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反套路题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37008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反套路题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反套路题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反套路题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反套路题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反套路题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反套路题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反套路题型.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反套路题型n能模板离增分技巧离【增分意识】1 得分意识。考生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每一个作答环节都必须臻善臻美,力求选择题满分,主观题得高分!2 .草稿意识。不是只有数理化学科才打草稿,语文的主观题作答一定要有草稿纸上书写作答的意识,甚至养成良好使用草稿纸的习惯。3 .再创造的意识。诗人的作品是第一次创造,我们的鉴赏是第二次创造,更具有个性色彩,真正体现了“千个读者,千个哈姆雷特”。主观题作答不是机械地写一堆文字,而是运用技法,能动地再创造。写出自己的感受、体悟,要有强烈地角色代入感我不仅是考生,我就是诗人,我是审美再创的作者。4 .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试题上的诗歌鉴赏,不

2、是平素的品读赏玩,是有使命感的,要完成命题人的问题设置,要多得分。必须要养成揣摩意图的意识,这个题考我诗歌鉴赏哪一个知识点,命题者的导向是什么,他的答案拟制有什么内在的规律和特点。这些东西需要老师经常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实践,进而形成作答的硬核素养。【增分技巧】1 .熟记诗歌鉴赏的常用术语及历代名家的诗歌风格特点,体现作答的专业性。2 .鉴赏流程:(一“读”二“看”三“思”四“答”)。一“读”:诗词都比较简练含蓄,文字量不多,所以需要细细地读诗词文本,不要遗漏。二“看”:看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看标题,知晓写的什么内容,是赠别诗、思乡诗,还是咏物抒怀、托物言志?接着“看”作者,知名的诗人,

3、我们可以借助平时的积淀了解他的生平、情感倾向,不知名的作家往往有相应的注释,不要遗漏,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然后,“看”注释,诗人的现在处境怎样,被贬谪了吗?看用了什么典故?为什么要用这个典故?紧接着,“看”命题老师的题设,明确考点和答题方向。最后,“看”题号后的分数,真正做到,看分作答,看分赋点。比如本题总分六分,习惯上要切分成三个及三个以上的要点;如果是四分,两个要点足矣。三“思”,之所以称为“三思”,第一个原因是第三个流程,第二个原因是提醒考生“三思而后作答”,这个环节在草稿纸上快速进行,具体思考的内容:考点及相应的术语是什么?文本是如何表现的?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

4、样写有什么妙处?这样一看,显然就是“三思”。四“答二下面具体阐述作答的细则。3 .作答的“四化”原则:分条作答,“序号化&专业分析,“术语化”;组织文字,“具体化”。这个具体化,主要是要结合文本具体阐述,不要空洞、干瘪的几句套话,要善于引用诗句,适当翻译。最后一“化”:卷面书写,规范化。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疏密有间,行列整齐。4 .诗歌鉴赏万能模板(“三字经”):读文本,懂诗意;诗言志,抓旨趣。先翻译,再分析;罗术语,阐述细。一情景,二修辞,三结合,四“炼”字。具体化,分条叙;巧引用,要点俱。简单描述一下:拿到试题,肯定先要细读文本,读懂诗句大意,然后结合内容及相关注释把握作者的情感旨趣。作答

5、时,万一题目比较难,可以结合前面选择题的描述和自己的理解,翻译句子,巧妙“借鉴”。翻译完毕,可以看看要分析的诗句有无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乐写哀等“情景”方面的手法运用。诗歌是形象的、感性的语言,诗人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往往要借助景物(意象),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来表达自己写作诗歌的情感。如果,找不到“情景”这个分析点,可以看看用没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复、顶真、对偶等修辞手法;然后从修辞效果的角度去阐述。如果无“情景”,也没有容易把握的修辞手法,可以考虑“三结合”。“三结合”是写作手法方面的思考,可以从: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视听结合等角度分析

6、。如果“情景”“修辞”“结合”都不易着手,可以从最简单、最原始的鉴赏手法“炼字”来考虑,即锤炼语言,重点是抓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具有表现力的词语。总之,分条作答,具体分析,巧妙引用,要点齐备,书写端庄,就可以斩获高分了。答题模板【常见题型模板】-.鉴赏形象1 .人物形象(1)一句概括,形象特点+社会属性(的隐土;的底层劳动妇女;的书生)(2)结合全诗的句子进行分析,有描写手法的要鉴赏所用的描写手法(侧面,正面)(3)概括出形象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2 .事物形象(咏物诗中)(1)一句概括,所描写事物的形象特点(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哪句怎样表现了哪个特

