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44143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文科视域下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文科视域下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文科视域下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文科视域下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文科视域下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文科视域下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文科视域下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文科视域下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建设研究摘要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摸索建设中,新文科概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有力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新文科与传统文科的不同在于打破了传统文科的单一教学模式,鼓励学科交融、交互协作、守正创新,力求培养更适应新时代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文章基于新文科建设思路,着眼于高校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建设,发现问题,寻找突破点,并以枣庄学院传媒学院的专业改革和建设为例,探寻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的建设路径。关键词新文科;传媒类专业;基层教学组织;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团队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历了高速的物质经济发展后,知识和技术成为当下知识经

2、济时代的两大制胜硬码,单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求。于是,培养更加适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国内各大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时代留给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新命题。从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内需来看,尽管诸多高校因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尚未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也有部分高校开始着眼于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改革,以期更好地与时俱进。新文科概念的出现正是应时代所需,如今更是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新文科的概念溯源与内涵诠释新文科概念的提出是以传统文科作为参照,是为了应对传统文科式微所做出的创新变革。对此,山东大学校长、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樊丽明

3、就指出:“2017年美国西拉姆学院率先提出新文科概念,他们所阐释的新文科主要是专业重组,不同专业的学生打破专业课程界限进行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1虽然近几年我国教育界频繁出现新文科这一名词,但是相较国外的新文科建设,我国新文科教育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学科交叉、专业重组上,还体现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特征。2018年8月,中央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简称“四新”建设),正式提出“新文科”这一概念。2019年4月,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在天津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标志国家“四新”建设工程正式开启2。从“四新”建设到“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4、,新文科开始从概念走向实践。2019年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在相关会议上指出:”作为一项战略部署,国家试图通过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最终实现四新建设总目标我们一定要让新文科这个翅膀硬起来,中国高等教育飞得才能平衡、飞得高。”3新文科从概念提出到战略部署,意味着对中国高校文科教育改革及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这不仅是近几年学界的讨论热点,也将是未来高校文科建设的新方向。我国学界对新文科的界定,多从与传统文科的对比来进行阐释。例如,冯果认为,新文科是相对传统文科而言的,是对传统文科的提升,其目的在于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以广博

5、的学术视角、开阔的问题意识和深厚的学术积累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契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素养训练,是对快速变革的社会生活的主动回应4。也有学者注意到新文科的中国特色问题,如马骥认为,新文科是基于全球新技术发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安排,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注重通过文科内部融通、文理交叉融合来研究、认识和解决学科本身、人和社会中的复杂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知识体系,并引领学科发展5。因此,被应用于国内教育的新文科概念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迎合了中国的时代发展,力求培养新时代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新文科的“新”主要体现在“学科交叉、知识应用和适应国情”6;“新”在人文精神、学科交融和数字

6、技术的应用;“新”在以已有行业文科人才的拔尖培养和新兴领域文科人才的对接培养为路径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上,并日益呈现“对策划、跨界化、技术化、国际化”趋势。作为一种概念和策略,新文科建设应以交叉融合、传承创新、协同共享为主要的建设路径,从而培养符合当下时代需求的具有新思想、硬通识、新担当的新人才。二、新文科视域下传媒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面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家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敦促国内高校进行教学改革一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水平,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这成为高校各专业的建设目标。新文科概念的出现为M午多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打开了新思路。

7、(一)新时代呼唉新传媒传媒类专业从21世纪之初的“小荷初露”,到如今遍地开花的热闹局面,成为文科中的新奇之秀,并且恰逢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数字技术、新媒体技术的渴求使传媒人才生逢其时。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更有生命力的传媒专业,对此国家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呼吁融媒体的全面建设。在此背景之下,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学团队的建设迫在眉睫。所谓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在纵向结构中以教学教研为核心的组织,包括系、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筑牢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形成具有新文科特色的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新模式,

8、以推动传媒类专业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应用性。同时,高校要探索传媒类教学组织数字团队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机制,推动教师教学发展相关职能部门建设,健全教学规范、提升教学技能、改革教学评价、增强教学动力,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尤其是大力发挥教学团队融会贯通的作用,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高校要积极响应中央以及教育部提出的有关文件的要求,并立足学校建设应用型一流本科的定位和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既回应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又配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为学校、学院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二)当下传媒类专业教学的局限性在认识到培养新时代应用型复合型传媒人才的时代

