制改革在全省其次次项目观摩会上得到省市领导确定表扬,残疾人百合花小镇“托联体”改革得到中残联确定在全国沟通学习。深化“三权”促“三变”改革,“塘约阅历”推广全覆盖。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66.23万亩,林地确权登记颁证63.41万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确权24

9、72处,农业发展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利用。(八)生态文明建设谱写新篇章。深化实施“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支配,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2.9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17.2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7.59%。投资12亿元启动贯城河、千峰河等四个流域水生态治理工程,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421个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全区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城乡垃圾收运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85%,获评“国家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三年稳定达标。(九)城镇化呈现新特色。加快城乡统筹、城乡村联动发展,实施

10、棚户区改造项目共17个11911户。实施16条“断头路”、城市夜景灯光升级改造和虹山湖景观整治工程三期,人行及骑行慢道全面完成17.6公里,新建和改造星级厕所50座。新增中心城区公共停车位700个。完成新(改)建标准化菜市场8个。示范小城镇在建“8+X”项目82个,新增“8+X”达标项目17个,完成投资21.7亿元。持续深化推动“四在农家漂亮乡村”小康六项行动支配,2024年共完成投资4.48亿元,实施道路硬化935公里,解决了13.59万人农村饮水平安问题,小康电配电网建设项目涉及79个行政村,建成小康房640户,全区共193个行政村已实现网络全覆盖,小康寨完成庭院硬化工程1680户。各位代

11、表,过去的一年区人民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实行新发展理念,以脱贫攻坚统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推动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稳中向好态势趋于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平稳、就业向好、物价稳定、收入增加、结构优化的良好格局。确定成果的同时,我们也醒悟地相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指标执行低于预期;二是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产业转型较慢,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创新实力有待提升;四是在民生保障等方面与人民对美妙生活的憧憬还有不少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实行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2、支配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左右;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限制在3.5%以内;森林覆盖率达49%左右;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目标任务;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以下,确保顺当通过贫困县退出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范围内。为确保上述目标的顺当实现,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硬

13、仗,进一步提升农村自身造血功能。一是进一步拓展“菜单式”扶贫。重点发展蔬菜、食用菌、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特色优势扶贫产业,确保蔬菜达35万亩,食用菌达5000万棒,茶叶面积达22万亩,精果达22.88万亩,中药材达10.7万亩,实现农产品“泉涌”发展。依托“绿野芳田”等平台,做好“农校”、“农超”、“农企”对接,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确保实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二是进一步打好易地扶贫硬仗。加快推动2024年城区安置点和杨武乡安置点建设,完善项目手续和配套设施,严格根据时间节点,确保2024年实施的1814户816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16户

14、7725人)和2024年新增的36户16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户41人)在2024年3月底前全部搬迁入住。三是进一步打好基础设施硬仗。统筹推动六个小康行动支配,加快扶贫产业环线建设,实现通村、通组、连户路全覆盖。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和改水、改厕、改圈工作。加快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实现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全覆盖。强力推动乡镇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动421个村(组)级污水处理站点建设,确保2024年上半年建成运用。四是进一步打好民生保障硬仗。在2024年6月底全面完成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工作,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落实落细医疗扶贫政策,实现贫困人群家

15、庭医生“三级”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5%,确保贫困群众新农合报销比率达90%以上。强化教化扶贫,切实做好义务教化“两免一补”、一般中学、中职学校“两助三免(补)”、一般高校“两助一免(补)”等资助工作,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逆境儿童的关爱帮扶力度,确保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二)全力以赴推动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一是接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农业产业化四大组团协调发展的要求,接着优化产业布局,确保到2024年年底,全区非粮食占比达到93%以上,畜牧业占一产比重达到35%以上。二是接着提升园区承载实力。力争申报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加快6个省级园

16、区和17个乡级园区建设,努力打造园区升级版。综合运用政策支持,再建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精深加工企业、农旅结合项目。三是接着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培育龙头企业5家、培育新增农夫专业合作社100家。四是接着推动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认证分类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推广应用二维码溯源系统。力争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3万亩。五是接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贵州省一二三产融合试点县”为主载体,全面加快白茶、金刺梨、桃猴桃、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推动农业与旅游业、工贸业融合发

