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11416-2023 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42449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7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B-T11416-2023 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NB-T11416-2023 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NB-T11416-2023 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NB-T11416-2023 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NB-T11416-2023 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B-T11416-2023 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B-T11416-2023 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技术规范.docx(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27.140P59N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114162023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forSoilandWaterConservationofPumpedStoragePowerStations2023T2-28发布2024-06-28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forSoilandWaterConservationofPumpedStoragePowerStationsNBT114162023主编部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施行日期:2024年6月28日中

2、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4北京国家能源局公告2023年第8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批准新能源场站智能化建设基本技术规范等281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1)、SpecificationforPreparationofSpecialGeologicalReportonImpoundment-AffectedAreaforHydropowerProjects等33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件2)、水电工程放射性探测技术规程等3项能源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附件3),现予以发布。附件:1.行业标准目录2 .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3 .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国家能源局2023年12月28日

3、附件1:行业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81NB/T114162023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技术规范2023-12-282024-06-28-前言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22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22)96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基本规定,水土保持工程级别划分及设计标准,项目水土保持评价,弃渣场选址及堆置方案,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防治分区,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措施布局,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植被建设与

4、生态修复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水土保持施工组织,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科研,水土保持总体设计,水土保持投资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运行和退役,水土保持管理。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能源行业水电规划水库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C/TC16)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2号,邮编:100120)。本规范主编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

5、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投抽水蓄能开发中心云南华电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崔磊阳凤冯磊郝连安王静宋晓彦杨庆彪熊峰马世军耿相国王宇航任远曹永翔梁超杨凯张德见黄舒欧阳潮波唐锡良吴俊林孙荣吴得荣李建兴曹园园蒋九华马萧萧牛振华张宇英鹏涛夏朝辉王倩孔维厅郑蕾黎军平本规范主要审查人:薛联芳李仕胜陈国柱戴向荣邢伟王小明金弈伏四明贺康宁夏振尧张乃畅李健朱永刚韩小杰

6、张习传秦鑫王波赵晓红目次1.12基本规定22.1 一般规定22.2 基础资料调查与勘测32.3 水土保持设计要求43水土保持工程级别划分及设计标准73.1 水土保持工程级别划分73.2 设计标准74项目水土保持评价85弃渣场选址及堆置方案1()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防治分区117水土流失预测128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措施布局138.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13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139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16IO植被建设与生态修复工程171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1811.1 拦渣工程1811.2 防洪排导工程1811.3 边坡防护工程1811.4 降水蓄渗工程1911.5 土地整治工程191

7、1.6 防风固沙工程1911.7 临时防护工程2012水土保持施工组织2112.1 一般规定2112.2 技术要求2112.3 2213水土保持监理2314水土保持监测2415水土保持科研2515.1 一般规定2515.2 科研要求和任务2515.3 科研实施2616水土保持总体设计2717水土保持投资及效益分析2817.1 一般规定2817.2 水土保持投资2817.3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2818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运行和退役2919水土保持管理3119.1 一般规定3119.2 工程建设期管理3119.3 工程运行期管理32附录A抽水蓄能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目录33附录B抽水蓄能电站表

8、土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题报告目录34附录C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水土保持选址及防护专题报告目录36附录D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水土保持目录37附录E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目录38附录F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目录42附录G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工程招标及施工图设计说明目录40附录H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总体设计报告目录43附录J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稳定性评估报告目录43附录K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设计总结报告目录46本规范用词说明47引用标准名录48附:条文说明49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BasicRequirements22.1 Genera

9、lRequirements22.2 BasicDataInvestigationandSurvey32.3 SoilandWaterConservationDesignRequirements43 ClassificationandDesignCriteria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Works73.1 Classificatio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Works73.2 DesignCriteria74 AssessmentonSoilandWaterConservationfbrProject85 SitingandStockpili

10、ngofSpoilAreas106 ResponsibilityRangeandZoningofSoilErosionandWater1.ossControl117 PredictionofSoilErosionandWater1.oss128 GoalsandMeasures1.ayoutofSoilErosionandWater1.ossControl138.1 GoalsofSoilErosionandWaler1.ossControl138.2 1.ayoutofSoilErosionandWater1.ossControlMeasures139 ProtectionandUtiliz

