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_SY 06330-2023 地下水封石洞液化石油气储库设计导则.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44207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_SY 06330-2023 地下水封石洞液化石油气储库设计导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Q_SY 06330-2023 地下水封石洞液化石油气储库设计导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Q_SY 06330-2023 地下水封石洞液化石油气储库设计导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Q_SY 06330-2023 地下水封石洞液化石油气储库设计导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Q_SY 06330-2023 地下水封石洞液化石油气储库设计导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_SY 06330-2023 地下水封石洞液化石油气储库设计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_SY 06330-2023 地下水封石洞液化石油气储库设计导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O/SY中瓯油物崛限辎瞬Q/SY063302023代替Q/SY063302018地下水封石洞液化石油气储库设计导则Guidelinesfordesignofunderground1.PGstorageinrockcaverns20231201实施20231019发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基本规定35 库址选择46工程勘察56.1 一般规定56.2 选址勘察56.3 初步勘察66.4 详细勘察76.5 施工勘察87总体布置87.1 一般规定87.2 总平面布置87.3 竖向布置98储运98.1 一般规定98.2 洞罐及水幕108

2、.3 液下泵108.4 操作竖井设备及管道108.5 地面工艺设施及管道118.6 检测与控制仪表设置119地下工程119.1 一般规定119.2 结构设计129.3 支护139.4 注浆139.5 高地应力区域施工149.6 水幕供水及试验149.7 密封塞149.8 底板铺砌与清理149.9 测量149.10 安全监测159.11 洞库投用1610自动控制及仪表1611消防1611.1 一般规定1611.2 灭火器材配置1711.3 火灾报警系统1712给水、排水及污水处理1712.1 给水1712.2 排水17123裂隙水处理1713 电气1813.1 供配电1813.2 防雷及防静电1

3、814 电信及信息系统1815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1816环保、安全及职业卫生191.1 1环保191.2 2安全及职业卫生1917 安全设施2017.1 预防事故设施2017.2 控制事故设施2017.3 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2018 节能20附录A(规范性)计算间距的起讫点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Q/SY06330-2018地下水封石洞液化石油气储库设计导则,与Q/SY06330201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水封洞库选址需避让的区域(见5.3);b)更改了水封洞库与周

4、边企业安全间距的规定(见5.4,2018年版的5.4);c)更改了两洞库之间最小间距要求,补充根据水力分析和洞室跨距等确定因素(见5.5,2018年版的5.5);d)更改了选址勘察钻探深度要求(见了2.2,2018年版的6.2.2);。)增加了洞库选址在半岛、海岛区域时应提供地质资料的规定(见6.3.1);f)更改了初步勘察勘探深度要求(见6.3.5,2018年版的6.3.5);g)更改了详细勘察勘探深度要求(见6.43,2018年版的6.4.3);h)更改了水封洞库两个出入口设置方位的规定(见7.2.3,2018年版的7.2.3);i)更改了水封洞库地面部分绿化的规定(见7.2.5,2018

5、年版的7.2.5);j)更改了洪水重现期(见7.3.1,2018年版的73.1);k)增加了洞罐竖井管道设电流绝缘设施的规定(见81.6);D增加了洞罐设置水幕的规定(见8.2.5);m)增加了水幕设置补水系统的规定(见82.6);n)更改了洞罐连续对外输送工况下竖井数量的设置规定(见8.4.1,2018年版的8.4.1);。)增加了竖井管道设地下紧急液压切断阀和水封隔断功能的规定(见8.4.15);P)增加了水幕的设置要求和必要组成的规定(见9.1.9);q)增加了全长黏结型锚杆性能应符合标准要求的规定(见9.3.2)r)增加了洞罐采用注浆堵s)更改了水幕供水的需求压力和水量等的规定(见9.