9、需要之后,高校也应理性分析和总结当下传媒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所存在的问题。第一,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依然以专业、系、教研室为单位,彼此之间泾渭分明、壁垒高筑,如偏向于理论教学的文艺编导教研室,注重实践操作的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艺术实践教研室、动画教研室等,各教研室之间所负责的教学课程相对固定,教研室之间的交互协作、资源共享较少。第二,因教研室之间互动较少,相对独立,因此教学团队的组成与建设也大都以各自教研室为阵营,较少跨教研室组建教学团队,这导致固定的教学团队中教师所学专业、所授课程都较为相近,很难形成互补合作、学科交融的理想状态。打破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师团队之间的壁垒,更好地形成跨学科交流、共享、

10、协作的状态,并为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教学,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新文科的基本思路。在此思路之下,高校寻求科学、合理的改革与建设路径是重中之重。三、枣庄学院传媒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有利条件(一)新文科思维与国家相关政策举措的加持中央及教育部提出的新文科概念以及有关文件的要求中指出要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水平,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这为我国高校全面落实专业建设、教育改革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宏观指导。对此,枣庄学院也在施行与此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力求加强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水平,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社会培养应用型复

11、合型人才夯实基础。(二)既有成功案例提供改革建设经验虽然目前枣庄学院传媒类专业存在传统而守旧的问题,但是在多年的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中也出现过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体现了新文科精神。比如,枣庄学院传媒学院新成立的艺术实践教研室高度契合新文科的内涵要求一艺术实践教研室的成员来自各个教研室,这些教师既属于原本的教研室,又因学院承接的项目组而加入艺术实践教研室。这就意味着优势重组之后,教研室成员能够在学科交融、资源共享、互助合作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具体项目。又比如,由文艺编导教研室组织申报的优秀教学团队的成员打破教研室及所属专业的束缚,涵盖理论型与技术型教师,形成跨越电影学、美术学、传播学等多学科之间的交

12、融与协作、传承与创新。这样的教学团队不但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科研创作,更有利于其将创作成果应用到课程教学当中。再比如,枣庄学院传媒学院成立不久后与美术学院合作的平台课程,针对两个学院在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有所交叉的情况下,由两个学院的教师跨学院、跨专业为学生讲授通识类课程。这样资源共享、交互协作的案例也为传媒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面对相近或有交叉的专业,为了更有效地利用优势资源,各教研室可形成跨学院、跨学科的交流合作,以达到优势互补。除了这些成功的案例为传媒类专业的深度教学改革与建设提供了良好借鉴,本文章项目也是枣庄学院重点教改项目的成果,是集结了多位不同专业教师的所长而共同研究探索的成果。

13、这一方面证明了项目组成员在教学方面对传媒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一定的领悟,对新文科视域下如何构建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学团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另一方面也呈现了新文科思维作用于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带来的鲜明成果。四、基于新文科思维的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建设策略(一)带领传媒类教师领悟新文科内涵近几年,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但如何改革、如何精进仍是部分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传达新文科的内涵与精髓是传媒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高校要使传媒类教师认识到,新文科改革应以传承创新、交叉融合、协同共享为主要建设途径,培养有新思想、硬通识、新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可以看出,传媒

14、类教育并不是仅以系和教研室为单位开展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而是要认识到专业交叉融合和协同共享的重要性。目前,枣庄学院已展开的教研活动和已取得的教研成果足以体现部分传媒类教师已具备一定的新文科意识。例如,本文章项目负责人为传媒学院副院长,负责学院传媒类教学工作的统筹安排,对传媒类各专业的建构与发展从宏观到微观都有一定的把握。具体来看,项目负责人发表伏里士陶:文化符号再现与经济重构等CSSel来源期刊论文4篇;出版专著不灭的窑火一鲁南民间美术陶瓷文化印记1部;完成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资助经费项目鲁南非遗在精准扶贫中的价值研究一以伏里士陶为例1项。同时,项目组成员在传媒类专业教学工作中曾多次获得教学