11、ationofTopsoilResources1610 VegetationConstructionandEcologicalRestorationWorks1711 DesignofSoilErosionandWater1.ossControlMeasures1811.1 RetainingWorksofSpoilAreas1811.2 FldControlandDrainageWorks1811.3 SlopeProtectionWorks1811.4 PrecipitationStorageandInfiltrationWorks1911.5 1.andReclamationWorks1

12、911.6 WindbreakandSandFixationWorks1911.7 TemporaryProtectionWorks2012 ConstructionPlanning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Works2112.1 GeneralRequirements2112.2 TechnicalRequirements2112.3 ImplementationRequirements2213 SoilandWaterConservationSupervision2314 SoilandWaterConservationMonitoring2415 Scienti

13、ficResearchonSoilandWaterConservation2515.1 GeneralRequirements2515.2 ScientificResearchRequirementsandTasks2515.3 ScientificResearchImplementation2616 GeneralDesig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2717 CostandBenefitAnalysi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2817.1 GeneralRequirements2817.2 CostofSoilandWaterConse

14、rvation2817.3 BenefitAnalysi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2818 Acceptance,OperationandDecommissioning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Facilities2919SoilandWaterConservationManagement3118.1 GeneralRequirements3118.2 ManagementinConstructionPeriod3118.3 ManagementinOperationPeriod32AppendixAContentsofSoilandWat

15、erConsemtionChapterinPre-feasibilityStudyReportofPumpedStoragePowerStation33AppendixBContentsofSpecialReportonProtectionandUtilizationofTopsoilResourcesofPumpedStoragePowerStation34AppendixCContentsofSpecialReportonSitingofSpoilAreasforSoilandWaterConservationofPumpedStoragePowerStation36AppendixDCo

16、ntent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ChapterinConstructionGeneral1.ayoutPlanningReportofPumpedStoragePowerStation37AppendixEContent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ChapterinFeasibilityStudlyReportofPumpedStoragePowerStation38AppendixFContent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ProgramofPumpedStoragePowerStation41Appendi

17、xGContentsOfTenderingandConstructionDrawingDesignDescriptio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WorksofPumpedStoragePowerStation42AppendixHContentsOfGeneralDesignReportonSoilandWaterConservationOfPumpedStoragePowerStation43AppendixJContentsofSpoilAreaStabilityEvaluationReportOfPumpedStoragePowerStation44Appen

18、dixKContentsOfSummaryReportonSoilandWaterConservationDesignofPumpedStoragePowerStation46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471.istofQuotedStandards48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491总则.o.为规范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内容、方法及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1. 0.2本规范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1.0.3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应包括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和退役全生命周期水士保持,与主体工程同步开展,协调衔接。1.0.

19、4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应坚持生态优先、预防为主、系统治理、因地制宜、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制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建立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并贯彻落实。1.0.5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土流失防治应注重调查研究,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1.0.6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基本规定2.1 一般规定2.1.1 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应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设计、水土保持施工、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科研、水土保持工程管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和后评价。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应与项目各阶段同步开展,注重全过程控制和信息化

20、管理,建立智慧管理平台。2.1.2 抽水蓄能电站水土流失防治应满足下列要求:1坚持生态优先、节约用地,控制和减少对原地貌、地表植被的扰动和损毁,减少占用水土资源,提高利用效率。2对于原地表植被损毁后难以恢复的生态脆弱区,应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对扰动区植被采取移植保护措施。3坚持弃渣减量、综合利用。应减少工程开挖,加强土石方综合利用,结合坝体填筑、上下库盆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施工场地平整、建筑材料加工等进行综合利用,减少弃渣;结合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考虑工程周边生产建设项目间的土石料综合利用、市场利用、社会消纳。对不能综合利用的弃渣应设置专门场地予以堆放和处置,按照“先拦后弃”的原则进行防护。4