6、6.2,2018年版的9.6.2);t)增加了洞罐进行全面水力试验的规定(见9.6.4);u)增加了水幕孔供水管接头配置要求的规定(见9.6.5);v)增加了水幕系统试验完成时间节点的规定(见9.6.6);W)增加了施工支巷道密封塞设有通行要求的规定(见9.7.7);x)增加了拦沙沟的设置规定(见9.84);y)更改了生产污水管道出口水封高度的数值(见12.2.3,2018年版的12.2.3);Z)删除了仅采用电源作为消防用电设备动力源时符合要求的规定(2018年版的13.1.1);aa)更改了对消防设备配用电缆要求的规定(见13.1.5,2018年版的13.1.5);ab)删除了火灾时仍需正

7、常工作房间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及备用电源供电时间的规定(2018年版的13.1.6);ac)删除了信息系统设备所在的建筑物进行防直击雷设计的规定(2018年版的13.2.3);ad)增加了设置广播报警系统的规定(见14.1);ae)删除了独立建筑物采用电供暖的规定(2018年版的15.2);af)增加了空调机房、有防冻要求仓库供暖室内计算温度选用的规定(见表7);ag)增加了爆炸危险场所中通风设备及管道选材及防静电等措施的规定(见15.5);ah)增加了洞库设置联锁功能的规定(见17.2.4);ai)增加了洞库附近设安全警示标识的规定(见17.3.3);aj)删除了条文说明(2018年版的附录

8、B)。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广东石化分公司、中国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夏喜林、张东庭、张莉、钱利亚、夏炳焕、高晓龙、王斌、李胜利、季书明、李树森、袁俊、李成光、孙德恒、张志豪、郭得福、丁相林、张家田。本文件审查专家:王金国、林再、张玉海、王育富、赵丽丽、何丽梅、郑建华、宋义伟、张益欣、葛劲风、耿生明。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3年首次发布为Q/SY15672013;2018年复审结论继续有效,标准编号变更为Q/SY0633020

9、18;本次为第一次修订地下水封石洞液化石油气储库设计导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下水封石洞库储存液化石油气库址选择、工程勘察、工程设计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储存液化石油气的地下水封石洞库的工程设计。本文件不适用于人工洞内离(贴)壁钢罐、自然洞库、盐穴储库的工程设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6722爆破安全规程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32

10、71钢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37822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86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T500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标准GB50201防洪标准GB/T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

11、测报警设计标准GB/T50609石油化工工厂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51142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GB55017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笫2部分:物理因素CECS38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H/T3005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SH/T3081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SH/T3082石油化工仪表供电设计规范SH/T3097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T3164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地下水封石洞液化石油气储库und

12、erground1.PGstorageinrockcaverns在稳定地下水位以下的者体中开挖出的用以储存液化石油气的地下空间系统及地面配套设施组成的储库,简称水封洞库。3.2洞室maingallery,cavern在地下岩体内开挖的水平或带一定坡度的巷道,为夜化石油气的主要储存单元。3.3洞罐caverntank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连通的洞室组成的存储空间。3.4洞库storagecavern,rockcavera由一个或几个洞罐组成的存储单元。3.5水幕watercurtain由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成排钻孔组成的注水系统。3.6水幕孔watercurtainhole用于水幕系统注水的钻孔。3.7水

13、幕巷道watercurtainIunneh水幕孔施工的巷道,运营时储水并向水幕孔内补充水。3.8观测孔loggingborehole用于监测地下水水位及水质的钻孔。3.9操作竖井OPerationshaft由地面至洞室顶安装产品管道、排水管道、仪表、电缆等设施的井。3.10竖井操作区shaftoperationarea操作竖井井口周围供产品泵、水泵、仪表、电气等的维护、操作和管理的区域。3.11集水池waterpond泵坑顶部用于蓄水的扩大部分。3.12泵坑sump,pumppit在集水池正下方安装液下泵、套筒等设备的坑槽。3.13套管casing固定在操作竖井水泥封塞中连接洞室与地面的管道。