7、点)(3)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写出所咏之物中的所托之情(托物言志)3 .景物形象(1) 一句概括,诗句描写了一幅+(季节、地点、事件)+(什么样氛围特点的,孤寂冷清,雄浑壮阔,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等)的图景(2)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所写之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 .鉴赏语言1 .炼字、词、句(1)释义,字在句中的含义是;或“”字的特殊语法现象(名词动用之类的)、修辞手法(拟人,通感,化无情为有情,化静为动等)(2)把该字放回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所烘托出的意境(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2 .鉴赏语言风格(1)点明语言特色(沉郁顿

8、挫常见杜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浑奔放、悲慨凄凉)(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3)表达了人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 .鉴赏表达技巧1 .抒情方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前人语句、借事抒情)2 .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实写和虚写(虚写:神仙鬼怪世界、梦境、已逝之情景、设想想象未来之情景)(3)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4)色彩变换描写(异色相衬,在答描写的景象时要注意)(5)视角变换描写(可设题如:全诗怎样体现“望”字的;描写景物很有层次,请分析)(6)白描(一般不着抒情和议论,常和简练、质朴的语言风格相联

9、系)(7)细节描写(常是动作描写,小的场景化描写)(8)通过不同感官描写(嗅、视注意颜色词、声注意拟声词、触注意动作词、味)3 .修辞方法(1)比喻(要注意暗喻,说清本体和喻体,注意它能化具体为抽象,化无形为有形,突出事物特点)(2)比拟(注意拟人,拟物人拟物,A物拟B物)(3)对比(把和作对比,更加突出了,表达了作者)(4)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永恒衬无常常见咏史诗,以无情衬有情注意托物言志诗,虚实相衬,异色相衬)(5)象征(咏物诗中)(6)借代(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人)(7)设问(片头设问,引起全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

10、)反问(加强语气,表达更加强烈的感情)4 ,构思方法(1)欲扬先抑(2)铺垫(3)照应(4)以小见大(5)以景结情(6)卒章显志四,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5 .咏史怀古诗(多写古人往事,游览古迹,古今对比)主要思想感情:(1)对历史冷静的思考(多用用典抒情)(2)抒发昔盛今衰之慨(多用反衬,对比)(3)抒发沧桑之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多用大自然的有常衬人事的无常多在对古迹的景物描写中)(4)借古讽今或劝诫,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抨击,或感慨个人遭遇6 .山水田园(隐逸)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多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渲染气氛;多有描述画面的题)主要思想感情:(1)表达了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

11、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2)厌恶和鄙视黑暗的社会现实,想要远离尘世的思想感情(3)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4)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心态7 .送别诗(多临山傍水,也称山水送别诗;常寓情于景,渲染烘托,以乐景衬哀情)主要思想感情:(1)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表现出内心的愁苦、迷恋和伤感(2)表达了与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人的赞美、美好期望或激励劝勉(3)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美好理想,表达诗人自己的豁达胸襟和豪放的气度(4)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担忧,或对友人路途遥远的无限关心(多用虚写)4思乡怀人(羁旅行意)诗(写在外漂泊的游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常在特殊节日除夕、元宵、中秋、

12、重阳等;常触景生情,感时生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主要思想感情:(1)抒发了作者的羁旅愁思,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情(2)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乡亲人的挚爱与思念1 3)抒发了独居他乡,不得重用,在外漂泊多年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5 .闺怨诗(常会让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思想感情:(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歌颂爱情的真挚(多见于诗经)(2)表达了闺中生活的孤独与寂寞,或宫中生活的悲凉(3)表达了对丈夫、家人的思念(丈夫多在外征战,或他乡为官;会和边塞诗的一些内容联系)(4)表达了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与慨叹(5)借闺怨诗表达作者不被朝廷重用的幽怨6 .边塞诗(多写边

13、塞苍茫雄奇的景象,或边疆战事的惨烈,或军营生活)主要思想感情:(1)体现了塞外大漠雄奇的自然风光,抒发豪迈之情(2)表现了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3)写战事渐衰,表现了报国无门的悲壮,和壮志难酬却又无可奈何的慨叹(4)揭露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战士思念家乡、厌恶战争、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穷兵薮武的愤懑与不满7 .咏物抒怀诗(多用托物言志,象征)主要思想感情:(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2)由于受生活中某种事物的触动,进而引发出自己的某种生活感悟、生活哲理若让答:“本诗抒发感情很有层次,请简要分