21、在满足适生条件、符合主体功能要求且不影响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边坡防护措施应优先采取生态护坡措施。位于城区、交通可视范围、水土保持敏感区的渣场堆置方案和水土保持措施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5开挖、填筑的场地,应采取拦挡、护坡、截排水等防护措施。6施工期应采取临时拦挡、排水、沉沙、苫盖、植物措施。7施工迹地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恢复其原土地利用功能或规划土地利用功能。8城镇、水土保持敏感区周边的项目,应根据项目所处的区位条件、自然及人文环境、立地条件、用地性质,相应提升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标准。2.1.3 抽水蓄能电站水土流失防治应达到下列基本目标:1项目建设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应得到有效控制,原有水土流失得

22、到治理。2水土保持设施应安全有效。3水土资源、林草植被应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与恢复。4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的规定。2.1.4 主体工程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的有关规定,并满足以下要求:1严格控制施工占地,减少对原地貌的扰动和地表植被的破坏,并做好防护措施。2料场开采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分台阶开采,并为水土流失防治及后期植被恢复创造适生条件及施工条件。有条件的应优先结合扩库开挖布置。3交通道路布设应充分利用已有道路,统

23、筹布置,上下库连接道路应避免高填深挖,优先考虑桥隧方式,减少占地、减少对原地貌的扰动和地表植被的破坏。4土石方调配宜优先按上水库、下水库、上下库连接路进行调配,土、石宜分类堆放。5需二次转运、加工利用的土石方应设置有用料转存场,并做好临时防护措施。6应采取对地表扰动少、开挖量及弃渣量少的施工工艺和方法。2.2基础资料调查与勘测2.2.1 基础资料的获取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通过收集、现场调查、勘测方式获取基础资料,经分析论证后采用。2应主要收集主体工程勘测、水文泥沙、工程规划、水工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洪水影响评价、环境保护、工程管理、工程造价资料。3应主要收集项目区自然环境、

24、社会经济、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土地利用、河道管理范围、水土保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资料。4应调查水土保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类别、位置、范围、等级、功能区划和保护要求。2.2.2 应开展表土资源调查、取样、检测及评价工作,查清工程区表土分布范围、表土质量、理化性质、机械组成,明确表土剥离范围、剥离厚度。2.2.3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收集弃渣场、料场及其他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地形图,地形图比例尺不应小于1:10000,范围应涵盖周边居民点、农田、公路、河流等重要防护对象。2应收集弃渣场地质资料,无地质资料或地质资料无法满足要求时进行必要的勘察,深

25、度满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预可行性阶段要求。2.2.4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收集或实测弃渣场及下游不小于1km范围、料场及其他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工程地质资料及地形图,地形图比例尺不应小于1:2000,测量范围应涵盖设计红线以外不少于50m,应包括周边居民点、农田、公路、河流等重要防护对象。24级及以上或汇水面积大于Ikm2或下游有重要防护对象的弃渣场应进行勘察,勘察要求及报告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标准GBT5129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执行。2.2.5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弃渣场、料场及其他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地形测量比例尺不应小于

26、1:1000。24级及以上或汇水面积大于Ikm2或下游有重要防护对象的弃渣场应开展详细勘察,勘察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标准GB/T5129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执行。5级弃渣场宜参照上述规定进行相应的勘察工作。3防洪排导工程、拦渣工程、护坡工程等单项措施设计的地形测量比例尺不应小于1:1000,并应提供地质详勘图纸及资料。2.3水土保持设计要求2.3.1 规划阶段水土保持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工作内容应主要包括调查规划比选站点的水土保持敏感对象和制约性因素,分析规划比选站点的水土流失影响及制约性问题,提出初步的措施对策,匡算水土保持投资。对涉及水土保持敏感区、生态脆

27、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存在水土保持制约因素的工程,根据工程需要提出科研、专题研究的相关规划。2工作重点应主要包括规划比选站点实施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调查,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思路、对策及措施。2.3.2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土保持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工作内容应主要包括调查、分析项目区自然概况和水土流失因素,开展项目水土保持分析,初步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分区,初步拟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及目标,分区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制定水土保持监测和管理规划,估算水土保持投资,提出水土保持初步结论以及后续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处理建议,提出后续勘察设计、科研规划相关工作要求、建议。2工作重

