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G 164-2024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44701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9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JG 164-2024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SJG 164-2024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SJG 164-2024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SJG 164-2024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SJG 164-2024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JG 164-2024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JG 164-2024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SJGSJG164-2024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self-compactingconcrete2024-04-17发布2024-08-01实施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self-compactingconcreteSJG164-20242024深圳根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发布2021年深圳市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深建设(2021)9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

2、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结合深圳市的实际,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与符号;3.基本规定;4.原材料;5.性能要求;6.配合比设计;7.生产与运输;8.施工与养护;9.质量检验与验收。本规程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批准发布,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业务归口并组织深圳大学等编制单位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深圳大学(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邮编:51800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深圳大学深圳市房屋安全和工程质量检测鉴定中心本规程参编单位:东南大学深圳市建筑工程

3、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深圳市宝安区住房和建设事务中心深圳市福田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中心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深圳市安托山混凝土有限公司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深圳市东大洋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深圳市天地宝创新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市晋荣兴建材有限公司深圳市深建混凝土有限公司深圳市鸿力健混凝土有限公司深圳市利建混凝土有限公司深圳市富通混凝土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岗大工业区混凝土有限公司李朗分公司深圳市晋荣创建混凝土有限公司太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云南建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鼎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龙武剑朱银洪罗启灵郑伟钱春香周长标谢麟袁广州李明超荣辉梅

4、柳李利孝张津瑞李荣炜张禹高芳胜王险峰冯甘霖陈仓黄梓鸿张磊马伍平李章建张亮亮徐轶啊王琦玮尤立峰曾中胜黄荣涛杨冬雷飞刘亮刘耀刚李正平杨建民刘龙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王新祥石柱铭本规程主要指导人员:宋延王莹孙志东钟志强朱火明李翠玲李伟雄蔡淑雅周隽涵1总则12 术语与符号22 .1术语23 .2符号23 基本规定44 原材料54. 1一般规定54.1 2水泥54.3 矿物掺合料54.4 外加剂54.5 骨料64.6 其他65性能要求75. 1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75.2硬化混凝土性能86配合比设计97生产与运输121.1 一般规定121.2 原材料贮存121.3 生产121.4 运输138施工与养护1

5、48. 1一般规定148.1 浇筑148.2 养护159质量检验与验收169. 1原材料检验169.1 混凝土性能检验169.2 质量验收17附录A1.形仪的试验方法18附录B视觉指数的评价方法20附录C智能化辅助设计方法22本规程用词说明25引用标准名录26附:条文说明28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andSymbols22.1Terms22.2Symbols23 BasicRequirements44 RawMaterials54. 1BasicRequirement55. 2Cement56. 3MineralAdmixture57. 4Admi

6、xture58. 5Aggregate69. 6Others65 PerformanceRequirements75. 1Self-CompactingConcreteMixtureProperties76. 2HardenedConcreteProperties86 MixDesign97 ProductionandTransportation127. 1BasicRequirement128. 2StorageofRawMaterials129. 3Production1210. 4Transportation138ConstructionandMaintenance1411. 1Basi

7、cRequirement148.2Pouring148.3Curing159QualityInspectionandAcceptance169. 1InspectionofRawMaterials169. 2PerfbmanceInspectionofConcrete1612. 3QualityAcceptance17Appendix A 1.-boxTestMethod18Appendix B EvaluationMethodofTheVisualStabilityIndex20Appendix C IntelligentDesignMethods22ExplanationofWording

8、inThisSpecification251.istofQuotedStandards26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28i总贝U1.0.1为规范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深圳市自密实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性能要求、配合比设计、生产与运输、施工与养护、质量检验与验收。1.0.3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与符号2.1 术语2.1.1 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concrete(SCC)具有高流动性

9、、间隙通过性、抗离析性和稳定性,浇筑时无需外力振捣,能够在自重作用下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充满限定空间的混凝土。2.1.2 坍落扩展度slump-flow自坍落度筒提起至混凝土拌合物扩展终止后,坍落扩展面最大直径和与最大直径呈垂直方向的直径的平均值。2.1.3 扩展时间(T500)slump-flowtime用坍落度筒测量混凝土坍落扩展度时,自坍落度筒提起开始计时,至拌合物坍落扩展面直径达到500mm的时间。2.1.4 J环扩展度J-ringflowJ环扩展度试验中,拌合物停止流动后,扩展面的最大直径和与最大直径呈垂直方向的直径的平均值。2.1.5 间隙通过性passingability自密实混凝土