15、奖项:2019年获得枣庄学院课程分析大赛二等奖;2020年获得枣庄学院青教赛优秀奖;2021年获得枣庄学院青教赛三等奖等。因此,高校可形成以具有新文科思维且深谙新文科内涵的教师为向导,带领传媒类所有教师领悟新文科内涵的学习模式,从而更好地让新文科成为传媒类专业改革建设的灯塔。(二)重构及优化基层教学组织高校教育教学往往注重学术与科研发展,同时因服务于大学生,要达成的是更注重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所以由教师之间形成的相互促进、共同学习的教学团体,即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因此,高校要重构及优化基层教学组织,运用新文科的概念内涵,助力传媒类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建设。第一,高校应认识

16、到目前传媒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总体呈现为教师教学科研的个体化、单一化,以及教研室之间存在壁垒,无法形成跨专业、跨擘科的交流和协作。因此,高校要打破教师单打独斗的局面,以学生需求、教学创新为目标,重构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有效统领教师的科研及教学能力。第二,高校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同时完善能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的机制。具体来讲,高校可以定期举办教师培训,鼓励教师“走出去”;加强对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切实提高其教学水平;优化基层教学组织,让有经验的教师向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师进行经验传授,实现资源共享、交互协作。枣庄学

17、院传媒学院现有的数字媒体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三个专业各有其相应的教研室,教学活动大都以教研室为中心展开,但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的构建上存在一定短板,如课程性质的同质化、教师授课内容与其所学专业的不匹配等,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因此,依据新文科所提出的“传承创新、交叉融合、协同共享”等要求,枣庄学院传媒学院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上,除了以系、教研室为单位,还进行跨系、跨教研室的学术交流,尤其是以学科、专业为中心的教学团队的建设,以此作为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改革的重要方向。另外,在符合学校的学科总体布局基础之上,高校还可通过相应的措施优化传媒专业基层教学组织的相关管理,如构建教学相应激励体系,最

18、大化激发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的科研热情及教学活力。因此,枣庄学院传媒学院既要负责对各基层教学组织的定期考核,也要负责对各专业基层教学组织每学期、每学年的整体工作情况的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师团队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支持。(三)突出教学团队在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传媒类各专业之间在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上有一定的交叉和融合,新文科思维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共享,以此为向导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对传媒类学科发展及教育教学是一项重要举措。传媒类专业基层教学组织的改革与建设,应以教学团队的成立和发展为相应举措中的重要手段。枣庄学院传媒学院现有的三个专业一数字媒体艺术

19、、动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一定的交叉融合,如摄像和非线性编辑是数字媒体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的核心课程,视听语言、艺术概论又是三个专业的必修课程,以系、教研室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传媒类专业的发展,因此,教学团队的融合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对此,高校要明确教学团队以课程组为依据的组建原则,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尤其能够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彼此融合,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的传媒人才。因此,枣庄学院传媒学院依据自身发展需要,建立以课程(群)、专业、实验中心等为单元构成的教学团队,并鼓励团队成员跨专业、跨学科来交叉设立课程,或者合作开展科研活动、教学活动,同

20、时明确各教学团队在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规划、教学过程管理以及教师培养等方面的职责;支持形成教学团队的教师打破教研室活动的束缚,以教学团队为中心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以此形成利于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的教学组织。教学团队形成后,为更好地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团队可确立具体的带头人,其本身即是在教学或科研方面具有突出成绩的人,以此对团队的发展进行把控和指导,亦能激发团队其他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的积极性;另外,教学团队还可与其他教学团队共享信息与资源,以及交流协作,如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或教学讲座,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等多种活动,给团队教师甚至其他教学团队教师传授经验,推动教学上的“传帮带”,以辐射传

21、媒类所有基层教学组织,更好地提升所有传媒类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五、结语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人才,新文科正是基于时代所需提出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在新文科视域下,文章结合国家对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以枣庄学院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个案,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这不仅可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水平,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可以成为全国高校各专业的建设目标,从而发挥建设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价值。参考文献1樊丽明.对“新文科”之“新”的几点见解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10-11.2樊丽明:论新文科建设的机制保障EB/O1.(2023-05-09)2024-01-20.https:/site/content/16183.html.3吴岩司长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EB/O1.(2019-09-04)2024-01-20.http:/common/section/detai1/469/115/1499.4冯果.新理念与法学教育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32-36.5马骥.新文科背景下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知识经济,2019(30):144-145.6黄启兵,田晓明.“新文科”的来源、特性及建设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2):75-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