28、点应主要包括对规划阶段的问题和工程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提出深化的解决思路和措施对策,初步调查表土资源和估算表土剥离量,初步确定土石方综合利用及处置方案,初步明确弃渣场、料场、渣料转存场、表土堆存场选址,提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初步研究。对涉及水土保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存在水土保持制约因素的工程,提出具体的科研项目、专题研究计划并适时启动相关工作,重大科研和专门论证应有阶段性成果。3工作成果应主要包括水土保持重大科研、专门论证阶段性成果、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篇章。抽水蓄能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目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2.3.3 可行研究阶段水土保持设计及水土保持方

29、案应符合下列规定:2.3.4 应主要包括:1)对主体工程选址选线、建设方案与布局、工程占地、弃渣减量及综合利用、土石方平衡、表土资源调查、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料场设置、弃渣场设置、施工工艺与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核实确认水土保持敏感对象和制约性因素,提出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建议。2)开展控制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专门分析论证,减少占用水土资源,提高利用效率。3)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预测水土流失,提出防治重点。4)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及目标、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及布局,分区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提出水土保持工程的级别、设计标准、结构型式。5)对工程建设涉及的挖填边坡挂溜渣应进行水土保持专门论证和

30、专项设计,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危害。6)开展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进度安排、水土保持监测方案、工程量及投资概算,分析水土保持效益,提出水土保持实施管理意见、水土保持结论和后续工作建议。2工作重点应主要包括:1)详细调查表土资源分布及可剥离量、分析利用量,确定表土堆存场选址并进行深化设计。工程区表土资源数量和质量不满足工程需要的或工程建设所需表土回覆量大于5万HP的,应开展抽水蓄能电站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题论证。抽水蓄能电站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题报告目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2)通过弃渣减量和综合利用专题研究确定土石方平衡,提出弃渣场比选方案,弃渣场选址困难及防护难度大的

31、抽水蓄能电站应开展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水土保持选址及防护专题论证。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水土保持选址及防护专题报告目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3)根据工程水土保持要求,针对边坡、库周和施工迹地开展生态修复研究,各专题的编制应符合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规范NB/T10510的相关规定。3工作成果应主要包括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枢纽布置格局比选专题报告水土保持、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水土保持、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科研,水土保持专题论证报告。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水土保持目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目录应符合本

32、规范附录E的规定,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目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2. 3.4招标及施工图阶段水土保持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招标设计应根据主体工程分标规划编制各标段招标设计报告的水土保持内容。2单独成标的水土保持措施应编制水土保持招标设计报告。3应开展水土保持总体设计,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批复文件的各项要求,完成水土保持相关的施工图设计任务,开展相关科研和专题工作。4水土保持措施施工图设计应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措施平面布置图、剖面图、结构图、细部构造图、钢筋图,并编制施工图设计说明。枢纽工程区、弃渣场区、料场区、表土堆存场区、交通设施区的水土保持措施重要单位工程应开展专项设计,水土

33、保持生态修复应开展专项设计。5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工程招标及施工图设计说明目录主要内容可符合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3水土保持工程级别划分及设计标准3. 1水土保持工程级别划分3.1.1 水土保持工程级别划分应主要包括弃渣场、渣料转存场、表土堆存场级别,弃渣场、渣料转存场、表土堆存场防护工程建筑物级别,防风固沙工程级别,植被建设与生态修复工程级别及边坡防护工程级别的划分。3.1.2 弃渣场级别,弃渣场防护工程建筑物级别,防风固沙工程级别,植被建设与生态修复工程级别,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规范NB/T10344的有关规定执行。3.1.3 渣料转存场级别、表土堆存场级别及防护工程建筑物级

34、别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规范NB/T10344弃渣场的级别及防护工程建筑物级别确定。3.1.4 边坡防护工程级别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NB/T10512的有关规定执行。4. 2设计标准4.1.1 拦渣堤、拦渣坝、挡渣墙、拦洪工程、排洪工程防洪标准应根据其相应建筑物级别确定,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规范NB/T10344的有关规定。4.1.2 渣料转存场、表土堆存场等防护工程防洪标准、截排水措施排水设计标准,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规范NB/T10344中弃渣场的有关规定执行。4.1.3 弃渣场、料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永久截排水措施排水设