10、拌合物均匀通过狭窄间隙的性能。2.1.6 填充性fillingability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在无需振捣的情况下,能均匀密实地充满限定空间的性能。2.1.7 抗离析性segregationresistance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中各种组分保持均匀分散的性能。2.1.8 离析率segregationpercent标准法筛析试验中,拌合物静置15min土0.5min后,流过公称直径为5mm的方孔筛的浆体质量与混凝土质量的比例。2.1.9 1.形仪试验1.-boxtest采用规定的1.形仪,检测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间隙通过性,拌合物在1.形仪内停止流动后,记录1.形仪后槽末端混凝土高度(H2)和前槽混凝

11、土高度(HD的比值。2.1.10 视觉指数ViSUalstabilityindex通过观察拌合物坍落扩展面,判断自密实混凝土的泌水情况和骨料分布状态的指数。2.1.11 体积稳定性VOlUmestability自密实混凝土硬化后在无荷载作用下保持其体积不变的能力。2.1.12 相容性compatibility高性能减水剂与胶凝材料、骨料、拌合用水、其他外加剂相匹配时,拌合物的流动性及其经时变化的变化程度,或通过调整高性能减水剂达到相同效果时高性能减水剂组分及用量的变化程度。2.2 符号2.2.1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SF坍落扩展度;Tsoo扩展时间;PA坍落度扩展度与J环扩展度差值;SR离析

12、率;H2ZH1-1.形仪试验值;VSl2.2嵯静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总骨料体系的体积;一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体系的体积;一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的体积;。一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骨料的体积;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的体积。2.2.3质量:他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mw,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的质量;Ing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的质量;ms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骨料的质量;mw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的质量;、C如R正落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的质量。2.2.4密度:PO胶凝材料的表观密度;Po一水泥的表观密度;PO粗骨料的表观密度;PO一矿物掺合料的表观密度;p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PO拌合水的密度。2.2.

13、5强度:u,o混凝土配制强度值;沁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法水泥的28d实测抗压强度。2.2.6其他:。一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占胶凝材料的质量分数;一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占胶凝材料的质量分数;。一矿物掺合料胶凝系数;6水胶比;OS单位体积砂浆中砂所占的体积分数。3基本规定3.0.1自密实混凝土可适用于形体复杂、配筋密集等施工空间受限制的工程,以及对施工噪声有严格控制的工程和对设计有要求的混凝土工程。3.0.2自密实混凝土在原材料采购、运输、贮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生产、运输等环节,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碳排放。3. 0.3自密实混凝土产品应满足绿色建材要求,在原材料采购、生产、

14、运输环节的碳排放量宜按现行深圳市地方标准绿色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技术规程SJG59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自密实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应标识混凝土碳排放总量。4原材料3.1 一般规定4. 1.1自密实混凝土所用原材料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广东省标准混凝土技术规范DBJ15-109、预拌砂浆、混凝土及制品企业试验室管理规范DBJ15-104等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3.2 水泥4. 2.1自密实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且应严格限制水泥中掺加的混合材、助磨剂的种类和数量。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宜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硅酸

15、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GB200的有关规定。选用其它品种的水泥应经混凝土的自密实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确定,且其技术性能指标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4. 2.2水泥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6%。4.3 矿物掺合料4. 3.1配制自密实混凝土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石灰石粉等掺合料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当采用其它掺合料时,应通过试验验证,确定混凝土性能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后,方可使用。5. 3.2掺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粉煤灰的技术性能指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有关规定。配制强度等级不低于C50

16、自密实混凝土的粉煤灰宜选用I级粉煤灰,配制强度等级低于C50自密实混凝土的粉煤灰宜选用11级以上(含II级)的粉煤灰;2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有关规定;3硅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的有关规定;4石灰石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石灰石粉GB/T35164的有关规定。4.4 外加剂4. 4.1自密实混凝土用减水剂应选用高性能减水剂,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有关规定。4.5 4.2自密实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7、1含有六价铭、亚硝酸盐和硫制酸盐成分的混凝土外加剂,不应用于饮水工程中建成后与饮用水直接接触的混凝土;2含有强电解质无机盐的早强剂和防水剂,严禁用于下列混凝土结构:1)与镀锌钢材或铝材相接触部位的混凝土结构;2)有外露钢筋、预埋件而无防护措施的混凝土结构;3)使用直流电源的混凝土结构;4)距离高压直流电源100m以内的混凝土结构。3含有氯盐的早强剂、防水剂,不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结构;4含有硝酸铉、碳酸镂的早强剂,不应用于民用建筑工程;5含有亚硝酸盐、碳酸盐的早强剂和含有硝酸盐的阻锈剂,不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4.4.3自密实混凝土采用膨胀剂时,掺量应通过试验进行验证