14、析。”则将诗分层,找到体现感情细微变化的细节描写、意象描写,逐层分析具体表现了什么情感,每层之间用一定的表变化的词语过渡,最后可能是情感升华,或是将前面得多方面情感融为一体。附录:诗歌名家风格特色隋唐五代王勃:劲健婉畅韩愈:古朴奇险陈子昂:古朴雄浑柳宗元:明净幽峭高适:苍凉高壮白居易:流丽坦畅岑参:雄奇瑰丽元稹:精警浅切王昌龄:自然雄浑刘禹锡:清新豪丽王之涣:晴朗雄健李贺:奇诡璀灿孟浩然:闲静淡远杜牧:俊爽明丽王维:幽静谐和李商隐:幽婉典丽李白:飘逸豪放温庭筠:精巧艳丽杜甫:沉郁顿挫煜:凄婉柔丽宋金梅尧臣:朴素平淡欧阳修:清新疏畅王安石:遒劲峭拔晏殊:闲雅婉丽永:伤感缠绵苏轼:豪放旷达秦观:清

15、丽典雅黄庭坚:瘦硬新奇范成大:清新妩媚万里:浏亮晓畅周邦彦:富丽精工陆游:雄放流畅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弃疾:沉郁豪放文天祥:沉郁悲壮元明清马致远:清隽流畅关汉卿:泼辣清新于谦:朴直浅近顾炎武:苍劲沉王土祯:含蓄清远纳兰性德:抑郁婉约龚自珍:清奇瑰丽施【反套路新题型】W近3年年高考古诗鉴赏命题变化特点1、古代诗歌阅读不仅侧重于单独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还会大大加强综合性的试题,进行整体鉴赏和比较鉴赏,反套路化明显。2、设问在变。设问的方式也在变。选择题:一般按照古诗词内容的顺序从词句理解、技巧、赏析、语言、情感态度等角度转而更关注内容理解

16、来设选项。主观题:过去的试题设问,总能从题目中找出考查的方向,或形象、或炼字、或技法,然后,应对与之相应的答题套路、术语。现在命题设问更接近于“开放式”的问题,更类似于探究题。3、题型变。选题无片言只字注释,倒逼考生博览群书,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诗歌鉴赏存在的问题古代诗歌阅读得分偏低,暴露出的问题:1、积累有限,内化不足。比如一些常见意象的含义和作用常见的思想感情归纳,诗歌分类等。2、理解肤浅,诗外解题。不能走进诗歌,知人论世,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不明白出题者的意图。3、归纳不够,单纯做题。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术语和诗歌脱节,审美低弱,对诗歌鉴赏题目有畏难情绪。备考思路(

17、一)培养读懂悟透古诗的能力。(二)强化审题和规范答题意识。(三)因诗设题,不给套路,给思路;少给概念,多体悟。近三年全国卷从题材来划分,并不属于以前总结并约定俗成六大题材,因诗设题,高考命题的反套路化明显,固守旧有方法和套路难以适应如今的高考变化与形势。新高考语文题的解答诀窍:懂得活用语文答题思维”,学会掌握内在标准,理解语文题目的形式、表述以及结合方式。高考语文要回到基础、探究题的本质”,找准真正的矛盾点。培养解题思维,从高考出题人的角度去考虑标准答案;夯实基础,用心打磨思维与技巧。纯技巧纯套路,做不好新高考卷。仅靠刷题已经远远不能应对目前的高考,古诗词鉴赏给答题思路重要;品读体悟,更重要。

18、读懂悟透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才是根本之根本。读懂悟透,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涵泳”(浸润、沉浸,深入领会,反复玩味和推敲)。诗歌鉴赏重点题型之“评论阐释”题古诗阅读“评论阐释”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评论”的理解,阐释某一“评论”在诗作某一方面(答题角度)的具体体现。要解答好这类题,首先要明确“评论”的具体内容。这时,我们需要对“评论”做结构分析,理清“评论”的构成要素。明确了问题指向和答题角度后,答题就变得简单了,只需阐释“评论”构成要素在答题角度上的具体体现即为答案。关联教材,强化古代诗歌阅读“评论阐释”题的训练。“双新”背景下,高考语文试题命制要求对标高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以加强教考衔接。这提示