14、3.14内管tubing安装在套管内可以提出的连接井下设备的管道。3.15套筒pot在套管下方安装的隔离液化石油气与裂隙水的容器。3.16挡板metallicdeflector位于套筒上方,安装在套管上防止固体掉入套简的防护板。3.17洞库界限storageperimeter,cavernboundary保持地下水封洞库围岩稳定所需的建筑保护区域的边界线。3.18水力保护界限Hydrogeologicahperimeter,hydrogeologicalboundary保持地下水封洞库水封条件稳定所必需的水力保护区域的边界线。3.19地下紧急切断阀subsurfacesafetyvalve防止

15、事故状态下管道内流体泄漏到地面、安装在地面以下的内管或套管上的紧急切断阀门。4基本规定1.1 水封洞库储存的液化石油气火灾危险性为甲A类。1.2 水封洞库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耐火等级,除机修间、器材库可为三级外,其余不应低于二级。1.3 建筑物和构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GB50016的规定。1.4 洞罐及操作竖井内不可更换的套管、钢结构等设施的设计工作年限不应小于50年。1.5 洞罐地面投影外扩50m内,不应建设影响地下洞库稳定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应从事危及地下洞库稳定和安全的活动。1.6 水力保护界限应根据洞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不宜小于洞罐地面投影外扩200m。4. 7水力保

16、护界限内不应设置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设施。4.8水封洞库工程的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应以相应阶段地质勘察成果为依据。5库址选择5. 1库址选择应符合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安全和卫生的要求。5.1 库址应选择在以结晶岩体为主的岩浆岩或变质岩块状岩体区。洞库围岩岩质应坚硬,岩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好,具有弱透水性,有稳定的地下水位。5.2 水封洞库不应在下列区域内选址:a)抗震设防烈度9度及以上地区,地应力集中的构造部位和发震断裂;b)不良地质作用发育旦对库址稳定性有直接危害或潜在威胁的区域;c)矿藏分布地段;d)含过量有害气体与放射性元素的岩体分布地段e)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

17、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地区;f)洞罐围岩矿物成分及地下水等周边环境对储存的液化石油气有严重影响的区城。5.3 地上设施与周围居住区、工矿企业、交通线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1的规定,表1中未列设施与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应符合GB50160、GB50183、GB51142的规定。表1水封洞库地上设施与周围居住区、工矿企业、交通线等的防火间距序号名称安全距离竖井m裂隙水处理设施m高架火炬n1居住区及公共建筑60601202相邻工(围墙或用地边界线)40301203铁路国家铁路线(中心线)4545804企业铁路线(中心线)3025805公路高速公路和级公路(路边)1001008

18、06其他公路(路边)2015607国家I、II级架空通信线路(中心线)4040808架空电力线路和不属于国家1、H级的架空通信战路(中心线),”15倍杆高809爆破作业场地4300300水封洞库地上设施、居住区注1:本表中相邻工厂指除要求,或进行专项评注2:与爆破作业场地的安和工矿企业计算间距的起讫点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水封洞库、石油化工企业和油库以外的企业。与核电站的防火间距应同时满足其防火估。全距离从储库围堵算起。高架火炬应根据人或设备允许的辐射热强度计算确定与库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当为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火炬时,不应小于本表规定。6对于电压大于或等于35kV的架空电力线,与竖井的安全距离

19、除应满足本表要求外应大于30m。非水封洞库用的库外埋地电缆与水封洞库围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在库区外进行爆破作业时洞库产生的振动效应,应符合GB6722的规定。5.4 地上设施与水封洞库、石油化工企业或油库相邻,相邻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符合GB50160-2018中表4.1.10的规定,其他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应按表2的规定增加50%,火炬设施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2水封洞库地上设施之间的最小防火距离序号名称竖井m裂隙水处理设施n高架火炬n1液化石油气储罐(地面)5025902液化石油气泵站259903裂隙水处理设施20-904装卸车设施2520905消防泵房、消防站3025906有明火及