18、。膨胀剂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膨胀剂GB/T23439的有关规定。4.5骨料4.5.1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有关规定。净化海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的有关规定;机制砂应符合现行广东省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DBJ/T15-119的有关规定;再生骨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ZT25177、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ZT25176及现行行业标准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的有关规定。4.5.2自密实混凝土用粗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I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或2个及以上单粒径级配搭配成

19、连续级配使用,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0mm;对于结构紧密的竖向构件、复杂形状的结构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工程,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6mm;2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3对于有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粗骨料中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1.0%和0.5%,坚固性指标不应大于8%。4.5.3自密实混凝土用砂应符合下列规定:1细骨料宜采用级配II区中砂,细度模数宜为2.52.8;2对于有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3.0%和1.0%,坚固性指标不应大于8%;3钢筋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3%,预应

20、力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1%o4.5.4自密实混凝土用再生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再生粗骨料宜采用I类再生粗骨料,骨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25177的有关规定;2再生细骨料宜采用I类再生细骨料,骨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6的有关规定;3自密实混凝土采用再生骨料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再生骨料取代率应经试验验证后确定。4.6其他4. 6.1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用水和养护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当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含量大于0.003%时,拌合用水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250mg1.5. 6.2自密实混凝

21、土可根据工程需要掺入钢纤维、合成纤维,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钢纤维GB/T39147、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21120及现行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中的有关规定。5性能要求5.1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6. 1.1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除应满足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对凝结时间、黏聚性和保水性等的要求外,还应满足自密实性能的要求。1.1.2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自密实性能及要求可按表5.1.2确定。表5.1.2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自密实性能等级划分自密实性能性能指标性能等级技术要求检测标准康充性坍落扩展度(mm)SFI500SF600GB/T580SF2600SF700

22、SF3700SF800扩展时间T500(三)VSl3VS10VS2VS0,8本规程附录A坍落扩展度与J环扩展度差值(mmPAl25PAl视觉指数VSI;可选指标应包括:1.形仪试验值、坍落扩展度与J环扩展度差值、离析率、粗骨料振动离析率。5 .1.43h坍落扩展度经时损失应符合表5.1.4的相关要求。表5.1.43h坍落扩展度经时损失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C50C30-C453h扩展度经时损失(mm)30506 .1.5不同性能等级自密实混凝土应用范围应按表5.1.5确定。表5.1.5不同性能等级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范围自密实性能性能等级应用范围填充性SFl1从顶部浇筑的无配筋或配筋较少的混凝土结构

23、物:2泵送浇筑施工的工程:3截面较小,无需水平长距离流动的竖向结构物SF2适合一般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SF3适用于钢筋密集的竖向构件、形状更杂的结构等(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宜小于16mm)VSI适用于一般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VS2适用于配筋较多的结构或有较高混凝上外观性能要求的结构,应严格混凝土配合比。稳定性VSI-I适用于各类型自密实混凝土结构间隙通过性PAl适用于钢筋净距80mm-100mmPA2适用于钢筋净距60mm80mm抗离析性SRI适用于流动距离小于5m、钢筋净距大于80mm的薄板结构和竖向结构续表5.1.5自密实性能性能等级应用范围抗离析性SR2适用于流动距离超过5m、钢筋净距大于

24、80mm的整向结构,或柠流动距离小于5m、钢筋净距小于80mm的整向结构,但当流动距离超过5m时,应控制SR值小于10%注:1钢筋净距小F60rnm时宜进行浇筑模拟试验:对于钢筋净距大于80mm的薄板结构或钢筋净距大于100mm的其他结构可不作间隙通过性指标要求。2高填充性(坍落扩展度指标为SF2或SF3)的自密实混凝土,应有抗离析性要求.3自密实混凝土均需满足VSI-I的指标要求。5.2硬化混凝土性能5.2.1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施工要求。5.2.2自密实混凝土的28d干燥收缩率不宜超过0.04%,早期抗裂试验的单位面积的总开裂面积不应大于

