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测量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34784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场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场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场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场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场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场测量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场测量施工方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工程概况11.1、本工程测量的特点21.2、测量工作的难点21.3、总体思路22、施工方案22.1测量准备22.2平面总控制网的建立32.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53、基础、主体结构工程测量63.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63.2柱细部放样63.3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测量74、装饰工程测量85、建筑物沉降观测96、测量质量保证措施127、安全保证措施121、工程概况某某广场发展项目地处济南市泉城路、榜棚街、黑虎泉西路与天地坛街所围地块内,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商业气氛非常浓厚。序号项 目内 容1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变压器室及开关室3000地下建筑面积84000地上建筑面积2工地面积525003建筑高

2、度50.0m4建筑层数地下2层,商场地上7层、副楼(变压器室及开关室)地上2层计划开工时间2009年5月1日,竣工时间2010年12月21日,总工期600天。1.1、本工程测量的特点本工程建筑设计构思新颖独特,建筑高度变化复杂,异型构件和预埋件数量较多,上述特点对定位放线的精度、速度要求高,因此,测量是保证工程顺利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重要一环。1.2、测量工作的难点1)、建筑物平面尺寸大,东西向最大270m,南北向最大150m;2)、基准定位点多;3)、自然影响:易受日照、风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4)、施工条件的影响:本工程采用分区段流水施工,受施工干扰的影响大。5)、标高控制难度大:本工

3、程单层建筑面积大,高程控制点就近使用,由于地面沉降不一致,引起高程点位位移,加上施测误差的影响,易造成各施工段的标高不交圈。1.3、总体思路本工程将采用科学的测控技术,先进的测量仪器,以及严格的复核校正手段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本工程将优先采用通过利用计算机对电子版结构图提供的定位点的坐标、标高进行分析计算,再用全站仪进行细部放样,以确保定位放线工作的速度和精度。平面控制网分两级测设,首级为总控制网,二级控制网为轴线控制网。首级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基准,采用全站仪自由边角网(控制点的相对精度,控制网形变形),采用归化法测设建筑物主轴线及各主要要素点,并进行归化改正。二级控制在首级

4、控制基础上,进行加密测设细部中心点、各曲线要素点及控制轴线。标高控制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为依据,作为各专业施工、基坑监测及建筑物沉降观测等高程依据。地下部分建(构)筑物细部放样: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各主要要素点及控制轴线;高程采用水准仪进行测设;地上施工垂直度采用内控法,用激光垂准仪将轴线控制点向上传递,高程采用50m 钢卷尺整尺向上传递。2、施工方案2.1测量准备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及测量仪器的选择及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论证与数据准备,工程重点、难点分析与应对措施。人员的组织(见表2.1-1)表2.1-1 人员计划表职 务数量职 责

5、主任测量工程师1测量总策划及总负责测量工程师1测量操作、技术资料编制、测量数据计算测量技术员1测量放线操作 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见表2.1-2)表2.2-2 主要测量仪器性能表仪器名称型 号数量精 度用 途全站仪PTS-V21台2 2mm+2ppm平面控制网的测设、高程传递楼层轴线测量激光垂准仪DZJ611/30000垂直度测量、控制点传递水准仪DS24002台0.1mm/1km高程控制测量、变形观测钢卷尺50m4把经计量局检验合格距离测量对讲机5km6通讯联络注:仪器均在法定检定单位进行检验合格后使用。2.2平面总控制网的建立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精度指标1)平面控制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

6、、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3)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4)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2.2的规定:表2.2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表等 级测角中误差(m)边长相对中误差(k)一 级51/250002、控制桩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如下图所示),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如有损坏要及时补设。3、平面控制网的布置与测设1)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利用全站仪对该坐标点进行复核,必须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规定,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偏差必须达到3mm的要求,作为施工的平面控制网点。