20、可散发火花的建筑物及场所2015607控制室、现场机柜室、独立变配电所2015908办公楼、食堂、宿舍、中心控制室4040909其他建筑物15159010火炬39090-11围墙10110水封洞库地上设施之间计算间距的起讫点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注1:泵房从建筑物外墙壁算起,露天泵和泵棚从泵算起。注2:围墙指水封洞库地上设施外边界围墙。火炬应根据燃烧的辐射热计算确定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距离。当为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火炬时,不应小于本表规定。5.5 若相邻工厂为同类洞库且同期建设时,两洞车间距应根据水力分析确定且不小于最大洞室跨距的10倍,两洞库间应设垂直水幕相隔;不同期建设时,后期建设的施工巷道

21、口与已建库的地下设施距离不应小于300m,两洞库之间垂直水幕的设置应根据水力分析确定。5.6 水封洞库地面设施宜位于城镇和居民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6工程勘察6.1 一般规定根据水封洞库工程特点和与设计阶段相适应等要求,岩土工程勘察划为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施工勘察四个阶段。条件允许时选址勘察与初步勘察阶段可合并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GB55017的规定。6.2 选址勘察6. 2.1选址勘察工作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选择符合水封洞库要求的库址,为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依据。7. 2.2选址勘察应调查各库址的岩土工程及水文地质情况:进行适量的工程物探、钻探工作,每个库址的钻

22、孔数量宜为13个,钻探深度应达到预估洞室底板以下30m;应对区域稳定性和库址稳定性作出评价,确定各库址方案的库址类别;应推荐2个及以上库址进行比选。6.3 初步勘察6 .3.1初步勘察工作宜在选址勘察选定的库址场地上进行,初步查明库址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最终确定库址和库区布置进行地质论证和提供可行性研究所需的勘察成果。勘察的工作范围宜为库址范围,当发现异常需进行必要的追踪时,可超出此范围。当洞库选址在半岛、海岛区域时,应提供评价海水入侵的相关地质资料。7 .3.2初步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a)初步查明库址的地形她貌条件和物理地质现象。b)初步查明库址区的岩性(层)、构造,岩(土)物理力学

23、性质及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对工程的影响程度;重点查明松散、软弱层的分布。c)初步查明岩层的产状,主要断层、破碎带和节理裂隙密集带的位置、产状、规模及其组合关系。d)初步查明库址区的地下(地表)水位、水压、渗透系数、影响半径、水温和水化学成分及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初步查明涌水量丰富的含水层、汇水构造、强透水带及与地表溪沟连通的断层、破碎带和节理裂隙密集带,预测洞室掘进时突然涌水的可能性,估算最大涌水量。e)进行围岩工程地质预分级,确定适宜建库的可用岩体的范围,提供场区地应力状态分布规律。O按围岩预分级结果提出适宜建库岩体范围和有关地下工程部署的建议,包括洞轴线方位、洞跨、洞间

24、距、巷道口位置等。g)初步确定设H地下水位标高,提出合理洞库埋深建议。h)初步查明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分布和组合情况,并结合岩体应力评价洞顶、边墙和洞室交叉部位岩体的稳定性,提出处理建议。i)初步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网。6.3.3初步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和水文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a)收集和绘制库址的工程地质图、水文地质图;b)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应进行专门性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10001:2000;c)根据地质条件和需要,局部地段可进行1:500的工程地质测绘。6.3.4初步勘察工程物探的测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物探测线间距宜为100m_300mgb)在地形条件允许时,主要测线宜通过已

25、有钻孔。6.3.5初步勘察钻探工作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查明建库岩体的性状及存在问题。钻探工作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宜利用选址勘察所完成的钻孔。b)每个钻孔均应有明确的钻探目的,并做出钻孔设计,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压水、注水、抽水、提水等试验及孔内应力、波速测试。c)各类钻孔的布置宜综合利用。d)应结合场地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关键地质状况针对性布置勘探点,勘探点间距宜为20Onr300m。勘探深度应达到洞室底板设计标高以下30叽e)应根据已完成钻孔所揭露的地质状况优化原钻孔部署方案。6.3.6初步勘察报告宜包含下列主要内容:a)库址围岩分段预分级及可用岩体的范围;b)库址