25、700mm2m2o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ZT50082有关规定执行。5.2.3自密实混凝土氯离子含量、碱含量和三氧化硫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的有关规定,水溶性六价格应符合现行深圳市地方标准绿色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技术规程SJG59的有关规定。6配合比设计6.0.1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结构、施工工艺和环境条件,并按混凝土自密实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要求,确定初始配合比。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应得到满足自密实性能的基准配合比。设计配合比应经强度、

26、耐久性的复核结果确定。6.0.2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采用绝对体积法,可采用附录C中的智能化方法辅助设计。6.0.3自密实混凝土水胶比宜小于0.45,胶凝材料用量宜控制在380kgm3-600kgm3,单方混凝土中粗骨料绝对体积用量宜按表6.0.3选用,砂浆中砂的体积分数宜取0.420.45,对于非引气型的自密实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引入空气的体积可取IO1.o表6.0.3单方混凝土中粗骨料绝对体积用量等级SFlSF2SF3粗骨料绝对体积用量(O?)0.32-0.350.30-0.330.28-0.306.0.4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的工程,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不应大于3.0kg

27、m3,并宜掺用适量粉煤灰等掺合料;对于掺合料碱含量,粉煤灰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1/6,粒化高炉矿渣粉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l2o6.0.5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本规程表5.1.2确定自密实性能设计要求。6.0.6自密实混凝土初始配合比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1配合比设计应确定拌合物中粗骨料体积、砂浆中砂的体积分数、水胶比、胶凝材料中矿物掺合料的用量和胶凝材料用量;2粗骨料体积及质量的计算宜符合下列规定:1)单方混凝土中粗骨料绝对体积用量立按表6.0.3选用;2)粗骨料质量可根据粗骨料绝对体积和表观密度Po可按下式计算:XP(6.0.6-1)式中: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粗骨料的质量(kg);每立方米

28、自密实混凝土中粗骨料的绝对体积(m3);Pq一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03砂浆体积、WJ按下式计算:=1一电(6.0.6-2)式中:备一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砂浆的体积(n?)。体质健4*卿觥雕抗?喷鞍隼雌展楝质量可根据砂浆体积如沙浆中砂的=心x0s(6.0.6-3)二XPS(6.0.6-4)式中: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砂的绝对体积(a?);OS砂浆中砂的体积分数;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砂的质量(kg);Ps砂的表观密度(kgm3)05浆体体积。可按下式计算:Q=一(6.0.6-5)式中:一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砂浆的体积(n?)。胶凝材料的密度可根据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的相对含量及各自的密度

29、,可按下式计算:P石,+a-”。(6.0.6-6)式中:Pe胶凝材料的密度(kg/m3);2w三三三*璃s三三蠹合瑞学并上P表示,并进行相应计算;Pe水泥的密度(kg/n?)。7自密实混凝土配制强度向他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8当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60时,水胶比W/B可按下列要求确定:1)根据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应通过建立的水胶比与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关系式计算得到水胶比;2)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可按下式计算:(6.0.6-7)式中:,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小一水泥的28力实测抗压强度(MPa);当水泥28d胶砂强度无实测值

30、时,可采用统计Ign,或采角水泥强度等级对应值乘以1.1得到的数值作为水泥抗压强度值代入七波脑燧哪煨那三三喘溜暖籍端0.3、S95或S105级矿渣粉的专不大于0.4时,建议分别取0.2、0.6和0.9。凝材羯白福蟒本身郴喝雨型射材赧物便向刑根据自密实混凝土中的浆体体积。由胶MP-.(6.0.6-8)ew式中:一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引入空气的体积(1.);P专拌合水的密度,取100Okgm3,10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水的质量而可根据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备以及水胶比W/B,可按下式计算:A=Q(W/B)(6.0.6-9)实混凝土篇!兼阚用桶蜀椭嘲博源颤鞘恤螭蟒侏按W樱薪碗;米Q密e(6