35、计标准,应根据相应防护对象防洪、排水要求确定,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规范NBZT10344的有关规定。4.1.4 防风固沙工程设计标准、植被建设与生态修狂工程设计标准,应按工程所处的位置及占地性质等确定,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规范NB/T10344的有关规定。4.1.5 边坡防护工程抗滑稳定安全标准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NB/T10512的有关规定执行。4项目水土保持评价4.0.1水土保持评价深度应与抽水蓄能电站不同阶段设计深度相适应。4.0.2规划阶段应初步分析规划总体布局和选址方案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对有无重大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进行分析,

36、并应提出优化和调整、解决的意见和建议。4.0.3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土保持评价应满足下列要求:1根据主体工程选址、建设方案的比选,主体工程设计内容的分析,明确工程是否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对不同方案条件下,各种因素的变化以及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及其危害应做出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判断。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主体工程选址意见,各方案施工布置的比选意见,及其调整的建议。2根据主体工程选址涉及水土保持敏感区、与城镇区距离远近等情况,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植物措施优化建议,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构建植被生态系统,保护植物多样性。3针对主体工程初步确定的施工总布置方案和施工工艺等进行评价,重点从水土保持角度,对弃渣场

37、、料场、渣料转存场、表土堆存场的选址进行合理性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4.0.4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土保持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土保持评价内容应主要包括主体工程选址、建设方案与布局、工程占地、弃渣减量及综合利用、土石方平衡、料场设置、弃渣场设置、施工方法与工艺、主体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评价。2主体工程选址评价是否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3建设方案评价应重点评价道路的桥隧比选方案,临近城镇的植被建设标准要求,两区避让情况及拟采取的措施。4工程占地应评价是否落实控制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要求,工程占地是否存在漏项,永久用地的用地预审是否符合用地需求,临时用地是否合理。应主

38、要分析供水供电、道路边坡、施工场地边坡、移民安置及专项复建工程是否存在漏项,永久用地是否符合用地需求,临时用地是否考虑水土保持措施占地、施工作业宽度。5弃渣减量及综合利用应开展开挖减量、项目内综合利用及项目周边资源化利用的评价。6土石方平衡应分析工程区的土石方挖方、填方、用作骨料的利用方、借方、余方的合理性,分析土石方调运的时序、节点、运距的合理性。7料场设置应评价选址是否避开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是否符合城镇、景区的规划要求,分析与周边景观的协调性,分析开采方式、占地面积、取土量、最大挖深的水土保持评价。重点评价预可研阶段对料场选址评价的意见和本阶段对建

39、议提出的处理对策。8弃渣场设置应评价选址的合理性,并对弃渣场的堆置方案进行水土保持分析评价。重点评价预可研阶段对弃渣场选址评价的意见和本阶段对建议提出的处理对策。9施工方法与工艺评价应分析是否符合减少水土流失的要求。10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评价内容应主要包括工程类型、结构型式、数量及设计标准。主体工程设计中以水土保持功能为主的措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的有关规定,对不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应提出补充完善意见。11提出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解决思路和建议及必要的科研专题。4.0.5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的抽水蓄能电站,应对地表土壤和植被破坏及其恢复的

40、可行性进行分析,从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保护高山草甸等地表植被、防止冻土冻害等方面,对施工组织、土石方平衡、施工布置等提出要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4.0.6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的抽水蓄能电站,应对植物多样性影响程度和恢复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保护现状地表植被等方面,对施工组织、施工布置等提出要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4.0.7西南高山峡谷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应主要从减少占地和控制扰动范围、合理布设场地和交通道路,防治工程区地质灾害等制约性因素方面开展评价工作,并提出合理化建议。5弃渣场选址及堆置方案5.0.1弃渣场选址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建筑物布置、施工场地条