7、根据现场特点,及轴网柱网定位图,设计提供的原始坐标作为测量控制的主控轴线和坐标点。2)建筑物主轴线测设(根据现场施工图纸便于测量传递具体定位如下图所示)a初测:首先进行控制网的图上设计工作,确定主轴线的位置、点位坐标;根据业主提供控制点定出主轴线。根据上述方法所做出的控制点用全站仪在现场打出各控制桩,然后进行控制桩的保护工作;同时控制桩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b 精测:等控制桩稳定后,开始主轴线的精测工作。4、二级控制网的建立: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测设各圆心点及轴线(由于半径较大,利用计算机在平面图上定出所控制圆弧的各坐标值,再从现场实际测设);建筑物所需要的轴线控制桩,经复核无误后

8、作为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并定期进行复核。结合本工程轴线的布置情况,测量控制网在电子版轴网图的基础上经过细加工,做出各轴线交接位置的坐标系,现场放线以此为依据结合各层平面布置图。2.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控制点高程,采用国家二级级水准测量,闭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总控制网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施工现场设置4处高程水准点,水准点周围砌砖墙保护内灌混凝土。(如下图所示)2、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km 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MW=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W-闭合差(mm):L-

9、相应线路长度: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3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表2.3规定。表2.3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等级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基辅分划读数之差(mm)平地闭合差(mm)二等301.03.00.30.343、基础、主体结构工程测量3.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周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3.2柱细部放样 在垫层施工完成后,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工作;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线为准,校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全站仪投测各主控点(线),根据主控点用全站仪正倒镜法投测建筑物控制线,投

10、测允许误差2mm。建筑物轮廓轴线投测闭合,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详细弹出各细部轴线,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柱及细部轴线的放样,采用坐标放样法确定建筑物各主要控制点、线(如下图所示)。、3.3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测量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测量,采用内控与外控相结合办法。本工程主体结构部分施工中,在各区段均设置预留孔,采用激光铅垂仪沿预留洞口垂直向上传递控制线,作为楼层放线的依据。弧形梁部位放线可在下一层结构的水平面上把上层的细部线(梁、柱)放出,然后采用吊线坠及全站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复核。首层的测量内控网点用全站仪从外部平面控制网引测,其点位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同时要检查内控点的相对关系及测

11、量相对精度。1、内控点的布设内控点平面布设,首层楼板钢筋完成后,布设预埋铁件,铁件尺寸200mm200mm8mm,刻十字丝做为控制点的定位,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平面控制依据。内控点所对应的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00mm200mm 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2、内控点竖向投测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垂直度,使固定在底板面上的控制点精确传递至施工层,以控制施工层的各轴线,为保证传递精度,竖向传递必须一次投测。投测时要注意:铅垂仪要精确校准,长水准管轴与仪器竖轴平行;仪器要精确对中、整平,长水准管气泡偏移不能超过1/10格值,仪器的对点误差小于1毫米;投点时

12、要旋转仪器,取光斑轨迹中心。1)控制点传递方法将激光铅垂仪架设在楼面内控点,调平后,打开电源向上射出激光束。在施工层安放接收靶。内控点与接收靶中心重合后确定控制点的点位并加以保护。2)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见表4.3。表4.3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项 目允许误差(mm)每 层3高度(H)H30m530mH60m103、施工层放样施工层放样时,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控制线(内控点),闭合后再细部放线。a坐标放样法:根据坐标,利用全站仪坐标放样功能直接放出柱网位置;b偏角法:根据测站点坐标及放样点坐标进行坐标反算,用全站仪转角、测距实地放出柱网交点。c楼层弧形轴线的方样采用矢高法:根据柱网点坐标

13、计算出弦长,按每50cm弦长计算矢高,用小钢尺量距确定弧线分划点,弹线。4、高程控制测量1)高程传递各层的施工高程传递,采用50m 的钢卷尺从测量标高起始点直接丈量,丈量时钢尺需10公斤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2)标高控制线的建立施工层抄平之前,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标高点,当校差小于3mm 时,作为高程引测水平线的依据,传递上来的标高控制点放在柱钢筋上用红油漆标示。4、装饰工程测量4.1轴线的恢复和引测 1)轴线恢复前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进行校核,方法为:用钢尺直接丈量距离,用全站仪测量轴线、轴线控制线之间的角度。2)在施工中被砂浆覆盖和因为时间久而模糊的轴线、轴线控制线,把面层的附着