31、.0.6-10)(6.0.6-11)12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外加剂的质量。d应按下式计算:式中:4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外加剂做量备I/(6.0612)。一一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中外加剂掺量占胶凝材料的质量分数,由试验确定。6. O.7配合比试配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试配时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不宜小于251.;2根据本规程第6.0.6条确定的计算配合比进行混凝土试拌,当试拌的拌合物性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宜保持水胶比不变,合理调整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用量、砂的体积分数或更换原材料等,直到符合性能要求,确定出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试拌配合比;3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进

32、行强度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至少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试配,其中一个应为本规程第6.0.7条第2款确定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拌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3;砂的体积分数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3%;胶凝材料用量和用水量分别根据式(6.0.6-8)和式(6.0.6-9)进行计算调整。三个不同配合比的拌合物性能应符合自密实混凝土要求;2)每个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试件,标准养护28d或设计强度要求的龄期时试压;可同时制作几组试件,按现行行业标准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fr15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标准养护28d或设计规定龄期的要求;如有耐久性要

33、求时,尚应制作试件检测相应的耐久性指标;3)根据强度试验结果,宜绘制强度和胶水比的线性关系图或插值法确定大于配制强度对应的胶水比,再计算出相应的胶凝材料用量和用水量进行验证。6. 0.8配合比调整与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本规程第6.0.7条得到的试配结果,确定混凝土设计配合比。实际生产时,应根据原材料的变化对设计配合比进行调整,拌合物和硬化混凝土性能均应满足相应规定;2对于应用条件特殊的工程,可对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模拟试验。7生产与运输7.1一般规定7. 1.1自密实混凝土生产前应确定详细的生产方案,并应进行技术交底。8. 1.2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与运输应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7.1.

34、3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328及现行广东省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范广东省实施细则DBJ/T15-117规定的三星级绿色生产评价的要求。7.2原材料贮存7.2.1原材料采购应综合考虑原材料碳排放因子、运输方式、运输距离等影响因素。7.2.2原材料进场时,供方应按批次向需方提供质量证明文件。7.2.3原材料储存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种原材料应分仓贮存,并应有明显的标识;2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及生产厂家分别储存,并应防止受潮和污染;3掺合料应按品种、质量等级及生产厂家分别储存,并应防止受潮和污染;4骨料宜采用仓储或带棚堆场储存,不同

35、品种、规格及生产厂家的骨料应分别储存,堆料仓应设有分隔区域;5外加剂应按品种和生产厂家分别储存,并应采取遮阳、防水等措施。粉状外加剂应防止受潮结块,如有结块现象,经性能检验合格的,应粉碎至全部通过0.3mm方孔筛;液态外加剂应储存在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密闭容器内,并应防晒和防冻,使用前应搅拌均匀。如有沉淀等异常现象,应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7.3生产7. 3.1计量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的有关规定,原材料的计量应按质量计,且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3.1的规定。表7.3.1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原材料品种水泥骨料水外加剂掺和料每盘计盘允许偏差

36、()23112累计计量允许偏差()-I211111注:1现场搅拌时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应满足每盘计量允许偏差要求:2累计计量允许偏差是指每一运输车中各盘混凝土的每种材料计量和的偏差,该项指标仅适用于采用计算机控制计址的搅拌站。8. 3.2自密实混凝土生产过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有关规定。9. 3.3自密实混凝土在搅拌机中的搅拌时间不应少于60s,并应比非自密实混凝土适当延长。10. 3.4生产过程中,每台班应至少检测一次骨料含水率。当骨料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测定次数,并应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骨料、水用量。11. .5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的变化或混

37、凝土质量动态信息及时进行调整,满足配合比设计和现场使用要求,配合比变更应经技术负责人批准。12. 3.6在高温施工时,生产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最高入机温度应符合表7.3.6的规定,必要时应对原材料采取温度控制措施。表7.3.6原材料最高入机温度原材料最高入机温度(C)水泥60续表7.3.6原材料最高入机温度(C)骨料30水30掺合科407.3.7自密实混凝土生产应采用绿色环保、节能降耗、易维护、易保养的设施设备。74运输13. 4.1自密实混凝土的运输应事先根据浇筑量、生产能力、途中时间和浇筑能力制定合理的运输计划。14. 4.2混凝土运输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38、混凝土搅拌运输车GB/T2640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有关规定及政府相关管理规定,宜采用新能源运输车,并采取防晒、防雨等措施;2混凝土运输设备在运送混凝土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离析、分层和前后不均匀现象。15. 4.3运输车在接料前应将车内积水排尽,浇筑完毕后应将搅拌车罐内残留的混凝土清洗干净。16. 4.4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搅拌运输车的滚筒应保持匀速转动,速度应控制在3rmin-5rmin,不应向罐内加水。17. 4.5运输车从开始接料至卸料的时间不宜大于120min,若需要延长卸料时间时,应对拌合物性能进行试验验证。7.4.6卸料前,搅拌运输车罐体应