41、件、场内运输条件、运距、回采方式、上下游情况等因素,结合施工总布置规划统筹考虑。宜分上水库、下水库分别布置,交通设施弃渣场宜根据线路规划合理布置。5.0.2弃渣场布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的要求。下游存在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且不能直接判断弃渣场对其有重大影响的,应由第三方开展专题论证并有明确结论。5.0.3弃渣场不得设置在水库和河湖管理范围内。在水库和河湖管理范围外设置弃渣场的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宜布设在汇水面积较大的沟道内,对确需在汇水面积较大的沟道设置且上游汇水面积大于1km2的弃渣场,应进行防洪论证。2临近河道的应符合河流防洪规划

42、和治导线的规定。3山丘区宜选择荒沟、凹地、支毛沟,平原区宜选择凹地、荒地,风沙区宜避开风口。4充分利用料场、废弃采坑、沉陷区等场地。5在水库管理范围上游、场内道路及临时施工设施区上游布设弃渣场的,应预留安全距离,结合弃渣场稳定性分析及防护专题研究确定弃渣场级别和措施设计标准。6对堆渣量超过300万m3或最大堆渣高度大于100m的弃渣场应开展弃渣场专门论证研究,提出不低于1级弃渣场的渣场稳定安全系数、防护工程建筑物级别与设计标准。7综合考虑弃渣结束后的土地利用方向,合理确定弃渣方案。5.0.4弃渣场布设宜避让泥石流沟道,确需设置的,应开展泥石流治理专题论证,布设相应的泥石流预防和治理措施,确保安

43、全。5.0.5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弃渣场选址论证及场地适宣性评价,并编制弃渣场水土保持选址及防护专题报告。5.0.6弃渣场堆置方案应明确堆置要素,主要包括弃渣场类型、汇水面积、占地面积、占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容量、堆渣量、弃渣性质、运距、堆渣高程范围、最大堆渣高度与马道高度、马道宽度、堆渣坡比、综合坡度。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防治分区6.0.1抽水蓄能电站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应包括项目永久征地、临时占地以及生产建设单位依法应承担水土流失防治义务的区域。依托其他项目的,应明确与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关系。6.0.2移民安置工程中的安置点、专项设施改复建项目和新开垦土地的征用地面积应计入水土流

44、失防治责任范围。6.0.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应根据实地调查和勘测结果,在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内,主要依据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水土流失影响进行分区,分区应利于分类开展水土保持措施设计。6.0.4抽水蓄能电站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一级区应主要包括枢纽工程区、弃渣场区、渣料转存场区、表土堆存场区、交通设施区、料场区、永久生产生活管理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水库淹没区、移民安置区。枢纽工程区可划分为上水库枢纽工程区、下水库枢纽工程区、输水发电系统区二级分区,有独立补水工程的抽水蓄能电站,可划入枢纽工程区的二级分区。交通设施区可划分为永久交通设施、临时交通设施二级分区。移民安置区可划分为移

45、民搬迁安置区、生产安置区、专项设施区二级分区。7水土流失预测7.0.1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应包括土壤流失量预测、水土流失危害分析。7.0.2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应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7.0.3土壤流失量预测方法宜按国家现行标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和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S1.773的有关规定执行。7.0.4预测单元确定应按项目区地形地貌、气象特征、扰动方式、扰动后地表的物质组成等相近的原则划分,应分上下库进行预测。7.0.5预测时段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应分为施工期和自然恢夏期,筹建期、施工准备期纳入施工期。各分区的预测时段应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分别确

46、定。2自然恢复期为施工扰动结束后,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土壤侵蚀强度自然恢复到扰动前土壤侵蚀强度所需要的时间,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湿润区取2年,半湿润区取3年,干旱半干旱区取5年。7.0.6水土流失危害分析应包括对当地水土资源、生态环境、下游河道及行洪、公共设施和农业生产等造成的影响,并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的风险。7.0.7水土流失预测成果表达应符合下列规定:1列表说明各预测单元施工期、自然恢复期的土壤流失总量和新增土壤流失量。2根据土壤流失量的预测结果明确新增土壤流失量的重点分区和时段,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和监测的指导意见。8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措施布局8.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8.1 .1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和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的有关规定。8.2 .2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应满足下列要求: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应分时段确定。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应得到有效控制,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