14、物清理干净,用墨线重新弹出,用于隔墙的平面位置控制。3)柱立面的轴线由恢复后的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识。4)根据恢复后的轴线及图纸上隔墙线与轴线的关系依次放出各楼层的隔墙线,用墨线弹出。4.2、标高的抄测+0.500m 线在装饰工程中因为高度太低上返造成误差,一般把装饰线定在1.000m,这样可以为施工时定标高提供方便。1)楼层+1.000m 抄测前先校测结构施工从首层传递在电梯井或楼梯井内壁的标高控制点,当校差小于3mm 时,作为高程引测水平线的依据。2)楼层+1.000m 线抄测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采用水准仪、塔尺抄测高程控制点的标高,各标高点之间用墨线连

15、接并用红油漆标明数据。4.3、幕墙的控制测量1)轮廓线测量依据设计图纸标定的建筑结构各轴线与外径尺寸的关系,选好基准控制层,分别用全站仪确定出控制幕墙内径周长处于同一垂直面的矩形基准点控制网络及其连线的距离,基准点之间的垂直误差控制在直径为5mm 的投影范围内,基准点连线的直接距离误差不大于3mm。以矩形基准控制网络为基础测放出结构轮廓线。2)高度、水平度、铅垂线测量用水准仪以0.000 为基准,测出各楼层周长边的平整度,用水平尺、水准仪测出各转接件的横向和纵向水平度,在楼层外立面处分层固定悬挂20kg 重锤的50m 钢卷尺,静置后用等高法分别测量,算出各楼层的实际标高和建筑结构实际总高度,高

16、度标志用油漆记录在立柱或剪力墙的同一位置处,在幕墙安装完毕之前,此高度标志必须予以保护不被消除破坏,标高测量误差:层与层之间3mm,总标高20mm。铅垂方向用铅垂仪在基准轴的位置放铅垂线,测出楼板的出入误差,并确定控制线。5、建筑物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的沉降进行一个时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本工程结构形式复杂,平面尺寸较大,按照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必须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5.1、沉降基准点布设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本工程设置不少于6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每月检测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

17、性;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 倍基坑深度。1)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测量总控制所网埋设的控制点。基准点高程的校测:基准点使用前,用S1精密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水准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闭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下表规定。沉降观测技术要求(单位mm)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每站高差中误差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高差较差观测方法及要求二等1.00.300.6 0.8往、返各两次注:n 为测站数5.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布点原则观测点应牢

18、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其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能长期保存并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2)埋设方法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结合现场具体实际情况,观测点采用明设及暗设相结合沉降观测点标志。3)沉降观测点的布置针对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沉降观测埋设在首层标高+0.5m 处。观测点埋设方法如下图,用16黄铜制作,端部磨成半球状。5.3、观测技术要求观测仪器选用S1精密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观测过程中应做到: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观测线路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沉降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

19、差、视线高度按下表要求进行:等 级仪器型号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二等蔡司Dini1030m1.0m3.0m0.3m4 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5.4、对沉降观测频次的要求主体施工期间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必须观测;出现异常情况:不均匀沉降、大的沉降量及建筑物出现裂缝等情况时,应增加观测频次,做每日或隔日观测。主体施工完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竣工;5.5、沉降资料的提交1)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2)沉降观测记录;3)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4)沉降数据技术分析;

20、 6、测量质量保证措施1)严格按照规范、规程和设计图纸进行定位放线;2)对每一道测量工序均应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3)对每一单项工程的测量定位做好保护。对每一测量项目均应及时做好观测记录,所有施工测量记录和计算成果均应按工程项目分类装订,并附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以便于下道工序的使用和参阅;4)各测量基准点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其稳定性进行检测;5)选择良好的测量条件,尽量减少外界环境对观测值的影响;6)测量定位放线必须以长边放短边,决不允许短边放样长边的做法;7)对各种测量器具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自检或送检,使其在正常状态下进行作业。8)由于工期紧,施工分项多,为保证各班组相互配合,以求紧密搭接,施工测量应与各专业工种密切配合,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措施。7、安全保证措施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好安全帽。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要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不准酒后进入施工现场从事作业。4)不准穿拖鞋,易滑鞋或赤脚进入施工现场。5)不准在施工现场嬉戏打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