26、可行性分析评价,确定库址方案;c)库址方案、地下工程部署的初步建议;d)分析设计地下水位;e)洞库涌水量与洞库埋深分析和估算:f)洞室稳定性初步分析评价。6.4详细勘察1.1.1 4.1详细勘察工作应在选定的库址场地上进行,查明库址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供初步设计阶段所需的勘察成果。1.1.2 详细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a)基本查明库址的地形地貌条件和物理地质现象,巷道进出口边坡的稳定条件。b)基本查明库址区的者性(层)、构造,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对工程的影响程度;重点查明松散、软弱层的分布;必要时应调查岩层中有害气体或放射性元素的赋存情况。c)基

27、本查明岩层的产状,主要断层、破碎带和节理裂隙密集带的位置、产状、规模及其组合关系。d)基本查明库址地段的地下水位、水压、渗透系数、影响半径、水温和水化学成分及对混凝土的侵蚀性和对储存介质质量的影响等,特别是要查明涌水量丰富的含水层、汇水构造、强透水带及与地表溪沟连通的断层、破碎带和节理裂隙密集带,颈测洞室掘进时突然涌水的可能性,估算最大涌水量。e)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分级并建立适当的地质模型f)提出适宜建库岩体范围和有关地下工程部署的优化建议。g)确定设计地下水位标高,提出洞库埋深建议h)查明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分布和组合情况,并结合岩体应力评价涧顶、边墙和洞室交义部位岩体的稳定性,提出处理建议。i)

28、查明竖井位置围岩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围岩分类。j)完善地下水动态观测网1.1.3 详细勘察钻探工作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每个钻孔均应有明确的钻探目的,并做出钻孔设计。b)各类钻孔的布置宜考虑综合利用,勘探点宜在竖井处及洞室外侧交叉布置,间距宜为150m250m;勘探深度应达到洞室底板或泵坑设计标高以下5mIOn1。c)钻探工作应根据已完成钻孔揭露的地质状况优化原钻孔部署方案,洞室进出口处可布置勘探平闹。d)钻进过程中应记录水文地质信息,并根据需要进行压水、注水、抽水、提水等试验。6.4.4详细勘察孔内测试工作应包括如下内容:a)钻孔弹性波测试;b)声波测井或地震测井;c)超声成像测井或孔内

29、数字成像;d)钻孔地震CT或钻孔电磁波CT测试;e)孔内地温测试。6.4.5 应对水封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当库区外围有人为因素而使库区地下水位剧烈改变的地表水体或导水性强的含水带存在时,应针对其水力联系进行水文地质试验并依试验结果对其联系的程度及对水封条件的影响给予评价,并明确水力保护界限。6.4.6 详细勘察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a)库址围岩分段分级及范围;b)地下工程部署优化建议;C)设计地下水位;d)水封洞库涌水量与洞库埋深分析和估算:e)洞室稳定性分析评价;f)巷道口稳定性及洞室轴线布置方案。6.5施工勘察6.5.1 施工勘察应在完成详细勘察的基础上结合初步设计资料,检验前期勘察的地质资料

30、与结论,补充论证专门性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的建议,施工勘察及设计应体现动态设计和信息化设计原则。6.5.2施工勘察工作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配合设计、施工及时解决对施工安全、工程质量有影响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b)随巷道、竖井、洞室的开挖进行围岩地质编录,校核并确定围岩分类;c)编制巷道、竖井、洞空的地质展示图和洞室顶、底板基岩地质图及洞室围岩出水点分布图等图件;d)配合围岩分级或为测定爆破松动圈、检查喷锚质量和注浆效果等进行岩体声波测试;e)应进行洞室围岩应力和位移测量监控;f)根据地质素描、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等信息进行综合地质分析;g)实测洞库涌水量,预测洞库投产后地