17、展。(三)全力以赴打造新型工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工业发展效益。一是接着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接着加快北一号路、北三号路、北十九号路延长段、东郊路中段(与西五号路和北十九号路交叉段)、西郊路、西一号路、西六号路建设。加快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公租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接着抓好精准招商。实行招商引资工作严格的考核奖惩方法,加强领导干部带头招商,紧扣智能终端电子信息、军民融合装备制造、新型材料装配式建筑、新医药大健康四大重点产业,着力抓好产业招商,全年力争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10家以上、全国500强企业2家以上、行业领军企业5家以上。三是接着做强军民融合产业。依托安大、安吉、新安等军工企业技术优势以及

18、虹轴公司、西南特钢等“民参军”企业市场资源,加快推动安大民用航空锻件产业园、军民融合研发推广中心、安吉精密铸造园项目建设,推动军民双向开放、资源共享、有效转化,逐步形成军民融合、军地结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四是接着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持续抓好“云上贵州”平台和“7+N”云工程建设,推动大数据在政府行政、民生服务、精准扶贫、产品生产、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普及应用,确保应用技术研发经费支出占当年财政一般性支出比例1.8%以上。(四)全力以赴打造全域旅游,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总体水平。一是进一步提升景区品质。持续推动旅游景区建设,升级打造云峰屯堡、旧州古镇景区,加快九龙山森林公园、虹山湖湿地公园、邢江河湿地公

19、园等景区建设,构建“快旅慢游”的山地旅游体系,加快宁一龙一黄旅游马路建设,加快自行车慢行系统建设,接着推动花间堂酒店、双堡新海子温泉酒店、悦苑酒店等项目建设,提升旅游接待承载力。二是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供应。加快推动“旅游+体育”、“旅游十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十大健康”等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增乡村客栈床位500张以上,农家乐20家以上,旅行社服务网点3家以上;全面加强骑行、自驾、露营、徒步等不同需求的旅游路网建设;完成加快西秀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景区标示牌、景区景点公共WIFI建设;激励旅游产品研发,在云峰景区、旧州景区、苗岭屯堡、星级酒店、城镇商业街区等重要节点布置一批旅游商品购物中心、

20、专卖店,做大旅游商品经济。三是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加快融入“黄一龙一屯”一体化建设,打造云峰景区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区、旧州宜居小镇、山京茶文化示范园区、西秀区北部绿色生态健康产业园等,加快推动旅游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出10条以上多元化的成熟旅游线路,力争全年实现接待游客3164万人次,增长38%;实现旅游总收369.2亿元,增长45%。四是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的运营管理水平。全力做好九龙山森林运营管理,协作隐庐酒店管理公司做好生态酒店运营,将九龙山森林公园打造为国内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区;加快云峰屯堡文化景区的升级改造,探究新的发展思路,主动加强与旅游行业发展前列的企业商谈投资合作事宜,引入新理念

21、、新思路、新管理发展云峰景区。(五)全力以赴推动供应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经济发展水平。一是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以倒逼制加快推动企业淘汰改造落后产能,引导煤炭、化工等落后过剩产能有序退出,对关停企业实施二次招商,多种方式盘活闲置企业,主动处置不良资产,优化要素配置,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二是接着推动房地产去库存。建立商品供地与库存价格挂钩方法,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支持激励农夫进城落户,加大棚户区改造,建立存量房回购制,推动房地产功能转型,力争商品住宅库存消化周期限制在12个月内。三是接着推动平台公司转型。大力推广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提高干脆融资比重,推动贷款结构

22、优化。主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究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体系标准。四是接着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接着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多规合一”试点,扎实做好“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出“组合拳”,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引导企业降低融资和用人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五是接着增加产品有效供应。推广“互联网+农业”、“农超对接”模式,扶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等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稳定购销关系,推动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六)全力以赴牵牢投资“牛鼻子”,进一步发挥投资拉动作用。一是全力抓好项目库建设。紧紧围绕国家投向,强化项目储备,力争2024年项目库储备总