39、高速旋转20s以上。8施工与养护8.1 一般规定8. 1.1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有关规定,自密实混凝土泵送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的有关规定,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的有关规定。9. 1.2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结构类型、工程量、施工工艺与条件、进度计划和交通情况等制定专项质量保证施工方案,并应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10. 1.3结构复杂、多空间钢结构腔体内浇筑自密实混凝土时,应进行实体模拟或其他可靠试验验证。11. 1.4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时

40、应安排专人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性能、钢筋移位、模板变形、侧压力等情况进行监控,并应根据监控结果调整施工措施。8.2 浇筑1 .2.1模板及支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控制工况进行设计,并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要求:应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按液体压力计算)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8 .2.2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程序、施工机具和材料供应等,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模板及相关部件。9 .2.3成型的模板应拼装紧密,不得漏浆,应保证构件尺寸,形状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斜坡面混凝土的外斜坡表面应支设模板;2混凝土上表面模板应有抗自密实混凝土浮力的措施;

41、3浇筑形状复杂或封闭模板空间的混凝土时,应在模板上适当位置设置排气孔和浇筑观察口。8.2.4自密实混凝土宜避开高温时段浇筑。当水分蒸发速率过快时,应在施工作业面采取挡风、遮阳等措施,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o10 2.5自密实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超过35,大体积结构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超过30。11 2.6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最大水平流动距离应根据施工部位具体要求而定,最大不宜超过7m。布料点的间距应根据拌合物性能和工程特点选择,且不宜大于6m;相邻布料点应均匀卸料;当构件钢筋最小净距小于35mm时,宜缩小布料点的间距,且布料点间距宜通过试验确定。竖向浇筑速度每15分钟不宜超过1m。12 2.7柱、墙模

42、板内的混凝土浇筑倾落高度不宜超过5m,否则应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8. 2.8钢管自密实混凝土结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设计要求应在钢管内隔板等适当位置设置排气孔,排气孔孔径不宜小于20mm;应采取施工措施防止混凝土倾落时堵塞排气孔;2混凝土浇筑不应抛落,应采用串筒、溜槽、溜管等辅助装置进行浇筑,混凝土下落处与混凝土面距离小于30cm。8.2.9复杂、配筋密集的混凝土浇筑构件时,可在模板外侧进行敲击、振动,辅助密实。8.2.10混凝土浇筑过程应分层进行,分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8.2.11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不符合现场施工要求时,不得调整使

43、用。8.3养护8.3.1养护方案应根据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综合确定。8.3.2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采用覆盖、蓄水、薄膜保湿、喷涂养护剂等养护措施,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o8.3.3对于平面结构构件,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收浆和抹压后,应及时采用塑料薄膜、土工布等覆盖,保持其内部有凝结水。8.3.4竖向结构构件拆模后,表面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8.3.5采用蒸汽养护的预制构件,养护制度应通过试验确定。9质量检验与验收9.1原材料检验9.1.1原材料进厂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

44、4及本规程第4章的有关规定,进场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9.2 混凝土性能检验9. 2.1自密实混凝土检验,包括拌合物性能和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其中拌合物性能主要检测参数及频次应符合表9.2.1-1的规定;硬化混凝土性能主要检测参数及频次应符合表9.2.1-2的规定。表9.2.1-1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频次要求检验类别检验参数检验频次出厂检验坍落扩展度、扩展时间T5Q0.视觉指数开盘前三车每车取样检测,连续生产后每100m3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至少应检验1次;当一个台班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m3时,检验不得少于1次3h扩展度经时损失、*离析率、*粗骨料振动离析率、*扩展度与J环扩展度差值、*1.形仪试脸值、*含气量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同一批次砂不少于1次交货检验坍落扩展度、扩展时间T500.视觉指数每车混凝土不少于I次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同一批次砂不少于1次验收检验坍落扩展度、扩展时间Tjw.视觉指数每车混凝土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