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评晁错削藩(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42867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评晁错削藩(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评晁错削藩(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评晁错削藩(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评晁错削藩(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评晁错削藩(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评晁错削藩(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孔子不饮盗泉之流,曾子不入胜母之闾。名且恶之,而况为不臣不子乎?传日:“君子可贵可贱,可刑可杀,而不可使为乱。”若夫外饰其貌而内无苏米,口诵其文而行不犹其道,是盗,固与盗而不容于君子之域。春秋不以寡犯众,诛绝之义有所止,不兼怨恶也。故舜之诛,诛鲸;其举,举禹。夫以巧瑙之玳,而弃其璞,以一人之罪,而兼其众,则天下无美宝信士也。晁生言诸侯之地大,富则骄奢,急即合从。故因吴之过而削之会稽,因楚之罪而夺之东海,所以均轻重,分其权,而为万世虑也。弦高解于秦而信于郑,晁生忠于汉而雒于诸侯。A臣各死其主,为其国用,此解

2、扬之所以厚于晋而薄于荆也。(节选自盐铁论卷二晁错)材料二:昔者,晁错尝忠于汉矣,而其知不足以任天下之大权也,是以轻发七国之难,而其身先戮于一人之言。可不谓愚乎?彼错者为中部之学锐气而赛思好谋而喜功之臣也。自孝景之居东宫,而错锐之以人主之术数也,固以知宠之矣。及其即位,其族下听之。彼挟其君以天下听之也,欲就其所谓术数之处。是以轻为而不疑,决发而不顾,卒以忧君危国,几成刘氏之大变。而后世之士,犹或知之,独子云乃谓之愚。子云之愚错也,非以其知不足以卫身而愚之也,亦以其不能把七国未发之祸而故趣之于乱也。东诸侯之势诚强矣。强而骄,骄而反,其理也。然而,束之而使无骄,御之而使无反者,岂固无术耶?而错之策日

3、:“削之、不削,皆且反也。削之,则反速而祸小;不削,则反迟而祸大。”是错之术无他,趣之以速反而已。错之所谓祸小者,以吾朝削其地,而暮得其民也。安有数十年拊循之民,一旦而遂不为之役也?吴王所发五十万之众者,皆其削郡之民也。连七国百万之师西向而图危关中,乃日祸小者,真愚也。(节选自何博士备论晁错论)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彼错者为申韩之学锐气而寡恩好谋而喜功之臣也。I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实,指内在真实,与六国论中“其实百倍”的“其实”意思不同。B.诞

4、,指虚妄,与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诞”意思相同。C.效,指效果,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信者效其忠”的“效”意思不同。D.杜,指堵塞,与谏逐客书中“强公室,杜私门”的“杜”意思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肯定了孔子和曾子的做法,指出叛臣逆子更加令人憎恶,认为表里不一、言行相悖的人就是强盗,不会被君子的区域容纳。B.春秋认为不以少数侵犯多数,即使是施行诛绝的义法也要有所限制,不扩大怨恶的范围,而舜诛杀鳏、推举禹也是这个道理。C.在汉景帝还是太子时,晁错就教导他做君主的方法和道理谋略,受到汉景帝的骄宠;在汉景帝即位后,他挟天子让天下都听从他。D.晁

5、错向七国发难,使国家受到危害,几乎酿成朝廷大变;经过这件事,后世很多人都知道了他,但只有子云认为他的做法很愚蠢。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臣各死其主,为其国用,此解扬之所以厚于晋而簿于荆也。译文:(2)错之所谓祸小者,以吾朝削其地,而暮得其民也。译文:14 .两则材料对晁错削藩的评价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解析】15 .解析“彼错者,为申、韩之学,锐气而寡恩,好谋而喜功之臣也。”16 .B解析“诞”在文中的意思是“欺诈、欺骗”。17 .D解析“后世很多人都知道了他”错,是“认为晁错是聪明人”18 .(1)人臣各为其主而死,各被他的国家任用,这就是