31、下水位恢复动态,为评价水封条件提供依据;h)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和资料整理分析工作。6. 5.3当遇到新的工程地质问题而影响施工或地下工程布置不合理严重影响围岩稳定时,应提出工程处理或调整的建议。7. 5.4施工勘察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a)总结库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与规律,对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作出复核;b)分析施工中出现的岩体失稳原因、处理措施与效果,同时对各类围岩的支护措施、施工方案和施工注意事项等提出建议;c)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对地下工程布置提出工程处理或调整的建议并作出评价;d)对水封洞库投产后的地下水动态或着体桧定性监测工作等提出建议,e)计算水封洞库、巷道涌水量,为施工排水设计提供依据

32、,为投产后的排水设计提供预测值;f)应进行岩体质量评价和岩体工程地质分级,开展围岩稳定性评价;g)提出对含水裂隙的浊浆封堵措施的建议。7总体布置7.1 一般规定7.1.1 水封洞库分区应符合表3的规定。7.1.2 地上设施宜布置在洞罐区的上方。7.1.3 地上设施使用性质相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符合生产使用和安全防火的要求下宜合并设置。7.2 总平面布置7.2.1 地上设施之间的最小防火距离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中未列项目的最小防火距离,应符合GB50160的规定。水封洞库与石油化工企业合建时,竖井与周围建(构)筑物、设施的防火距离应执行GB50183中关于气井的规定。表3水封洞库分区及主要设

33、施划分序号分区分区内主要设施1地下洞罐区洞罐、连接巷道、竖井、水幕等2地面生产区液化石油气泵站、换热设施、计量设施、竖井操作设施、火炬、通气管、地上储罐、装卸设施等3辅助生产区变配电所、消防设施、器材库、机修间、锅炉房、化验室、裂隙水处理设施、压缩空气站、氮气站、控制室等4行政管理区办公室、守卫室、汽车库等7.2.2 洞库界限应设置永久性标志桩。7. 2.3地上设施区的外边界宜设置高度不低于2.5m的非燃烧实体围墙,并宜设置两个不同方位的通向外部公路的出入口。行政管理区与其他分区之间宜设置围墙或围栅,并应设置单独的出入口。7.2.4 道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地上设施区应设与外部公路连接的

34、消防车道,消防车道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m,路面上净空高度不应低f5m;当受地形限制时,可设置有回车场的尽头式道路。b)地上罐组的道路设置应符合GB50028的规定。c)地下水监测孔口应设置人行通道。7.2.5 竖井操作区不应绿化。库区内的绿化不应妨碍消防作业。7.2.6 6库区排洪及截洪设施不应与库区污水排放管连通。7.2.7 火炬宜位于地上设施区域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的地势较高处。7.3 竖向布置8. 3.1地上设施防洪标准,洪水重现期不宜小于100年,且符合GB50201的规定。7.3.2靠近江河、湖泊等地段时,场地的最低设计标高应高于计算洪水位0.5m;当位于

35、海岛、沿海地段或潮汐作用明显的河口段时,地上设施的最低设计标高应高于计算水位1m;在无掩护海岸,尚应计入波浪超高。计算水位应采用高潮累积频率10%的潮位。7.3.3地面的场地竖向宜采用平坡式布置。8储运8.1 一般规定8.1.1 工艺流程应满足下列功能或要求:a)接收、储存外部输入的液化石油气;b)低温液化石油气升温;C)液化石油气外输;d)液化石油气进、出洞罐的计量;e)洞罐内裂隙水提升及处理。8.1.2 连续注入洞罐液化石油气温度不应低于OC,不应高于设计储存温度。洞罐内的液化石油气宜常温压力储存。8.1.3 洞罐设计储存温度应高于洞罐围岩温度。8.1.4 洞罐设计压力应高于液化石油气在洞

36、罐设计储存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8.1 .5洞罐应设液化石油气气相返回线。8.1.6进出地下洞罐的管线在操作竖井口处应设电流绝缘设施。8.2 洞罐及水幕8.2.1洞罐气相空间的容积不应低于液相设计容积的3虬8.2.2操作竖井对应位置的洞室底板应设集水池,集水池正下方设泵坑。8.2.3相连通的洞室底板高程不应低于集水池顶标高,并设有坡向集水池的集水沟。8.2.4同一洞罐的相邻洞室之间,应设置至少1条页部平齐和1条底部平齐的连通巷道。8.2.5 洞罐应设水幕,满足洞罐水封要求。8.2.6 水幕应设补水系统。8.3液下泵8. 3.1洞罐内应设液化石油气液下泵和裂隙水液下泵。a)同一操作竖井内的液化石油