23、投资达到1.2万亿左右。二是全力抓好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抓好127个省、市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投资265亿元。三是全力争项目资金。抓好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做好拟申报中心预算资金项目的包装,加强跟踪协调服务,力争获批资金高于去年。四是全力破解项目融资瓶颈。深化推动PPP模式,针对国家、省重点支持领域,提前谋划基金转PPP的项目储备,完善前期手续,提高项目成熟度。五是全力强化项目调度和督查。接着落实领导包保和项目派驻工作制,强化精细调度和项目跟踪协调服务力度,以“三集中三倒逼”和“重大项目集中攻坚月行动”为抓手,分批次、分类别、分时段集中攻坚,集中精力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七)全

24、力以赴推动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实力。一是引导人口聚集。加快主城区建设,根据“一分三向”新型城镇化安顺模式,深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2024年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1%o二是加快棚改项目建设。全面加快推动中华东路二期、火车站、二级站等17个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三是加快城市政建设。完成虹山湖景观整治三期工程。完成武当北路等7条城市断头路建设,提高城市路网通达度。扎实推动才智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完成城市夜间景观升级改造,提升城市魅力。四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用好用活全省第一批整县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试点机遇,以

25、“8+1”项目为着力点,根据“六型”特色小城镇静位,加快乡镇产业发展布局,实现“一镇一特”差异化发展。五是加快城乡设施建设。做好城市轨道交通4、6号线建设协调工作,全面加快都香高速、宁黄马路、云峰服务区及G321(马路场至木山堡)征地拆迁工作。全力推动省道S211(旧州至板桐关)、S212(挖沙坡至张家庄)改扩建工程。六是加快农村水利建设。加快大洞口水库、芦坝水库、雨棚水库建设;启动干沟水库、动挡水库、驿马寨水库等7座水库建设。(八)全力以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一是接着提高森林覆盖率。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有支配地将宜林荒山荒地、陡坡耕地变为有林地,加快中心城区和小城

26、镇环城林带建设,实施新农村绿化美化、推动高速马路、快速铁路等绿色通道建设。二是接着做大绿色产业。根据“四型十五种”产业书目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不断扩大金刺梨、桃猴桃、白茶、中药材、食用菌等示范点,推动农业与旅游业、工贸业融合发展。三是接着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抓实西秀区河库水系连通工程、启动贯城河下游、千峰河及支流、邢江河上游三个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推动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爱护和复原,加强地质灾难防治,严格爱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九)全力以赴推动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居民华蜜指数。一是持续推动教化均衡发展。加快教化基础设设建设,加大财政投

27、入,全面推动学前教化学校、“全面改薄”项目学校建设、中学建设项目学校、城市义务教化项目、标准化食堂建设项目学校、老师周转宿舍项目建设。落实“十三五”老师接着教化工作,抓好培训者队伍、骨干老师的培训工作。根据第三期学前教化行动支配支配,合理布局的学前教化公共服务网络,解决“二孩政策”入园高峰问题。探究实施乡镇中学集团化管理改革,整合周边薄弱学校组建教化集团试点。二是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紧紧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这个突破口,进一步强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基础医疗和公共卫生的综合服务实力。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推动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逐步解决乡、

28、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探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区、乡、村卫生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三是进一步提升劳动就业水平。大力实施好“就业与创业工程”,完善和落实促进就业的综合政策体系,创建更多就业机会。全面开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力争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000万人,新增创业户650户,实现创业带动就业2600人目标。四是进一步好社会保障工作。接着抓实机关事业单位参与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做好征缴扩面工作,实现应保尽保。接着扩大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参保范围。加强内控管理,依法强化社会保险费用的征缴。接着抓好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服务和基金征缴工作,确保完成扩面任务目标,让更多发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广阔人民群众。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难,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区委坚毅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不忘初心、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奋力谱写新时代富美西秀跨更加展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