6、解扬厚待晋国而慢待楚国的原因啊。【评分标准】4分。死:为而死;为:被;所以:的原因;厚、薄:厚待、慢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晁错所说的祸害小的原因,是认为我们早上削减他们的封地,晚上就能得到他们的百姓。【评分标准】4分。判断句;以:认为;朝、暮:在早上、在晚上。每点1分,句意1分,意思对即可。19 .材料一认为晁错削藩是忠于汉朝,为汉朝万代子孙考虑;材料二认为晁错削藩是愚蠢的,加速了七国的叛乱。【评分标准】3分。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不喝名叫“盗泉”的水,曾子不进入名叫“胜母”的里巷。不合仁义的名字尚且厌恶,何况做不合臣道和子道的坏事呢?传说:“君子

7、可以让他尊贵,可以让他贫贱,可以对他用刑,可以将他杀死,却不可以让他作乱J至于那些外表道貌岸然而内无其实,口头诵读经文而行为却不遵其道的人,其实是盗贼,他们本来就是与盗贼一伙,不能见容于君子的区域。春秋认为不以少数侵犯多数,即使是施行诛绝的义法也要有所限制,这是因为春秋不愿扩大怨恶的范围。因此,帝舜诛杀的是鳏,举荐的是禹。因为美玉上有点瑕疵,就抛弃玉石,因为一人有罪,就罪及众人,那么天下就没有美丽宝玉和诚信之上了。晁错对皇帝说,诸侯地盘太大,他们富贵就会骄奢,形势紧急就会联合反叛。因此晁错建议,借吴王刘潦过错而削除吴国的会稽郡,借楚王刘戊的罪过而削夺楚国的东海郡,以此来均衡诸侯势力,分散诸侯权

8、力,这是为汉家万世安全考虑啊。春秋郑国商人弦高欺骗秦国,却是郑国的忠信之臣,晁错忠于汉室而成为吴、楚诸侯的仇敌。人臣各为其主而死,各被他的国家任用,这就是解扬厚待晋国而慢待楚国的原因啊。材料二:以往,晁错曾忠于汉朝。但是,他的智谋不足以掌管天下大权。因此,他轻率地发起七国之难,自己却首先因一个人的谗言而被杀,怎能不说他愚蠢呢?那个晁错,是个信仰申不害、韩非学说,有锐气而缺少恩德,好出谋而又喜功的臣子。汉景帝当皇太子时,晁错就教他做君主的方法和道理谋略,他当然因为晁错了解他而骄宠晁错了。汉景帝即位后,天下大事便都听从他的。晁错“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全国也就都听他的了,晁错的目的就是要发挥自

9、己那套方法和谋略的效能。于是就轻易决断而不深思熟虑,决然向七国发难而不顾后果。最后致使君主忧虑,国家受到危害,几乎酿成刘氏王朝的大变。但是,后来还有人认为晁错是聪明人。只有扬雄才说他愚蠢。扬雄认为晁错愚蠢,并不是因为他的智慧不足以保护自身的安全而感到他愚蠡,不过是因为他不能防止七国引而未发的叛乱,反而故意促使它乱起来罢了。东方诸侯的势力确实强大啊!强大就要骄傲,骄傲就要反叛,这是必然的规律。然而,约束它使之不骄,驾驭它使之不能反叛,难道就没有办法吗?可是,晁错的办法却是:“削减他们的封地和不削减,都是要叛乱的。削减它,就反得快,祸害就小;不削减它,就反得慢,祸害就大。”这个晁错的办法没有别的,只是催促他们急速反叛而已。晁错所说的祸害小的原因,是认为我们早上削减他们的封地,晚上就能得到他们的百姓。哪里会有数十年被安抚的民众,一日之间就不让役使的道理呢?吴王刘涕所发动的五十万人,都是他那被削的郡中的人民。联合七国上百万的军队西进,企图进攻关中,还说是祸小,确实是愚蠢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