37、气液下泵不应少于2台:b)连续运行的液化石油气液下泵应设备用泵:c)同一操作竖井内的裂隙水液下泵不应少于2台;d)单台裂隙水液下泵的排水能力宜满足洞罐运营期外排水量需求。8 .3.2液化石油气液下泵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选用转动平稳的多级立式离心泵;b)叶轮应具备全流量反转的能力;c)除输送液化石油气的正常功能外,泵设计还应考虑特殊情况下输送淡水或海水工况;d)泵出口应设置止回阀;e)电机内应设置温度传感器;f)电机电缆应适于在液化石油气液相和气相及裂隙水或海水等介质中安装、使用;g)电机应具备冷却和密封措施9 .3.3裂隙水液下泵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选用转动平稳的多级立式离心泵;b)泵出口

38、应设置止回阀;c)电机电缆应适于在液化石油气液相和气相及裂隙水或海水等介质中安装、使用;d)电机应具备冷却和密封措施。8.4 操作竖井设备及管道8.4.1 洞罐宜设垂直方向的操作竖井。连续对外输送1.PG的洞罐宜设2座操作竖井。8.4.2 4.2操作竖井的直径应满足管道、泵、仪表、电缆等设备的安装及检修要求。8.4.3 4.3操作竖井的井口,可设置防护房、防护棚或露天布置,应采取防止无关固体、液体等进入操作竖井的措施。8.4.4 4.4操作竖井的井口钢结构,应能承受套管、内管及其他附加荷载。8.4.5 4.5操作竖井内的套管支撑在操作竖井封塞上,竖井内壁上应设置套管导向支架。8.4.6 4.6

39、操作竖井内的套管、内管、支架、套筒及泵等设备应采取防腐蚀措施。8.4.7 内管及其连接的设备构件,应具备可拆装功能。8.4.8 内管应设中心定位器。8.4.9 操作竖井内的套管应具备水封条件或设置可控的密封隔断措施。8.4.10 进料管线的内管应设置防止气液两相流引发振动的设施。8.4.11 1.PG液位和裂隙水界位测量系统的套管结构,应保障套管内外的液位高度一致并保持稳定。8.4.12 4.12操作竖井内裂隙水管线的套管应具备向洞库内紧急注水的功能,其余套管应与洞库内气相空间连通和具备检修注水的条件。8.4.13 4.13液化石油气进料管线、液化石油气液下泵管线和裂隙水液下泵管线的底端应设置

40、套筒。8.4.14 套筒上方的套管外壁应设置挡板。8.4.15 操作竖井内的管道应设地下紧急液压切断阀,不具备安装条件时应具有水封等隔断功能。8.5 地面工艺设施及管道8.5.1低温C3卸船时,管道预冷泵宜设置在卸船臂附近。8.5.2输送低温C3时,应选用耐低温材质管道。8.5.3在水封洞库地面设施区域内宜设置低温C3、低温C4的增压泵和升温换热设施.8.5.4洞库接卸常温液化石油气宜设置升温和降温换热设施。8.5.5升温热媒可选用蒸汽、热水或乙二醇水溶液等,降温冷媒可选用冷冻水。8. 5.6升温换热设施、降温换热设施可选用管壳式换热器。8.6检测与控制仪表设置8.6.1洞罐应分别设置液化石油

41、气液位和液化石油气与水界位连续测量仪表。8.6.2洞罐应设置独立的液化石油气液位开关、液化石油气与水界位开关。液位开关应对应正常液位、高液位、高高液位、低液位、低低液位分别设置。液化石油气与水界位开关应根据洞罐维护模式和运行模式需求设置。洞罐在维护模式下,分别设高水位、低水位、低低水位开关;在运行模式下,分别设置高水位、高高水位、低水位、低低水位开关。8.6.3 洞罐应设置温度测量仪表,分别测量气相温度和液相温度。8.6.4 洞罐应设置压力测量仪表,应设置就地压力仪表和压力变送器。8.6.5 操作竖井密封塞上部应设置水位检测仪表。8.6.6 6.6液化石油气液下泵、裂隙水液下泵应设置远程控制和