19、我们,古代诗歌阅读复习备考要注重关联教材内容,加强诗歌“评论阐释”题的训练,以提升学生古代诗歌阅读“评论阐释”题的解题能力。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有两个单元(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为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单元,复习备考可以利用这两个单元的诗歌,通过设计相关学习任务,强化“评论阐释”题的训练。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请结合词作对此评论做简要分析。构建古代诗歌阅读知识体系。古诗阅读“评论阐释”题中的“阐释”本质上就是从题目所给的答题角度印证“评论”,用“评论”分析“文本”。但题干有时不会明确答题角度,这时答题角度是隐含的,需要我们根据“评论”,结合诗作

20、确定答题角度。如何结合诗作确定答题角度?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古诗阅读知识做支撑,否则面对隐含答题角度的“评论阐释”题,学生就可能变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古诗阅读知识清单的基础上,再细化相关的阅读知识,从而构建起系统的阅读知识体系。4t和识点如识清单彩象,意境、人物彩象情感忧国仿时、度功报国,思夕怀人、商恁别睛、生活杂感等手法描写手打情乎法.构思技巧.修时手法导潘吉词句理第、语言风格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汉清单泉命题角度诗歌表达方式类主观试题诗歌表达技巧归类解说诗歌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有助于诗歌表达的所有手法和技巧都应当包含当中,为了便于同学们掌握,我们不妨做这样的分类一一表达方式、修辞手

21、法、表现手法。大家在解题时要注意使用这些行话、术语,更好地抓住得分点。诗歌表达方式例说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是指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这五种,而在诗词中最常见的是描写和抒情。【考查情况】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所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其中抒情与描写是考查的重点。要特别关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它包括“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点面结合:声

22、色结合、明暗相间、浓淡相间、远近结合、视听(嗅)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听觉、正面:正侧结合、动中有静、以静写动、正衬(烘托)、反衬(映衬)侧面:以物衬物、对比(对照)、以景衬人、以人衬人【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方式情与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情与物托物言志情与人、事用典抒情情与史借古讽今/咏史抒怀间接抒情【常见区分】借景抒情: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情景交融:诗人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注意事项】情与景(借景抒情/情景

23、交融等)一、写景的句子常和常用的描写手法相联系(如感官形声色、视角的变换、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二、要关注修饰词,来抓住景物的特点。三、要记住一些传统的意象的内涵。(如酒、月、子规等)情与物(托物言志)一、注意物象的特点,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二二、深入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三、要记住一些常用的物象的内涵。【考查重点】1、描写,大致应当掌握这些描写的方法:(1)动静结合例如,杜甫绝句中有“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句,“翠柳”和“青天”是静景,“鸣”和“上”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新鲜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表达了无比欢悦的感情。(2)以动衬静例如,王

24、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J“出”和“鸣”的动态描写更加突显了春涧的幽静。(3)以乐景写哀情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渔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朝雨渔轻尘”、“青青柳色新”的清新之景来反衬送别友人的伤心之情。(4)以哀景写乐情例如,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黄云”、“北风”、“雁”、“雪”等意象所描绘的凄凉之景来反衬豪迈之情。(注意:哀景写乐情中的“乐情”一般指豪迈、旷达之情。)(5)白描(粗笔勾勒)例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25、,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整首词没有细致动作、色彩等工笔描写,纯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农村某人家的环境和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一个“卧”字更是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6)侧面描写例如,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本诗全用侧面描写,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写出了雪大的特点。(7)多角度描写写景时,根据所描写的对象和景象不同,从多个角度进行描摹。如高低,远近,俯仰,视觉、听觉、感觉、味觉等等。2、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

26、者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例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者登台远眺,面对茫茫宇宙,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于是诗人直接就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抒发了失意、寂苦的情怀。(2)间接抒情有以下三种方式:借景抒情,也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把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某种景物中,通过描写这种景物来抒发情感。古诗大多都使用这种抒情方式。借事抒情,借写人的行为举止来抒情。如“登楼”、“凭栏”、“折柳”、“吹笛”等等,都抒发着作者不同的情感。托物言志,也叫借物咏怀,借吟咏某种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志向。如古人常常咏梅