42、保护控制。8.6. 7洞罐地下紧急切断阀应采用液动执行机构。8.6.8 操作竖井井口应设置冗余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8.6.9 操作竖井裂隙水套管宜设置压力高联锁保护。9地下工程9.1 一般规定9.1.1 洞库应设置在稳定地下水位以下,并应满足储存液化石油气的要求。9.1. 2围岩稳定性评价宜采用工程地质分析与理论验算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9.1.3 在不同设计阶段,应充分利用天然地下水的渗流特性,对地下水渗流场进行不同精度的数值模拟分析。9.1.4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应满足工程招投标及地下部分施工的要求。施工图设计阶段应采用动态设计。9.1.5 地下掘进工程应采用光面爆破,最大程度地保护洞

43、库围岩。9.1.6 永久弃渣场应设计挡护结构、排水系统,并覆表土绿化。9.1.7 巷道、竖井设计应兼顾施工期通风的要求,必要时应设专用通风竖井。9.1. 8地下洞库区各设施的结构尺寸应满足大型机械化施工要求。9.1.9水幕系统应位于洞罐上方,由必要的水幕巷道和水幕孔组成。9. 1.10在总库容小于50X10*1113时,施工期宜采用压入式通风;当库容超过50X10*m3时,施工期宜采用通风竖井辅助压入式通风。10. 1.11施工巷道、水幕巷道、操作竖井内的通风风速应小于6ms,通风竖井、通风巷道内的通风风速应小于15ms,洞室内最小通风风速不应小于0.25ms9.2. 构设计9.3. 2.1洞

44、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岩体处于低地应力区时.,洞室轴线方向应与岩体主要结构而走向成大角度相交:当岩体处于高地应力区时,洞室轴线与最大主应力方向水平投影宜平行或小角度相交;b)洞室拱顶埋深应满足液化石油气储存压力要求,并设置在岩体微风化层顶面50m以下;c)洞室断面形状应根据岩体质量等级、地应力大小及施工方法确定,宜采用曲墙式截面形状;d)洞室的断面宽度宜为151122m,高度宜为20m30m,相邻洞室的净间距不宜小于洞室宽度的2倍;e)洞室分层开挖的高度和形状应根据围者地质情况、爆破振动情况、施工设备等条件确定,分层高度不宜大于8mf)洞室兼作施工巷道时,最大纵坡不宜大于13%,路面宽度

45、不宜小于8m。1 .2.2连接巷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洞室顶层连接巷道的顶高程应与洞室顶高程一致,洞室底层连接巷道的底面高程应与洞室底面高程一致;b)连接巷道断面形状宜采用直墙圆拱式断面;c)连接巷道兼作施工巷道时,应满足施工巷道截面尺寸的要求;d)在洞室的每一层开挖高度上,应设置至少1个连接巷道。9 .2.3水幕巷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幕巷道断面形状宜采用直墙圆拱型断面,跨度和高度不宜小于6m;b)水幕巷道纵坡宜为0,底板不宜铺砌混凝土。9.2.4水幕钻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洞库上方应设置水平水幕,洞罐外侧和相邻洞罐之间可设置垂直水幕:b)水平水幕孔超出洞室外壁的距离不应小于IOnb垂直水幕孔超出洞室外壁和底面距离不应小于1Om09.2.5洞口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洞口段宜选择在高程低、岩体完整性好的位置,并应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和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地段;b)在低洼处设洞口段时,施工巷道口外开挖形成的明槽应做好防、排水;在明槽顶部设置截水沟,明槽内部设排水沟和集水坑;c)洞口段底板应采用混凝土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及铺砌厚度应满足施工高峰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