27、、咏石、写竹等,或赋予这种事物象征意义,或以此事物自喻。命题角度诗歌修辞手法类主观试题诗歌修辞手法解说: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考查情况】比喻、比拟、拟人、夸张、借代是最常考查的修辞手法。近年来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对此多有涉及,有时会直接考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放在表达技巧的提问中进行考查。设题时,不会侧重诗歌的全部内容,而是要求考生从句子的角度进行分析。考生答题时要结合句子内容或句子所体现的情感加以分析。【常见区分】1 .比喻和比拟。比喻重在喻,强调本体

28、和喻体的相似性;比拟,重在拟,强调将物(或人)写出了人(或物)或将甲物写出了乙物的行为和情态。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用“嫌”字将春雪人格化了。2 .借喻和借代。借喻重在喻,强调二者的相似性;借代重在代,强调二者的相关性。由于诗歌中的比喻常常只有喻体,不出现本体,这就给区别借喻和借代增加了难度。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浮云”和“日”分别比喻蒙蔽君王的小人和君王自己,这就属于借喻。【

29、考查重点】1、互文指古代诗文的相邻句中或同一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一般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其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的艺术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例: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

30、未还。(王昌龄出塞)(单句互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2、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形象的效果。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春江花月夜)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自河南经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3、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古诗中以拟人居多,作用是使描写的事物更形象、更生动,富于人的感情和特征。例:朝闻游子

31、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送魏万之京)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长安晚秋)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4、夸张作用主要体现在烘托气氛、创设意境上,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5、对偶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朗朗上口;内容上意义集中而含蓄。例: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3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流水对: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上下句构成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等,这样连接成句的一组对偶句子,称为流水对。1、借代可使语言简练、含蓄。例: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虞美人)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春夜别友人二首)8、双关语言具有双重作用,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机智。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9、设问用在开篇,带动全篇;用在中间,承上启下;用在结尾,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例:飘飘何所似,天地

33、一沙鸥(旅夜书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10、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例: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兵车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11、通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J(听邻家吹笙)解题思路:先分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作具体解释,再分析使用这种修辞达到了什么效果。答案示例:第四句“疑有碧桃千树花“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

34、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12、对比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析】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3、用典作用;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I)用事一一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35、。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一一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尽养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命题角度诗歌表现手法类主观试题诗歌表现手法例说:1、起兴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36、之物。主要效果是把抽象的道理或情感给他具体化,使之易懂,有情趣。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2、用典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分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其效果是含蓄曲折,借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古抒怀;或富有内蕴,加深意境,引人联想而寻意于外。注意: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J(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J(将进酒)3、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

37、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想象是指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理、分析、综合,创造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这种手法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往往表现一种美好的境界。比如李白诗歌常用。4、衬托或烘托:用乙来托甲,使甲更加突出。作用是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人托人,物托物和物托人。另外还有正衬和反衬的区别。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正衬)“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反衬,以动衬静)5、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

38、,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6、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感情。作用是形象生动,化实为虚。例如,“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7、对比或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在于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突出某些特点。例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鹏鸽飞。”(李白越中览古)8、虚实相生(虚实结合):这是一种构思法。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等等。采用虚实结

39、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例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在古典诗歌鉴赏试题中回答“表达技巧”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表达技巧的几种不同的称谓。因为,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和“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几种称谓混在一块使用;同时,几种说法的语意又有交叉的地方。所以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可以灵活选用。2、有的问题往往是多种技巧并用,所以,同学们在回答鉴赏试题时,要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要面面俱到,3、回答技巧时要具体、完整。特别是要结合诗歌里面的具体材料来分析。不要仅仅

40、罗列鉴赏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4、审题时要注意辨析不同的说法。如“艺术技巧”多侧重“艺术构思和创造”,“写作特色”要多从“描写方法”和“篇章结构”来考虑。命题角度结构技巧类主观试题诗歌结构技巧先写景后抒情、先记事后抒怀、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开门见山、以景结情、伏笔铺垫、以小见大、曲笔入题【考查情况】结构技巧(艺术构思)是指诗歌创作中行文结构的技巧,主要包括照应、过渡、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铺垫等。精准判断“三步法”快速判断表达技巧第一步:简易法判断写了什么内容?写景(场面)?写人(物)?写事?抒情(说理)?雨余沙草绿,云散岸峰青第二步:这一内容,诗人是如何写的?直

41、接(正面)写还是间接(侧面)写?直接(正面)写的手法有哪些?间接(侧面)写的手法有哪些?(一)写景或物的常用手法(本诗定位)(1)虚与实。是眼前所见,还是想象、梦境、回忆?(2)动与静。是动景还是静景?或者动静结合;是静景还是闹景?或以声写静?(3)声与色。有写声音吗(侧面以声写静,或正面渲染)?有写颜色吗(色彩的对比与渲染)?有声有色,那又是视听结合。(4)多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感(5)观察视角。远近、高低(俯仰)、里外?(6)正侧结合。正面:声音颜色形状;侧面:他物的对比衬托(7)用修辞写。常用的修辞手法?(8)工笔细描还是粗线条勾勒(白描)?(9)铺陈与点染(二)

42、写人或物的常用手法(1)正面写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肖像);细节(动作细节与神态细节);抑扬(2)正面写物。绘形绘色摹声,香味与神韵(3)侧面写人或物。环境衬托;他人的对比、衬托与铺垫(4)用修辞手法写。(三)写事的常用手法(1)今事(现在):动作或动作细节(2)古事。用典;联想与想象。(3)未来之事。联想想象(四)抒情与说理的常用手法(1)抒情:直接还是间接?直接:直抒胸臆间接:借景,借事(用典),借物(象征;托物言志)(2)说理。议论“三步法”快速判断表达技巧第三步:写此一内容的目的?构境(渲染);衬人衬物(对比、衬托或烘托);抒情(直接或间接);说理(议论);缀联诗歌(结构技

43、法;起兴)版模拟训练(40分钟训练)盘(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道傍小憩观物化杨万里蝴蝶新生未解飞,须拳粉湿睡花枝。后来借得风光力,不记如痴似醉时。南溪山居秋日睡起杨万里客至从嗔不著冠,起来信手揽书看。小蜂得计欺侬睡,偷饮晴窗砚滴干。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歌叙写诗人在道旁看到化蛹成蝶,看久了就忘记自己“如痴似醉”时的样子。B.第二首诗歌叙述因不戴帽子而听任客人嗔怪自己,体现了诗人山居时的随意率性。C.第一首诗歌描写蝴蝶“新生”的情态,跳出了庄生梦蝶的传统藩篱,别开生面。D.两诗与插秧歌一样都体现“诚斋体”的特征,抒写诗人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2

44、 .两首诗歌把常见的小昆虫写得富有情趣,请简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南池宋陈丕杂树疏阴覆小亭,池塘流水自泠泠。残荷犹结高秋绿,深柳遍含斜日清。宇内谁堪千古在,眼中吾已二毛侵。旧时游侣晨星似,墙角啼蛋不可听。【注】二毛:斑白的头发。蛋:蟋蟀。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景视听结合,以声衬静,绿树掩映小亭,水声清越,写出了环境的清幽。B.颈联上句议论,表达对宇宙永恒的思考;下句叙述,流露出韶华已逝的感慨。C.尾联上句运用比喻,“晨星”写出旧友日见稀少,与颈联的“二毛侵湘呼应。D.尾联下句“不可听”,是因为秋天墙角蟋蟀的鸣叫声凄切,容易引发哀伤之情。4

45、.有人评价这首诗的颔联“衰而不败,哀而不伤”,请试作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倦寻芳饯周纠定夫吴文英暮帆挂雨,冰岸飞梅,春思零乱。送客将归,偏是故宫离苑。醉酒曾同凉月舞,寻芳还隔红尘面。去难留,怅芙蓉路窄,绿杨天远。便系马、莺边清晓,烟草晴花,沙润香软。烂锦年华,谁念故人游倦。寒食相思堤上路,行云应在孤山畔。寄新吟,莫空回、五湖春雁。【注】周纠,字定夫,作者友人。孤山,在杭州西湖一侧。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作者饯别友人的词,友人将远去杭州,作者不免思绪纷繁,感慨良多。B.开头用“飞”字写早春时节梅花飞舞,勾引出作者离别之时零乱的伤春之思

46、。C作者想象友人途中虽有美景相伴,但也会感到疲倦,传达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情。D.离别时,作者忆昔日,想行程,劝憩息,盼来信,将复杂心境刻画得细致周到。6 .后人评价此词“把别情化浓为淡,把别景化淡为浓”,请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江村道中范成大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浓雾知秋晨气涧,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注】南宋时,川蜀为沿边重镇,与金国接壤,常须戒备。这首词大概是词人担任四川制置使期间所作。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从远处着笔,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写出十里稻田一片金灿灿的丰收景象,风拂平野,稻谷飘香。8 .诗人移步换景,看到村后山坡上挂满了黄中带青的山果,“垂垂”突出果实的硕大饱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